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715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刹车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刹车夹具,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刹车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刹车夹具,其利用刹车线带动两刹车臂时,往往非同步带动,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号M339471『自行车刹车夹器结构』,其揭示一种包含两刹车臂与一结合件的刹车夹具,两刹车臂设有刹车块,其中一刹车臂与结合件枢接,刹车线穿过结合件后则与另一刹车臂连接,而形成两刹车臂的连动关系,当使用者由自行车握把处按下刹车后,会拉扯刹车线,而使刹车线带动与的连接的刹车臂,进而连动另一刹车臂,而使两刹车臂的刹车块夹紧轮圈,以减缓自行车的速度。此种设计的缺点在于使用者透过刹车线给予两刹车臂的施力不同歩,进而造成施力不平均,长久下来,两刹车块的磨损程度不一,一方面会影响刹车的稳定度(单边刹车或局部摩擦刹车),可能增加使用者因刹车不稳而受伤的风险,另一方面,使用者必须时常调整刹车块的位置,以维持良好的刹车效果,在使用上颇为不便。上述的刹车夹具,其刹车线通常透过一螺丝锁固于其中一个刹车臂,使用者可通过调整刹车线锁固于刹车臂的位置,调整两刹车臂的松紧关系。然而,其不对称的设计以及两刹车臂的连动关系,往往增加调整的难度。当使用者调整刹车线的锁固位置时,因刹车线给予两刹车臂的施力不同歩,常导致两刹车臂的位移量不均等,而使两刹车臂与轮圈的相对位置产生歪斜,对于一般使用者,可能需经过反复调整,才能得到适当的两刹车臂的松紧关系,以及适当的刹车臂与轮圈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在操作上甚为困难、费时。而当轮圈由于制作误差、或者因长期使用,造成轮圈两侧不对称时,使用者所需克服的调整的难度,更甚于一般情形。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刹车夹具,其利用吊线器升降而令两枢接臂产生外推或内缩形态,可同步带动两刹车臂夹制或松开轮圈,其不仅具有省力效果,更可减少刹车块磨损程度不一的情形,借此获得良好的刹车稳定度,以及减少调整刹车块位
置的频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易于调整的刹车夹具,当调整刹车线时,其同步作用于两刹车臂,而降低刹车臂与轮圈的相对位置产生歪斜的机率。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刹车夹具,其可装设于一自行车上,通过其对自行车轮圈夹制所产生的摩擦力,达到刹车的目的。
此刹车夹具包含二刹车臂与一带动座。每一刹车臂包含夹钳部、连接部与设置部。夹钳部、连接部各位于刹车臂的一端,设置部则位于夹钳部与连接部之间,且刹车臂通过设置部枢接于自行车上。带动座位于二连接部之间,包含一吊线器与二枢接臂。吊线器与一刹车线连接,并包含二相对称的接合部,每一枢接臂分别以第一端与接合部枢接,以第二端与连接部枢接,通过刹车线牵动吊线器位移,而使枢接臂带动夹钳部夹合。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其中吊线器还包含一螺件,通过该螺件连接该刹车线于该吊线器。夹钳部可包含一刹车块,通过刹车块夹钳轮圈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减缓脚踏车的速度。枢接臂可还包含一调整部,调整部可为一螺锁结构,其可设置于枢接臂的第一端或第二端,通过调整部可增减连接部与接合部的距离,而微调刹车臂与轮圈的相对位置。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刹车夹具可还包含一复位单元,其设置在刹车臂与自行车之间,借以推动刹车臂夹合后复位,当吊线器推迫二枢接臂概呈水平,可令该些夹钳部夹合,而二刹车臂复位是令二枢接臂呈由外向内降低倾斜。其中复位单元可为一弹簧。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刹车夹具可还包含一限制件,限制件包含一限位部与二定位部,二定位部以限位部为对称中心,且二定位部分别与一设置部对应枢接,吊线器可位移地被限位于限位部,限位部可为一长形通孔,吊线器对应长形通孔设有一第二螺孔,通过第二螺件穿过长形通孔后锁固于第二螺孔,使吊线器可位移地限位于限位部。本实用新型的刹车夹具,通过吊线器具有二相对称的接合部的设计,当使用者按下刹车时,可使刹车线牵动吊线器位移,而同步带动与二接合部相连的二枢接臂,二枢接臂进一歩带动与其相连的刹车臂,而使刹车臂的夹钳部夹合轮圈。借此同步带动二刹车臂的设计,可减少刹车块磨损程度不一的情形,而获得良好的刹车稳定度,亦可减少调整刹车块位置的频率。此外,当调整两刹车臂的松紧时,仅需调整刹车线定位于吊线器的位置,即可同步作用于两刹车臂,并可使两刹车臂的位移量相当,如此可避免刹车线给予两刹车臂的施力不同歩,而导致刹车臂 与轮圈的相对位置产生歪斜的情形,对使用者而言,在操作上相对简单。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刹车夹具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图1的爆炸图;图3是绘示图1的刹车夹具的作动示意图;图4是绘示图3的复位示意图;图5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刹车夹具的立体图;图6是绘示图5的局部爆炸图;图7是绘示图5的刹车夹具的作动示意图;图8是绘示图7的复位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刹车夹具110:刹车臂111:夹钳部112:连接部113:设置部114:刹车块115:复位单元120:带动座121:吊线器122:接合部[0028]123:穿设套件124:螺件125:枢接臂126:第一端127:第二端128:调整部128a:螺纹结构128b:套筒130:刹车线140:限制件141:限位部142:定位部143:贯孔145:第一螺孔146:第二螺件147: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刹车夹具100的立体图,图2是绘示图1的爆炸图。刹车夹具100包含二刹车臂110与一带动座120。每一刹车臂110包含夹钳部111、连接部112与设置部113,其中夹钳部111位于刹车臂110的一端,其上设置一刹车块114,刹车夹具100透过刹车块114夹制轮圈而减速。连接部112位于刹车臂110的另一端,设置部113则位于夹钳部111与连接部112之间,通过设置部113使刹车臂110枢接于自行车的车管上。带动座120位于二连接部112之间,包含一吊线器121与两枢接臂125,吊线器121包含一螺件124,通过螺件124 使刹车线(图未揭示)连接于吊线器121,在本实施例中,吊线器121还包含穿设套件123,穿设套件123供刹车线穿入后,再以螺件124将其定位在吊线器121,吊线器121为一对称结构,其包含二相对称的接合部122,刹车线则连接于吊线器121的对称中心。枢接臂125以第一端126与接合部122枢接,以第二端127与刹车臂110的连接部112枢接,当使用者按下刹车,可使刹车线牵动吊线器121位移,进而使枢接臂125带动刹车臂110的夹钳部111夹合,通过夹钳部111的刹车块114夹制轮圈,达到刹车的目的。枢接臂125可还包含一调整部128,调整部128可设置于枢接臂125的第一端126或第二端127,在本实施例中,调整部128是设置于枢接臂125的第二端127的螺锁结构,其包含一螺纹结构128a与一套筒128b,套筒128b配合螺纹结构128a设有相对应的螺纹,使枢接臂125与套筒128b可以螺锁方式结合,且可改变枢接臂125旋入套筒128b的长度,借此设计,可增减连接部112与接合部122的距离,而微调刹车臂110与轮圈的相对位置。刹车夹具100可还包含一复位单元115,其设置在刹车臂110与自行车之间,借以推动刹车臂110夹合后复位,复位单元115可为一弹簧。请参照图3至图4。图3为图1的刹车夹具100的作动示意图,图4为图3的复位示意图。图3中,自行车处于一刹车状态,刹车线130受到沿着箭头方向的外力拉扯,而带动吊线器121往上方位移,吊线器121推迫二枢接臂125使其概呈水平,而使装设于刹车臂110的刹车块114夹制轮圈。而当使用者停止刹车时,复位单元115 (见图2)使二刹车臂110复位,使刹车块114不再夹制轮圈,此时二枢接臂125呈由外向内降低倾斜,如图4所
/Jn ο[0043]透过枢接臂125以第一端126与接合部122枢接,以第二端127与刹车臂110的连接部112枢接的设计(见图2),使用者仅需施加使吊线器121上升的力量,便可通过上述的枢接设计,推迫两枢接臂125概呈水平,而将刹车臂110的连接部112往外推挤,进而连动刹车臂HO的刹车块114夹制轮圈,在使用上有省力的优点。请参照图5、图6,图5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刹车夹具100的立体图,图6是绘示图5的局部爆炸图。本实施方式的刹车夹具100与图1的刹车夹具100的差异在于,吊线器121除了包含螺件124,还包含贯孔143、第一螺孔145。刹车线(图未揭示)穿入贯孔143后,通过螺件124锁固于第一螺孔145,使刹车线连接于吊线器121。本实施方式的刹车夹具100另包含一限制件140,限制件140包含一限位部141与二定位部142,二定位部142以该限位部141为对称中心,且各个定位部142与一设置部113对应枢接,吊线器121可位移地限位于限位部141。限位部141可为一长形通孔,吊线器121对应长形通孔设有一第二螺孔147,通过第二螺件146穿过限位部141后锁固于第二螺孔147,使吊线器121可位移地限位于限位部141。当使用者拉动刹车线时,刹车线带动吊线器121往上位移,而使第二螺件146沿限位部141往上位移。当使用者停止刹车,复位单元115 (见图2)使二刹车臂110复位,而连动吊线器121往下位移,进而使第二螺件146沿限位部141往下位移,长形通孔的长度,可限制吊线器121的位移量,进而限制二刹车臂110夹制轮圈的松紧程度。请参照图7至图8。图7为图5的刹车夹具100的作动示意图,图8为图7的复位
示意图。图7中,自行车处于一刹车状态,刹车线130受到沿着箭头方向的外力拉扯,而带动吊线器121往上方位移,当第二螺件146抵顶限位部141的最上端时,吊线器121达到最大位移量,此时吊线器121推迫二枢接臂125使其概呈水平,而使装设于刹车臂110的刹车块114夹制轮圈。当使用者停止刹车时,复位单元115 (见图2)使二刹车臂110复位,使刹车块114不再夹制轮圈,此时第二螺件146回复至限位部141的下端,且二枢接臂125呈由外向内降低倾斜,如图8所示。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I)本实用新型刹车夹具的吊线器为一对称结构,透过将刹车线连接于吊线器的对称中心处,当使用者拉动刹车线时,可同步作用于两刹车臂,意即使用者透过刹车线给予两刹车臂的施力较平均,而可达到较稳定的刹车效果。(2)因为第(I)点的同步机制,两刹车块磨损程度较一致,可减少调整刹车块与轮圈相对位置的频率。(3)因为第(I)点的同步机制,当使用者透过刹车线调整两刹车臂的松紧关系时,吊线器升降而令两枢接臂产生外推或内缩形态,可同步带动两刹车臂的连接部同步接近吊线器或同歩远离吊线器,可使两刹车臂的位移程度较一致,进而使两刹车臂与轮圈的相对位置不易产生歪斜。(4)透过枢接臂分别与吊线器、刹车臂枢接的设计,使用者仅需使吊线器产生向上位移,便可推迫枢接臂概呈水平,而向外推挤刹车臂的连接部,进而连动刹车臂的刹车块夹置轮圈,在使用上具有省力的优点。[0054](5)当枢接臂具有调整部时,可增加一调整机制,以调整刹车块与轮圈的相对位置。习用的刹车夹具,为使两刹车块可稳定地夹制轮圈,以提供良好的刹车效果,可透过以下两种机制调整刹车块与轮圈的相对位置,其中一种为透过刹车线调整两刹车臂的松紧,以微调刹车臂与轮圈的相对位置,另一种则透过刹车块锁固于刹车臂的螺丝,调整刹车块与轮圈的相对位置。然而,当轮胎锁固不正,或者轮圈因制作误差、长期使用而造成轮圈不对称或变形时,上述的调整机制,很难得到良好的调整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刹车夹具,通过于枢接臂设置一调整部的设计,可增加一调整机制,其可轻易克服上述因轮胎锁固不正,或者轮圈不对称、变形所造成的偏差,而使刹车块与轮圈具有一适当的相对位置。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刹车夹具装设于一自行车上,该刹车夹具包含: 二刹车臂,各该刹车臂包含: 一夹钳部,其位于该刹车臂的一端; 一连接部,其位于该刹车臂的另一端 '及 一设置部,其位于该夹钳部与该连接部之间;其中该二刹车臂是以该设置部相对应枢接于该自行车上;以及 一带动座,其位于该二连接部之间,包含: 一吊线器,其供一刹车线连接并包含二相对称的接合部 '及 二枢接臂,该二枢接臂分别以一第一端枢接该二接合部,该二枢接臂分别以一第二端枢接该二连接部,通过该刹车线牵动该吊线器位移而使该些枢接臂带动该些夹钳部夹合。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吊线器还包含一螺件,通过该螺件连接该刹车线于该吊线器。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夹钳部还包含一刹车块。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枢接臂还包含一调整部,通过该调整部增减该连接部与该接合部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位于该枢接臂的该第一端处。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位于该枢接臂的该第二端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部是一螺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复位单元,其设置在该刹车臂与该自行车之间,借以推动该刹车臂夹合后复位。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单元为一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二刹车臂复位令该二枢接臂呈由外向内降低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吊线器推迫该二枢接臂概呈水平而令该些夹钳部夹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限制件,该限制件包含: 一限位部,该吊线器可位移地限位于该限位部;以及 二定位部,该些定位部是以该限位部为对称中心,且各该定位部相对应枢接于该设置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刹车夹具,其特征在于,该限位部为一长形通孔,该吊线器对应该长形通孔设有一第二螺孔,通过一第二螺件穿过该长形通孔后锁固于该第二螺孔,使该吊线器可位移地限位于该限位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可装设于一自行车的刹车夹具,包含二刹车臂与一带动座。每一刹车臂包含夹钳部、连接部与设置部。带动座位于二连接部之间,包含一吊线器与二枢接臂。吊线器与一刹车线连接,并包含二相对称的接合部,每一枢接臂分别以第一端与接合部枢接,以第二端与连接部枢接。通过刹车线牵动吊线器位移,而带动二夹钳部夹合。
文档编号B62L1/12GK203020499SQ20122046419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张志元 申请人: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