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脚踏板复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磁吸力而使脚踏板自动复位至预设位置以利于使用者骑乘踩踏,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节能减碳等环保意识的抬头,许多人利用周末休息、乃至于平常日时,将骑乘自行车作为一锻炼体魄、怡情养性的户外休闲活动;不仅能够达到健康强身的运动目的,亦可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舒畅,抒解平日繁忙的工作压力。随着自行车运动的盛行,对自行车的诉求亦发多元化,不论是一般骑乘用的自行车,或者是竞速、登山用自行车,对于自行车的规格均有不同的诉求;因此,自行车及其相关组件的创新及研发,成为近年来产业界投入的重点。一种现有的自行车脚踏板,包括有一脚踏板以及一定趾器,其中该脚踏板上设有一第一夹固部与第二夹固部,至少该第一夹固部具弹性夹紧力道,且该脚踏板穿设有一轴孔,该轴孔内设有油承组以及一轴杆,该轴杆作为脚踏板组设于自行车上的用;该定趾器设有一第一定位端与第二定位端,其分别用以与第一夹固部、第二夹固部嵌卡结合的用,该第一定位端上形成有肋部与翼部,该肋部可嵌入第一夹固部内,而该翼部则位于肋部两侧,并向外倾斜扩张凸设而成;当肋部嵌入第一夹固部内时,该翼部则抵迫限制第一夹固部外缘, 通过该第一定位端翼部的设计提供辅助定位的效,令定趾器与脚踏板结合稳固不易滑脱。然而,该自行车脚踏板定趾器虽可令定趾器与脚踏板稳固的结合,让使用者以具有定趾片的鞋底嵌卡固定,而提供稳固踩踏脚踏板进行竞速的功效;但事实上,当使用者足部与脚踏板分离时,脚踏板相当容易因相对轴杆翻转,造成脚踏板的踩踏面无法固定的保持在一可供使用者踩踏的位置;当使用者欲踩踏脚踏板时,需以足部将脚踏板翻转至踩踏面方能踩踏,操作上并不便利,降低了骑乘时的便利性。此外,当使用者于骑乘,尤其于高速骑乘、或者于较险峻的环境下骑乘时,若足部与脚踏板分离,而欲再次踩踏于脚踏板上时, 相当容易因脚踏板未翻转至踩踏位置,而施力不当、踩空而失去平衡,造成使用者自自行车上摔落、足部扭伤等意外,故其使用的安全性上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脚踏板复位结构使用不方便、容易造成使用者自自行车上摔落、足部扭伤等意外情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轻易复位至可供踩踏位置而不需要再进行翻转的脚踏板复位结构,提升了骑乘时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固定于脚踏板上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套设于脚踏板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驱动件相对应面设有一第二磁部。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二磁吸件;该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间作用面为相反磁性,使第一磁吸件及第二磁吸件间产生驱动脚踏板旋转复位的磁性吸力。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三磁吸件;该第一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的间作用面为相同磁性,使第一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间产生驱动脚踏板旋转复位的磁性斥力。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螺锁固定的连接部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的作用部,该第一磁部设于该作用部上。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供组设于脚踏板用以固定该驱动件的多角状外形卡合件;该驱动件内周缘设有一与卡合件外形相对应的卡合槽, 该驱动件由该卡合槽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卡合件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从脚踏板松脱。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件包含一供以套设于轴杆的调整环,该调整环设置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上,且该调整环的内径小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使定位环件得以通过该调整环紧固套设于轴杆上不易滑动;该定位环件外径贯穿设有一固定孔,一固定件螺锁于该固定孔内并抵顶于该调整环,使该调整环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中不任意松动。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外周缘的抵环,该驱动件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与该定位环件因磁力而相互磨擦碰撞。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脚踏板固定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以套设于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该驱动件相对应面设有一第二磁部, 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二磁吸件及一第三磁吸件,该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的件作用面为相反磁性,该第三磁吸件与该第一磁吸件的间作用面为相同磁性。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螺锁固定的连接部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的作用部,该第一磁部设于该作用部上。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供组设于脚踏板用以固定该驱动件的多角状外形卡合件;该驱动件内周缘设有一与卡合件外形相对应的卡合槽, 该驱动件由该卡合槽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卡合件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从脚踏板松脱。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件包含一供以套设于轴杆的调整环,该调整环设置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上,且该调整环的内径小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使定位环件得以通过该调整环紧固套设于轴杆上不易滑动;该定位环件外径贯穿设有一固定孔,一固定件螺锁于该固定孔内并抵顶于该调整环,使该调整环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中不任意松动。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外周缘的抵环,该驱动件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与该定位环件因磁力而相互磨擦碰撞。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与脚踏板固定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以及一第二磁吸件,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以套设于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驱动件相对应面
5设有一第二磁部,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三磁吸件,第三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的间作用面为相反磁性;第三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间作用面为相同磁性。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螺锁固定的连接部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的作用部,该第一磁部设于该作用部上。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供组设于脚踏板用以固定该驱动件的多角状外形卡合件;该驱动件内周缘设有一与卡合件外形相对应的卡合槽, 该驱动件由该卡合槽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卡合件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从脚踏板松脱。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件包含一供以套设于轴杆的调整环,该调整环设置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上,且该调整环的内径小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使定位环件得以通过该调整环紧固套设于轴杆上不易滑动;该定位环件外径贯穿设有一固定孔,一固定件螺锁于该固定孔内并抵顶于该调整环,使该调整环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中不任意松动。前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外周缘的抵环,该驱动件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与该定位环件因磁力而相互磨擦碰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脚踏板复位结构能够轻易复位至可供踩踏位置而不需要任意翻转,提升了骑乘时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脚踏板复位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脚踏板复位结构定位环件及调整环的另ー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脚踏板复位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脚踏板复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环件及调整环另ー视角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8是图7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11是图10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定位环件及调整环另ー视角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定位环件及调整环另ー视角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轴杆1抵环11螺锁段12卡合件13驱动件2卡合槽20连接部21作用部22第一磁部23第一磁吸件231 第二磁吸件232 锁固孔M[0045]锁固件25 定位环件3 第二磁部31第二磁吸件311 第三磁吸件312 固定孔33固定件34 调整环4 脚踏板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其主要是包括供固定于脚踏板5而可与脚踏板5同步连动的驱动件2、以及一与驱动件2对应且供套设于脚踏板5轴杆1的定位环件3。该驱动件2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5 螺锁固定的连接部21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21的作用部22,该作用部22的表面嵌设有一第一磁部23,该第一磁部23包括一第一磁吸件231。该定位环件3与驱动件2对应设置于轴杆1,定位环件3与作用部22相对应面嵌设有一第二磁部31,该第二磁部31包括一第二磁吸件311以及一第三磁吸件312 ;该第二磁吸件311的作用面与该第一磁部23的第一磁吸件231的作用面呈现为相反磁性,该第三磁吸件312的作用面与第一磁吸件231的作用面呈现为相同磁性;因此,该第一磁吸件231与第二磁吸件311间产生磁吸力,而该第一磁吸件231与第三磁吸件312则产生磁性斥力,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磁吸件312的作用面面积大于第一磁吸件231及第二磁吸件311的作用面面积。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1外周缘的抵环11,该驱动件2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3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而使驱动件2及定位环件3间形成一间距,避免该驱动件2与该定位环件3因磁吸力而相互磨擦碰撞造成磨损(如图3、图4所示)。此外,该定位环件3进一步包括一调整环4,该调整环4设置于该定位环件3的内径,该调整环4的内径小于该定位环件3的内径,使该定位环件3得以通过该调整环4紧固套设于轴杆1的抵环11上,该定位环件3外径穿设有一固定孔33,一固定件34螺锁于该固定孔33并抵顶于该调整环4,使调整环4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3中不任意松动。而通过改变该调整环4设置于定位环件3内径的深度,可调整驱动件2与定位环件3的间距,进而改变第一磁吸件231与第二磁吸件311间的磁吸力、以及第一磁吸件231及第三磁吸件 312间的磁性斥力大小;驱动件2与定位环件3间的间距越大,则磁吸件间的磁吸力、磁性斥力越小,俾利使用者可视其需要,通过改变该调整环4相对于定位环件3的设置位置而改变磁力大小。藉此,利用该驱动件2的第一磁部23与该定位环件3的第二磁部31间的磁吸力及磁性斥力,使脚踏板5磁性固定于一预设位置;当脚踏板5相对于轴杆1枢转时,与脚踏板5螺锁连接的驱动件2亦与脚踏板5同轴的相对于该轴杆1枢转,而使该驱动件2的第一磁吸件231自原本与定位环件3的第二磁吸件311的相对应预设位置偏离。当第一磁吸件231偏离预设位置时,则呈现与第三磁吸件312相对应而彼此相斥的状态,而由于该第一磁吸件231与第三磁吸件312间的磁性斥力,迫使该驱动件2带动脚踏板5旋转复位至与该第二磁部31的第二磁吸件311相对应的预设位置。因此,通过第一磁吸件231与第二磁吸件311的磁吸力,可使脚踏板5磁性的保持于同一水平位置,而不会任意的相对于轴杆1 翻转,俾利骑士无须将脚踏板5翻转定位即可踩踏骑乘。此外,当骑士于高速骑乘时,若足部不慎与脚踏板5分离、或者是骑士于从事自行车特技动作而足部需与脚踏板5暂离时,通过驱动件2带动脚踏板5复位,俾利骑士迅速的可实时的踩踏于脚踏板5,避免因脚踏板翻转而踩空、或者是施力不当而失去平衡,而自自行车上摔落的意外。又,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复位结构的应用并不仅限于自行车的脚踏板,而亦可应用于不同领域、不同器材的脚踏板结构,如健身车、健身器材等。而图5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者,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的。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一用以固定该驱动件2且供组设于脚踏板5的棘齿状卡合件13。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2为环形,该第一磁部23设置于该驱动件2上,且该驱动件2内周缘设有一与该卡合件13外形相对应的棘齿状卡合槽20。该驱动件2通过该卡合槽20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该卡合件13外周缘,以避免该驱动件2从脚踏板5松脱。此外,该驱动件2的外周缘穿设有一锁固孔M,一锁固件25螺锁于锁固孔M 中,俾利使该卡合件13更稳固的嵌卡于该驱动件2的卡合槽20中。续参照图9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为第二实施例的卡合件13、驱动件2的另一实施态样,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二实施例相同者,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的。于本实施例中,该卡合件13为六角形;该驱动件2的卡合槽20亦为与该卡合件13 外形相对应的六角形。图12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其为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件2、定位环件 3另一实施态样,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者,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的。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的第一磁部23包括一第一磁吸件231及一第二磁吸件 232。而该定位环件的第二磁部31包括一第三磁吸件312。该第三磁吸件312与第一磁吸件231的作用面呈现为相反磁性;该第三磁吸件312与该第二磁吸件232的作用面呈现为相同磁性。其中,该第二磁吸件232的作用面面积,大于该第一磁吸件231及第三磁吸件 312。藉此,利用该第一磁部23的第一磁吸件231与该第二磁部31的第三磁吸件312 间的磁吸力,使脚踏板5磁性固定于一预设位置,当脚踏板5相对于轴杆枢转时,第一磁部 23的第一磁吸件231与第二磁部31的第三磁吸件312间的磁吸力以及第二磁吸件232与第三磁吸件312间的磁性斥力迫使驱动件2带动脚踏板5旋转复位至与该定位环件3的第三磁吸件312相对应的预设位置。续参照图14至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其为第二实施例的驱动件2、定位环件3上的第一磁部23、第二磁部31的另一实施态样。其中主要组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者,谅此不再赘述,如下仅就不同结构叙述的。于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的第一磁部23包括一第一磁吸件231及一第二磁吸件 232。而该定位环件的第二磁部31包括一第三磁吸件312。该第三磁吸件312与第一磁吸件231的作用面呈现为相反磁性;第三磁吸件312与第二磁吸件232的作用面呈现为相同磁性。其中,该第二磁吸件232的作用面面积,大于该第一磁吸件231及第三磁吸件312。由前述实用新型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脚踏板复位结构,通过该驱动件2的第一磁部23以及定位环件3的第二磁部31间的磁吸力、磁性斥力相互配合,得以使脚踏板磁性的维持在一可供踩踏状态,而不任意翻转,俾利提升骑乘上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此外, 利用驱动件2、以及驱动件2配合卡合件13的不同型态的变化,使本实用新型得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脚踏板,可谓具有相当高的实用性以及产业利用性。 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固定于脚踏板上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套设于脚踏板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驱动件相对应面设有一第二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二磁吸件;该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作用面为相反磁性,使第一磁吸件及第二磁吸件间产生驱动脚踏板旋转复位的磁性吸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三磁吸件;该第一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之间的作用面为相同磁性,使第一磁吸件及第三磁吸件间产生驱动脚踏板旋转复位的磁性斥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螺锁固定的连接部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的作用部,该第一磁部设于该作用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供组设于脚踏板用以固定该驱动件的多角状外形卡合件;该驱动件内周缘设有一与卡合件外形相对应的卡合槽,该驱动件由该卡合槽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卡合件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从脚踏板松脱。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件包含一供以套设于轴杆的调整环,该调整环设置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上,且该调整环的内径小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使定位环件得以通过该调整环紧固套设于轴杆上不易滑动;该定位环件外径贯穿设有一固定孔,一固定件螺锁于该固定孔内并抵顶于该调整环,使该调整环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中不任意松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外周缘的抵环,该驱动件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与该定位环件因磁力而相互磨擦碰撞。
8.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与脚踏板固定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以套设于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该驱动件相对应面设有一第二磁部,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二磁吸件及一第三磁吸件,该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之间的作用面为相反磁性,该第三磁吸件与该第一磁吸件之间的作用面为相同磁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螺锁固定的连接部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的作用部,该第一磁部设于该作用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供组设于脚踏板用以固定该驱动件的多角状外形卡合件;该驱动件内周缘设有一与卡合件外形相对应的卡合槽,该驱动件由该卡合槽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卡合件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从脚踏板松脱。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件包含一供以套设于轴杆的调整环,该调整环设置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上,且该调整环的内径小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使定位环件得以通过该调整环紧固套设于轴杆上不易滑动;该定位环件外径贯穿设有一固定孔,一固定件螺锁于该固定孔内并抵顶于该调整环,使该调整环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中不任意松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外周缘的抵环,该驱动件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与该定位环件因磁力而相互磨擦碰撞。
13.—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与脚踏板固定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该第一磁部包括一第一磁吸件以及一第二磁吸件,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以套设于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驱动件相对应面设有一第二磁部,该第二磁部包括一第三磁吸件,第三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之间的作用面为相反磁性;第三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作用面为相同磁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件包括一具有轴向螺纹供脚踏板螺锁固定的连接部以及一邻接于连接部的作用部,该第一磁部设于该作用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供组设于脚踏板用以固定该驱动件的多角状外形卡合件;该驱动件内周缘设有一与卡合件外形相对应的卡合槽,该驱动件由该卡合槽得以紧固对应嵌卡于卡合件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从脚踏板松脱。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环件包含一供以套设于轴杆的调整环,该调整环设置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上,且该调整环的内径小于定位环件的内径,使定位环件得以通过该调整环紧固套设于轴杆上不易滑动; 该定位环件外径贯穿设有一固定孔,一固定件螺锁于该固定孔内并抵顶于该调整环,使该调整环得以卡固于该定位环件中不任意松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用以组设于轴杆外周缘的抵环,该驱动件卡抵于抵环一端,而该定位环件则卡固于该抵环外周缘,避免该驱动件与该定位环件因磁力而相互磨擦碰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脚踏板复位结构,涉及一种通过磁吸力而使脚踏板自动复位至预设位置以利于使用者骑乘踩踏。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供固定于脚踏板上且能够与脚踏板同步连动的驱动件,该驱动件设有一第一磁部;以及一与驱动件对应且供套设于脚踏板轴杆的定位环件,该定位环件与驱动件相对应面设有一第二磁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踏板复位结构使用不方便、容易造成使用者自自行车上摔落、足部扭伤等意外情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轻易复位至可供踩踏位置而不需要再进行翻转的脚踏板复位结构,提升了骑乘时的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M3/08GK202080411SQ20112004783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陈忠义 申请人:维格车料(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