专利名称: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换挡操控装置,尤其是三轮或四轮摩托车的换挡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公知的三轮或四轮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常见结构包括有换挡杆、换挡拉杆和换挡摇臂等,换挡面板上有N挡(空挡)、R档(倒档)、P挡(驻车挡)、L挡(低速挡)和H挡(高速挡)等挡位槽孔,换挡杆穿设并限位于上述某个挡位槽孔中,换挡杆下端通过一球头连接件与固定在车架的一支座铰接,换挡杆的杆部设有用于与换挡拉杆铰接的铰接臂,该铰接臂与换挡拉杆端部的T型连接头铰接,换挡拉杆与换挡摇臂之间通过一普通球头连接,换挡杆与车架之间连接一回位拉簧。换挡时,用手扳动换挡杆使其从一个挡位槽孔进入另一个挡位槽孔中,换挡杆带动换挡拉杆、换挡摇臂以及发动机里的换挡轴实现联动,从而实现换挡。此结构直接采用球头作为换挡支点并连接车架,而且在换挡杆与换挡拉杆之间采用了 T型接头,换挡时操作行程大,感觉不舒适,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回位拉簧连接在换挡杆与车架之间,结构不紧凑,使用中容易出现回位拉簧失效而脱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制造成本低,换挡时手的动作行程小,操作更灵活舒适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包含有换挡杆、换挡拉杆、换挡摇臂和换挡连接板,换挡连接板下端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车架上,换挡杆下端通过第二枢轴铰接于换挡连接板上,换挡连接板上端通过第一球头连接组件与换挡拉杆的一端铰接,换挡拉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头连接组件与换挡摇臂铰接,换挡杆下部与换挡连接板之间设有弹簧。由于换挡杆下端可绕换挡连接板上的第二枢轴转动,换挡连接板可绕车架上的第一枢轴转动,因而换挡杆就可在换挡面板上的槽孔里横向和纵向运动,以实现在不同挡位槽孔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由于换挡杆不直接与换挡拉杆铰接,而是通过一个连接板来带动,实现同样的换挡操作时,换挡杆上端的运动弧度小,即手的动作行程.小,使操作更为灵活舒适。换挡拉杆与换挡连接板和换挡摇臂之间均采用球头连接组件进行铰接, 在满足换挡拉杆运动的灵活性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起复位作用的弹簧设置在换挡杆下端部,结构紧凑,使用中更为可靠,不容易出现脱挡现象。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的上方,第二枢轴与第一枢轴的轴心线相垂直。第二枢轴与第一枢轴靠得较近,这样操作起来更省力;制造中确保第二枢轴与第一枢轴的轴心线相垂直,以便使换挡操作中换挡杆和换挡连接板的运转灵活。所述换挡连接板两侧边缘同向的垂直延伸出有两支板,第二枢轴安装在该两支板之间。利用与换挡连接板本体一体成形的两支板对第二枢轴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换挡连接板的整体强度,也可减小换挡杆与换挡连接板之间装配的累积误差。[0008]所述第二枢轴上套有衬套,换挡杆下端固连有轴套,轴套装在衬套上,在轴套与衬套之间的两端设有尼龙衬套,尼龙衬套的外端带有径向外凸缘,该径向外凸缘位于轴套端面与支板侧壁之间。衬套和尼龙衬套的作用是使换挡杆相对于第二枢轴转动灵活,避免轴套与第二枢轴之间以及轴套端面与支板侧壁之间过渡磨损,并有助于减小她们之间的摩擦噪声。所述弹簧为扭簧,扭簧套在换挡杆下端部的轴套上,扭簧的其中一支脚钩挂在换挡杆上,另一支脚抵靠在换挡连接板上。利用扭簧对换挡杆施加预紧力,使换挡杆可靠的限位于某个挡位槽中,避免出现脱挡。所述换挡摇臂上设有倒挡位锁止槽和驻车位锁止槽,换挡摇臂旁边设有换挡互锁机构的互锁销,换挡互锁机构的控制拉索与刹车手把相连。当车辆处于前进挡或空挡时,互锁销靠在换挡摇臂侧边缘防止其转动到倒挡位或驻车挡位,只有在手捏刹车手把时,互锁销缩回,换挡摇臂才能转动到倒挡位或驻车挡位;同样,当车辆处于倒挡或驻车状态时,互锁销对应的进入到倒挡位锁止槽或驻车位锁止槽进行锁定,只有在手捏刹车手把时,换挡摇臂才能切换到前进挡或空挡,避免了误操作可能对发动机造成的损害以及因误操作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整个换挡操控装置得以简化,结构紧凑,换挡杆的操作行程适中,感觉更为舒适,换挡杆的定位可靠,不易发生脱挡,安全性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省略换挡杆上端的手柄。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去掉换挡面板,并且换挡杆上端带手柄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向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图3的C-C剖视图。图中1.换挡杆;la.轴套;2.换挡拉杆;3.换挡摇臂;3a.倒挡位锁止槽;3b.驻车位锁止槽;4.换挡连接板;4a.支板;5.第一枢轴;6.第二枢轴;7.第一球头连接组件; 8.第二球头连接组件;9.弹簧;10.换挡面板;11.衬套;12.尼龙衬套;12a.径向外凸缘; 13.互锁销;14.控制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适用于三轮或四轮摩托车上,具有换挡杆1、换挡拉杆2、换挡摇臂3和换挡连接板4,换挡连接板4下端通过第一枢轴5铰接于车架上,换挡杆1下端通过第二枢轴6铰接于换挡连接板4上,换挡连接板4 上端通过第一球头连接组件7与换挡拉杆2的一端铰接,换挡拉杆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头连接组件8与换挡摇臂3铰接,换挡杆1下部与换挡连接板4之间设有弹簧9。换挡时,换挡杆1下端绕第二枢轴6转动,同时换挡连接板4又可绕第一枢轴5转动,因此换挡杆1就可在换挡面板10上的槽孔里横向和纵向运动,以实现在不同挡位槽孔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完成换挡。图2中换挡面板10上的挡位槽孔L为低速前进挡,H为高速前进挡,N为空挡,R为倒档,P为驻车挡。换挡杆1带动换挡连接板4,换挡连接板4带动换挡拉杆2,换挡拉杆2带动换挡摇臂3,换挡摇臂3进而带动发动机内的转档轴而实现换挡。由于换挡杆1不直接与换挡拉杆2铰接,而是通过一个连接板来带动,实现同样的换挡操作时,换挡杆1上端的运动弧度小,即手的动作行程.小,使操作更为灵活舒适。换挡拉杆2与换挡连接板4和换挡摇臂3之间均采用球头连接组件进行铰接,在满足换挡拉杆2运动的灵活性前提下,降低了制造成本。弹簧9设置在换挡杆1下端部,结构紧凑,使用中更为可靠,不容易出现脱挡现象。参见图3、图4,第二枢轴6位于第一枢轴5的上方,第二枢轴6与第一枢轴5的轴心线相垂直。第二枢,6与第一枢轴5靠得较近,这样操作起来更省力。制造中确保第二枢轴6与第一枢轴5的轴心线相垂直,以便使换挡操作中换挡杆1和换挡连接板4的运转灵活。换挡连接板4两侧边缘同向的垂直延伸出有两支板4a,第二枢轴6安装在该两支板如之间。利用与换挡连接板4本体一体成形的两支板如对第二枢轴6进行支撑,有助于提高换挡连接板4的整体强度,同时也可减小换挡杆1与换挡连接板4之间装配的累积误差。参见图5,第二枢轴6上套有衬套11,换挡杆1下端固连有轴套la,轴套Ia装在衬套U上,在轴套Ia与衬套U之间的两端设有尼龙衬套12,尼龙衬套12的外端带有径向外凸缘12a,该径向外凸缘1 位于轴套Ia端面与支板如侧壁之间。衬套11和尼龙衬套12 的作用是使换挡杆1相对于第二枢轴6转动灵活,避免轴套Ia与第二枢轴6之间以及轴套 Ia端面与支板如侧壁之间过渡磨损,并有助于减小她们之间的摩擦噪声。参见图3,弹簧9为扭簧,扭簧套在换挡杆1下端部的轴套Ia上,扭簧的其中一支脚钩挂在换挡杆1上,另一支脚抵靠在换挡连接板4上。利用扭簧对换挡杆1施加预紧力, 使换挡杆1可靠的限位于某个挡位槽中,避免出现脱挡。参见图1、图3和图6,换挡摇臂3上设有倒挡位锁止槽3a和驻车位锁止槽北。换挡摇臂3的旁边设有换挡互锁机构的互锁销13,换挡互锁机构的控制拉索14与刹车手把相连。当车辆处于前进挡或空挡时,互锁销13靠在换挡摇臂3侧边缘防止其转动到倒挡位或驻车挡位,只有在手捏刹车手把时,互锁销13缩回,换挡摇臂3才能转动到倒挡位或驻车挡位;同样,当车辆处于倒挡或驻车状态时,互锁销13对应的进入到倒挡位锁止槽3a或驻车位锁止槽北进行锁定,只有在手捏刹车手把时,换挡摇臂3才能切换到前进挡或空挡,避免了误操作可能对发动机造成的损害以及因误操作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包括换挡杆、换挡拉杆和换挡摇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换挡连接板,换挡连接板下端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车架上,换挡杆下端通过第二枢轴铰接于换挡连接板上,换挡连接板上端通过第一球头连接组件与换挡拉杆的一端铰接,换挡拉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头连接组件与换挡摇臂铰接,换挡杆下部与换挡连接板之间设有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位于第一枢轴的上方,第二枢轴与第一枢轴的轴心线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连接板两侧边缘同向的垂直延伸出有两支板,第二枢轴安装在该两支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轴上套有衬套, 换挡杆下端固连有轴套,轴套装在衬套上,在轴套与衬套之间的两端设有尼龙衬套,尼龙衬套的外端带有径向外凸缘,该径向外凸缘位于轴套端面与支板侧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扭簧,扭簧套在换挡杆下端部的轴套上,扭簧的其中一支脚钩挂在换挡杆上,另一支脚抵靠在换挡连接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摇臂上设有倒挡位锁止槽和驻车位锁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换挡操控装置,包括有换挡杆、换挡拉杆、换挡摇臂和换挡连接板,换挡连接板下端通过第一枢轴铰接于车架上,换挡杆下端通过第二枢轴铰接于换挡连接板上,换挡连接板上端通过第一球头连接组件与换挡拉杆的一端铰接,换挡拉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球头连接组件与换挡摇臂铰接,换挡杆下部与换挡连接板之间设有弹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整个换挡操控装置得以简化,结构紧凑,换挡杆的操作行程适中,感觉更为舒适,换挡杆的定位可靠,不易发生脱挡,安全性好。
文档编号B62M25/04GK202006869SQ20112001044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4日
发明者孙于胤 申请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