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7134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包括一个本体、一个后叉和一个减震机构。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个枢接部,该本体远离该枢接部的一端能连接一个坐管,该坐管远离本体的一端能连接一个座垫,该本体于枢接部形成一个容槽,该后叉的一端枢接于本体的一端,该后叉远离本体的一端能枢接一个后轮,该后叉于该第二枢接端设有一个连接部,该减震机构装于该本体的容槽并包括一个筒身和一个杆体,该杆体阻尼地滑设于该筒身,该后叉的连接部选择性地压抵该杆体。本发明使得折叠交通工具在行经凹凸路面而导致后轮震动时,后叉的连接部压抵杆体的抵靠部,杆体相对于筒身阻尼地滑移,使得筒身的第一止挡部与杆体的第二止挡部压缩弹性体的两端以吸收震动。
【专利说明】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尤指一种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环保意识的抬头,为达节能减碳的目标,越来越多民众以自行车、电动机车或是电动助踏车作为代步的轻型交通工具,而各式各样的代步交通工具中,以设有随身携带、收藏不占空间等功能的折叠自行车或是折叠电动机车、助踏车为一般代步工具的主流。
[0003]上述折叠交通工具主要是在车架的适当处设置有折叠结构,使该折叠交通工具得以选择性地折叠并使整体体积缩减,如此一来,可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并搭乘各类大众交通工具、置于行李箱、或置于汽车的后备箱中,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另外,因该折叠交通工具的整体体积缩减,相对的还可减少收藏所需的体积空间。
[0004]然而,现有技术的折叠交通工具在实际使用中,仍然设有需要立即改进的缺陷,现有技术的折叠交通工具为求减轻重量与体积,一般皆不设有减震器,而为了符合行驶于各式路面的需求,现有折叠交通工具利用多连杆式减震器,其需要多支连杆与多个轴承而使得该折叠交通工具的重量增加。并且该减震器通常外露于车架,常因环境因素而故障。在颠簸的路面上,各连杆连接处的强度需求也同时大幅上升。
[0005]另外,由于现有的折叠交通工具利用一般快拆机构来达到该折叠交通工具收折与展开之间的定位功效。该快拆机构包括一个快拆杆与一个束件,该快拆杆穿设于该束件且设有一个凸轮部,该快拆杆的凸轮部选择性地抵靠该束件,使得该束件选择性地束紧该折叠交通工具以达到定位功效。使用者需要扳动并旋转快拆机构的快拆杆,使得该快拆杆相对于该束件旋转。但是这种收折方式重复相同旋转快拆杆动作过于繁复,且快拆杆还有脱落或遗失的可能性,对使用者来说并不便利与快速。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使得折叠交通工具更符合使用需求。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包括一个本体、一个后叉和一个减震机构。
[0008]该本体设有一个第一枢接端,该本体在该第一枢接端设有一个枢接部,该本体远离该第一枢接端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坐管,该坐管远离该本体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座垫,该本体在该枢接部形成一个容槽。
[0009]该后叉设有一个第二枢接端,该后叉的第二枢接端枢接于该本体的第一枢接端,该后叉远离该第二枢接端的一端能够枢接一个后轮,该后叉在该第二枢接端设有一个连接部。
[0010]该减震机构组装于该本体的容槽,该减震机构包括一个筒身和一个杆体,该杆体阻尼地滑设于该筒身,该杆体远离该筒身的一端设有一个抵靠部,该后叉的连接部选择性地压抵该杆体的抵靠部。
[0011]该减震机构还包括一个弹性体,该筒身的外周面形成一个第一止挡部,该杆体的外周面形成一个第二止挡部,该弹性体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在该筒身的第一止挡部和该杆体的第二止挡部之间。
[0012]该本体远离该枢接部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一组装孔,该第一组装孔与该容槽互相连通,该筒身远离该杆体的一个末端面形成一个第二组装孔,一个固定件穿设于该本体的第一组装孔并连接于该筒身的第二组装孔,使得该筒身固定于该本体的容槽。
[0013]该本体的枢接部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与该容槽相连通,该后叉的连接部设有一个连孔。
[0014]一个定位机构容置于该本体的容槽,该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引导件和一个止动件,该引导件设有一个顶部、一个开孔、两个侧部、一个滑槽和两个导槽,该开孔形成于该顶部并与该通孔连通,该两个侧部分别形成于该顶部的两个不同端,该滑槽形成于该两侧部与该顶部之间并与该开孔连通,该后叉的连接部滑设于该滑槽,每一个该导槽分别形成于每一个该侧部,一个轴件穿设于该连接部的连孔与该两个导槽,该止动件穿设于该引导件的开孔与该枢接部的通孔,该止动件设有两个侧面,该止动件能够相对该开孔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选择性地抵靠该后叉的连接部,当该止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抵靠该后叉的连接部,使得该后叉定位于该本体并且无法相对该本体枢摆,当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的连接部,使得该后叉能够相对该本体枢摆。
[0015]该容槽设有一个内壁面,该引导件的顶部抵靠该容槽的内壁面,该止动件设有一个身部和一个头部,该身部与该头部互相连接,该身部穿设于该枢接部的通孔、该引导件的开孔以及该引导件的滑槽,该两个侧面形成于该头部的两个不同端面,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该弹性件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于该容槽的内壁面与该止动件的头部。
[0016]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扳动件,该扳动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远离该头部的一端,该扳动件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本体的枢接部。
[0017]该滑槽与该两个导槽呈圆弧状。
[0018]该止动件的头部横截面与该引导件的开孔横截面互相对应并且呈方形。
[0019]该本体的枢接部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一枢接耳,每一个该第一枢接耳设有一个第一枢接孔,该后叉在该连接部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摆臂,每一个该摆臂邻近该第二枢接端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枢接耳,每一个该第二枢接耳设有一个第二枢接孔,每一个第一枢接孔与一个第二枢接孔相对应,两个固定机构分别穿设于该每一个第一枢接孔与每一个第二枢接孔,使得该后叉枢接于该本体。
[0020]该固定机构包括一个紧固件和一个限制件,该限制件选择性地连接于该紧固件的一端。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减震装置使得折叠交通工具行经凹凸路面而导致后轮震动时,该后叉的连接部压抵该杆体的抵靠部,该杆体相对于该筒身阻尼地滑移,使得该筒身的第一止挡部与该杆体的第二止挡部压缩该弹性体的两个不同端以吸收震动。
[0022]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还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扳动件相对于该本体的枢接部枢转,该扳动件带动该止动件,该止动件相对于该引导件的开孔纵向移动,该弹性件受到该容槽的内壁面与该止动件的头部挤压而压缩,该止动件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该止动件的两侧面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的连接部,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该后叉能够相对该本体枢摆,使得该折叠交通工具在使用状态与收折状态之间变换;该弹性件弹性恢复,该止动件由第二位置自动切换至第一位置,使得该折叠交通工具快速地定位于使用状态或收折状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0024]图2是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由另一角度所取的立体外观图。
[0025]图3是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0026]图4是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由另一角度所取的部份立体分解图。
[0027]图5是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的部份剖面图。
[0028]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表示一个止动件位于第一位置,该折叠交通工具处于使用状态。
[0029]图7是图6的延续,表示一个减震机构的弹性体被压缩。
[0030]图8是图7的延续,表示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
[0031]图9是图8的延续,表示一个后叉相对于一个本体枢转,该折叠交通工具由使用状态切换至收折状态。
[0032]图10是图9的延续,表示该止动件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
[00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I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
10本体101第一枢接端
II枢接部111通孔
112第一枢接耳113第一枢接孔
12容槽121内壁面
13第一组装孔
20后叉201弟二枢接端
21连接部211连孔
22摆臂221第二枢接耳 222第二枢接孔
30定位机构31 引导件
311顶部312开孔
313侧部314滑槽
315导槽316轴件
32止动件321侧面 322身部 323头部
33弹性件34 扳动件 40 减震机构 41 筒身411第一止挡部412第二组装孔
42杆体421第二止挡部
422抵靠部43 弹性体
44固定件
50固定机构51 紧固件
52限制件
2坐管3 座垫
4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一个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在此仅供说明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0035]请参照图1至图4,为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得立体外观图与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用于两轮交通工具,该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I包括有一个本体10、一个后叉20、一个定位机构30和一个减震机构40。
[0036]该本体10设有一个第一枢接端101,该本体10在该第一枢接端101设有一个枢接部11,该本体10异于该第一枢接端101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坐管2,该坐管2异于该本体10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座垫3,该枢接部11设有一个通孔111,该枢接部11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一枢接耳112,该两个第一枢接耳112的截面略呈圆形,每一个该第一枢接耳112设有一个第一枢接孔113。该本体10在该枢接部11形成一个容槽12,该容槽12设有一个内壁面121,该通孔111穿透该内壁面121并与该容槽12互相连通,该本体10异于该枢接部11的通孔111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一组装孔13,该第一组装孔13穿透该内壁面121并与该容槽12互相连通。
[0037]该后叉20设有一个第二枢接端201,该后叉20的第二枢接端201枢接于该本体10的弟一枢接端101,该后叉20异于该弟二枢接端201的一端能够枢接Iv后轮4,该折置交通工具能够选择性地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变换,当该折叠交通工具处于使用状态时,该后轮4远离该本体10,当该折叠交通工具处于收折状态时,该后轮4邻近该本体10,该后叉20在该第二枢接端201设有一个连接部21,该连接部21设有一个连孔211,该后叉20在该连接部21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摆臂22,每一个该摆臂22邻近该第二枢接端201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枢接耳221,该两个第二枢接耳221的截面略呈圆形,每一个该第二枢接耳221设有一个第二枢接孔222,每一个第一枢接孔113与每一个第二枢接孔222相对应,两个固定机构50分别穿设于该每一个第一枢接孔113与每一个第二枢接孔222,使得该本体10的第一枢接端101与该后叉20的第二枢接端201互相枢接。该固定机构50包括一个紧固件51和一个限制件52,该限制件52选择性地连接于该紧固件51的一端。
[0038]该定位机构30包括一个引导件31、一个止动件32、一个弹性件33和一个扳动件34。该引导件31以螺锁的固定方式连接于该本体10的枢接部11并容置于该本体10的容槽12内,该引导件31设有一个顶部311、一个开孔312、两个侧部313、一个滑槽314和两个导槽315,该顶部311抵靠该容槽12的内壁面121,该开孔312纵向形成于该顶部311并且横截面为方形,该开孔312与该枢接部11的通孔111相连通,该两个侧部313分别纵向延伸形成于该顶部311的两个不同端,该滑槽314形成于该两个侧部313与该顶部311之间并与该开孔312连通,每一个该导槽315分别形成于每一个该侧部313,每一个该导槽315的两个不同端设有一个开放端与一个封闭端,每一个该导槽315的开放端邻近该本体10,每一个该导槽315的封闭端邻近该后叉20,该滑槽314与该两个导槽315呈圆弧状。一个轴件316穿设于该连接部21的连孔211与该两个导槽315,使得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滑设于该滑槽314且无法脱离该引导件31。
[0039]该止动件32能够相对该引导件31的开孔3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选择性地抵靠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该止动件32设有一个身部322和一个头部323,该身部322和该头部323互相连接,该止动件32略呈T字型,该止动件32的身部322横截面为圆形,该止动件32的头部323横截面与该引导件31的开孔312横截面互相对应并且呈方形,该止动件32的头部323横截面面积大于该身部322横截面面积。该止动件32的身部322穿设于该枢接部11的通孔111、该引导件31的开孔312以及该引导件31的滑槽314,两个侧面321形成于该止动件32的头部323的两个不同端面。
[0040]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33为弹簧。该弹性件33套设于该止动件32的身部322,该弹性件33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于该容槽12的内壁面121和该止动件32的头部323,使得该止动件32常态地处于第一位置。当该止动件32处于第一位置时,该止动件32的两个侧面321中的一个抵靠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使得该后叉20定位于该本体10并且无法相对该本体10枢摆。当该止动件32处于第二位置时,该止动件32的两侧面321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使得该后叉20能够相对该本体10枢摆,使得该折叠交通工具能够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变换。
[0041]该扳动件34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止动件32的身部322远离该头部323的一端,该扳动件34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本体10的枢接部11。
[0042]该减震机构40组装于该本体10的容槽12,该减震机构40包括一个筒身41、一个杆体42和一个弹性体43,该筒身41略呈中空圆筒状,该筒身41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形成一个第一止挡部411,该筒身41远离该杆体42的一个末端面穿设一个第二组装孔412,该第二组装孔412为螺纹孔。该杆体42阻尼地滑设于该筒身41远离该第二组装孔412的一端,该杆体42的外周面径向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止挡部421,该杆体42远离该筒身41的一端设有一个抵靠部422,该抵靠部422外表面为一个曲面,该杆体42的抵靠部422选择性地抵靠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该弹性体43为弹簧,该弹性体43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于该筒身41的第一止挡部411与该杆体42的第二止挡部421之间。一个固定件44穿设于该本体10的第一组装孔13并螺锁于该筒身41的第二组装孔412,使得该筒身41固定于该本体10的容槽12内。
[0043]请同时参照图5至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的动作示意图。该折叠交通工具处于使用状态,并且该止动件32处于第一位置,该止动件32的两个侧面321中的一个抵靠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邻近每一个该导槽315的开放端,该后叉20无法相对该本体10枢摆。
[0044]当该折叠交通工具行经凹凸路面而导致该后轮4震动时,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压抵该杆体42的抵靠部422,该杆体42相对于该筒身41阻尼地滑移,该筒身41的第一止挡部411与该杆体42的第二止挡部421压缩该弹性体43的两个不同端以吸收震动。
[0045]朝向相反于该本体10的方向施力于该扳动件34,使得该扳动件34相对于该本体10的枢接部11枢转,使得该扳动件34带动该止动件32,该止动件32相对于该引导件31的开孔312纵向移动,该弹性件33受到该容槽12的内壁面121与该止动件32的头部323挤压而压缩,该止动件32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该止动件32的两个侧面321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
[0046]当该止动件32处于第二位置时,该后叉20相对该本体10枢摆,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位于每一个该导槽315的封闭端,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远离该杆体42的抵靠部422,该折叠交通工具由使用状态切换至收折状态。该弹性件33弹性恢复,该止动件32快速地由第二位置自动切换至第一位置,该止动件32的另一个侧面321抵靠该后叉20的连接部21,该折叠交通工具定位于收折状态。
[0047]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中该减震机构固设于该本体的容槽,该减震机构包括一个筒身和一个杆体,其结构组件相较于现有的多连杆减震器的组件数量大幅减少,不仅减轻了该折叠交通工具整体重量,且该筒身固定于该本体的容槽,更维持该减震机构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当该折叠交通工具行经凹凸路面而导致该后轮震动时,该后叉的连接部压抵该杆体的抵靠部,该杆体相对于该筒身阻尼地滑移,使得该筒身的第一止挡部与该杆体的第二止挡部压缩该弹性体的两个不同端以吸收震动。
[0048]2、本发明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中该扳动件相对于该本体的枢接部枢转,该扳动件带动该止动件,该止动件相对于该引导件的开孔纵向移动,该弹性件受到该容槽的内壁面与该止动件的头部挤压而压缩,该止动件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的连接部。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该后叉相对该本体枢摆,该后叉的连接部位于该滑槽的另一个末端,该折叠交通工具能够在使用状态和收折状态之间变换。该弹性件弹性恢复,该止动件由第二位置自动切换至第一位置,使得该折叠交通工具快速地定位于使用状态或收折状态。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因此,任何数值的变更或等效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本体,该本体设有一个第一枢接端,该本体在该第一枢接端设有一个枢接部,该本体远离该第一枢接端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坐管,该坐管远离该本体的一端能够连接一个座垫,该本体在该枢接部形成一个容槽; 一个后叉,该后叉设有一个第二枢接端,该后叉的第二枢接端枢接在该本体的第一枢接端,该后叉远尚该第二枢接端的一端能够枢接Iv后轮,该后叉在该弟二枢接端设有一个连接部;以及 一个减震机构安装于该本体的容槽,该减震机构包括一个筒身和一个杆体,该杆体阻尼地滑设于该筒身,该杆体远离该筒身的一端设有一个抵靠部,该后叉的连接部选择性地压抵该杆体的抵靠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减震机构还包括一个弹性体,该筒身的外周面形成一个第一止挡部,该杆体的外周面形成一个第二止挡部,该弹性体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在该筒身的第一止挡部和该杆体的第二止挡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远离该枢接部的一端设有一个第一组装孔,该第一组装孔与该容槽互相连通,该筒身远离该杆体的一个末端面形成一个第二组装孔,一个固定件穿设在该本体的第一组装孔并连接在该筒身的第二组装孔,使得该筒身固定在该本体的容槽。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枢接部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与该容槽相连通,该后叉的连接部设有一个连孔,一个定位机构容置在该本体的 容槽,该定位机构包括一个引导件与一个止动件,该引导件设有一个顶部、一个开孔、两个侧部、一个滑槽和两个导槽,该开孔形成于该顶部并与该通孔连通,该两个侧部分别形成于该顶部的两个不同端,该滑槽形成于该两侧部与该顶部之间并与该开孔连通,该后叉的连接部滑设于该滑槽,每一个该导槽分别形成于每一个该侧部,一个轴件穿设在该连接部的连孔与该两个导槽,该止动件穿设于该引导件的开孔与该枢接部的通孔,该止动件设有两个侧面,该止动件能够相对该开孔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选择性地抵靠该后叉的连接部,当该止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抵靠该后叉的连接部,使得该后叉定位于该本体并且无法相对该本体枢摆,当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止动件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脱离该后叉的连接部,使得该后叉能够相对该本体枢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容槽设有一个内壁面,该引导件的顶部抵靠该容槽的内壁面,该止动件设有一个身部和一个头部,该身部与该头部互相连接,该身部穿设于该枢接部的通孔、该引导件的开孔以及该引导件的滑槽,该两侧面形成于该头部的两个不同端面,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套设在该止动件的身部,该弹性件的两个不同端分别抵靠在该容槽的内壁面与该止动件的头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扳动件,该扳动件一端连接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远离该头部的一端,该止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该扳动件抵靠该本体的枢接部,该止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扳动件远离该本体的枢接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还包括一个扳动件,该扳动件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止动件的身部远离该头部的一端,该扳动件的另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该本体的枢接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槽与该两个导槽呈圆弧状。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动件的头部横截面与该引导件的开孔横截面互相对应并且呈方形。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枢接部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一枢接耳,每一个该第一枢接耳设有一个第一枢接孔,该后叉在该连接部的两个不同侧面分别延伸形成一个摆臂,每一个该摆臂邻近该第二枢接端分别延伸形成一个第二枢接耳,每一个该第二枢接耳设有一个第二枢接孔,每一个第一枢接孔与每一个第二枢接孔相对应,两个固定机构分别穿设于该每一个第一枢接孔与每一第二枢接孔,使得该后叉枢接于该本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交通工具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一个紧固件和一个限制件, 该限制件连接于该紧固件的任一端。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4071278SQ201310100837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王耀钦 申请人:王耀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