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054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适用于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臂力车及需要正反双向驱动,轮盘均单向转动的机器。
技术背景现有的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臂力车的驱动方式主要是正向转动曲柄牙盘来带动飞轮旋转驱动车轮前进,人的运动姿势单一,骑车时容易疲劳,长时间骑车会造成身体变形和不适,浑身酸痛无力,少量的双向驱动自行车是通过双向变速飞轮来实现双向驱动的,其双向变速飞轮采用了“行星轮”结构。该结构主要由太阳轮、行星轮、外齿环三部分组成。其中,行星轮包含有三个小齿轮。在正向蹬车时,链条带动外齿环及三个小齿轮与太阳轮一同旋转驱动自行车前行。倒蹬时,由外齿环通过小齿轮带动太阳轮向相反方向转动, 并由此产生向前的动力,来实现自行车的“双向”运转。这种自行车正着蹬时省力车速慢, 反着蹬时费力车速快,不符合平常人的生理习惯,且受双向飞轮体积大的限制自行车架也得做相应改动,其加工难度大,制造成本高,飞轮易损坏,替代性差,普及性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臂力车的单向驱动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替代性强,普及性高,符合平常人生理习惯的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其特征是包括主动轮(1)、中间轮O)、从动轮(3),主动轮⑴上设有曲柄G),中间轮⑵上同时设有变向轮(5)和止回块(6),变向轮(5)分别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C3)相配合,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C3)相接触。本发明进一步确定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变向轮( 为齿轮形,变向轮( 的齿牙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齿和从动轮(3)的内齿相咬合,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齿和从动轮(3)的内齿相接触。本发明进一步确定的技术方案可以为所述止回块(6)由止回爪(7)和止回爪组成,止回爪(7)与主动轮(1)的外齿相接触,止回爪(8)与从动轮C3)的内齿相接触。本发明进一步确定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所述变向轮( 为圆柱形,变向轮(5)的外圆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圆和从动轮(3)的内圆相接触,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 的外圆和从动轮(3)的内圆相接触。上述技术的优点是正向踩踏时曲柄带动主动轮并通过止回块把力传递给中间轮和从动轮,使中间轮和从动轮与主动轮同向转动,来带动链条驱动自行车前行;反向踩踏时曲柄带动主动轮驱动变向轮正向转动,变向轮正向转动来驱动从动轮正向转动,从而带动链条驱动自行车前行。该发明正着蹬时车速快,反着蹬时速度慢且省力,符合平常人的生理习惯,使用寿命长,不用改变普通自行车的主体结构减化了制造成本,解决了只能单向骑行的问题,使骑车人可随时改变骑车姿态,骑行更加舒适,消除了骑行疲劳。该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正反双向驱动时轮盘均单向转动的机器上。

图1-2是变向轮为齿轮形时自行车双向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变向轮为圆柱形时自行车双向轮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动轮,2、中间轮,3、从动轮,4、曲柄,5、变向轮,6、止回块,7、止回爪,8、 止回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方案1如图1所示,主动轮⑴为齿轮形,主动轮⑴上并设曲柄,曲柄⑷与齿轮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从动轮(3)为内外齿轮形,从动轮(3)的外齿与自行车的链条相配合, 中间轮⑵上同时设有变向轮(5)和止回块㈩),变向轮(5)齿轮形,变向轮(5)的齿牙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齿和从动轮(3)的内齿相咬合,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齿和从动轮(3)的内齿相接触。工作原理当正向(顺时针)踩踏时,曲柄(4)带动主动轮(1)并通过止回块(6) 把力传递给中间轮( 和从动轮(3),使中间轮( 和从动轮C3)与主动轮(1)同向转动, 来带动链条驱动自行车前行;当反向(逆时针)踩踏时,由于在外部控制器的作用下,中间轮⑵相对于自行车架静止,此时曲柄⑷带动主动轮⑴驱动变向轮(5)正向转动,变向轮( 正向转动来带动从动轮C3)正向转动,从而带动链条进而驱动自行车前行。方案2如图2所示与方案1的不同之处在于,止回爪(7)与止回爪⑶取代了止回块 (6)安装在中间轮(2)上,止回爪(7)与主动轮⑴的内齿相接触,止回爪⑶与从动轮⑶ 的外齿相接触。工作原理其不同于方案1工作原理之处在于,当正向(顺时针)踩踏时,曲柄⑷ 带动主动轮(1)并通过止回爪(7)把力传递给中间轮( ,中间轮( 上的止回爪(8)再把力传给从动轮(3),使中间轮( 和从动轮C3)与主动轮(1)同向转动。此方案还可以省略掉止回爪(7)或止回爪(8),通过变向轮(5)与止回爪⑶或止回爪(7)共同作用来驱动从动轮(3)正向转动。方案3如图3所示与方案1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动轮(1)省去了外齿,从动轮(3)省去了内齿,变向轮(5)省去了外齿,变向轮(5)的外圆分别与主动轮⑴的外圆和从动轮(3) 的内圆相接触,止回爪(6)分别与主动轮⑴的外圆和从动轮(3)的内圆相接触。工作原理其不同于方案1工作原理之处在于,通过主动轮(1)的外圆与变向轮 (5)和止回块(6)间的摩擦力及从动轮(3)的内圆与变向轮(5)和止回块(6)间的摩擦力来驱动变向轮⑶转动。此方案中,主动轮⑴的外圆、变向轮(5)的外圆和从动轮(3)的内圆均可带有花纹来增加表面粗糙度尽而增大接触面摩擦力。 上述1-3方案中所述变向轮( 均可将同心而不同外径的大小轮固定连接制成, 其大齿轮与主动轮⑴或从动轮⑶相配合,则小轮与从动轮(3)或主动轮⑴相配合,来改变主动轮(1)和从动轮( 的速比;也可做成圆锥等形状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接触强度, 从动轮(3)的外齿可做成一层或多层(例如变速自行车的多层牙盘)来用于不同的需求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其特征是包括主动轮(1)、中间轮O)、从动轮(3),主动轮⑴上设有曲柄G),中间轮(2)上同时设有变向轮(5)和止回块(6),变向轮(5)分别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C3)相配合,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C3)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其特征为所述变向轮( 为齿轮形, 变向轮(5)的齿牙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齿和从动轮(3)的内齿相咬合,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齿和从动轮(3)的内齿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其特征为所述止回块(6)由止回爪 (7)和止回爪⑶组成,止回爪(7)与主动轮⑴的外齿相接触,止回爪⑶与从动轮(3) 的内齿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其特征为所述变向轮( 为圆柱形, 变向轮(5)的外圆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圆和从动轮(3)的内圆相接触,止回块(6)分别与主动轮(1)的外圆和从动轮(3)的内圆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双向驱动轮盘,包括主动轮、中间轮、从动轮,主动轮上设有曲柄,中间轮上同时设有变向轮和止回块,变向轮分别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配合,止回块分别与主动轮和从动轮相接触。其特点是无论主动轮正向还是反向转动,从动轮均正向转动,并能起到变速作用,该发明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替代自行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臂力车上的普通轮盘,解决只能单方向骑行的问题,可以使骑车人随时改变骑车姿态,使骑行更加舒适,消除了骑行疲劳,防止身体变形,让骑车锻炼的人身体更健康。
文档编号B62M9/00GK202320701SQ20112042055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马晓刚, 马玉红 申请人:马晓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