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428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具体地说,涉及可以改善汽车性能,包括加强车身的整体刚性、提高稳定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之一,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方便而受到了普遍欢迎。然而,汽车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从客观上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譬如:由于现有中低端汽车车身的刚性不够,容易造成车体变形、四轮移位;四轮扭力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底盘的使用寿命;轮子的颠簸幅度较大,也同样影响了避振器的使用寿命;发生定位位移时会磨损零件;底盘与底横梁的连接强度不够;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不足;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车底架位移形变;以及驾驶的操作性、乘坐的舒适性、转弯平稳行车安全性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现有汽车结构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革新,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通过增强底盘和底横梁连接强度,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车底架位移形变,改善 过弯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构造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下托架及井字架,分别对应安装于前、后桥及车架底盘前、后方的连接部位,还包括后顶座、中间结构杆及后安全顶拉杆,所述后顶座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所述中间结构杆主要设计于车底盘中间的左右底盘位置,所述后安全顶拉杆安装设计于车后方的安全带左右两边的安装位置。实现加强汽车车身的整体刚性、提高稳定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架优选双管型结构,采用一体成型,材料包括碳纤维、钛合金、铝镁合金等。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增强车身的刚性、防止车体变形、四轮移位;平衡四轮扭力、增加底盘寿命;减少两轮颠簸力量、延长避振器的寿命;防止定位位移,有效保护零件;增强底盘和底横梁连接强度,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减小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车底架位移形变,改善过弯性能;驾驶操作更灵活、乘坐更舒适转弯平稳行车安全更有保障。构造新颖,结构简单、合理,巧妙,实用性强。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井字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包括前、后下托架及井字架2,分别对应安装于前、后桥与车架底盘前、后方的连接部位,其中,井字架2包括前下井字架21、中间井字架22、后下井字架23,参考如图1所示,主要作用是增强前底横梁(前、后桥)与底盘的连接强度,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减小离心力与车身I扭曲造成的车底架位移形变,改善过弯性能;后顶座3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主要作用是增强车尾箱的强度,减小车厢后部由于离心力造成的横向扭曲,减小过弯时车尾部的侧倾度,提高车辆过弯性能;中间结构杆5主要设计于车底盘中间的左右底盘的地方,作用于提高车底盘的整体刚性。后安全顶拉杆6安装设计于车后方的安全带左右两边的安装位置,加强车身的整体刚性和过弯的平稳能力,参考如图1所示,增强底盘和底横梁连接强度,加强车架底盘的整体刚性,减小 离心力与车身扭曲造成的车底架位移形变,改善过弯性能。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下托架及井字架,分别对应安装于前、后桥及车架底盘前、后方的连接部位,还包括后顶座、中间结构杆及后安全顶拉杆,所述后顶座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所述中间结构杆主要设计于车底盘中间的左右底盘位置,所述后安全顶拉杆安装设计于车后方的安全带左右两边的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架包括双管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架的材料包括碳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架的材料包括钛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字架的材料包括铝镁合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底盘支架加强组合装置,具体涉及包括前、后下托架及井字架,分别对应安装于前、后桥及车架底盘前、后方的连接部位,还包括后顶座、中间结构杆及后安全顶拉杆,所述后顶座设计安装于后避震塔塔顶的位置上,所述中间结构杆主要设计于车底盘中间的左右底盘位置,所述后安全顶拉杆安装设计于车后方的安全带左右两边的安装位置。实现加强汽车车身的整体刚性、提高稳定性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2D21/00GK203094181SQ2012201512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0日
发明者李亚强 申请人:李亚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