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其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101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其端子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其端子台。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锁紧机构(锁止机构)且适于谋求增大电源容量和改善相对于电动车辆的拆装作业性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提供用于将收纳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组拆装自如地支承在车身上的简单结构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吸收将收纳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组侧的端子与车身侧的端子连接的连接部的尺寸误差的结构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特别是涉及一种适于提供用于将收纳电池单元而成的电池组拆装自如地支承于车身的简单连接结构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
背景技术
以往,在第一方面的电动车辆中,作为电源装置而搭载有把多个电池单元组装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组。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一种电池组的安装结构及锁止机构,在将电池组搭载到安装于车身的电池保持件上的电动自行车中,在设于电池组上表面的槽部设置钩部,并将与所述钩部卡合的卡合部沿上下方向取放自如地设在固定于座管的安装部上。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动自行车中,搬运电池组时使用的把手即握把设在电池组的上部而位于车身后侧即后轮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31493号公报
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电动自行车使设于电池组上的握把配置在自座管向后方突出的安装部与位于电池组正后方的后轮之间的狭小场所中,所以握把周围的空间不充裕。因此,在拆装电池组时,就不得不在安装部与后轮之间的狭小空间中伸手缩手,所以操作性不好。
另外,与安装部卡合的钩部设在电池组的主体侧即收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侧,所以存在电池单元的收纳容积减小、电池容量受限的技术问题。
以往,在第二方面的电动车辆中,通常使将多个电池单元组装到电池壳体内的电池组作为电源装置设置在电动车辆的框架中央部。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自行车用电池卡止结构中,将支承轴和卡合突起设于电池侧,并在电动自行车侧设有托架,该托架形成了分别供电池侧的所述支承轴及卡合突起卡合的临时定位部及卡止面部和引导支承轴的引导面部及避让部。当将所述电池从车身侧面安装于车身时,使支承轴沿着托架的引导面部同时使电池移动到临时定位部,再使电池以支承于临时定位部的支承轴为中心向车身宽度方向内侧转动,使卡合突起作为楔子卡止于卡止面部。根据该电动自行车,电池的临时定位和卡止是通过各自的部件,也就是支承轴和卡合突起来进行的,能够防止安装后的电池发生晃动。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42551号公报
在电动自行车中,需要用于从安装在车身上的电池向车身侧的电气部件即电动机等供给电力的电连接部(专利文献2中没有明示该电连接部)。于是,在车身侧,除了用于将电连接部保持在车身上的部件之外,还设置所述托架,因此部件个数增加。另外,由于在电池的外周面上设有支承轴和卡合突起等,因此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即,在搬运或者保管电池时,操作上需要格外地小心,以防误使上述支承轴和卡合突起等损伤。
以往,在第三方面的电动车辆中,已知有电池能够相对于车身拆装的构造。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具有与车身侧的端子电连接的端子(金属端子)的电池组的内部壳体。该金属端子通过锡焊与基板直接连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676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金属端子通过锡焊与基板直接连接,因此在该金属端子与车身侧的端子之间发生错位的情况下,该错位由金属端子的弯曲吸收。但是,每当相对于车身拆装电池组时金属端子都发生弯曲,所以耐久性成为问题。
以往,在第四方面的电动车辆中,一般是使把多个电池单元组装于电池壳体而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装置设置在电动车辆的车架中央部。例如,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电动自行车中,在构成车架的立架的附近具备凹入形状的电池装置嵌入部,在该电池装置嵌入部内设有电连接端子(插头侧端子)。电池嵌入部是上方敞开的凹部,电池装置(电池组)自上方安装到电池嵌入部,且在安装完成位置,使电池装置内的电连接端子(插口侧端子)与电池嵌入部内的插头侧 端子结合。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6281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电动自行车中,当把电池装置嵌入部侧的电连接端子与电池装置内的电连接端子连接时,两电连接端子分别固定在车辆侧及电池装置侧,因此,在相互发生错位的情况下,会通过电连接端子的变形也就是弯曲吸收错位。但是,若像这样通过电连接端子的变形吸收错位,则电连接端子彼此的接触状态会变差,在此基础上,还会缩短电连接端子的寿命。
另外,在使电池装置自斜上方向接近并安装于电池嵌入部的情况下,电池嵌入部侧的电连接端子的角有时会与设在电池装置侧的外壳上的电连接端子用的窗口即开口的边缘抵接,妨碍顺畅的安装作业。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备将电池组锁止于车体的机构且适于谋求增大电池组的实际容量和改善相对于车身的拆装作业性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包括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20,且相对于电动车辆I拆装自如,该电源装置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具有从电池单元的收纳部向上方延长的延长部分19P,在该延长部分19P上设有握把34,该握把34包括被设定方向为在搭载于所述电动车辆I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抓握部78,卡合部62与安装在所述电动车辆I上的锁止装置32的可动部分323卡合,该卡合部62相对于所述握把34形成在所述电动车辆I的前后方向的任一侧面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装置32的可动部分323是沿所述电动车辆I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锁止装置32进退的锁销323,所述卡合部62是收入所述锁销323的卡合孔62。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I具备:承载式的主车架3,其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形状;枢轴5,其将摆臂7的前端支承于所述主车架3 ;所述电动机21,其在所述电动车辆I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枢轴5的前方;动力驱动单元33,其配置在所述电动机21的更前方;电源装置配置在所述电动机21与所述动力驱动单元33之间。
另外,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壳体23,其收纳所述电动机21,且支承于所述主车架3 ;端子台29,其配置有与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下部的插口侧端子73结合的插头侧端子63 ;电池组罩28,其在下部具备所述端子台29,且具有能够将所述电池壳体20配置在所述端子台29上部的空间;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其将所述电池组罩28连结于所述电动机壳体23。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20安装于所述电动车辆I的状态下,所述延长部分19P相对于所述电池壳体20偏向车身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设置,所述延长部分19P的至少上方的一部分延长到在侧视车身时与所述主车架3中的位于所述电池壳体20上方的部分重叠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六特征在于,具备与所述主车架3接合且支承所述锁止装置32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并且所述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具有扩张开而与所述电池组罩28的上部结合的扩张部分30a。
另外,本发明的第七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I的主车架3具备向所述电池组罩28的前方垂下的底架105,所述底架105上安装有滑移板106。
而且,本发明的第八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孔62的内周面,嵌入有作为加强部件的环621。
根据具有第一及第二特征的本发明,由于在从电池单元的收纳部向上方延长的延长部分上设置具有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抓握部的握把,在该握把上设置供锁止装置的可动部(锁销)卡合的卡合部(卡合孔),因此能够在不缩小电池单元的收纳部分的容量的前提下使电源装置与车身侧的锁止装置卡合而进行锁止,并且,由于使锁销卡合的卡合孔不与抓握部干涉地设在握把的侧面·部,因此能够容易操作电池组。
根据具有第三特征的本发明,电动机配置在承载式主车架的摆臂枢轴支承部的前侧,且电源装置配置在电动机的前侧,动力驱动单元(PDU)配置在电源装置的前侧,能够谋求电动车辆的质量的集中化。
根据具有第四特征的本发明,通过将电池壳体收纳于电池组罩,能够使电池壳体下部的插口侧端子与设在电池组罩内下部的端子台上的插头侧端子结合。
根据具有第五特征的本发明,由于使电池壳体的上方延长部分偏向车身宽度方向而使该延长部分扩张到与车身的主车架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扩宽电池壳体内的电池收纳空间。
根据具有第六特征的本发明,利用锁止支承保持件将电池组罩连结于主车架,从而能够在下部固定电池组罩,而且在此基础上,在上部也能够固定电池组罩。
根据具有第七特征的本发明,能够利用滑移板保护电池组和电动机壳体免受飞散而来的小石子和砂土等损坏。
根据具有第八特征的本发明,由于能够加强将锁止装置的可动部分收入的卡合孔,因此,即便使用树脂等轻质材料,也能够将形成卡合孔的部件也就是电池壳体维持在高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第二方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去掉了来自电池组的突出部分,从而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电池组进行临时定位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包括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20,且相对于电动车辆I拆装自如,其第九特征在于,具备:电池壳体侧端子73,其自上方与在设于车身的端子台29中收纳的车身侧端子63连接;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其自上方与形成于所述端子台29上表面的车身侧卡合部59卡合;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自车身宽度方向中心偏向一侧配置,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为了能与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相适,而在车载状态下偏向电池壳体20的车宽方向一侧配置,且形成于电池壳体20的车身前后方向两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为卡合凸部,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为与所述卡合凸部相适的卡合凹部,在所述卡合凸部及所述卡合凹部,为了相互对位而具备沿所述电池壳体20相对于电动车辆的拆装方向平行地设置的壁部711。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一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台29上,形成有从构成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的卡合凸部的下端部向该车身侧卡合部59所偏向的一侧水平地突出的搁板67,设定所述卡合凸部、所述卡合凹部及所述搁板67的位置及形状,使得在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即卡合凸部的顶部59P与形成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即卡合凹部的壁部的最上部内表面抵接的临时放置姿态下,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即卡合凹部的下侧敞开端部与所述搁板67的上表面抵接。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二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整体上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外形,在所述近似长方体的下表面具备倾斜面19c,该倾斜面19c朝向自所述卡合凹部的下部敞开端部与该下表面相邻接的面中的、与所述搁板67所突出的一侧相邻接的面倾斜向上地延伸,所述倾斜面19c以在所述 临时放置姿态下沿着所述搁板67的上表面的方式确定倾斜角度。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三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侧卡合部60设在所述端子台29的上表面的两个部位,所述端子台29具备配置在所述两个部位的车身侧卡合部60之间的车身侧第二卡合部66和自该车身侧第二卡合部66即卡合凸部的顶部66P向所述两个部位的车身侧卡合部60水平地突出的水平卡合部66E,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上形成有壁部713,在该电池壳体20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端子台29的底座292上表面的安装完成姿态下,该壁部713的上表面与所述水平卡合部66E的下表面卡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四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即卡合凹部包括■ 与使所述电池壳体20自所述临时放置姿态倾斜到所述安装完成姿态这一期间的所述卡合凸部的顶部59P的移动轨迹大体一致的壁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五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20的下表面形成有嵌合孔75,在所述安装完成姿态下,该嵌合孔75嵌合有设在所述端子台29的上表面的突起部29a。
而且,本发明的第十六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29及安装于该端子台29的电池组罩28中的、将在车宽方向上与设有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及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的一侧为相反侧的半部分覆盖的电池组罩28被固定于车身,所述端子台29安装于所述电池组罩28。
根据具有第九及第十特征的本发明,由于电池壳体侧卡合部为了能与车身侧卡合部相适而在车载状态下处于车宽方向一侧且形成于车身前后方向两端部,因此,在自车宽方向一侧对车辆安装或者拆卸电源装置时,能够一边自车宽方向一侧对车辆目视确认电池壳体侧卡合部和车身侧卡合部的位置一边进行作业。尤其是,根据第十特征,在开始向端子台上安装电池壳体时,能够通过使电池壳体侧卡合部的壁部沿着车身侧卡合部的壁部,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端子台定位电池组,因此,能够使电池壳体侧卡合部与车身侧卡合部容易地卡合。
根据具有第十一特征的本发明,在对车辆安装或者拆卸电源装置时,能够将电池壳体侧卡合部即卡合凹部的下侧敞开端部与自所述端子台水平地突出的搁板的上表面抵接而临时放置,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电源装置的安装以及拆卸操作。
根据具有第十二特征的本发明,通过使电池壳体的倾斜面落座在搁板上,能够以稳定的姿态临时放置电源装置。
根据具有第十三特征的本发明,在电源装置相对于车辆完成安装的姿态下,自端子台侧水平地突出的水平卡合部的下表面与形成于电池壳体的壁部的上表面卡合,因此,可限制电池壳体相对于端子台向上方的移动。
根据具有第十四特征的本发明,使电池壳体自临时放置姿态倾斜到安装完成姿态这一期间,能够使卡合凸部的顶部沿电池壳体侧卡合部的壁部分改变姿态。
根据具有第十五特征的本发明,在安装完成姿态下,突起部嵌入到嵌合孔中,因此,可在端子台上限制电池壳体的位置。
根据具有第十六特征的本发明,在电源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下,端子台及电池壳体的半部分由电池组罩覆盖,因此,能够利用电池组罩覆盖并保护设在端子台上的电连接端子,而且在将电源装置安装于车辆的作业中,电池组罩也不会妨碍对电池壳体侧卡合部与车身侧卡合部的位置关系进行的目视确认。
本 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第三方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即便在电池组侧及车身侧的连接端子相互之间存在错位的情况下,该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也适于吸收该错位来在电池组的拆装时,避免连接端子弯曲而损害耐久性。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包括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20,且相对于电动车辆I拆装自如,其第十七特征在于,具备:绝缘块74,其收纳与设在电动车辆I车身侧的车身侧端子连接的电池壳体侧端子73 ;多个肋94a、95a、96a、94b、95b、96b,其为了将所述绝缘块74保持在所述电池壳体20内,而从所述电池壳体20的壁部向内侧突出,并沿所述绝缘块74的外形面与该外形面具有规定间隙地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上,设有使所述电池壳体侧端子73面向外部且被所述绝缘块74贯通的开口 103,并且,所述绝缘块74中的贯通于所述开口 103的部分具备自所述电池壳体20的内外与该开口 103的内缘抵接的两个凸缘741、742,由该两个凸缘741、742形成的中间部分的外周面与所述开口 103具有间隙Gl地间隙嵌合。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八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中,还设有:熔断器99,其位于自所述电池壳体侧端子73引出的线束105侧且连接有所述线束105 ;多个突出部98a、98b、99b、100b,其保持所述熔断器99。
另外,本发明的第十九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包括在车载状态下位于车身前方侧的壳体前部分20F及位于车身后方侧的壳体后部分20Rr,划分出收纳电池单元的第一收纳部20M和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20M的下方、且收纳所述熔断器99及所述绝缘块74的第二收纳部20B,且形成所述第一收纳部20M的所述壳体前部分20F和所述壳体后部分20Rr之间由密封部件密封。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20具有在构成所述第二收纳部20B的下部壁上形成的排水孔75。
而且,本发明的第二i^一特征在于,所述熔断器99与所述第二收纳部20B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20M侧的壁84接近地配置。
根据具有第十七特征的本发明,收纳电池壳体侧端子的绝缘块能够在间隙Gl的范围内相对于电池壳体移动,所以即使电池壳体侧端子与同电池壳体侧端子成对的车身侧端子存在错位,该错位也会由于绝缘块进行移动而被吸收。其结果是,电池壳体侧端子与车身侧端子顺畅地结合,就电池壳体侧端子及车身侧端子这双方而言,耐久性都有增加。
另外,绝缘块通过多个肋以浮动状态保持于电池壳体,所以不需要通过螺钉或者锡焊进行的固定,提高了组装时的作业性。
另外,根据具有第十八特征的本发明,熔断器与电池壳体侧端子接近地配置,所以能够缩短连接在电池壳体侧端子与熔断器之间的线束。
另外,根据具有第十九特征的本发明,收纳有电池单元的第一收纳部由密封部件密封。
另外,根据具有第二十特征的本发明,即使收纳有电池壳体侧端子和熔断器的第二收纳部内进水,也能够防止该水积存。
另外,根据具有第二十一特征的本发明,即使第二收纳部内进水,也能够避免设于第一收纳室侧附近的熔断器浸水。
本发明的第四目 的在于解决上述第四方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其使电池组侧的电连接端子能够容易地连接在设于车身侧的电连接端子上,能够使电池组向车身上的安装作业顺畅。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该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中,包括电池壳体20的电源装置拆装自如,所述电池壳体20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该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的第二十二特征在于,具备:底座292,其具有将保持多个插头侧端子63的大致呈矩形的绝缘板64收入的大致呈矩形的开口 291 ;第一下部引导部301,其在所述开口 291的一边上沿所述底座292的下表面向该开口 291侧突出;第一上部引导部300,其沿所述底座292的上表面从突出有所述第一下部引导部301的边向所述开口 291侧突出;第二下部引导部299,其在与突出有所述第一下部引导部301及所述第一上部引导部300的边相向的边上沿所述底座292的下表面向所述开口 291侧突出;第二上部引导部298,其沿所述底座292的上表面从突出有所述第二下部引导部299的边向所述开口 291侧突出;利用所述第一下部引导部301和所述第一上部引导部300自上下夹持所述绝缘板64的第一边,利用所述第二下部引导部299和所述第二上部引导部298自上下夹持所述绝缘板64与的第一边相向的第二边,从而浮动支承绝缘板64。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三特征在于,使所述开口 291偏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地形成在所述底座292上,并且,具备相对于所述开口 291偏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配置、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水平卡合部66E,所述水平卡合部66E卡合于在所述电池壳体20的下面形成的卡合肋713的上侧,从而被设于限制向上方拔出该电池壳体20这一动作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十四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侧端子63为板状,以正面朝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排列,所述各插头侧端子63具有在其前端的两个部位被倒角加工而形成的角63f、63F而形成为前部细的形状,并且,所述两个部位的角中的一方63F被倒角加工,从而在使所述电池壳体20接近于端子台29而使收纳于该电池壳体20的插口侧端子73自倾斜方向与所述插头侧端子63开始连接时,使插头侧端子63通过面与插口侧端子73开始接触,所述两个部位的角中的另一方63f被倒角加工,从而在使所述电池壳体20接近于端子台29而使收纳于该电池壳体20的插口侧端子73自倾斜方向与所述插头侧端子63开始连接时,防止插头侧端子63卡到收纳所述插口侧端子73、且包括围在该插口侧端子73周围的开口部分745的绝缘块74的该开口部分745。
根据具有第二十二特征的本发明,由于插头侧端子以浮动状态支承于端子台,因此,即使在将电池壳体侧的对应的插口侧端子与插头侧端子连接时,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的相对位置偏离了正对位置,该错位也会由于插头侧端子相对于端子台发生的偏移而被吸收。
另外,由于插头侧端子以浮动状态支承于端子台,因此,也可以不使用螺钉或者锡焊等接合方法,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和作业性的提高。
根据具有第二十三特征的本发明,由于端子台侧的水平卡合部与形成于电池壳体的卡合肋卡合,因此,电池壳体不会由于振动等而从端子台向脱落的方向容易地移动。在向端子台上拆装电池壳体的情况下,可以使电池壳体的卡合肋在偏移到偏离水平卡合部的位置之后,相对于端子台进行拆装。
根据具有第二十四特征的本发明,由于插口侧端子前端的两个部位的角被倒角加工,因此,在使插口侧端子连接于插头侧端子的动作中,首先,被倒角加工的第一角通过面与插口侧端子开始接触,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连接。另外,在使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开始连接时,被倒角加工的第二角能够防止插头侧端子的前端顶到或者卡到绝缘块的角而确保间隙。


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右视图2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3是在右前方观察时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4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锁止装置的立体图5是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通过锁紧装置的锁销的横截面的剖视图6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在电池组罩中的电池组的立体图7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固定在电池组罩中的端子台的立体图8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嵌入了绝缘板的端子台的立体图9是从车身左后下方观察到的端子台的立体图10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电池组的立体图11是从车身左前下方观察到的电池组的立体图1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的前部分的俯视图13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的后部分的俯视图14是从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的图15是电池壳体的主要部分立体放大图16是从左前下方观察到的电池壳体的部分的立体图17是从左前下方观察到的安装有熔断器、插口侧端子及绝缘块状态下的部分的立体图18A是表示将电池组安装于电池组罩时的电池组与端子台的位置关系的图18B是表示将电池组安装于电池组罩时的电池组与端子台的位置关系的图18C是表示将电池组安装于电池组罩时的电池组与端子台的位置关系的图18D是表示将电池组安装于电池组罩时的电池组与端子台的位置关系的图19A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A对应的电池组罩及端子台与电池组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19B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B对应的电池组罩及端子台与电池组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19C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C对应的电池组罩及端子台与电池组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19D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D对应的电池组罩及端子台与电池组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20是插头侧端子 单元的主视图(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图);
图21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立体图(从车身后方右下侧观察到的图);
图22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俯视图23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侧视图(从车身前方观察到的图);
图24是从车身的右前下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的绝缘块的立体图25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的绝缘块的立体图26是从插口侧端子的接触部的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绝缘块的剖视图27A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27B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27C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27D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27E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与插口侧端子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28是图27E的主要部分放大图29是设有底架的两轮机动车的主要部分右视图30是图1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I电动车辆、3车架、4枢轴板、5枢轴、7摆臂、17后缓冲器、18驱动装置、19电池组(电源装置)、20电池壳体、21电动机、23电动机壳体、27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8电池组罩、29端子台、30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2锁止装置、33PDU、34握把、59端部卡合凸部(车身侧卡合部)、60端部卡合凹部(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2卡合孔、63插头侧端子(车身侧端子)、66E止动部(水平卡合部)、67搁板、73插口侧端子、74绝缘块、78握把的抓握部、323锁销(可动部)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图2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图3是在右前方观察时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为了使主要部分结构容易理解,省略了对乘员车座及外罩等的图示。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电动车辆I的前方用附图标记Fr表不,后方用附图标记Rr表不,左侧方向用附图标记L表示,右侧方向用附图标记R表示,上侧方向用附图标记Up表示,在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关于朝向的记载为电动车辆的朝向。
电动车辆I是以电动机 为驱动源的越野型两轮机动车(以下,“电动车辆”被作为“两轮机动车”进行说明)。两轮机动车I具有前端部与头管2接合且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3。主车架3是由弯曲到上侧的单一的管构成的承载式结构。主车架3的材质任意,也可以与头管2 —体成型。
枢轴板4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5及枢轴6,其接合在主车架3的后下部。枢轴5及枢轴6中,位于上方的枢轴5将左右一对摆臂7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比枢轴5更位于下方的枢轴6将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右侧的后制动踏板8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左侧的侧支架(未图示)能够枢轴支承在枢轴板4的下端部。
在主车架3的弯曲的中间部,接合有左右一对车座框架9及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由保持件12加强。车座框架9使前端部与主车架3接合,且向车身后方延伸。设有前后端分别接合于主车架3和车座框架9的副车架11,利用该副车架11从下方支承并加强车座框架9。
在左右一对摆臂7的后部分别接合有后轮支承框架13,而且向车身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副管14的后端部接合在后轮支承框架13的上部。在副管14与摆臂7之间设有连结两者的连结管15。在副管14的上部接合有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后缓冲器17设置为由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和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枢轴支承。未图示的乘坐车座横跨车座框架9及主车架3的前部分安装。
在主车架3上,设有驱动装置18及位于驱动装置18前方的电源装置即电池组19。电池组19是在电池壳体20中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而成的。驱动装置18由电动机21和减速器22构成,并且被驱动装置壳体(以下,称作“电动机壳体”)23覆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18被电动机壳体23覆盖,因此应该用虚线绘制,但为了避免导致烦杂以及更好地理解形状,用实线进行绘制。电动机壳体23连结于与主车架3接合的悬架托架24、25和枢轴板4,从而在三个部位被悬架。电池组19包括: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其与电动机壳体23的下部连结且延伸到电动机壳体23前方;电池组罩28,其固定于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 ;端子台29,其固定在电池组罩28的下部。
在主车架3的前部,接合有伸向下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和PDU用托架31。锁止装置32安装在位于电池组19正前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上,PDU (动力驱动单元)33安装在位于头管2附近的PDU用托架31上。PDU33被从电池组19供给电力,根据电池信息(电池余量等)和设于两轮机动车I的各种开关和传感器等的检测信号等对电动机21进行数字相位控制。
在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的车身前方侧上部设有搬运电池组19时使用的握把34,在握把34上形成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卡合的锁销卡合部(锁销及锁销卡合部的具体情况将在后文中描述)。
驱动侧链轮36连结于减速器22的输出轴35。驱动轮即后轮WR由后轮轴37支承于后轮支承板13,从动侧链轮38连结于后轮轴37。在驱动侧链轮36与从动侧链轮38之间架设有驱动链39,电动机21的被减速器22减速的动力经由从动侧链轮38传递到后轮轴37。在驱动链39上设有覆盖该驱动链39上部的链罩61 (参照图1)。此外,驱动轴37与从动侧链轮38隔着单向离合器连结,使得电动机21的动力仅沿两轮机动车I的前进方向传递到后轮WR。
把乘员放脚的脚踏板40、41安装到左右两端的踏板杆42沿车宽方向延伸。踏板杆42经由托架43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3的底面。支承于枢轴6的后制动踏板8包括:前部臂部分801,其供乘员用脚操作;后部臂部分802,其利用制动拉索45与设于后轮轴37的后制动器(未图示)的动作臂44连结。
在头管2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未图示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在该头管2内沿上下方向贯通延伸,在分别与转向轴的上下结合的顶桥49及底桥50上结合有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前叉51。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轮轴52支承在前叉51的下端,前轮WF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轮轴52。位于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53安装于前叉51。
在支承于顶桥49的转向手把48上设有油门手柄55。在油门手柄55上连结有油门拉索56,油门手柄55的转动量(油门开度)经由油门拉索56传递到设在电动机壳体23内的油门开度传感器(APS) 57。
图4是从车身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锁止装置32的立体图,图5是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锁紧装置32的通过锁销的横截面的剖视图。锁止装置32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 'J>夕'部)321、突出到 圆筒部321的侧部(车身后方侧)的锁销引导部322和贯通锁销引导部322且沿正交于圆筒部321的方向延伸的可动部即锁销323。
钥匙孔324形成在圆筒部321的右端部且与插入该钥匙孔324的钥匙(未图示)的转动方向连动,在沿电源接通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钥匙时,锁销323自圆筒部321突出,在把钥匙转动到电源切断侧时,锁销323后退到圆筒部321侦U。
把钥匙的旋转动作转换成锁销323的前后方向动作的机构,如图5所示,与圆筒部321同轴地设置内筒圆盘325,且使设于该内筒圆盘325的偏心轴326与锁销323的端部(突出到圆筒内部的环状部分)327卡合,从而能够使锁销323根据偏心轴326相对于内筒圆盘325的旋转中心32c的偏心量而突出、后退。锁止装置32以突出的锁销323与形成于电池壳体20的卡合孔62间隙嵌合的方式定位而安装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锁销323的进退机构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用周知的结构代替。
从轻量化和制造容易性角度出发,电池壳体20优选为树脂制的,因此为了加强卡合孔62,可以把例如由金属构成的加强环621嵌入到卡合孔62的内周。
图6是从两轮机动车I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在电池组罩28中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电池组罩28形成为把构成近似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的一个面(车身右侧的面)除去的形状,其以仅覆盖电池组19的位于车身左侧的大致半部分19L的方式设定深度D (车身左右方向尺寸)。因此,电池组19的车身右侧的大致半部分19R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电池组19的右侧外观。
在电池组罩28的底部固定有端子台29。在端子台29上,设有在电池组19的右侧部分、也就是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的右半部分19R的前后面下部与电池组19侧的前后面下部卡合的电池组支承部295。
电池组19的右半部分19R的上部相比电池组罩28的上端部延伸到上侧,在该上侧延长部分19P上设有从车身左侧部分向右侧方向凹入的凹部,形成该凹部的上壁构成供人的指尖拉住的握把34的抓握部。凹部及凹部的上壁即抓握部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0、图13等进行描述。
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割成的两部分即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在构成上侧延长部分19P的前部分20F的前侧面上,设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323进行间隙嵌合的卡合孔62。卡合孔62穿设在电池壳体20中的与握把34的抓握部(后述)正交的前部分20F的壁面上。
图7是固定在电池组罩28中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8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嵌入了绝缘板64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9是从车身左后下方观察到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端子台29具有:底座292,其具备供绝缘板64嵌入的开口 291,绝缘板64安装有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多个插头侧端子63 ;安装部293、294,其突出到基座292上且在车身左侧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开配置;电池组支承部295,其相对于底座292延伸到车身右侧。在开口 291与电池组支承部295之间,与电池壳体20的底面卡合的突起部29a形成在底座292上。
安装部293、294具备内周面29b、29c,该内周面29b、29c分别被形成在电池组罩28的车身左侧面上的凸台281、282覆盖(参照图9)。在安装部293、294上,分别形成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穿过的螺栓通孔296、297,通过使能从车身右侧通过该螺栓通孔296、297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未图示)分别与形成在自电池组罩28突出的凸台281、282上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能够将端子台29固定于电池组罩28。
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上部引导部298、298沿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设有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之间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的下部引导部299。另一方面,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下部引导部301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止动部300自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地设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部。
向驱动装置18侧引出的线束65连接于插头侧端子63。在绝缘板64安装于底座292的情况下,将线束65通过开口 291自端子台29的底座292的上侧穿到底座292的下侦U。然后,将绝缘板64的一个边缘(车身右侧的边缘)夹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与下部引导部299之间,同时使绝缘板64的另一边缘(车身左侧的边缘)的下表面与下部引导部301抵接,将止动部300卡合固定在上表面上。
电池组支承部295具备:两个端部卡合凸部59、59,二者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中央卡合凸部66,其位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之间。中央卡合凸部66具备顶部66P,该顶部66P包括向端部卡合凸部59、59侧突出且如后述那样与电池壳体20卡合的圆柱状的止动部66E。形成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后述)插入到形成在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空间。
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顶部59P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的上部形状均为同一形状的局部圆,且在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上排列。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车身右侧下端部形成搁板67,使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在下部相互连结。如后文所述, 在相对于电池组罩28拆装电池组19时,搁板67提供能够供临时放置的台。
图10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图11是从车身左前下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在图10、图11中,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利用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相互结合,形成作为密封的框体的电池壳体20。
电池壳体20中,在前部分20F的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前侧的面)的周缘,用于使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穿过的避让部即缺口 68形成在多个部位。另外,在后部分29Rr的与缺口 68对应的周缘上形成有螺纹孔90 (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3描述),该螺纹孔90供自前部分29F侧穿过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螺合。为了不使螺纹孔90不必要地延长,在后部分20Rr的周围形成缺口 69。螺纹孔形成在除去该缺口 69的前部分20F附近的部分。
电池壳体20的下部角部201、202构成为凹部,该凹部是为了分别避开形成于端子台29的安装部293、294而切成的。另外,在电池壳体的下部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左右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端部卡合凸部59、59相适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与中央卡合凸部66相适的中央卡合凹部70。端部卡合凹部60与中央卡合凹部70由突出到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72划分开。肋71、72平行于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且分别具有在车身宽度方向的途中向正交于对接面20J的方向弯曲而形成阶梯的两个部分711、712和721、722。
肋71的部分711、712和肋72的部分721、722中,位于外侧的部分711、721与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内侧面抵接,位于内侧的部分712、722与中央卡合凸部66中延伸到顶部66P下方的外侧抵接,从而作为相对于端子台29沿车身前后方向引导电池组19的引导部起作用。设有连结肋71的部分711与712的连结部713、和连结部分721与722的连结部723。连结部713、723在侧视电池组19时均成弧状,其内周面(位于电池组19上侧附近的面)在端子台29搭载电池组19的位置与中央卡合凸部66的止动部66E卡合。
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安装有绝缘块74,该绝缘块74具备供安装于端子台29的插头侧端子63插入的插口侧端子73 (在后文中根据图24 图26等描述)。绝缘块74由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夹持,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夹持方式将在后文中描述。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设有供形成在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嵌合的缺口 75。
图1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俯视图,图13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俯视图,图14是从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图。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在相互组合起来时,分别形成上室20U、中间室20M及下室20B(参照图4)。图13中表示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保持于下室20B的状态。
上室20U由前壁76及后壁77、构成为握把34的抓握部的上壁78、自上壁78向下延伸的纵壁79和中间室20M的上壁80包围,形成为一侧(车宽方向左侧)敞开的凹部。抓握部即上壁78沿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为同一方向)延伸,且用于供人的指尖拉住的部分圆柱状的凸部781向下方鼓出。供锁销嵌合的卡合孔62在前部分20F的正交于抓握部78的前壁76上形成于自抓握部78偏离的位置。
中间室20M是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的腔室,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80、左右壁82、83及下壁(与下室20B的上壁共用)84包围。
下室20B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与中间室20M的下壁共用)84、下壁85、左壁86和右壁87包围,形成收纳插口侧端子73、绝缘块74和熔断器99的腔室。熔断器99将在后文中根据图17描述。
在电池壳体20 的前部分20F设有能穿过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的螺纹通孔89,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在对应于螺纹通孔89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孔90。另外,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中的任一方侧(在此,为前部分20F)立设有对位用的销91,在另一方侧(在此,为后部分20Rr)形成有供销91嵌合的销孔92。
在形成中间室20M的壁部80、82、83及84上,可以将衬垫或者密封件配置于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
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形成有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a、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a、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a和自前壁7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a。
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后部分20Rr,具备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b、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b、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b和自后壁77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5a与95b、96a与96b、97a与97b分别被设定为处于相互相向的位置,协同地保持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 (后述)。
而且,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形成有自前壁76突出的凸台98a。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设有自形成下室20B的上壁84及后壁77向下室20B突出的肋98b、99b、100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8b、99b、100b分别与凸台98a协同地保持熔断器99 (后述)。
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下壁85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分别形成有收入绝缘块74的端部的缺口 101、102。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相互组合时,缺口101、102形成大致呈矩形的开口 103 (参照图15),收入并保持绝缘块74的端部。
图15是电池壳体2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15所示,开口 103利用分别形成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上的缺口 101、102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
图16是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图17是安装有熔断器99、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状态下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由图16可知,肋94b、95b及96b为局部圆筒状,肋97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成交叉状。
另一方面,肋98b及99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肋IOOb平行于肋98b、99b,并包括长短(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尺寸)t匕肋98b、99b短的部分Xl和长短比部分Xl长且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T形的部分x20
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熔断器99落座于肋IOOb的部分xl,由肋98b及99b与肋IOOb的T形部分x2夹持。另外,绝缘块74落座在图16所示的肋97b上,由肋94b、95b及96b即局部圆筒夹持。
绝缘块74保持插口侧端子73,并且收纳自插口侧端子73向熔断器99侧引出的线束105 (由电线771、772和信号线773组成)。该绝缘块74具备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从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设在电池壳体20的下壁85上的缺口 101、102相合而形成的开口 103的周缘。绝缘块74的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 (参照图25)的外周形状以与开口 103的内周嵌合的方式设定尺寸。
如此,熔断器99及绝缘块74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就能够通过组装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而同时地保持于电池壳体20。
接着,说明将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步骤及动作。图18A 图18D是表示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 8时的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9A 图19D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A 图18D对应的电池组罩28及端子台29与电池组19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电池组19的拆装作业时,预先使用侧支架使两轮机动车I以左倾斜姿态自行站立,因此端子台29不是直立的,而是向左侧倾斜例如12度左右,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图18A 图18D和图19A 图19D中表示了直立的图。
在图18A 图18D中,由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构成的电池组支承部295具有自其顶部29P (由顶部59P、66P构成)朝车身右侧向下倾斜着形成的倾斜面59d、66d。倾斜面59d、66d相对于底座292成角度α (例如,α为35度)。
首先,在图18Α、图19Α中,使电池组19自车身右上侧接近端子台29。电池组19可操作如下:用右手握住握把34,用左手支撑形成有握把34—侧的部分19R。此时,电池组19使由设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及肋72形成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的纵壁(用端部卡合凹部60的纵壁601代表说明)大致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倾斜面59d、66d,且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从电池组19的下方相向地接近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
此外,如根据图11说明的那样,肋71由部分711、712构成,肋72由部分721、722构成。另外,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由顶部59P和66P构成。
在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下,电池组罩28仅仅覆盖端子台29的里侧(车身左侧且设有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电池组支承部295没有被覆盖,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明确地目视确认端部卡合凸部59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相对位置关系。
接着,在从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稍微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时,电池组19使纵壁601沿倾斜面59d、66d滑动、下降,移动到图18B、图19B所示的位置。在图18B、图19B的姿态下,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到达端部卡合凹部60的最上部,切去电池组19底部的角(位于车身右侧的角)而形成的面19c抵接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搁板67的上表面。
因此,在该位置,作业人员即便进一步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也能够仅通过轻轻地支撑而把电池组19临时放置在端子台29上。在重量比较大的电池组19的安装作业中,能暂时放松握着电池组19的手在减轻安装作业的负担方面有效。
接着,进行向车身左侧方向扶起以倾斜姿态临时放置的电池组19而使该电池组19直立的操作。如图18C、图19C所示,该操作中,以端部卡合凹部60的角部60a为支点改变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的姿态,使面19c自端子台29的搁板67离开。在图18C、图19C所示的位置,突出到端子台29上的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收纳有电池组19的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卡合。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将车身左侧也就是电池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加工出倒角,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绝缘块74的开口角部(将插头侧端子63引导到对着插头侧端子73的插入口内的开口的角部)。插头侧端子63的具体形状将在后文中根据图21、图23等进行描述。
在图18D、图19D中,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在该位置,电池组19的底面抵接于底座292的上表面,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在该位置,形成在电池组19的握把34的前壁76上的卡合孔62与锁止装置32的锁销323相向。于是,在向锁止装置32的钥匙孔中插入钥匙并转动到规定的锁止位置时,锁销323突出并嵌合于卡合孔62,因此电池组19处于端子台29上,且被锁止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
在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的位置,自电池组支承部295的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突出的止动部66E与形成在肋71上的部分711、712的连结部713和形成在肋72上的部分721、722的连结部723 (参照图11)的内周面(上侧面)卡合,限制了电池组19的上下方向位置。
而且,端子台29上的电`池组19在平行于底座292上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相对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及中央卡合凸部66分别抵接的端部卡合凹部60、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各自的抵接部限制,并且还通过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上的缺口 75与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的嵌合进行限制。
当从端子台29及电池组罩28拆下电池组19时,将上述动作反过来进行。也就是说,用钥匙操作锁止装置32而将锁销323自卡合孔62拔出。由此,电池组19变得能够向车身右侧倾斜,因此,只要把着握把34,使电池组19的上侧向车身右侧倾斜并将其向上方提起,就能自两轮机动车I拆下电池组19。
图20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主视图(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图),图21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立体图(从车身后方右下侧观察到的图),图22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俯视图,图23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侧视图(从车身前方观察到的图)。在图20 图23中,插头侧端子63设有多个(在此为五个),在安装到两轮机动车I上的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配置。
多个插头侧端子63中,两个是分别连接于电池组19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动力端子63a、63e,其余为连接于信号线的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动力端子63a、63e设置为使其前端处于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的前端高的位置。也就是说,动力端子63a、63e设定为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突出的长度长。由此,在连接端子时,在电源连接之后信号电路根连接,在断开端子时,在信号电路切断之后电源切断,因此,有助于提高端子的耐久性。动力端子63a、63e的尺寸是考虑了热容量而确定的,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既可以使用与动力端子63a、63e尺寸相同的部件,也可以为比动力端子63a、63e小型的部件。
如图23所示,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使车宽方向左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角度Θ斜着切去,在后视车身时形成为前部细的形状。信号线用端子不局限于三个,既可以按照需要增减,也可以预先将个数固定为例如五个,并按照两轮机动车I的车种、等级等需要使用全部或者仅使用一部分。
插头侧端子63沿正交方向贯通绝缘板64而设置,在位于绝缘板64下方的部分连接有自线束65分支的电线651、652或者信号线653、653、653。
绝缘板64具有:主部分641,其嵌入到在端子台29上形成的开口 291 ;右侧缘642,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右侧突出,夹于端子台29的上部引导部298 ;左侧缘643,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左侧突出,卡合于自端子台29延伸的止动部300。在左侧缘643上形成有凹部644,使止动部300的前端避开该凹部644而绕到绝缘板64的下部引导部301的上侧,利用止动部300与端子台29的下部引导部301夹持固定绝缘板64 (—并参照图8、图9)。
图24是从车身的右前下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5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6是从插口侧端子73的接触部的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绝缘块74的剖视图。
图24 图26中,在绝 缘块74的上部形成有供多个插头侧端子63 (63a 63e)插入的多个(该例中为五个)开口部745。开口部745为矩形,具有越朝向位于里面的插口侧端子73开口面积越缩小的锥面。插口侧端子73位于开口部745的缩小了开口面积的一侦牝如图26所示,插口侧端子73具有连接部633,该连接部633自用于从两个方向夹持所插入的插头侧端子63的两个接触部632和接触部632向上侧延伸,且与电线771、772或者信号线773连接。为了避免繁杂,仅对车身前后方向两端的连接部632、633标注附图标记。
在包围开口部745的部分的外周形成有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自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形成于电池壳体20底部的开口 103的周缘。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以与开口 103的内缘一致的方式设定尺寸。
接着,说明同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对应的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图27A 图27E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首先,在图27A中,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自车身右侧斜上方接近插头侧端子63。
在图27B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处于部分进入绝缘块74的位置。由于在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形成有锥面,因此,在斜着切割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而形成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维持了大的间隙CU。
在图27C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与绝缘块74内的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开口部745侧端部)731接触。在该位置,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的锥面基本上是平行的。
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被设置为越朝向前端部板厚越变薄,该设置形状的部分与维持板厚的部分之间形成棱线63h。
在图27D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的棱线63h与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731基本上平行。此时,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的间隙CL2变为比间隙CLl小,但插头侧端子63与绝缘块74不接触。
在图27E中,表示了在电池组19在图17D所示的位置装载于端子台29的状态下的结合状态,插头侧端子63插入到插口侧端子73中而完成了连接。在该状态下,在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车身左侧),在与绝缘体74之间维持了间隙CL3和CL4,在插头侧端子63的另一侧(车身右侧)也维持了比间隙CL3和CL4小的间隙CL5、CL6。图28是图27E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由于形成于电池壳体20上部的握把34偏向电池组19的右侧设置,因此只要使电池单元收纳部即中间室20M位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的正下方即可,握把34本身处于主车架3的右侧,能够向上方提升到在侧视车身时与主车架3重叠的位置。如此,通过使握把34位于上方,能够扩大中间室20M,收纳更多的电池单元。
另外,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被设为承载式的简单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自头管2向下方延伸且后端与枢轴板4的下端部接合的底架。
图29是设有底架的两轮机动车I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在图29中,能够在底架105的前方(车身前方侧)设置滑移板106。滑移板106只要至少覆盖电池组19的前部下方即可,但可以设在自底架105的前方跨设到电动机壳体23的范围内。这是为了保护电池组19和电动机壳体23免受自两轮机动车I的前方及下方飞来的小石子、砂土、泥或者水等损害。此外,如图29所示,通过设置底架105,能够将TOU33安装在底架105而不是托架31上。
另外,在图29中,能够使固定锁止装置32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向车身后方扩张而形成部分30a,并利 用该扩张部分30a结合电池组罩28的上部。由此,电池组罩28在下部能够由自电动机壳体23延长的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支承,并且能够使上部支承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进行变形。例如,锁止装置32不一定要手动地使锁销进退,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利用螺线管或者电动机等促动器驱动锁销,并使用电子钥匙遥控该促动器。
而且,锁止装置32不一定要配置在电池组19的前部,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电池组19更靠车身后方的位置。该情况下,锁销323的卡合孔62不设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侦牝而设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图2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图3是在右前方观察时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为了使主要部分结构容易理解,省略了对乘员车座及外罩等的图示。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电动车辆I的前方用附图标记Fr表不,后方用附图标记Rr表不,左侧方向用附图标记L表示,右侧方向用附图标记R表示,上侧方向用附图标记Up表示,在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关于朝向的记载为电动车辆的朝向。
电动车辆I是以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越野型两轮机动车(以下,“电动车辆”被作为“两轮机动车”进行说明)。两轮机动车I具有前端部与头管2接合且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3。主车架3是由弯曲到上侧的单一的管构成的承载式结构。主车架3的材质任意,也可以与头管2 —体成型。
枢轴板4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5及枢轴6,其接合在主车架3的后下部。枢轴5及枢轴6中,位于上方的枢轴5将左右一对摆臂7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比枢轴5更位于下方的枢轴6将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右侧的后制动踏板8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左侧的侧支架(未图示)能够枢轴支承在枢轴板4的下端部。
在主车架3的弯曲的中间部,接合有左右一对车座框架9及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由保持件12加强。车座框架9使前端部与主车架3接合,且向车身后方延伸。设有前后端分别接合于主车架3和车座框架9的副车架11,利用该副车架11从下方支承并加强车座框架9。
在左右一对摆臂7的后部分别接合有后轮支承框架13,而且向车身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副管14的后端部接合在后轮支承框架13的上部。在副管14与摆臂7之间设有连结两者的连结管15。在副管14的上部接合有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后缓冲器17设置为由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和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枢轴支承。未图示的乘坐车座横跨车座框架9及主车架3的前部分安装。
在主车架3上,设有驱动装置18及位于驱动装置18前方的电源装置即电池组19。电池组19是在电池壳体20中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而成的。驱动装置18由电动机21和减速器22构成,并且被驱动装置壳体(以下,称作“电动机壳体”)23覆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18被电动机壳体23覆盖,因此应该用虚线绘制,但为了避免导致烦杂以及更好地理解形状,用实线进行绘制。电动机壳体23连结于与主车架3接合的悬架托架24、25和枢轴板4,从而在三个部位被悬架。电池组19包括: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其与电动机壳体23的下部连结且延伸到电动机壳体23后方;电池组罩28,其固定于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 ;端子台2 9,其固定在电池组罩28的下部。
在主车架3的前部,接合有伸向下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和PDU用托架31。锁止装置32安装在位于电池组19正前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上,PDU (动力驱动单元)33安装在位于头管2附近的PDU用托架31上。PDU33被从电池组19供给电力,根据电池信息(电池余量等)和设于两轮机动车I的各种开关和传感器等的检测信号等对电动机21进行数字相位控制。
在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的车身前方侧上部设有搬运电池组19时使用的握把34,在握把34上形成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卡合的锁销卡合部(锁销及锁销卡合部的具体情况将在后文中描述)。
驱动侧链轮36连结于减速器22的输出轴35。驱动轮即后轮WR由后轮轴37支承于后轮支承板13,从动侧链轮38连结于后轮轴37。在驱动侧链轮36与从动侧链轮38之间架设有驱动链39,电动机21的被减速器22减速的动力经由从动侧链轮38传递到后轮轴37。在驱动链39上设有覆盖该驱动链39上部的链罩61 (参照图1)。此外,驱动轴37与从动侧链轮38隔着单向离合器连结,使得电动机21的动力仅沿两轮机动车I的前进方向传递到后轮WR。
把乘员放脚的脚踏板40、41安装到左右两端的踏板杆42沿车宽方向延伸。踏板杆42经由托架43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3的底面。支承于枢轴6的后制动踏板8包括:前部臂部分801,其供乘员用脚操作;后部臂部分802,其利用制动拉索45与设于后轮轴37的后制动器(未图示)的动作臂44连结。
在头管2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未图示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在该头管2内沿上下方向贯通延伸,在分别与转向轴的上下结合的顶桥49及底桥50上结合有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前叉51。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轮轴52支承在前叉51的下端,前轮WF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轮轴52。位于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53安装在前叉51。
在支承于顶桥49的转向手把48上设有油门手柄55。在油门手柄55上连结有油门拉索56,油门手柄55的转动量(油门开度)经由油门拉索56传递到设在电动机壳体23内的油门开度传感器(APS) 57。
图4是从车身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锁止装置32的立体图,图5是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锁紧装置32的通过锁销的横截面的剖视图。锁止装置32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321、突出到圆筒部321的侧部(车身后方侧)的锁销引导部322和贯通锁销引导部322且沿正交于圆筒部321的方向延伸的可动部即锁销323。
钥匙孔324形成在圆筒部321的右端部且与插入该钥匙孔324的钥匙(未图示)的转动方向连动,在沿电源接通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钥匙时,锁销323自圆筒部321突出,在把钥匙转动到电源切断侧时,锁销323后退到圆筒部321侦U。
把钥匙的旋转动作转换成锁销323的前后方向动作的机构,如图5所示,与圆筒部321同轴地设置内筒圆盘325,且使设于该内筒圆盘325的偏心轴326与锁销323的端部(突出到圆筒内部的环状部分)327卡合,从而能够使锁销323根据偏心轴326相对于内筒圆盘325的旋转中心32c的偏心量而突出、后退。锁止装置32以突出的锁销323与形成于电池壳体20的卡合孔62间隙嵌合的方式定位而安装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锁销323的进退机构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用周知的结构代替。
从轻量化和制造·容易性角度出发,电池壳体20优选为树脂制的,因此为了加强卡合孔62,可以把例如由金属构成的加强环621嵌入到卡合孔62的内周。
图6是从两轮机动车I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在电池组罩28中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电池组罩28形成为把构成近似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的一个面(车身右侧的面)除去的形状,其以仅覆盖电池组19的位于车身左侧的大致半部分19L的方式设定深度D (车身左右方向尺寸)。因此,电池组19的车身右侧的大致半部分19R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电池组19的右侧外观。
在电池组罩28的底部固定有端子台29。在端子台29上,设有在电池组19的右侧部分、也就是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的右半部分19R的前后面下部与电池组19侧的前后面下部卡合的电池组支承部295。
电池组19的右半部分19R的上部相比电池组罩28的上端部延伸到上侧,在该上侧延长部分19P上设有从车身左侧部分向右侧方向凹入的凹部,形成该凹部的上壁构成供人的指尖拉住的握把34的抓握部。凹部及凹部的上壁即抓握部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0、图13等进行描述。
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割成的两部分即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在构成上侧延长部分19P的前部分20F的前侧面上,设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323进行间隙嵌合的卡合孔62。卡合孔62穿设在电池壳体20中的与握把34的抓握部(后述)正交的前部分20F的壁面上。
图7是固定在电池组罩28中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8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嵌入了绝缘板64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9是从车身左后下方观察到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端子台29具有:底座292,其具备供绝缘板64嵌入的开口 291,绝缘板64安装有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多个车身侧端子即插头侧端子63 ;安装部293、294,其突出到基座292上且在车身左侧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开配置;电池组支承部295,其相对于底座292延伸到车身右侧。在开口 291与电池组支承部295之间,与电池壳体20的底面卡合的突起部29a形成在底座292上。
安装部293、294具备内周面29b、29c,该内周面29b、29c分别被形成在电池组罩28的车身左侧面上的凸台281、282覆盖(参照图9)。在安装部293、294上,分别形成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穿过的螺栓通孔296、297,通过使能从车身右侧通过该螺栓通孔296、297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未图示)分别与形成在自电池组罩28突出的凸台281、282上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能够将端子台29固定于电池组罩28。
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上部引导部298、298沿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设有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之间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的下部引导部299。另一方面,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下部引导部301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止动部300自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地设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部。
向驱动装置18侧引出的线束65连接于插头侧端子63。在绝缘板64安装于底座292的情况下,将线束65通过开口 291自端子台29的底座292的上侧穿到底座292的下侦U。然后,将绝缘板64的一个边缘(车身右侧的边缘)夹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与下部引导部299之间,同时使绝缘板64的另一边缘(车身左侧的边缘)的下表面与下部引导部301抵接,将止动部300卡合固定于上表面。图7中,在电池组罩28中,形成有处于凸台281及282之间且位于底座292附近的肋283,肋283自壁部(左侧壁285)向右侧突出。该肋283以能够从上方对安装在电池组罩28内的端子台29覆盖绝缘板64的左侧边缘的方式被设定位置。肋283进一步牢固地定位了由止动部300卡止于端子台29的绝缘板64,抑制了该绝缘板64向上方移动。
电池组支承部295具备:两个端部卡合凸部59、59,二者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中央卡合凸部66,其位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之间。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就是“车身侧卡合部”,在端子台29上,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在车宽方向上自车身中心偏向一侧(该例中为右侧)设置。中央卡合凸部66具备顶部66P,该顶部66P包括向端部卡合凸部59、59侧突出且如后述那样与电池壳体20卡合的圆柱状的止动部66E。形成在电池壳 体20底部的肋711、721 (在后文中根据图11进行描述)插入到形成在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空间。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互相相向的侧面59S、59S具有如下功能:在将电池组19安装于端子台29时,同电池壳体20侧的插入到该侧面59S、59S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肋711、712的侧面抵接,引导肋711、712,使电池组19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位。
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顶部59P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的上部形状均为同一形状的局部圆,且在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上排列。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车身右侧下端部形成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搁板67,使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在下部相互连结。如后文所述,在相对于电池组罩28拆装电池组19时,搁板67提供能够供临时放置的台。
图10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图11是从车身左前下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在图10、图11中,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利用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相互结合,形成作为密封的框体的电池壳体20。
电池壳体20中,在前部分20F的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前侧的面)的周缘,用于使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穿过的避让部即缺口 68形成在多个部位。另外,在后部分29Rr的与缺口 68对应的周缘上形成有螺纹孔90 (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3描述),该螺纹孔90供自前部分29F侧穿过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螺合。为了不使螺纹孔90不必要地延长,在后部分20Rr的周围形成缺口 69。螺纹孔形成在除去该缺口 69的前部分20F附近的部分。
电池壳体20的下部角部201、202构成为凹部,该凹部是为了分别避开形成于端子台29的安装部293、294而切成的。另外,在电池壳体的下部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左右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端部卡合凸部59、59相适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与中央卡合凸部66相适的中央卡合凹部70。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就是“电池壳体侧卡合部”。端部卡合凹部60与中央卡合凹部70由突出到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72划分开。肋71、72平行于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且分别具有在车身宽度方向的途中向正交于对接面20J的方向弯曲而形成阶梯的两个部分711、712和 721、722。
肋71的部分 711、712和肋72的部分721、722中,位于外侧的部分711、721与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内侧面59S、59S (参照图8)抵接,位于内侧的部分712、722与中央卡合凸部66中延伸到顶部66P下方的外侧抵接。肋71的部分711、712作为与电池壳体20的内侧面59S、59S抵接而限制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引导部起作用。设有连结肋71的部分711与712的连结部713、和连结部分721与722的连结部723。连结部713、723在侧视电池组19时均成弧状,其内周面(位于电池组19上侧附近的面)在端子台29搭载电池组19的位置与中央卡合凸部66的止动部66E卡合。
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安装有绝缘块74,该绝缘块74具备供安装于端子台29的插头侧端子63插入的电池壳体侧端子即插口侧端子73 (在后文中根据图24 图26等描述)。绝缘块74由橡胶和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和弹性的材料构成,且由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夹持,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夹持方式将在后文中描述。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设有供形成在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嵌合的缺口75。虽然该缺口 75的一侧敞开,但该缺口 75也可以是供突起部29a嵌合的孔(嵌合孔)。
图1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俯视图,图13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俯视图,图14是从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图。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在相互组合起来时,分别形成上室20U、中间室20M及下室20B(参照图4)。图13中表示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保持于下室20B的状态。
上室20U由前壁76及后壁77、构成为握把34的抓握部的上壁78、自上壁78向下延伸的纵壁79和中间室20M的上壁80包围,形成为一侧(车宽方向左侧)敞开的凹部。抓握部即上壁78沿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为同一方向)延伸,且用于供人的指尖拉住的部分圆柱状的凸部781向下方鼓出。供锁销嵌合的卡合孔62在前部分20F的正交于抓握部78的前壁76上形成于自抓握部78偏离的位置。
中间室20M是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的腔室,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80、左右壁82、83及下壁(与下室20B的上壁共用)84包围。
下室20B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与中间室20M的下壁共用)84、下壁85、左壁86和右壁87包围,形成收纳插口侧端子73、绝缘块74和熔断器99的腔室。熔断器99将在后文中根据图17描述。
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设有能穿过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的螺纹通孔89,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在对应于螺纹通孔89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孔90。另外,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中的任一方侧(在此,为前部分20F)立设有对位用的销91,在另一方侧(在此,为后部分20Rr)形成有供销91嵌合的销孔92。
在形成中间室20M的壁部80、82、83及84上,可以将衬垫或者密封件配置于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
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形成有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a、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a、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a和自前壁7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a。
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后部分20Rr,具备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b、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b、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b和自后壁77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5a与95b、96a与96b、97a与97b分别被设定为处于相互相向的位置,协同地保持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 (后述)。
而且,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上形成有自前壁76突出的凸台98a。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设有自形成下室20B的上壁84及后壁77向下室20B突出的肋98b、99b、100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8b、99b、100b分别与凸台98a协同地保持熔断器99 (后述)。
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下壁85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分别形成有收入绝缘块74的端部的缺口 101、102。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相互组合时,缺口101、102形成大致呈矩形的开口 103 (参照图15),收入并保持绝缘块74的端部。
图15是电池壳体2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15所示,开口 103利用分别形成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上的缺口 101、102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
图16是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图17是安装有熔断器99、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状 态下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由图16可知,肋94b、95b及96b为局部圆筒状,肋97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成交叉状。
另一方面,肋98b及99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肋IOOb平行于肋98b、99b,并包括长短(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尺寸)t匕肋98b、99b短的部分xl和长短比部分xl长且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T形的部分x20
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熔断器99落座于肋IOOb的部分xl,由肋98b及99b与肋IOOb的T形部分x2夹持。另外,绝缘块74落座在图16所示的肋97b上,由肋94b、95b及96b即局部圆筒夹持。
绝缘块74保持插口侧端子73,并且收纳自插口侧端子73向熔断器99侧引出的电线771,772及信号线773 (统一表示为“线束105,,)。
熔断器99与绝缘块74相邻接,与插口侧端子73连接的线束105引出到熔断器侧,因此,能够缩短插口侧端子73与熔断器99之间的线束105的长度。
该绝缘块74具备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从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设在电池壳体20的下壁85上的缺口 101、102相合而形成的开口 103的周缘。绝缘块74的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 (参照图25)的外周形状以与开口 103的内周嵌合的方式进行尺寸设定。
如此,熔断器99及绝缘块74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就能够通过组装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而同时地保持于电池壳体20。
接着,说明将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步骤及动作。图18A 图18D是表示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9A 图19D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A 图18D对应的电池组罩28及端子台29与电池组19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电池组19的拆装作业时,预先使用侧支架使两轮机动车I以左倾斜姿态自行站立,因此端子台29不是直立的,而是向左侧倾斜例如12度左右,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图18A 图18D和图19A 图19D中表示了直立的图。
在图18A 图18D中,由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构成的电池组支承部295具有自其顶部29P (由顶部59P、66P构成)朝车身右侧向下倾斜着形成的倾斜面59d、66d。倾斜面59d、66d相对于底座292成角度α (例如,α为35度)。
首先,在图18Α、图19Α中,使电池组19自车身右上侧接近端子台29。电池组19可操作如下:用右手握住握 把 34,用左手支撑形成有握把34—侧的部分19R。此时,电池组19使由设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及肋72形成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的纵壁(用端部卡合凹部60的纵壁601代表说明)大致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倾斜面59d、66d,且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从电池组19的下方相向地接近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
此外,如根据图11说明的那样,肋71由部分711、712构成,肋72由部分721、722构成。另外,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由顶部59P和66P构成。
在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下,电池组罩28仅仅覆盖端子台29的里侧(车身左侧且设有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电池组支承部295没有被覆盖,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明确地目视确认端部卡合凸部59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相对位置关系。
接着,在从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稍微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时,电池组19使纵壁601沿倾斜面59d、66d滑动、下降,移动到图18B、图19B所示的位置。在图18B、图19B的姿态(临时放置)下,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到达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最上部内侧面抵接的位置,切去电池组19底部的角(位于车身右侧的角)而形成的倾斜面19c抵接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搁板67的上表面。此外,倾斜面19c在整体上形成为近似长方体的电池壳体20的下表面上、自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部卡合凹部70的下部敞开端部、向与所述下表面相邻接的面中的与所述搁板67所突出的一侧相邻接的面延伸。
因此,在该位置,作业人员即便进一步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也能够仅通过轻轻地支撑而把电池组19临时放置在端子台29上。在重量比较大的电池组19的安装作业中,能暂时放松握着电池组19的手在减轻安装作业的负担方面有效。
接着,进行向车身左侧方向扶起以倾斜姿态临时放置的电池组19而使该电池组19直立的操作。如图18C、图19C所示,该操作中,以端部卡合凹部60的角部60a为支点改变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的姿态,使面19c自端子台29的搁板67离开。在形成端部卡合凹部60的壁部上,为了不妨碍顶部29P在将电池组19从临时放置姿态扶起并一直到直立这一期间以弧状轨迹移动,设有形状与沿着该弧状轨迹的曲线大体一致的部分。
在图18C、图19C所示的位置,突出到端子台29上的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收纳有电池组19的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卡合。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将车身左侧也就是电池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加工出倒角,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绝缘块74的开口角部(将插头侧端子63弓I导到对着插头侧端子73的插入口内的开口的角部)。插头侧端子63的具体形状将在后文中 根据图21、图23等进行描述。
在图18D、图19D中,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也就是说,电池组19相对于车身处于安装完成姿态。在该位置,电池组19的底面抵接于底座292的上表面,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在该位置,形成在电池组19的握把34的前壁76上的卡合孔62与锁止装置32的锁销323相向。于是,在向锁止装置32的钥匙孔中插入钥匙并转动到规定的锁止位置时,锁销323突出并嵌合于卡合孔62,因此电池组19处于端子台29上,且被锁止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
在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的位置,自电池组支承部295的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突出的止动部66E与形成在肋71上的部分711、712的连结部713和形成在肋72上的部分721、722的连结部723 (参照图11)的内周面(上侧面)卡合,限制了电池组19的上下方向位置。
而且,端子台29上的电池组19在平行于底座292上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相对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及中央卡合凸部66分别抵接的端部卡合凹部60、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各自的抵接部限制,并且还通过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上的缺口 75与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的嵌合进行限制。
当从端子台29及电池组罩28拆下电池组19时,将上述动作反过来进行。也就是说,用钥匙操作锁止装置32而将锁销323自卡合孔62拔出。由此,电池组19变得能够向车身右侧倾斜,因此,只要把着握把34,使电池组19的上侧向车身右侧倾斜并将其向上方提起,就能自两轮机动车I拆下电池组19。
图20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主视图(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图),图21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立体图(从车身后方右下侧观察到的图),图22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俯视图,图23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侧视图(从车身前方观察到的图)。在图20 图23中,插头侧端子63设有多个(在此为五个),在安装到两轮机动车I上的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配置。
多个插头侧端子63中,两个是分别连接于电池组19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动力端子63a、63e,其余为连接于信号线的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动力端子63a、63e被设置为使前端处于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更高的位置,动力端子63a、63e这一方相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更先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由此,提高了动力端子63a、63e及插口侧端子73的耐久性。
如图23所示,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使车宽方向左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角度Θ斜着切成倒角,使车宽方向右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大于角度Θ的角度Θ 2切成倒角。此外,角63f的倒角长度L比角63F的倒角长度L2大。也就是说,角63f相比角63F切得更大。如此,插头侧端子63在后视车身时形成为前部细的形状。
角63F的倒角被设置为:在与插口侧端子73连接时,以面而不是点开始与插口侧端子73接触。另一方面,角63f的倒角是出于如下目的而设置的:在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插口侧端子73接触时,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或者卡在绝缘块74的角上,从而能够确保间隙。
信号线用端子不局限于三个,既可以按照需要增减,也可以预先将个数固定为例如五个,并按照两轮机动车I的车种、等级等需要使用全部或者仅使用一部分。
插头侧端子63沿正交方向贯通绝缘板64而设置,在位于绝缘板64下方的部分连接有自线束65分支的电线651、652或者信号线653、653、653。
绝缘板64具有:主部分641,其嵌入到在端子台29上形成的开口 291 ;右侧缘642,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右侧突出,夹于端子台29的上部引导部298 ;左侧缘643,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左侧突出, 卡合于自端子台29延伸的止动部300。在左侧缘643上形成有凹部644,使止动部300的前端避开该凹部644而绕到绝缘板64的左侧缘643的上侧,利用止动部300与端子台29的下部引导部301夹持固定绝缘板64 (—并参照图8、图9)。
图24是从车身的右前下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5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6是从插口侧端子73的接触部的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绝缘块74的剖视图。
图24 图26中,在绝缘块74的上部形成有供多个插头侧端子63 (63a 63e)插入的多个(该例中为五个)开口部745。开口部745为矩形,具有越朝向位于里面的插口侧端子73开口面积越缩小的锥面。插口侧端子73位于开口部745的缩小了开口面积的一侧,如图26所示,插口侧端子73具有连接部633,该连接部633自用于从两个方向夹持所插入的插头侧端子63的两个接触部632和接触部632向下侧延伸,且与电线771、772或者信号线773连接。为了避免繁杂,仅对车身前后方向两端的连接部632、633标注了附图标记。
在包围开口部745的部分的外周形成有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自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形成于电池壳体20底部的开口 103的周缘。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以与开口 103的内缘一致的方式设定尺寸。
接着,说明同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对应的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图27A 图27E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首先,在图27A中,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自车身右侧斜上方接近插头侧端子63。在图27B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处于部分进入绝缘块74的位置。由于在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形成有锥面,因此,在斜着切割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而形成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维持了大的间隙CU。在图27C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与绝缘块74内的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开口部745侧端部)731接触。在该位置,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的锥面基本上是平行的。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被设置为越朝向前端部板厚越变薄,该设置形状的部分与维持板厚的部分之间形成棱线63h。在图27D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的棱线63h与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731基本上平行。此时,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的间隙CL2变为比间隙CLl小,但插头侧端子63与绝缘块74不接触。在图27E中,表示了在电池组19在图17D所示的位置装载于端子台29的状态下的结合状态,插头侧端子63插入到插口侧端子73中而完成了连接。在该状态下,在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车身左侧),在与绝缘体74之间维持了间隙CL3和CL4,在插头侧端子63的另一侧(车身右侧)也维持了比间隙CL3和CL4小的间隙CL5、CL6。图28是图27E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由于形成于电池 壳体20上部的握把34偏向电池组19的右侧设置,因此只要使电池单元收纳部即中间室20M位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的正下方即可,握把34本身处于主车架3的右侧,能够向上方提升到在侧视车身时与主车架3重叠的位置。如此,通过使握把34位于上方,能够扩大中间室20M,收纳更多的电池单元。另外,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被设为承载式的简单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自头管2向下方延伸且后端与枢轴板4的下端部接合的底架。图29是设有底架的两轮机动车I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在图29中,能够在底架105的前方(车身前方侧)设置滑移板106。滑移板106只要至少覆盖电池组19的前部下方即可,但可以设在自底架105的前方跨设到电动机壳体23的范围内。这是为了保护电池组19和电动机壳体23免受自两轮机动车I的前方及下方飞来的小石子、砂土、泥或者水等损害。此外,如图29所示,通过设置底架105,能够将TOU33安装在底架105而不是托架31上。另外,在图29中,能够使固定锁止装置32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向车身后方扩张而形成部分30a,并利用该扩张部分30a结合电池组罩28的上部。由此,电池组罩28在下部能够由自电动机壳体23延长的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支承,并且能够使上部支承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图2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图3是在右前方观察时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为了使主要部分结构容易理解,省略了对乘员车座及外罩等的图示。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电动车辆I的前方用附图标记Fr表不,后方用附图标记Rr表不,左侧方向用附图标记L表示,右侧方向用附图标记R表示,上侧方向用附图标记Up表示,在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关于朝向的记载为电动车辆的朝向。电动车辆I是以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越野型两轮机动车(以下,“电动车辆”被作为“两轮机动车”进行说明)。两轮机动车I具有前端部与头管2接合且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3。主车架3是由弯曲到上侧的单一的管构成的承载式结构。主车架3的材质任意,也可以与头管2 —体成型。枢轴板4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5及枢轴6,其接合在主车架3的后下部。枢轴5及枢轴6中,位于上方的枢轴5将左右一对摆臂7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比枢轴5更位于下方的枢轴6将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右侧的后制动踏板8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左侧的侧支架(未图示)能够枢轴支承在枢轴板4的下端部。在主车架3的弯曲的中间部,接合有左右一对车座框架9及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由保持件12加强。车座框架9使前端部与主车架3接合,且向车身后方延伸。设有前后端分别接合于主车架3和车座框架9的副车架11,利用该副车架11从下方支承并加强车座框架9。在左右一对摆臂7的后部分别接合有后轮支承框架13,而且向车身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副管14的后端部接合在后轮支承框架13的上部。在副管14与摆臂7之间设有连结两者的连结管15。在副管14的上部接合有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后缓冲器17设置为由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和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枢轴支承。未图示的乘坐车座横跨车座框架9及主车架3的前部分安装。在主车架3上, 设有驱动装置18及位于驱动装置18前方的电源装置即电池组19。电池组19是在电池壳体20中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而成的。驱动装置18由电动机21和减速器22构成,并且被驱动装置壳体(以下,称作“电动机壳体”)23覆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18被电动机壳体23覆盖,因此应该用虚线绘制,但为了避免导致烦杂以及更好地理解形状,用实线进行绘制。电动机壳体23连结于与主车架3接合的悬架托架24、25和枢轴板4,从而在三个部位被悬架。电池组19包括: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其与电动机壳体23的下部连结且延伸到电动机壳体23后方;电池组罩28,其固定于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 ;端子台29,其固定在电池组罩28的下部。在主车架3的前部,接合有伸向下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和PDU用托架31。锁止装置32安装在位于电池组19正前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上,PDU (动力驱动单元)33安装在位于头管2附近的PDU用托架31上。PDU33被从电池组19供给电力,根据电池信息(电池余量等)和设于两轮机动车I的各种开关和传感器等的检测信号等对电动机21进行数字相位控制。在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的车身前方侧上部设有搬运电池组19时使用的握把34,在握把34上形成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卡合的锁销卡合部(锁销及锁销卡合部的具体情况将在后文中描述)。驱动侧链轮36连结于减速器22的输出轴35。驱动轮即后轮WR由后轮轴37支承于后轮支承板13,从动侧链轮38连结于后轮轴37。在驱动侧链轮36与从动侧链轮38之间架设有驱动链39,电动机21的被减速器22减速的动力经由从动侧链轮38传递到后轮轴37。在驱动链39上设有覆盖该驱动链39上部的链罩61 (参照图1)。此外,驱动轴37与从动侧链轮38隔着单向离合器连结,使得电动机21的动力仅沿两轮机动车I的前进方向传递到后轮WR。把乘员放脚的脚踏板40、41安装到左右两端的踏板杆42沿车宽方向延伸。踏板杆42经由托架43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3的底面。支承于枢轴6的后制动踏板8包括:前部臂部分801,其供乘员用脚操作;后部臂部分802,其利用制动拉索45与设于后轮轴37的后制动器(未图示)的动作臂44连结。在头管2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未图示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在该头管2内沿上下方向贯通延伸,在分别与转向轴的上下结合的顶桥49及底桥50上结合有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前叉51。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轮轴52支承在前叉51的下端,前轮WF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轮轴52。位于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53安装于前叉51。在支承于顶桥49的转向手把48上设有油门手柄55。在油门手柄55上连结有油门拉索56,油门手柄55的转动量(油门开度)经由油门拉索56传递到设在电动机壳体23内的油门开度传感器(APS) 57。图4是从车身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锁止装置32的立体图,图5是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锁紧装置32的通过锁销的横截面的剖视图。锁止装置32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321、突出到圆筒部321的侧部(车身后方侧)的锁销引导部322和贯通锁销引导部322且沿正交于圆筒部321的方向延伸的可动部即锁销323。钥匙孔324形成在圆筒部321的右端部且与插入该钥匙孔324的钥匙(未图示)的转动方向连动,在沿电源接通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钥匙时,锁销323自圆筒部321突出,在把钥匙转动到电源切断侧时,锁销323后退到圆筒部321侦U。把钥匙的旋转动作转换成锁销323的前后方向动作的机构,如图5所示,与圆筒部321同轴地设置内筒圆盘325 ,且使设于该内筒圆盘325的偏心轴326与锁销323的端部(突出到圆筒内部的环状部分)327卡合,从而能够使锁销323根据偏心轴326相对于内筒圆盘325的旋转中心32c的偏心量而突出、后退。锁止装置32以突出的锁销323与形成于电池壳体20的卡合孔62间隙嵌合的方式定位而安装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锁销323的进退机构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用周知的结构代替。从轻量化和制造容易性角度出发,电池壳体20优选为树脂制的,因此为了加强卡合孔62,可以把例如由金属构成的加强环621嵌入到卡合孔62的内周。图6是从两轮机动车I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在电池组罩28中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电池组罩28形成为把构成近似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的一个面(车身右侧的面)除去的形状,其以仅覆盖电池组19的位于车身左侧的大致半部分19L的方式设定深度D (车身左右方向尺寸)。因此,电池组19的车身右侧的大致半部分19R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电池组19的右侧外观。在电池组罩28的底部固定有端子台29。在端子台29上,设有在电池组19的右侧部分、也就是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的右半部分19R的前后面下部与电池组19侧的前后面下部卡合的电池组支承部295。电池组19的右半部分19R的上部相比电池组罩28的上端部延伸到上侧,在该上侧延长部分19P上设有从车身左侧部分向右侧方向凹入的凹部,形成该凹部的上壁构成供人的指尖拉住的握把34的抓握部。凹部及凹部的上壁即抓握部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0、图13等进行描述。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割成的两部分即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在构成上侧延长部分19P的前部分20F的侧面上,设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323进行间隙嵌合的卡合孔62。卡合孔62穿设在电池壳体20中的与握把34的抓握部(后述)正交的前部分20F的壁面上。图7是固定在电池组罩28中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8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嵌入了绝缘板64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9是从车身左后下方观察到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端子台29具有:底座292,其具备供绝缘板64嵌入的开口 291,绝缘板64安装有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多个车身侧端子即插头侧端子63 ;安装部293、294,其突出到基座292上且在车身左侧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开配置;电池组支承部295,其相对于底座292延伸到车身右侧。在开口 291与电池组支承部295之间,与电池壳体20的底面卡合的突起部29a形成在底座292上。安装部293、294具备内周面29b、29c,该内周面29b、29c分别被形成在电池组罩28的车身左侧面上的凸台281、282覆盖(参照图9)。在安装部293、294上,分别形成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穿过的螺栓通孔296、297,通过使能从车身右侧通过该螺栓通孔296、297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未图示)分别与形成在自电池组罩28突出的凸台281、282上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能够将端子台29固定于电池组罩28。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上部引导部298、298沿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设有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之间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的下部引导部299。另一方面,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下部引导部301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止动部300自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地设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部。向驱动装置18侧引出的线束65连接于插头侧端子63。在绝缘板64安装于底座292的情况下,将线束6 5通过开口 291自端子台29的底座292的上侧穿到底座292的下侦U。然后,将绝缘板64的一个边缘(车身右侧的边缘)夹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与下部引导部299之间,同时使绝缘板64的另一边缘(车身左侧的边缘)的下表面与下部引导部301抵接,将止动部300卡合固定于上表面。图7中,在电池组罩28中,形成有处于凸台281及282之间且位于底座292附近的肋283,肋283自壁部(左侧壁285)向右侧突出。该肋283以能够对安装在电池组罩28内的端子台29从上侧覆盖绝缘板64的左侧边缘的方式被设定位置。肋283进一步牢固地定位了由止动部300卡止于端子台29的绝缘板64,抑制了该绝缘板64向上方移动。电池组支承部295具备:两个端部卡合凸部59、59,二者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中央卡合凸部66,其位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之间。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就是“车身侧卡合部”,在端子台29上,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在车宽方向上自车身中心偏向一侧(该例中为右侧)设置。中央卡合凸部66具备顶部66P,该顶部66P包括向端部卡合凸部59、59侧突出且如后述那样与电池壳体20卡合的圆柱状的止动部66E。形成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1、721 (在后文中根据图11进行描述)插入到形成在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空间。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相互相向的侧面59S、59S具有如下功能:在将电池组19安装于端子台29时,同电池壳体20侧的插入到该侧面59S、59S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肋711、712的侧面抵接,引导肋711、712,使电池组19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位。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顶部59P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的上部形状均为同一形状的局部圆,且在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上排列。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车身右侧下端部形成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搁板67,使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在下部相互连结。如后文所述,在相对于电池组罩28拆装电池组19时,搁板67提供能够供临时放置的台。图10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图11是从车身左前下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在图10、图11中,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利用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相互结合,形成作为密封的框体的电池壳体20。电池壳体20中,在前部分20F的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前侧的面)的周缘,用于使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穿过的避让部即缺口 68形成在多个部位。另外,在后部分29Rr的与缺口 68对应的周缘上形成有螺纹孔90 (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3描述),该螺纹孔90供自前部分29F侧穿过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螺合。为了不使螺纹孔90不必要地延长,在后部分20Rr的周围形成缺口 69。螺纹孔形成在除去该缺口 69的前部分20F附近的部分。电池壳体20的下部角部201、202构成为凹部,该凹部是为了分别避开形成于端子台29的安装部293、294而割成的。另外,在电池壳体的下部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左右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端部卡合凸部59、59相适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与中央卡合凸部66相适的中央卡合凹部70。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就是“电池壳体侧卡合部”。端部卡合凹部60与中央卡合凹部70由突出到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72划分开。肋71、72平行于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且分别具有在车身宽度方向的途中向正交于对接面20J的方向弯曲而形成阶梯的两个部分711、712和 721、722。 肋71的部分711、712和肋72的部分721、722中,位于外侧的部分711、721与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内侧面59S、59S (参照图8)抵接,位于内侧的部分712、722与中央卡合凸部66中延伸到顶部66P下方的外侧抵接。肋71的部分711、712作为与电池壳体20的内侧面59S、59S抵接而限制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引导部起作用。设有连结肋71的部分711与712的连结部713、和连结部分721与722的连结部723。连结部713、723在侧视电池组19时均成弧状,其内周面(位于电池组19上侧附近的面)在端子台29搭载电池组19的位置与中央卡合凸部66的止动部66E卡合。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安装有绝缘块74,该绝缘块74具备供安装于端子台29的插头侧端子63插入的电池壳体侧端子即插口侧端子73 (在后文中根据图24 图26等描述)。绝缘块74由橡胶和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和弹性的材料形成,且由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夹持,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夹持方式将在后文中描述。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设有供形成在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嵌合的缺口75。虽然该缺口 75的一侧敞开,但该缺口 75也可以是供突起部29a嵌合的孔(嵌合孔)。图1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俯视图,图13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俯视图,图14是从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图。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在相互组合起来时,分别形成上室20U、中间室20M (第一收纳室)及下室20B (第二收纳室)(参照图4)。图13中表示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保持于下室20B的状态。上室20U由前壁76及后壁77、构成为握把34的抓握部的上壁78、自上壁78向下延伸的纵壁79和中间室20M的上壁80包围,形成为一侧(车宽方向左侧)敞开的凹部。抓握部即上壁78沿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为同一方向)延伸,且用于供人的指尖拉住的部分圆柱状的凸部781向下方鼓出。供锁销嵌合的卡合孔62在前部分20F的正交于抓握部78的前壁76上形成于自抓握部78偏离的位置。中间室20M是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的腔室,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80、左右壁82、83及下壁(与下室20B的上壁共用)84包围。下室20B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与中间室20M的下壁共用)84、下壁85、左壁86和右壁87包围,形成收纳插口侧端子73、绝缘块74和熔断器99的腔室。熔断器99将在后文中根据图17描述。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设有能穿过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的螺纹通孔89,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在对应于螺纹通孔89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孔90。另外,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中的任一方侧(在此,为前部分20F)立设有对位用的销91,在另一方侧(在此,为后部分20Rr)形成有供销91嵌合的销孔92。在形成中间室20M的壁部80、82、83及84上,可以将衬垫或者密封件配置于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形成有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a、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a、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a和自前壁7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a。另一方面 ,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后部分20Rr,具备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b、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b、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b和自后壁77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5a与95b、96a与96b、97a与97b分别被设定为处于相互相向的位置,协同地保持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 (后述)。而且,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作为自前壁76突出的突出部而形成有凸台98a。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上,设有自形成下室20B的上壁84及后壁77向下室20B突出的、作为突出部的肋98b、99b、100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8b、99b、100b分别与凸台98a协同地保持熔断器99(后述)。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下壁85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分别形成有收入绝缘块74的端部的缺口 101、102。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相互组合时,缺口101、102形成大致呈矩形的开口 103 (参照图15),收入并保持绝缘块74的端部。图15是电池壳体2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15所示,开口 103利用分别形成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上的缺口 101、102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图16是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图17是安装有熔断器99、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状态下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由图16可知,肋94b、95b及96b为局部圆筒状,肋97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成交叉状。另一方面,肋98b及99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肋IOOb平行于肋98b、99b,并包括长短(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尺寸)t匕肋98b、99b短的部分Xl和长短比部分Xl长且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T形的部分
x20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熔断器99落座于肋IOOb的部分xl,由肋98b及99b与肋IOOb的T形部分x2夹持。也就是说,熔断器99被多个所述肋98b、99b、IOOb保持在第二收纳室即下室20B中的接近该下室20B与第一收纳室即中间室20M之间的壁84的位置。另夕卜,绝缘块74落座在图16所示的肋97b上,由肋94b、95b及96b即局部圆筒夹持。绝缘块74保持插口侧端子73,并且收纳自插口侧端子73向熔断器99侧引出的电线771,772及信号线773 (统一表示为“线束105,,)。熔断器99与绝缘块74相邻接,与插口侧端子73连接的线束105引出到熔断器侧,因此,能够缩短插口侧端子73与熔断器99之间的线束105的长度。该绝缘块74具备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从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设在电池壳体20的下壁85上的缺口 101、102相合而形成的开口 103的周缘。绝缘块74的由凸缘741、742夹持的中间部分743 (参照图25)的外周形状以与开口 103的内周嵌合的方式进行尺寸设定。若进行尺寸设定,使得由凸缘741、742夹持的中间部分743的外周形状比开口 103的内周更小而在开口 103的内周与中间部分743之间形成间隙来进行间隙嵌合,则绝缘块74能够在该间隙的范围内沿下壁85移动,因此,能够吸收电池壳体20与端子台29的尺寸误差而使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结合顺畅地进行,能够提高端子的耐久性。此外,在进行尺寸设定而使中间部分743与开口 103间隙嵌合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保持绝缘块74的肋94b、95b及96b与绝缘块74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绝缘块74能够移动。
·
如此,通过组装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熔断器99及绝缘块74能够在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或者通过锡焊等进行接合的情况下,使熔断器99和绝缘块74以浮动状态保持于电池壳体20。电池壳体20的收纳熔断器99和绝缘块74的下室20B的下部,也就是设于电池壳体20的下壁的缺口 75是供突起部29a嵌入的开口,同时能够成为进入到下室20B的水的排水孔。接着,说明将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步骤及动作。图18A 图18D是表示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9A 图19D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A 图18D对应的电池组罩28及端子台29与电池组19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电池组19的拆装作业时,预先使用侧支架使两轮机动车I以左倾斜姿态自行站立,因此端子台29不是直立的,而是向左侧倾斜例如12度左右,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图18A 图18D和图19A 图19D中表示了直立的图。在图18A 图18D中,由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构成的电池组支承部295具有自其顶部29P (由顶部59P、66P构成)朝车身右侧向下倾斜着形成的倾斜面59d、66d。倾斜面59d、66d相对于底座292成角度α (例如,α为35度)。首先,在图18Α、图19Α中,使电池组19自车身右上侧接近端子台29。电池组19可操作如下:用右手握住握把34,用左手支撑形成有握把34—侧的部分19R。此时,电池组19使由设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及肋72形成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的纵壁(用端部卡合凹部60的纵壁601代表说明)大致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倾斜面59d、66d,且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从电池组19的下方相向地接近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此外,如根据图11说明的那样,肋71由部分711、712构成,肋72由部分721、722构成。另外,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由顶部59P和66P构成。在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下,电池组罩28仅仅覆盖端子台29的里侧(车身左侧且设有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电池组支承部295没有被覆盖,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明确地目视确认端部卡合凸部59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相对位置关系。接着,在从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稍微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时,电池组19使纵壁601沿倾斜面59d、66d滑动、下降,移动到图18B、图19B所示的位置。在图18B、图19B的姿态(临时放置)下,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到达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最上部内表面抵接的位置,切去电池组19底部的角(位于车身右侧的角)而形成的倾斜面19c抵接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搁板67的上表面。此外,倾斜面19c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电池壳体20的下表面上、自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部卡合凹部70的下部敞开端部、向与所述下表面相邻接的面中的与所述搁板67所突出的一侧相邻接的面延伸。因此,在该位置,作业人员即便进一步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也能够仅通过轻轻地支撑而把电池组19临时放置在端子台29上。在重量比较大的电池组19的安装作业中,能暂时放松握着电池组19的手在减轻安装作业的负担方面有效。接着,进行向车身左侧方向扶起以倾斜姿态临时放置的电池组19而使该电池组19直立的操作。如图18C、图19C所示,该操作中,以端部卡合凹部60的角部60a为支点改变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的姿态,使面19c自端子台29的搁板67离开。在形成端部卡合凹部60的壁部上,为了不妨碍顶部29P在将电池组19从临时放置姿态扶起并一直到直立这一期间以弧状轨迹移动,设有形状与沿着该弧状轨迹的曲线大体一致的部分。在图18C、图19C所示的位`置,突出到端子台29上的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收纳有电池组19的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卡合。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将车身左侧也就是电池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加工出倒角,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绝缘块74的开口角部(将插头侧端子63弓I导到对着插头侧端子73的插入口内的开口的角部)。插头侧端子63的具体形状将在后文中根据图21、图23等进行描述。在图18D、图19D中,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也就是说,电池组19相对于车身处于安装完成姿态。在该位置,电池组19的底面抵接于底座292的上表面,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在该位置,形成在电池组19的握把34的前壁76上的卡合孔62与锁止装置32的锁销323相向。于是,在向锁止装置32的钥匙孔中插入钥匙并转动到规定的锁止位置时,锁销323突出并嵌合于卡合孔62,因此电池组19处于端子台29上,且被锁止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在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的位置,自电池组支承部295的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突出的止动部66E与形成在肋71上的部分711、712的连结部713和形成在肋72上的部分721、722的连结部723 (参照图11)的内周面(上侧面)卡合,限制了电池组19的上下方向位置。而且,端子台29上的电池组19在平行于底座292上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相对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及中央卡合凸部66分别抵接的端部卡合凹部60、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各自的抵接部限制,并且还通过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上的缺口 75与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的嵌合进行限制。当从端子台29及电池组罩28拆下电池组19时,将上述动作反过来进行。也就是说,用钥匙操作锁止装置32而将锁销323自卡合孔62拔出。由此,电池组19变得能够向车身右侧倾斜,因此,只要把着握把34,使电池组19的上侧向车身右侧倾斜并将其向上方提起,就能自两轮机动车I拆下电池组19。图20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主视图(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图),图21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立体图(从车身后方右下侧观察到的图),图22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俯视图,图23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侧视图(从车身前方观察到的图)。在图20 图23中,插头侧端子63设有多个(在此为五个),在安装到两轮机动车I上的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多个插头侧端子63中,两个是分别连接于电池组19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动力端子63a、63e,其余为连接于信号线的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动力端子63a、63e被设置为使前端处于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更高的位置,动力端子63a、63e这一方相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更先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由此,提高了动力端子63a、63e及插口侧端子73的耐久性。如图23所示,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使车宽方向左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角度Θ斜着切成倒角,使车宽方向右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大于角度Θ的角度Θ 2切成倒角。此外,角63f的倒角长度L比角63F的倒角长度L2大。也就是说,角63f相比角63F切得更大。如此,插头侧端子63在后视车身时形成为前部细的形状。角63F的倒角被设置为: 在与插口侧端子73连接时,以面而不是点开始与插口侧端子73接触。另一方面,角63f的倒角是出于如下目的而设置的:在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插口侧端子73接触时,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或者卡在绝缘块74的角上,从而能够确保间隙。信号线用端子不局限于三个,既可以按照需要增减,也可以预先将个数固定为例如五个,并按照两轮机动车I的车种、等级等需要使用全部或者仅使用一部分。插头侧端子63沿正交方向贯通绝缘板64而设置,在位于绝缘板64下方的部分连接有自线束65分支的电线651、652或者信号线653、653、653。绝缘板64具有:主部分641,其嵌入到在端子台29上形成的开口 291 ;右侧缘642,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右侧突出,夹于端子台29的上部引导部298 ;左侧缘643,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左侧突出,卡合于自端子台29延伸的止动部300。在左侧缘643上形成有凹部644,使止动部300的前端避开该凹部644而绕到绝缘板64的左侧缘643的上侧,利用止动部300与端子台29的下部引导部301夹持固定绝缘板64 (—并参照图8、图9)。图24是从车身的右前下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5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6是从插口侧端子73的接触部的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绝缘块74的剖视图。图24 图26中,在绝缘块74的上部形成有供多个插头侧端子63 (63a 63e)插入的多个(该例中为五个)开口部745。开口部745为矩形,具有越朝向位于里面的插口侧端子73开口面积越缩小的锥面。插口侧端子73位于开口部745的缩小了开口面积的一侧,如图26所示,插口侧端子73具有连接部633,该连接部633自用于从两个方向夹持所插入的插头侧端子63的两个接触部632和接触部632向下侧延伸,且与电线771、772或者信号线773连接。为了避免繁杂,仅对车身前后方向两端的连接部632、633标注了附图标记。在包围开口部745的部分的外周形成有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自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形成于电池壳体20底部的开口 103的周缘。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以与开口 103的内缘一致的方式设定尺寸。接着,说明同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对应的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图27A 图27E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首先,在图27A中,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自车身右侧斜上方接近插头侧端子63。在图27B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处于部分进入绝缘块74的位置。由于在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形成有锥面,因此,在斜着切割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而形成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维持了大的间隙CU。在图27C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与绝缘块74内的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开口部745侧端部)731接触。在该位置,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的锥面基本上是平行的。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被设置为越朝向前端部板厚越变薄,该设置形状的部分与维持板厚的部分之间形成棱线63h。在图27D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的棱线63h与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731基本上平行。此时,插 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的间隙CL2变为比间隙CLl小,但插头侧端子63与绝缘块74不接触。在图27E中,表示了在电池组19在图17D所示的位置装载于端子台29的状态下的结合状态,插头侧端子63插入到插口侧端子73中而完成了连接。在该状态下,在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车身左侧),在与绝缘体74之间维持了间隙CL3和CL4,在插头侧端子63的另一侧(车身右侧)也维持了比间隙CL3和CL4小的间隙CL5、CL6。图28是图27E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由于形成于电池壳体20上部的握把34偏向电池组19的右侧设置,因此只要使电池单元收纳部即中间室20M (第一收纳室)位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的正下方即可,握把34本身处于主车架3的右侧,能够向上方提升到在侧视车身时与主车架3重叠的位置。如此,通过使握把34位于上方,能够扩大中间室20M,收纳更多的电池单元。另外,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被设为承载式的简单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自头管2向下方延伸且后端与枢轴板4的下端部接合的底架。图29是设有底架的两轮机动车I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在图29中,能够在底架105的前方(车身前方侧)设置滑移板106。滑移板106只要至少覆盖电池组19的前部下方即可,但可以设在自底架105的前方跨设到电动机壳体23的范围内。这是为了保护电池组19和电动机壳体23免受自两轮机动车I的前方及下方飞来的小石子、砂土、泥或者水等损害。此外,如图29所示,通过设置底架105,能够将TOU33安装在底架105而不是托架31上。另外,在图29中,能够使固定锁止装置32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向车身后方扩张而形成部分30a,并利用该扩张部分30a结合电池组罩28的上部。由此,电池组罩28在下部能够由自电动机壳体23延长的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支承,并且能够使上部支承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图30是图13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在图30中,绝缘块74使夹在设于其端部的两个凸缘741、742之间的中间部分743与开口 103间隙嵌合。也就是说,对中间部分743和开口 103的尺寸进行设定,使得中间部分743的外周面与开口 103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隙Gl。对凸缘742和开口 103的尺寸进行设定,使得凸缘742与开口 103之间也产生间隙Gl。此外,可以在中间部分743的外周面的四周设置间隙G1,使得绝缘块74能够沿电池壳体20的底面向四周移动。自电池壳体20壁部突出的肋94b、95b、96b(相向的95a、9bb、95c也同样)沿着绝缘块74的外形面745、746、747配置,且以绝缘块74能够在所述间隙Gl的范围内向图30中的右方移动的方式设定与绝缘块74的位置关系而配置。第四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图2是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左视图,图3是在右前方观察时电动车辆的主要部分立体图。为了使主要部分结构容易理解,省略了对乘员车座及外罩等的图示。在以下参照的各图中,电动车辆I的前方用附图标记Fr表不,后方用附图标记Rr表不,左侧方向用附图标记L表示,右侧方向用附图标记R表示,上侧方向用附图标记Up表示,在没有特别定义的情况下,本说明书中关于朝向的记载为电动车辆的朝向。电动车辆I是以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越野型两轮机动车(以下,“电动车辆”被作为“两轮机动车”进行说明)。两轮机动车I具有前端部与头管2接合且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3。主车架3是由弯曲到上侧的单一的管构成的承载式结构。主车架3的材质任意,也可以与头管2 —体成型。枢轴板4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枢轴5及枢轴6,其接合在主车架3的后下部。枢轴5及枢轴6中,位于上方的枢轴5将左右一对摆臂7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比枢轴5更位于下方的枢轴6将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右侧的后制动踏板8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配置在两轮机动车I左侧的侧支架(未图示)能够枢轴支承在枢轴板4的下端部。在主车架3的弯曲的中间部,接合有左右一对车座框架9及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由保持件12加强。车座框架9使前端部与主车架3接合,且向车身后方延伸。设有前后端分别接合于主车架3和车座框架9的副车架11,利用该副车架11从下方支承并加强车座框架9。在左右一对摆臂7的后部分别接合有后轮支承框架13,而且向车身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副管14的后端部接合在后轮支承框架13的上部。在副管14与摆臂7之间设有连结两者的连结管15。在副管14的上部接合有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后缓冲器17设置为由缓冲器前部支承托架10和缓冲器后部支承托架16枢轴支承。未图示的乘坐车座横跨车座框架9及主车架3的前部分安装。在主车架3上,设有驱动装置18及位于驱动装置18前方的电源装置即电池组19。电池组19是在电池壳体 20中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而成的。驱动装置18由电动机21和减速器22构成,并且被驱动装置壳体(以下,称作“电动机壳体”)23覆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18被电动机壳体23覆盖,因此应该用虚线绘制,但为了避免导致烦杂以及更好地理解形状,用实线进行绘制。电动机壳体23连结于与主车架3接合的悬架托架24、25和枢轴板4,从而在三个部位被悬架。电池组19包括: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其与电动机壳体23的下部连结且延伸到电动机壳体23后方;电池组罩28,其固定于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 ;端子台29,其固定在电池组罩28的下部。在主车架3的前部,接合有伸向下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和PDU用托架31。锁止装置32安装在位于电池组19正前方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上,PDU (动力驱动单元)33安装在位于头管2附近的PDU用托架31上。PDU33被从电池组19供给电力,根据电池信息(电池余量等)和设于两轮机动车I的各种开关和传感器等的检测信号等对电动机21进行数字相位控制。在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的车身前方侧上部设有搬运电池组19时使用的握把34,在握把34上形成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卡合的锁销卡合部(锁销及锁销卡合部的具体情况将在后文中描述)。驱动侧链轮36连结于减速器22的输出轴35。驱动轮即后轮WR由后轮轴37支承于后轮支承板13,从动侧链轮38连结于后轮轴37。在驱动侧链轮36与从动侧链轮38之间架设有驱动链39,电动机21的被减速器22减速的动力经由从动侧链轮38传递到后轮轴37。在驱动链39上设有覆盖该驱动链39上部的链罩61 (参照图1)。此外,驱动轴37与从动侧链轮38隔着单向离合器连结,使得电动机21的动力仅沿两轮机动车I的前进方向传递到后轮WR。把乘员放脚的脚踏板40、41安装到左右两端的踏板杆42沿车宽方向延伸。踏板杆42经由托架43安装于电动机壳体23的底面。支承于枢轴6的后制动踏板8包括:前部臂部分801,其供乘员用脚操作;后部臂部分802,其利用制动拉索45与设于后轮轴37的后制动器(未图示)的动作臂4 4连结。在头管2上转动自如地支承有未图示的转向轴,该转向轴在该头管2内沿上下方向贯通延伸,在分别与转向轴的上下结合的顶桥49及底桥50上结合有上下延伸的左右一对前叉51。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前轮轴52支承在前叉51的下端,前轮WF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前轮轴52。位于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53安装于前叉51。在支承于顶桥49的转向手把48上设有油门手柄55。在油门手柄55上连结有油门拉索56,油门手柄55的转动量(油门开度)经由油门拉索56传递到设在电动机壳体23内的油门开度传感器(APS) 57。图4是从车身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锁止装置32的立体图,图5是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锁紧装置32的通过锁销的横截面的剖视图。锁止装置32包括:圆筒状的圆筒部321、突出到圆筒部321的侧部(车身后方侧)的锁销引导部322和贯通锁销引导部322且沿正交于圆筒部321的方向延伸的可动部即锁销323。钥匙孔324形成在圆筒部321的右端部且与插入该钥匙孔324的钥匙(未图示)的转动方向连动,在沿电源接通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钥匙时,锁销323自圆筒部321突出,在把钥匙转动到电源切断侧时,锁销323后退到圆筒部321侦U。把钥匙的旋转动作转换成锁销323的前后方向动作的机构,如图5所示,与圆筒部321同轴地设置内筒圆盘325,且使设于该内筒圆盘325的偏心轴326与锁销323的端部(突出到圆筒内部的环状部分)327卡合,从而能够使锁销323根据偏心轴326相对于内筒圆盘325的旋转中心32c的偏心量而突出、后退。锁止装置32以突出的锁销323与形成于电池壳体20的卡合孔62间隙嵌合的方式定位而安装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锁销323的进退机构不局限于图5所示的结构,可以用周知的结构代替。从轻量化和制造容易性角度出发,电池壳体20优选为树脂制的,因此为了加强卡合孔62,可以把例如由金属构成的加强环621嵌入到卡合孔62的内周。图6是从两轮机动车I的右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在电池组罩28中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电池组罩28形成为把构成近似长方体的六个面中的一个面(车身右侧的面)除去的形状,其以仅覆盖电池组19的位于车身左侧的大致半部分19L的方式设定深度D (车身左右方向尺寸)。因此,电池组19的车身右侧的大致半部分19R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能够从外部目视确认电池组19的右侧外观。在电池组罩28的底部固定有端子台29。在端子台29上,设有在电池组19的右侧部分、也就是未被电池组罩28覆盖的右半部分19R的前后面下部与电池组19侧的前后面下部卡合的电池组支承部295。电池组19的右半部分19R的上部相比电池组罩28的上端部延伸到上侧,在该上侧延长部分19P上设有从车身左侧部分向右侧方向凹入的凹部,形成该凹部的上壁构成供人的指尖拉住的握把34的抓握部。凹部及凹部的上壁即抓握部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0、图13等进行描述。电池组19的电池壳体20包括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割成的两部分即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在构成上侧延长部分19P的前部分20F的侧面上,设有供自锁止装置32突出的锁销323进行间隙嵌合的卡合孔62。卡合孔62穿设在电池壳体20中的与握把34的抓握部(后述)正交的前部分20F的壁面上。图7是固定在电池组罩28中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图8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嵌入了绝缘板64的端子 台29的立体图,图9是从车身左后下方观察到的端子台29的立体图。端子台29具有:底座292,其具备供绝缘板64嵌入的开口 291,绝缘板64安装有(优选模制成型)沿车身前后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多个车身侧端子即插头侧端子63 ;安装部293、294,其突出到基座292上且在车身左侧端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分开配置;电池组支承部295,其相对于底座292延伸到车身右侧。在开口 291与电池组支承部295之间,与电池壳体20的底面卡合的突起部29a形成在底座292上。安装部293、294具备内周面29b、29c,该内周面29b、29c分别被形成在电池组罩28的车身左侧面上的凸台281、282覆盖(参照图9)。在安装部293、294上,分别形成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穿过的螺栓通孔296、297,通过使能从车身右侧通过该螺栓通孔296、297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未图示)分别与形成在自电池组罩28突出的凸台281、282上的螺纹孔(未图示)螺合,能够将端子台29固定于电池组罩28。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上部引导部298、298沿底座292的上表面突出,并且,在开口 291的车身右侧边缘,设有在上部引导部(第二上部引导部)298、298之间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的下部引导部(第二下部引导部)299。另一方面,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两侧,下部引导部(第一下部引导部)301沿底座292的下表面突出,在开口 291的车身左侧边缘的车身前后方向中央部,止动部(第一上部引导部)300自底座292的上表面向开口 291侧突出地设置。向驱动装置18侧引出的线束65连接于插头侧端子63。在绝缘板64安装于底座292的情况下,将线束65通过开口 291自端子台29的底座292的上侧穿到底座292的下侧。然后,将绝缘板64的一边缘(车身右侧的边缘)夹在上部引导部298、298与下部引导部299之间,同时使绝缘板64的另一边缘(车身左侧的边缘)的下表面与下部引导部301抵接,将止动部300卡合固定于上表面。图7中,在电池组罩28中,形成有处于凸台281及282之间且位于底座292附近的肋283,肋283自壁部(左侧壁285)向右侧突出。该肋283以能够对安装在电池组罩28内的端子台29从上侧覆盖绝缘板64的左侧边缘的方式被设定位置。肋283进一步牢固地定位了由止动部300卡止于端子台29的绝缘板64,抑制了该绝缘板64向上方移动。电池组支承部295具备:两个端部卡合凸部59、59,二者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中央卡合凸部66,其位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之间。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就是“车身侧卡合部”,在端子台29上,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在车宽方向上自车身中心偏向一侧(该例中为右侧)设置。中央卡合凸部66具备顶部66P,该顶部66P包括向端部卡合凸部59、59侧突出且如后述那样与电池壳体20卡合的圆柱状的止动部66E。形成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1、721 (在后文中根据图11进行描述)插入到形成在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空间。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相互相向的侧面59S、59S具有如下功能:在将电池组19安装于端子台29时,同电池壳体20侧的插入到该侧面59S、59S与中央卡合凸部66之间的肋711、712的侧面抵接,引导肋711、712,使电池组19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对位。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顶部59P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的上部形状均为同一形状的局部圆,且在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上排列。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的车身右侧下端部形成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搁板67,使端部卡合凸部59、59与中央卡合凸部66在下部相互连结。如后文所述,在相对于电池组罩28拆装电池组19时,搁板67提供能够供临时放置的台。

图10是从车身左后上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图11是从车身左前下方观察到的电池组19的立体图。在图10、图11中,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利用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相互结合,形成作为密封的框体的电池壳体20。电池壳体20中,在前部分20F的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前侧的面)的周缘,用于使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穿过的避让部即缺口 68形成在多个部位。另外,在后部分29Rr的与缺口 68对应的周缘上形成有螺纹孔90 (将在后文中参照图13描述),该螺纹孔90供自前部分29F侧穿过的螺栓或者止动螺钉螺合。为了不使螺纹孔90不必要地延长,在后部分20Rr的周围形成缺口 69。螺纹孔形成在除去该缺口 69的前部分20F附近的部分。电池壳体20的下部角部201、202构成为凹部,该凹部是为了分别避开形成于端子台29的安装部293、294而切成的。另外,在电池壳体的下部侧面(车载时位于车身左右侧的面)上,形成有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端部卡合凸部59、59相适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与中央卡合凸部66相适的中央卡合凹部70。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就是“电池壳体侧卡合部”。端部卡合凹部60与中央卡合凹部70由突出到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72划分开。肋71、72平行于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且分别具有在车身宽度方向的途中向正交于对接面20J的方向弯曲而形成阶梯的两个部分711、712和 721、722。肋71的部分711、712和肋72的部分721、722中,位于外侧的部分711、721与端部卡合凸部59、59的内侧面59S、59S (参照图8)抵接,位于内侧的部分712、722与中央卡合凸部66中延伸到顶部66P下方的外侧抵接。肋71的部分711、712作为与电池壳体20的内侧面59S、59S抵接而限制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的位置的引导部起作用。设有连结肋71的部分711与712的连结部713、和连结部分721与722的连结部723。连结部713、723在侧视电池组19时均成弧状,其内周面(位于电池组19上侧附近的面)在端子台29搭载电池组19的位置与中央卡合凸部66的止动部66E卡合。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安装有绝缘块74,该绝缘块74具备供安装于端子台29的插头侧端子63插入的电池壳体侧端子即插口侧端子73 (在后文中根据图24 图26等描述)。绝缘块74由橡胶和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和弹性的材料形成,且由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夹持,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夹持方式将在后文中描述。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设有供形成在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嵌合的缺口75。虽然该缺口 75的一侧敞开,但该缺口 75也可以是供突起部29a嵌合的孔(嵌合孔)。图1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俯视图,图13是从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俯视图,图14是从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电池壳体20的图。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在相互组合起来时,分别形成上室20U、中间室20M及下室20B(参照图4)。图13中表示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保持于下室20B的状态。上室20U由前壁76及后壁77、构成为握把34的抓握部的上壁78、自上壁78向下延伸的纵壁79和中间室20M的上壁80包围,形成为一侧(车宽方向左侧)敞开的凹部。抓握部即上壁78沿电池组19的前后方向(与车身前后方向大致为同一方向)延伸,且用于供人的指尖拉住的部分圆柱状 的凸部781向下方鼓出。供锁销嵌合的卡合孔62在前部分20F的正交于抓握部78的前壁76上形成于自抓握部78偏离的位置。中间室20M是收纳多个电池单元(未图示)的腔室,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80、左右壁82、83及下壁(与下室20B的上壁共用)84包围。下室20B由前壁76及后壁77、上壁(与中间室20M的下壁共用)84、下壁85、左壁86和右壁87包围,形成收纳插口侧端子73、绝缘块74和熔断器99的腔室。熔断器99将在后文中根据图17描述。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设有能穿过螺栓或者止动螺钉的螺纹通孔89,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在对应于螺纹通孔89的位置形成有螺纹孔90。另外,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及后部分20Rr中的任一方侧(在此,为前部分20F)立设有对位用的销91,在另一方侧(在此,为后部分20Rr)形成有供销91嵌合的销孔92。在形成中间室20M的壁部80、82、83及84上,可以将衬垫或者密封件配置于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形成有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a、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a、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a和自前壁7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a。
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后部分20Rr,具备自上壁84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4b、自左壁86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5b、自下壁85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6b和自后壁77突出到下室20B的肋97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5a与95b、96a与96b、97a与97b分别被设定为处于相互相向的位置,协同地保持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 (后述)。而且,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前部分20F,形成有自前壁76突出的凸台98a。另一方面,在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上,设有自形成下室20B的上壁84及后壁77向下室20B突出的肋98b、99b、100b。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组合起来的状态下,肋98b、99b、100b分别与凸台98a协同地保持熔断器99 (后述)。在电池壳体20的形成下室20B的下壁85的前部分20F和后部分20Rr,分别形成有收入绝缘块74的端部的缺口 101、102。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相互组合时,缺口101、102形成大致呈矩形的开口 103 (参照图15),收入并保持绝缘块74的端部。图15是电池壳体2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如图15所示,开口 103利用分别形成在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的对接面20J上的缺口 101、102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底部。图16是电池壳体20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图17是安装有熔断器99、插口侧端子73及绝缘块74状态下的后部分20Rr的下部立体放大图。由图16可知,肋94b、95b及96b为局部圆筒状,肋97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成交叉状。另一方面,肋98b及99b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配置。肋IOOb平行于肋98b、99b,并包括长短(在车身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的尺寸)t匕肋98b、99b短的部分xl和长短比部分xl长且在沿车身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T形的部分x20在图17所示的·状态下,熔断器99落座于肋IOOb的部分xl,由肋98b及99b与肋IOOb的T形部分x2夹持。另外,绝缘块74落座在图16所示的肋97b上,由肋94b、95b及96b即局部圆筒夹持。绝缘块74保持插口侧端子73,并且收纳自插口侧端子73向熔断器99侧引出的电线771,772及信号线773 (统一表示为“线束105,,)。熔断器99与绝缘块74相邻接,与插口侧端子73连接的线束105引出到熔断器侧,因此,能够缩短插口侧端子73与熔断器99之间的线束105的长度。该绝缘块74具备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从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设在电池壳体20的下壁85上的缺口 101、102相合而形成的开口 103的周缘。绝缘块74的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 (参照图25)的外周形状以与开口 103的内周嵌合的方式进行尺寸设定。如此,熔断器99及绝缘块74不使用螺栓和止动螺钉等联结部件,就能够通过组装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与后部分20Rr,而同时地保持于电池壳体20。接着,说明将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步骤及动作。图18A 图18D是表示电池组19安装于电池组罩28时的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9A 图19D是从车身右后上方观察到的表示与图18A 图18D对应的电池组罩28及端子台29与电池组19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电池组19的拆装作业时,预先使用侧支架使两轮机动车I以左倾斜姿态自行站立,因此端子台29不是直立的,而是向左侧倾斜例如12度左右,但是为了简单起见,图18A 图18D和图19A 图19D中表示了直立的图。在图18A 图18D中,由端部卡合凸部59、59和中央卡合凸部66构成的电池组支承部295具有自其顶部29P (由顶部59P、66P构成)朝车身右侧向下倾斜着形成的倾斜面59d、66d。倾斜面59d、66d相对于底座292成角度α (例如,α为35度)。首先,在图18Α、图19Α中,使电池组19自车身右上侧接近端子台29。电池组19可操作如下:用右手握住握把34,用左手支撑形成有握把34—侧的部分19R。此时,电池组19使由设在电池壳体20底部的肋71及肋72形成的端部卡合凹部60和中央卡合凹部70的纵壁(用端部卡合凹部60的纵壁601代表说明)大致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倾斜面59d、66d,且使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从电池组19的下方相向地接近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此外,如根据图11说明的那样,肋71由部分711、712构成,肋72由部分721、722构成。另外,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由顶部59P和66P构成。在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下,电池组罩28仅仅覆盖端子台29的里侧(车身左侧且设有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电池组支承部295没有被覆盖,因此作业人员能够明确地目视确认端部卡合凸部59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相对位置关系。接着,在从图18A、图19A所示的姿态稍微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时,电池组19使纵壁601沿倾斜面59d、66d滑动、下降,移动到图18B、图19B所示的位置。在图18B、图19B的姿态(临时放置)下,电池组支承部295的顶部29P到达与端部卡合凹部60的最上部内表面抵接的位置,切去电池组19底部的角(位于车身右侧的角)而形成的倾斜面19c抵接于电池组支承部295的搁板67 的上表面。此外,倾斜面19c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电池壳体20的下表面上、自端部卡合凹部60及中央部卡合凹部70的下部敞开端部、向与所述下表面相邻接的面中的与所述搁板67所突出的一侧相邻接的面延伸。因此,在该位置,作业人员即便进一步放松支撑电池组19的手,也能够仅通过轻轻地支撑而把电池组19临时放置在端子台29上。在重量比较大的电池组19的安装作业中,能暂时放松握着电池组19的手在减轻安装作业的负担方面有效。接着,进行向车身左侧方向扶起以倾斜姿态临时放置的电池组19而使该电池组19直立的操作。如图18C、图19C所示,该操作中,以端部卡合凹部60的角部60a为支点改变电池组19相对于端子台29的姿态,使面19c自端子台29的搁板67离开。在形成端部卡合凹部60的壁部上,为了不妨碍顶部29P在将电池组19从临时放置姿态扶起并一直到直立这一期间以弧状轨迹移动,设有形状与沿着该弧状轨迹的曲线大体一致的部分。在图18C、图19C所示的位置,突出到端子台29上的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收纳有电池组19的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卡合。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将车身左侧也就是电池组插入方向上的里侧加工出倒角,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绝缘块74的开口角部(将插头侧端子63弓I导到对着插头侧端子73的插入口内的开口的角部)。插头侧端子63的具体形状将在后文中根据图21、图23等进行描述。在图18D、图19D中,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也就是说,电池组19相对于车身处于安装完成姿态。在该位置,电池组19的底面抵接于底座292的上表面,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在该位置,形成在电池组19的握把34的前壁76上的卡合孔62与锁止装置32的锁销323相向。于是,在向锁止装置32的钥匙孔中插入钥匙并转动到规定的锁止位置时,锁销323突出并嵌合于卡合孔62,因此电池组19处于端子台29上,且被锁止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在电池组19落座在端子台29上的位置,自电池组支承部295的中央卡合凸部66的顶部66P突出的止动部66E与形成在肋71上的部分711、712的连结部713和形成在肋72上的部分721、722的连结部723 (参照图11)的内周面(上侧面)卡合,限制了电池组19的上下方向位置。而且,端子台29上的电池组19在平行于底座292上表面的方向上的位置由相对于端部卡合凸部59、59及中央卡合凸部66分别抵接的端部卡合凹部60、60及中央卡合凹部70各自的抵接部限制,并且还通过形成在电池壳体20的前部分20F的底部上的缺口 75与端子台29上的突起部29a的嵌合进行限制。当从端子台29及电池组罩28拆下电池组19时,将上述动作反过来进行。也就是说,用钥匙操作锁止装置32而将锁销323自卡合孔62拔出。由此,电池组19变得能够向车身右侧倾斜,因此,只要把着握把34,使电池组19的上侧向车身右侧倾斜并将其向上方提起,就能自两轮机动车I拆下电池组19。图20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主视图(从车身右侧观察到的图),图21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立体图(从车身后方右下侧观察到的图),图22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俯视图,图23是插头侧端子单元的侧视图(从车身前方观察到的图)。在图20 图23中,插头侧端子63设有多个(在此为五个),在安装到两轮机动车I上的安装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多个插头侧端子63中,两个是分别连接于电池组19的正极侧和负极侧的动力端子63a、63e,其余为连接于信号线的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动力端子63a、63e被设置为使前端处于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更高的位置,动力端子63a、63e这一方相比信号线用端子63b、63c、63d更先与插口侧端子73电接触。由此,提高了动力端子63a、63e及插口侧端子73的耐久性。

如图23所示,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使车宽方向左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角度Θ斜着切成倒角,使车宽方向右侧的角63F相对于插头侧端子63的长度方向以大于角度Θ的角度Θ 2切成倒角。此外,角63f的倒角长度L比角63F的倒角长度L2大。也就是说,角63f相比角63F切得更大。如此,插头侧端子63在后视车身时形成为前部细的形状。角63F的倒角被设置为:在与插口侧端子73连接时,以面而不是点开始与插口侧端子73接触。另一方面,角63f的倒角是出于如下目的而设置的:在插头侧端子63开始与插口侧端子73接触时,防止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顶到或者卡在绝缘块74的角上,从而能够确保间隙。信号线用端子不局限于三个,既可以按照需要增减,也可以预先将个数固定为例如五个,并按照两轮机动车I的车种、等级等需要使用全部或者仅使用一部分。插头侧端子63沿正交方向贯通绝缘板64而设置,在位于绝缘板64下方的部分连接有自线束65分支的电线651、652或者信号线653、653、653。绝缘板64具有:主部分641,其嵌入到在端子台29上形成的开口 291 ;右侧缘642,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右侧突出,夹于端子台29的上部引导部298 ;左侧缘643,其自主部分641向车身左侧突出,卡合于自端子台29延伸的止动部300。在左侧缘643上形成有凹部644,使止动部300的前端避开该凹部644而绕到绝缘板64的左侧缘643的上侧,利用止动部300与端子台29的下部引导部301夹持固定绝缘板64 (—并参照图8、图9)。图24是从车身的右前下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5是从左后上方观察到的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的立体图,图26是从插口侧端子73的接触部的车身左侧观察到的绝缘块74的剖视图。图24 图26中,在绝缘块74的上部形成有供多个插头侧端子63 (63a 63e)插入的多个(该例中为五个)开口部745。开口部745为矩形,具有越朝向位于里面的插口侧端子73开口面积越缩小的锥面。插口侧端子73位于开口部745的缩小了开口面积的一侦牝如图26所示,插口侧端子73具有连接部633,该连接部633自用于从两个方向夹持所插入的插头侧端子63的两个接触部632和接触部632向下侧延伸,且与电线771、772或者信号线773连接。为了避免繁杂,仅对车身前后方向两端的连接部632、633标注了附图标记。在包围开口部745的部分的外周形成有凸缘741、742,该凸缘741、742自下室20B的内侧及外侧夹持形成于电池壳体20底部的开口 103的周缘。由凸缘741、742夹持的部分743以与开口 103的内缘一致的方式设定尺寸。接着,说明同电池组19与端子台29的位置关系对应的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图27A 图27E是从车身后方观察到的表示插头侧端子63与插口侧端子73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首先,在图27A中,使收纳有插口侧端子73的绝缘块74自车身右侧斜上方接近插头侧端子63。在图27B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处于部分进入绝缘块74的位置。由于在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形成有锥面,因此,在斜着切割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而形成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维持了大的间隙CL1。由于插头侧端子63前端的角63F被倒角加工,因此,在图27B的位置,在被倒脚加工的角63F上,插头侧端子63通过面与插口侧端子73开始接触。在图27C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与绝缘块74内的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开口部745侧端部)731接触。在该位置,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的开口部745的锥面基本上是平行的。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被设置为越朝向前端部板厚越变薄,该设置形状的部分与维持板厚的部分之间形成棱线63h。在图27D中,插头侧端子63的前端部分的棱线63h与插口侧端子73的端部731基本上平行。此时,插头侧端子63的角63f与绝缘块74之间的间隙CL2变为比间隙CLl小,但插头侧端子63与绝缘块74不接触。在图27E中,表示了在电池组19在图17D所示的位置装载于端子台29的状态下的结合状态,插头侧端子63插入到插口侧端子73中而完成了连接。在该状态下,在插头侧端子63的一侧(车身左侧),在与绝缘体74之间维持了间隙CL3和CL4,在插头侧端子63的另一侧(车身右侧)也维持了比间隙CL3和CL4小的间隙CL5、CL6。图28是图27E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由于形成于电池壳体20上部的握把34偏向电池组19的右侧设置,因此只要使电池单元收纳部即中间室20M位于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的正下方即可,握把34本身处于主车架3的右侧,能够向 上方提升到在侧视车身时与主车架3重叠的位置。如此,通过使握把34位于上方,能够扩大中间室20M,收纳更多的电池单元。另外,两轮机动车I的主车架3被设为承载式的简单结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设置自头管2向下方延伸且后端与枢轴板4的下端部接合的底架。图29是设有底架的两轮机动车I的主要部分右视图。在图29中,能够在底架105的前方(车身前方侧)设置滑移板106。滑移板106只要至少覆盖电池组19的前部下方即可,但可以设在自底架105的前方跨设到电动机壳体23的范围内。这是为了保护电池组19和电动机壳体23免受自两轮机动车I的前方及下方飞来的小石子、砂土、泥或者水等损害。此外,如图29所示,通过设置底架105,能够将TOU33安装在底架105而不是托架31上。另外,在图29中,能够使固定锁止装置32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向车身后方扩张而形成部分30a,并利用该扩张部分30a结合电池组罩28的上部。由此,电池组罩28在下部能够由自电动机壳体23延长的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支承,并且能够使上部支承于锁止装置支承保持 件30。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包括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20 ),且相对于电动车辆(I)拆装自如, 该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20)具有从电池单元的收纳部向上方延长的延长部分(19P), 在该延长部分(19P)上设有握把(34),该握把(34)包括被设定方向为在搭载于所述电动车辆(I)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抓握部(78 ), 卡合部(62)与安装在所述电动车辆(I)上的锁止装置(32)的可动部分(323)卡合,该卡合部(62 )相对于所述握把(34)形成在所述电动车辆(I)的前后方向的任一侧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止装置(32 )的可动部分(323 )是沿所述电动车辆(I)的前后方向相对于所述锁止装置(32)进退的锁销(323),所述卡合部(62)是收入所述锁销(323)的卡合孔(6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车辆(I)具备: 承载式的主车架(3),其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形状; 枢轴(5),其将摆臂(7)的前端支承于所述主车架(3); 所述电动机(21),其在所述电动车辆(I)的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所述枢轴(5)的前方; 动力驱动单元(33),其配置在所述电动机(21)的更前方; 所述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配置在所述电动机(21)与所述动力驱动单元(3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机壳体(23 ),其收纳所述电动机(21),且支承于所述主车架(3 ); 端子台(29),其配置有与配置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下部的插口侧端子(73)结合的插头侧端子(63); 电池组罩(28 ),其在下部具备所述端子台(29 ),且具有能够将所述电池壳体(20 )配置在所述端子台(29)上部的空间; 电池组支承保持件(27),其将所述电池组罩(28)连结于所述电动机壳体(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壳体(20)安装于所述电动车辆(I)的状态下,所述延长部分(19P)相对于所述电池壳体(20) 偏向车身左右方向中的任一方向设置, 所述延长部分(19P)的至少上方的一部分延长到在侧视车身时与所述主车架(3)中的位于所述电池壳体(20)上方的部分重叠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与所述主车架(3 )接合且支承所述锁止装置(32 )的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 ),并且, 所述锁止装置支承保持件(30)具有扩张开而与所述电池组罩(28)的上部结合的扩张部分(30a)。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车辆(I)的主车架(3)具备向所述电池组罩(28)的前方垂下的底架(105), 所述底架(105)上安装有滑移板(106)。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合孔(62)的内周面,嵌入有作为加强部件的环(621)。
9.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包括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20 ),且相对于电动车辆(I)拆装自如,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池壳体侧端子(73),其自上方与在设于车身的端子台(29)中收纳的车身侧端子(63)连接; 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其自上方与形成于所述端子台(29)上表面的车身侧卡合部(59)卡合; 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 )自车身宽度方向中心偏向一侧配置, 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为了能与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相适,而在车载状态下偏向电池壳体(20)的车宽方向一侧配置,且形成于电池壳体(20)的车身前后方向两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为卡合凸部,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为与所述卡合凸部相适的卡合凹部,在所述卡合凸部及所述卡合凹部,为了相互对位而具备沿所述电池壳体(20 )相对于电动车辆的拆装方向平行地设置的壁部(71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台(29)上,形成有从构成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的卡合凸部的下端部向该车身侧卡合部(59)所偏向的一侧水平地突出的搁板(67), 设定所述卡合凸部、所述卡合凹部及所述搁板(67)的位置及形状,使得在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即卡合凸部的顶部(59P)与形成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即卡合凹部的壁部的最上部内表面抵接的临时放置姿态下,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即卡合凹部的下侧敞开端部与所述搁板(67)的上表面抵接。
12.如权利要 求1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20 )整体上具有近似长方体的外形,在所述近似长方体的下表面具备倾斜面(19c),该倾斜面(19c)朝向自所述卡合凹部的下部敞开端部与该下表面相邻接的面中的、与所述搁板(67 )所突出的一侧相邻接的面倾斜向上地延伸, 所述倾斜面(19c)以在所述临时放置姿态下沿着所述搁板(67)的上表面的方式确定倾斜角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侧卡合部(60)设在所述端子台(29)的上表面的两个部位, 所述端子台(29)具备:配置在所述两个部位的车身侧卡合部(60)之间的车身侧第二卡合部(66)和自该车身侧第二卡合部(66)即卡合凸部的顶部(66P)向所述两个部位的车身侧卡合部(60 )水平地突出的水平卡合部(66E ), 在所述电池壳体(20 )上形成有壁部(713 ),在该电池壳体(20 )的下表面沿着所述端子台(29)的底座(292)上表面的安装完成姿态下,该壁部(713)的上表面与所述水平卡合部(66E)的下表面卡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即卡合凹部包括:与使所述电池壳体(20)自所述临时放置姿态倾斜到所述安装完成姿态这一期间的所述卡合凸部的顶部(59P)的移动轨迹大体一致的壁部分。
15.如权利要求9 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壳体(20)的下表面形成有嵌合孔(75),在所述安装完成姿态下,该嵌合孔(75)嵌合有设在所述端子台(29)的上表面的突起部(29a)。
16.如权利要求9 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29)及安装于该端子台(29)的电池组罩(28)中的、将在车宽方向上与设有所述车身侧卡合部(59)及所述电池壳体侧卡合部(60)的一侧为相反侧的半部分覆盖的电池组罩(28)被固定于车身, 所述端子台(29 )安装于所述电池组罩(28 )。
17.—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包括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20 ),且相对于电动车辆(I)拆装自如,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块(74),其收纳与设在电动车辆(I)车身侧的车身侧端子连接的电池壳体侧端子(73); 多个肋(94a、95a、96a、94b、95b、96b),其为了将所述绝缘块(74)保持在所述电池壳体(20)内,而从所述电池壳体(20)的壁部向内侧突出,并沿所述绝缘块(74)的外形面与该外形面具有规定间隙地配置; 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上,设有使所述电池壳体侧端子(73)面向外部且被所述绝缘块(74)贯通的开口(103),并且, 所述绝缘块(74)中的贯通于所述开口(103)的部分具备自所述电池壳体(20)的内外与该开口(103)的内缘抵接的两个凸缘(741、742),由该两个凸缘(741、742)形成的中间部的外周面与所述开口(103)具有间隙(Gl)地间隙嵌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中,还设有: 熔断器(99 ),其位于自所述电池壳体侧端子(73 )引出的线束(105 )侧且连接有所述线束(105); 多个突出部(98a、98b、99b、100b),其保持所述熔断器(99)。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壳体(20)包括在车载状态下位于车身前方侧的壳体前部分(20F)及位于车身后方侧的壳体后部分(20Rr), 划分出收纳电池单元的·第一收纳部(20M)和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20M)的下方、且收纳所述熔断器(99 )及所述绝缘块(74 )的第二收纳部(20B ), 且形成所述第一收纳部(20M)的所述壳体前部分(20F)和所述壳体后部分(20Rr)之间由密封部件密封。
20.如权利要求17 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壳体(20)中,设有在构成所述第二收纳部(20B)的下部壁上形成的排水孔(75)。
21.如权利要求17 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熔断器(99)与所述第二收纳部(20B)中的位于所述第一收纳部(20M)侧的壁(84)接近地配置。
22.—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该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中,包括电池壳体(20)的电源装置拆装自如,所述电池壳体(20)收纳向电动车辆(I)的行驶用电动机(21)供给电力的电池单元, 该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的特征在于,具备: 底座(292),其具有将保持多个插头侧端子(63)的大致呈矩形的绝缘板(64)收入的大致呈矩形的开口(291); 第一下部引导部(301),其在所述开口(291)的一边上沿所述底座(292)的下表面向该开口(291)侧突出; 第一上部引导部(300),其沿所述底座(292)的上表面从突出有所述第一下部引导部(301)的边向所述开口(291)侧突出; 第二下部引导部(299),其在与突出有所述第一下部引导部(301)及所述第一上部引导部(300)的边相向的边上沿所述底座(292)的下表面向所述开口(291)侧突出; 第二上部引导部(298),其沿所述底座(292)的上表面从突出有所述第二下部引导部(299)的边向所述开口(291)侧突出;利用所述第一下部引导部(301)和所述第一上部引导部(300 )自上下夹持所述绝缘板(64)的第一边,利用所述第二下部引导部(299)和所述第二上部引导部(298)自上下夹持所述绝缘板(64)的与第一边相向的第二边,从而浮动支承绝缘板(64)。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开口(291)偏向车宽方向的一侧地形成在所述底座(292)上,并且, 具备相对于所述开口(291)偏向车宽方向的另一侧配置、且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形成的水平卡合部(66E), 所述水平卡合部(66E) 卡合于在所述电池壳体(20)的下面形成的卡合肋(713)的上侧,被设于限制向上方拔出该电池壳体(20)这一动作的位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侧端子(63)为板状,以正面朝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式排列, 各所述插头侧端子(63)具有在其前端的两个部位被倒角加工而形成的角(63f、63F)而形成为前部细的形状,并且, 所述两个部位的角中的一方(63F)被倒角加工,从而在使所述电池壳体(20)接近于端子台(29)而使收纳于该电池壳体(20)的插口侧端子(73)自倾斜方向与所述插头侧端子(63)开始连接时,使插头侧端子(63)通过面与插口侧端子(73)开始接触,所述两个部位的角中的另一方(63f)被倒角加工,从而在使所述电池壳体(20)接近于端子台(29)而使收纳于该电池壳体(20)的插口侧端子(73)自倾斜方向与所述插头侧端子(63)开始连接时,防止插头侧端子(63)卡到收纳所述插口侧端子(73)、且包括围在该插口侧端子(73)周围的开口部分(745)的绝缘块(74)的该开口部分(74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其端子台,其能够相对于车身锁止,且相对于车身的拆装操作性高。在电池壳体(20)上设有从电池单元的收纳部向上方延长的延长部分(19P)。在延长部分(19P)上设有握把(34),该握把(34)包括被设定方向为在车载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抓握部(78)。握把(34)向车宽方向中的任一方向偏移且设在电池壳体(20)上。安装于电动车辆(1)的主车架(3)的锁止装置(32)具备通过钥匙操作而进退的锁销(323)。在电池壳体(20)侧的延长部分(19P),在电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的任一侧面部穿设有收入锁销(323)的卡合孔(62)。
文档编号B62J11/00GK103241337SQ2013100492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川谷慎治, 中山大, 少觉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