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1477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由带有转向前轮(7)的可左右倾斜的车体(1)和带两侧驱动后轮(19)的后车体(15)构成,在车体(1)与后车体(15)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在后车架(16)上的扇形齿轮(36),围绕着该齿轮设有固定在车体(1)上的弧形滑槽架(42),在弧形滑槽架上设有可被左、右平衡踏板(20)控制的装有棘爪(62)的驱动臂(48),在以较高速度行车时,带有转向前轮(7)的车体(1)可像两轮摩托车那样倾斜转弯,当路面凹凸不平时,前部的车体不会受到不舒适的左右摆动影响。而在冰面或人多的地方低速行车时,可把车体(1)与后车体(15)锁止成一体,像小汽车那样平稳行驶。
【专利说明】 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特别是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
[0002]【背景技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要求汽车必须大幅度降低油耗,为此,各种微型汽车应运而生,但能达到较高性能的微型汽车重量大都超过了 500公斤,并且车辆性能也相对降低。另外,很多情况下,一辆汽车只有一个人在驾驶使用,从而造成了更大的燃料浪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提供一种以单人使用为主的个人高性能车辆,把能高速倾斜转弯的摩托车与汽车相结合,便可构成一种全新的个人交通工具。为此,德国的宝马公司和意大利公司已制成可倾斜转弯、带封闭车厢的高性能三轮摩托车,但这种摩托车因采用的是液压机构控制车身平衡,因此造价较高,同时所设的油泵也会多耗一定的燃油,使其仍难以推广。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与汽车相比,这种摩托车不仅具有能遮风挡雨的封闭车厢、造价较低,而且还可像两轮摩托车那样高速倾斜转弯,并且在需要时仍能用脚可靠地控制车身平衡。
[0004]本发明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包括设有转向前轮的可左右倾斜的车体和带两侧驱动后轮的后车体,车体经其后侧底部的轴管通过轴承与后车体的后车架相连,在车体与后车体连接处的后车架上固定有以轴管为轴心的扇形齿轮,在扇形齿轮的上侧设有固定在车体后部车架上的围绕着该齿轮的弧形滑槽架,在扇形齿轮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以轴管为轴心、可左右摆动的驱动臂,每侧驱动臂的摆动侧分别处于弧形滑槽架上的左、右滑槽内,两驱动臂的内端则分别与车体底部的轴管上的各相应转环相连,在每侧的驱动臂上通过轴销装有可移向或离开扇形齿轮的棘爪,每侧的驱动臂和其上的棘爪分别经传动拉件被车体内的左、右平衡踏板控制,在左、右两驱动臂之间设有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并能让两驱动臂靠在其两侧挡体上的摆动靠架,摆动靠架两侧挡体上的摆动侧处于弧形滑槽架的左、右滑槽内,摆动靠架的内端与车体底部的轴管上的转环相连,由连接在每侧驱动臂与摆动靠架之间的拉簧使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两侧的挡体上,在摆动靠架的每侧挡体上还设有分离挡件,分离挡件能在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的挡体上后、把驱动臂上的棘爪顶动使其离开扇形齿轮,摆动靠架还被设在弧形滑槽架上左右侧的由拉簧和滑动挡件所构成的回位机构作用,在滑动挡件被拉回到内侧位置后,其上的挡头穿过弧形滑槽架上的长缝也带动摆动靠架回到中间位置;在车体后面的车架上设有面向扇形齿轮并处在摆动靠架之间的槽形挡座,在该槽形挡座内装有可被车体内的锁止拉杆控制的卡块,该卡块被弹簧作用处于离开扇形齿轮的位置,当拉动锁止拉杆,经传动拉线带动卡块、让其上的卡齿插进扇形齿轮上的齿槽内,使车体与后车体相互固定。
[0005]在本发明摩托车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车体的前支撑架上分别通过左、右侧的上、下摆臂安装有左、右转向前轮,在车体后部设有被动力装置带动的驱动后轮,左、右侧上、下摆臂的内端是经轴承分别铰接在前支撑架上的上轴杆和下轴管上,而下轴管又通过轴承安装在前支撑架下侧,每侧下摆臂上所安装的弹簧减震器向内倾斜后,其上端与下轴管前部所固定的中间竖臂的上端相铰接,在下轴管上固定有以下轴管为轴心的扇形齿轮,在扇形齿轮的上侧设有固定在前支撑架上的围绕着该齿轮的弧形滑槽架,在扇形齿轮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以下轴管为轴心、可左右摆动的驱动臂,每侧驱动臂的摆动侧分别处于弧形滑槽架上左、右侧的滑槽内,两驱动臂的内端则分别与前支撑架上所固定的轴套上的相应转环相连,轴套套在扇形齿轮与前支撑架之间的下轴管上,两者互不接触,在每侧的驱动臂上通过轴销装有可移向或离开扇形齿轮的棘爪,每侧的驱动臂和其上的棘爪分别经传动拉件被车体前部的左、右平衡踏板控制,在左、右两驱动臂之间设有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并能让驱动臂靠在其两侧挡体上的摆动靠架,摆动靠架两侧挡体上的摆动侧处于弧形滑槽架上的左、右滑槽内,摆动靠架的内端与前支撑架所固定的轴套上的轮环相连,由连接在每侧驱动臂与摆动靠架之间的拉簧使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两侧的挡体上,在摆动靠架的每侧挡体上还设有分离挡件,分离挡件能在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的挡体上后、把驱动臂上的棘爪顶动使其离开扇形齿轮,摆动靠架还被设在弧形滑槽架上左右侧的由拉簧和滑动挡件所构成的回位机构作用,在滑动挡件被拉回到内侧位置后,其上的挡头穿过弧形滑槽架上的长缝也带动摆动靠架回到中间位置;在前支撑架上设有面向扇形齿轮并处在摆动靠架之间的槽形挡座,在该槽形挡座内装有可被车体内的锁止拉杆控制的卡块,该卡块被弹簧作用处于离开扇形齿轮的位置,当拉动锁止拉杆,经传动拉线带动卡块、让其上的卡齿插进扇形齿轮上的齿槽内,使车体与被两侧弹簧减震器及左、右转向前轮所支撑的下轴管相互固定。
[0006]对于摩托车中刹车拉杆与锁止拉杆的设置,车体上所设的刹车拉杆与锁止拉杆安装在同一个轴座上,锁止拉杆可被棘轮机构锁止,并可通过其上所设的松开按钮操纵锁止拉杆松开,刹车拉杆制成L型截面、形成可容纳锁止拉杆的侧槽,设在刹车拉杆上的卡座和其内的卡爪可卡住进入其侧槽内的锁止拉杆,在向外侧搬动刹车拉杆时,卡爪可随刹车拉杆的侧移离开锁止拉杆,以便单独松开刹车拉杆;在刹车拉杆和锁止拉杆都处于松开位置时,两拉杆错开适当角度布置,让锁止拉杆处在刹车拉杆上面的位置,以方便单独搬动上面的锁止拉杆,也可向上搬动下面的刹车拉杆,让其经侧槽带动锁止拉杆把两拉杆同时拉紧。
[0007]驱动臂和其上的棘爪还可这样设置,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臂相连,在每侧驱动臂的轴销上装有一、二或三个棘爪,在驱动臂上的弹簧座与相应的棘爪之间装有让棘爪移向扇形齿轮的弹簧,在驱动臂上设二或三个棘爪时,各棘爪顶头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或1/3,在所设的棘爪底部形成有可被摆动靠架两侧相应挡体上的分离挡件顶动的凸台,当驱动臂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上后,随动的棘爪经其上的凸台被分离挡件顶动离开扇形齿轮。
[0008]驱动臂和其上的棘爪还可采用第二种方式设置,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臂相连,在每侧驱动臂的轴销上装有一或两个棘爪,在驱动臂上的弹簧座与相应的棘爪之间装有让棘爪移向扇形齿轮的弹簧,在驱动臂上两个棘爪时,两棘爪顶头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所设的一或两个棘爪的一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侧面的挡头,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上的分离挡件也处在扇形齿轮的侧面,当驱动臂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上后,随动的棘爪经其侧面的挡头被相对应的分离挡件顶动离开扇形齿轮。
[0009]驱动臂和其上的棘爪还可采用第三种方式设置,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驱动臂所装的一个棘爪上的短臂相连,在该棘爪的一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侧面的挡头,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上的分离挡件也处在扇形齿轮的侧面;当驱动臂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上后,随动的棘爪经其侧面的挡头被相对应的分离挡件顶动离开扇形齿轮;当踩动平衡踏板,经传动拉件带动棘爪上的短臂,可让棘爪压向扇形齿轮。
[0010]驱动臂和其上的棘爪还可采用第四种方式设置,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装在驱动臂轴槽上的横轴相连,在横轴上装有跷臂,跷臂的两侧分别经拉杆与驱动臂所装的两个相应棘爪的短臂相连,两棘爪顶头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所设的两棘爪的各自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侧面的挡头,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上的分离挡件也分成两个、处在扇形齿轮的两侧面;当驱动臂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上后,随动的两个棘爪经其侧面的挡头被相对应的两侧分离挡件同时顶动离开扇形齿轮;当踩动平衡踏板,经传动拉件、横轴、跷臂和跷臂上的两拉杆同时带动两棘爪上的各短臂,可让两棘爪同时压向扇形齿轮。
[0011]为了能更可靠的控制车体的平衡,在摆动靠架之间的槽形挡座左右两侧的弧形滑槽架上分别装有左、右止回棘爪,每侧所设的一或二个止回棘爪分别装在各自的棘爪托上,棘爪和棘爪托通过共用的挡轴分别装在槽形挡座两侧的弧形滑槽架上,当每侧棘爪托上设置两个止回棘爪时,两止回棘爪顶头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每个止回棘爪与棘爪托之间装有使棘爪顶头移向扇形齿轮的弹簧,从左、右棘爪托上伸出的或经拉杆相连的各侧摇臂被弹簧作用把摇臂顶在靠板上后、通过棘爪托的下托板使每侧的止回棘爪被拉离扇形齿轮,在左右棘爪托的两摇臂之间设有拉线连接块,从拉线连接块两侧引出的拉线穿过各侧摇臂上的孔后分别伸向相应的左、右平衡踏板,与踏板上所增设的可相对自由摆动的踩踏臂板上的摇臂相连,当踩动左或右侧平衡踏板上的踩踏臂板用力超过顶在棘爪托上摇臂的弹簧弹力时,该侧的弹簧被压缩、被带动的摇臂也使该侧棘爪托上的止回棘爪移向扇形齿轮,在用脚踏力不能恢复车体平衡时,仍可阻止车体向该侧倾斜。
[0012]对于具有两驱动后轮的后车体的刹车制动,在后车体两驱动轮之间的后桥壳的差速器壳上,从其一侧或两侧向外伸出有轴承套,在该轴承套上装有制动盘,或者在减速器主动轴的伸出轴上装有制动盘,用设在后桥壳上的制动钳对制动盘制动。
[0013]本发明的这种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通过设置用脚控制车体平衡的控制机构,并把摩托车与汽车的行驶特性相合,使其不但具有汽车那样的封闭舒适车厢、造价较低,而且仍保留了两轮摩托车那种高速倾斜转弯的行驶特性,从而特别适合制成一种轻便小型的现代高性能个人用车,以此实现大幅度降低车辆的燃油消耗。在本发明的前部可倾斜车体与后车体相组合的第一实施方式三轮摩托车中,因发动机等动力装置设在后车体上,相对减轻了载有驾驶者的可倾斜车体重量,更有利于驾驶者行驶中的平衡操纵。与普通两轮摩托车中的用脚支撑地面相比,在本发明中,用脚通过脚踏平衡机构控制车身平衡会更从容更有利于行车安全。在低速行车或在光滑路面上行驶时,通过对车体的锁止,这种摩托车便可像汽车那样平稳行驶。而在高低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因可倾斜的车身基本上没有左右的那种摆动,这一点是普通汽车也不具备的,从而让本发明的这种摩托车舒适性更高,也更容易被驾驶者所接受。
[0014]【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5]图1是本发明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外观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三轮摩托车的设在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及连结轴承的沿纵向剖视图。
[0017]图3是图2所示三轮摩托车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的放大横剖视图。
[0018]图4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的平衡操作动作图。
[0020]图6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的第二种结构图。
[0021]图7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的第三种结构图。
[0022]图8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的第四种结构图。
[0023]图9是本发明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外观图。
[0024]图10是图9所示三轮摩托车的设在车体前部的脚踏平衡控制机构及支撑轴套的沿纵向剖视图。
[0025]图11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所设的刹车拉杆和锁止拉杆的结构侧视图。
[0026]图12是沿图11中A-A线的剖视图
[0027]图13是沿图11中B-B线的剖视图
[0028]图14是图1所示三轮摩托车中的后车体上的制动盘安装位置图。
[0029]具体实施式在图1至图5所示的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图1给出的是本发明三轮摩托车的侧视外观图,这种摩托车包括设有转向前轮7的可左右倾斜的车体I和带两侧驱动后轮19的后车体15,由于车体I具有闭封舒适的车厢,为驾驶者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护,它比普通摩托车更加安全。车体I与后车体15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车体I是经固定在其后侧底部的轴管17并通过其上的两个轴承18与后车体15的后车架16相连,车体I以轴管17为轴至少可向左右倾斜摆动50°的角度,以适合高速转弯时的车身自然向内倾斜。另外,轴管17的向前延长中心线应指向转向前轮7与路面的相接触位置上,以便在一侧驱动后轮19受到路面上凸出物冲击时,让车体I所受到的侧向影响力较小。为了在停车及低速时让车体I能与后车体15相互固定,在车体与后车体连接处的后车架16上固定有以轴管17为轴心的扇形齿轮36 (参看图3)。在这里,扇形齿轮36固定在了与后车架16焊接成一体的轴承座6上。控制车体I与扇形齿轮36的离合机构如图3所示,在扇形齿轮的上侧设有固定在车体I后部车架2上的围绕着该齿轮的弧形滑槽架42,在扇形齿轮36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以轴管17为轴心可左右摆动的驱动臂48,每侧驱动臂的摆动侧49分别处于弧形滑槽架42上的左、右滑槽43内,两驱动臂的内端则分别与车体底部轴管17上的各相应转环50、61相连,使驱动臂48只能绕扇形齿轮36进行摆动。在每侧的驱动臂48上通过轴销54装有可移向或离开扇形齿轮36的棘爪62,每侧的驱动臂48和其上的棘爪62分别经传动拉件24被车体内的左、右平衡踏板20控制,平衡踏板20与驱动臂48的连接控制如图4所示,在左右两驱动臂48之间还设有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并能让两驱动臂靠在其两侧挡体69上的摆动靠架67,摆动靠架两侧挡体69上的摆动侧68处于弧形滑槽架42的左、右滑槽43内,摆动靠架的内端与车体底部轴管17上的转环72相连,摆动靠架67的两侧挡体69之间由连接板71连结成一体,让摆动靠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在车体I上的左、右平衡踏板20不被控制时,由连接在每侧驱动臂48与摆动靠架67之间的拉簧60使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两侧的挡体69上。在摆动靠架67的每侧挡体69上还设有分离挡件70,该挡件能在驱动臂48靠在摆动靠架的挡体69上后,把驱动臂上的棘爪62顶动使其离开扇形齿轮36。图3中的两驱动臂48都未被控制,其上的棘爪62也被各侧挡体69上的分离挡件70作用与扇形齿轮36处于分离状态,以便让车体I相对后车体15能自由倾斜摆动,使车体能在转弯时向内倾斜,或在路面不平时让车体处于垂直状态。摆动靠架67还被设在弧形滑槽架42上两侧的由拉簧47和滑动挡件45所构成的回位机构作用,在滑动挡件45被拉回到内侧位置后,其上的挡头46穿过弧形滑槽架42上的长缝44也带动摆动靠架67回到如图3所示的中间位置。摆动靠架回到中间位置后,因靠在摆动靠架67上的驱动臂48也随之移动,经传动拉件相连的车体中的平衡踏板20也会回到相互对齐的起始位置。
[0030]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为能够把车体I与后车体15相互固定锁止,在车体I后面的车架2上设有面向扇形齿轮36并处在摆动靠架67之间的槽形挡座38,在该挡座内装有可被车体内的锁止拉杆控制的卡块39,当锁止拉杆不被搬动时,卡块39被弹簧41作用处于如图3所示的离开扇形齿轮36的位置。当搬动锁止拉杆,经传动拉线29带动卡块39让其上的卡齿40插进扇形齿轮36上的齿槽37内,使车体I与后车体15相互固定。在车体与后车体相互锁止后,因车体不再倾斜,很方便驾驶者在冰面及车速很慢的路况下行驶。
[0031]在驾驶者用脚操纵平衡踏板控制车体的平衡过程中,如果这时车体因受较大侧风吹动或已倾斜较大角度而无法通过脚踏力带动车体时,车体便会继续倾斜直到倾倒。为阻止车体继续倾斜,在摆动靠架67之间的槽形挡座38左右两侧的弧形滑槽架42上分别装有左、右止回刺瓜73,每侧所设的一或二个止回刺瓜73分别装在各自的刺瓜托74上,棘爪和棘爪托通过共用的挡轴76装在槽形挡座两侧的弧形滑槽架42上。当每侧棘爪托74上设置两个止回棘爪73时,两棘爪顶头80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图3中的每侧棘爪托74上安装了两个止回棘爪73。在每个止回棘爪73与棘爪托74之间装有使棘爪顶头80移向扇形齿轮36的弹簧81,从左、右棘爪托74上伸出的各侧摇臂82被弹簧84作用把摇臂顶在靠板77上后,通过棘爪托74的下托板75使每侧的止回棘爪73被拉离开扇形齿轮36,即图3中所示状态。在左、右棘爪托74的两摇臂82之间设有拉线连接块79,从拉线连接块两侧引出的拉线78穿过各侧摇臂82上的孔后分别伸向相应的左、右平衡踏板20,如图4中所示,与平衡踏板上所增设的可相对自由摆动的踩踏臂板21上的摇臂22相连。这样设置后,在用双脚踩动左、右平衡踏板20上的踩踏臂板21时,如对左或右侧踩踏臂板的用力超过顶在棘爪托74上摇臂82的弹簧84弹力时,如图5中左侧被带动的棘爪托74所示,让该侧的弹簧84被压缩、被带动的棘爪托上的摇臂82使该侧棘爪托上的止回棘爪73移向扇形齿轮36,在用脚踏力不能恢复车体平衡时,仍可以阻止车体I向该侧倾倒。当然,这时平衡踏板20可能已被踩到行程极限位置,所以无法恢复车体的平衡,这时应搬动锁止拉杆先固定车体,然后松开平衡踏板20让其回到起始位置,接着再踩住平衡踏板并松开锁止拉杆,继续用力踩该侧的平衡踏板,便可让车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0032]设在弧形滑槽架42两侧的驱动臂48上的棘爪62有不同的结构布置方式,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20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臂48相连,在每侧驱动臂的轴销54上至少装一个棘爪62,或者装二或三个棘爪,以便在驱动臂被拉动较小的角度时,便可有一个棘爪卡住扇形齿轮36。在驱动臂48上的弹簧座51与相应棘爪62之间装有可让棘爪移向扇形齿轮36的弹簧52。在驱动臂48上设二或三个棘爪62时,各棘爪顶头63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或1/3。在图3中的每侧驱动臂48上设了二个棘爪62,在所设的棘爪62底部形成有可被摆动靠架两侧相应挡体69上的分离挡件70顶动的凸台64。在平衡踏板不被控制时,驱动臂48被拉簧60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69上后,随动的棘爪62便经其上的凸台64被分离挡件70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如图3中状态所示。
[0033]当行驶中将要停车、需控制车体平衡时,用双脚同时踩住左、右侧的平衡踏板20,如图5所示,分别经传动拉件24被带动的左、右驱动臂48便离开摆动靠架67的两侧挡体69,随驱动臂移动的棘爪62也因离开挡体上的分离挡件70而移向扇形齿轮36,让每侧驱动臂上所设的两棘爪中的一个棘爪62卡住扇形齿轮36,这时再用力踩动左或右侧的平衡踏板,便会避免车体向该侧倾斜。在驱动臂48被带动向一侧摆动时(图5中是向左侧摆动),经拉簧60相连的摆动靠架67也会克服弧形滑槽架42上该侧所设滑动挡件45的回位阻力而随之摆动。实际中,摆动靠架67向左、右能摆动8°至10°时便可满足行车时对车体的平衡控制。由于在整个弧形滑槽架42上分别设有左、右侧的驱动臂48及摆动靠架67上的两侧挡体69等部件,对驱动臂和摆动靠架等部件的相邻侧形状要进行凸出及缩让处理,使这些部件即能布置紧凑,又能有足够的左、右摆动角度。
[0034]图6给出的驱动臂48上的棘爪62结构是在图3中的棘爪结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在弧形滑槽架42上的驱动臂48布置中,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臂48相连,在每侧驱动臂的轴销54上装有二个棘爪62 (或者装一个棘爪),在驱动臂48上的弹簧座51与相应的棘爪62之间装有让棘爪移向扇形齿轮36的弹簧52 (参看图3)。在驱动臂48上设两个棘爪62时,两棘爪顶头63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所设的两棘爪(或者一个)的一外侧面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36侧面的挡头65,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69上的分离挡件70也处在扇形齿轮36的侧面。当驱动臂48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69上后,随动的棘爪62经其侧面的挡头65便会被相对应的分离挡件70顶动,如图6中所示那样离开扇形齿轮36。与图3中的棘爪相比,由于图6中棘爪62上的挡头65所处的半径位置变长,会让相对应的分离挡件70更容易的把棘爪从扇形齿轮上顶开。
[0035]在图7中给出了第三种不同的棘爪结构,由图可见,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驱动臂48所装的一个棘爪62上的短臂66相连,让传动拉件直接控制棘爪。在棘爪62的一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36侧面的挡头65,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67两侧挡体69上的分离挡件70也处在扇形齿轮36的侧面。当驱动臂48被拉簧60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69上后,随动的棘爪62经其侧面的挡头65被相对应的分离挡件70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当踩动平衡踏板,经传动拉件24带动棘爪62上的短臂66便可直接使棘爪压向扇形齿轮36,其控制力比图3和图6中的棘爪靠小弹簧弹力移向扇形齿轮大很多,控制上也很可靠。
[0036]图8给出的是在图7棘爪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棘爪布置方式,如图8中所示,与车体上左、右平衡踏板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装在驱动臂轴槽55上的横轴56相连,在该横轴上装有跷臂57,跷臂的两侧分别经拉杆58、59与驱动臂48所装的两个相应棘爪62上的短臂66相连,两棘爪顶头63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所设的两棘爪62的各自外侧面上也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36侧面的挡头65,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69上的分离挡件70也分成两个处在扇形齿轮36的两侧面。当驱动臂48被拉簧60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69上后,随动的两个棘爪62经其侧面的挡头65被相对应的两侧分离挡件70同时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如图8中状态所示。当踩动平衡踏板,经传动拉件24、横轴56、跷臂57和跷臂上的两拉杆58、59同时带动两棘爪62上的各短臂66,便可让两棘爪62同时压向扇形齿轮36。当然,由于两棘爪顶头的间距小于扇形齿轮上的相邻齿形间距,压向扇形齿轮36的两个棘爪中只会有一个棘爪的顶头能插进扇形齿轮36上的齿槽内。在图8中的左右驱动臂48上设置了两个棘爪62后,平衡踏板被踩动较小距离便会让驱动臂上的一个棘爪卡住扇形齿轮,又因为棘爪是被脚踏力直接带动,在控制车体平衡时也更迅速可靠。由于驱动臂48上的两棘爪62通过拉杆被跷臂57带动的这种结构所需径向尺寸相对增加,也让设在摆动靠架67之间的各侧止回棘爪73的棘爪托74是经拉杆83与各侧相应的摆臂82相连的。
[0037]图9和图10给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三轮摩托车的侧视外观图,在这种摩托车的车体I的前支撑架3上分别通过左、右侧的上、下摆臂8、10安装有左、右转向前轮7,在车体I后部设有被动力装置带动的驱动后轮19。这种外侧装有转向前轮7的左、右侧上、下摆臂8、10的内端是通过轴承分别铰接在前支撑架3上的上轴杆9和下轴管11上,而下轴管又通过轴承18安装在前支撑架3的下侧,每侧下摆臂10上所安装的弹簧减震器13向内倾斜后、其上端与下轴管11前部所固定的中间竖臂12的上端相铰接。在下轴管11上固定有以下轴管为轴心的扇形齿轮36,在扇形齿轮的上侧设有固定在前支撑架3上的围绕着该齿轮的弧形滑槽架42,在扇形齿轮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以下轴管11为轴心的可左、右摆动的驱动臂48 (参看图3),每侧驱动臂的摆动侧分别处于弧形滑槽架42上左、右侧的滑槽内,两驱动臂的内端则分别与前支撑架3上所固定的轴套4上的相应转环50、61相连。轴套4套在扇形齿轮与前支撑架之间的下轴管11上,两者互不接触。设在两驱动臂48之间的摆动靠架67的内端与前支撑架3所固定的轴套4上的转环72相连。为能让车体I与被两转向前轮7支撑的下轴管11之间能相互锁止,在前支撑架3上设有面向扇形齿轮36并处在摆动靠架67之间的槽形挡座38 (参看图3),在该槽形挡座内装有可被车体I内的锁止拉杆控制的卡块39,该卡块被弹簧41作用处于离开扇形齿轮的位置。当拉动锁止拉杆,经传动拉线29带动卡块39,可让其上的卡齿40插进扇形齿轮36上的齿槽37内(参看图3),使车体I与被两侧弹簧减震器13所支撑的下轴管11相互固定,让车体不会倾斜。当行车时松开锁止拉杆,车体I会随两转向前轮7的转向倾斜而倾斜,使车体在弯道行驶中能保持在平衡状态。
[0038]为能控制前轮转向,与车体I内方向转把相连的万向节87是经穿过下轴管11的转向轴85和转向轴前端的转向臂86去控制左、右两转向前轮7的。
[0039]至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摩托车中所涉及的弧形滑槽架、驱动臂及其上的棘爪、摆动靠架和弧形滑槽架上所设的止回棘爪等部件的详细结构,是与图3至图8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部分完全相同的。
[0040]在本发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两种不同摩托车中,为能阻止车体的左右倾斜而设置了锁止拉杆。另外,在停车后,为防止在坡形路面上溜车,也要设置制动所需的刹车拉杆。由于摩托车的车体宽度较窄,为能布置下所需的锁止和刹车两个拉杆,如图11所示,所设的刹车拉杆30与锁止拉杆25被安装在同一个轴座35上,锁止拉杆25可被棘轮机构27锁止、并可通过其上所设的松开按钮26操纵锁止拉杆松开。刹车拉杆30制成L型截面、形成可容纳锁止拉杆25的侧槽31,设在刹车拉杆30上的卡座32和其内的卡爪33可卡住进入侧槽31内的锁止拉杆25。在向外侧搬动刹车拉杆30时(如图13中的箭头28所示),卡座32上的卡爪33可随刹车拉杆的侧移离开锁止拉杆25,以便能单独松开刹车拉杆30。在刹车拉杆30和锁止拉杆25都处于松开位置时,两拉杆错开适当角度布置,并让锁止拉杆处在刹车拉杆上面的位置,如图11中所示,使两拉杆手柄之间所留的距离能方便的让驾驶者单独搬动上面的锁止拉杆25。也可如图12中箭头34所示向上搬动下面的刹车拉杆30,让其经侧槽31带动锁止拉杆25把两拉杆同时拉紧,并经锁止拉杆25被棘轮机构27锁止。
[0041]在图1和图9所示的本发明摩托车中,虽然每辆车都具有三个车轮,其前、后车轮布置的方式也不同,但对车辆的制动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即图1中摩托车的两个驱动后轮19和图2中摩托车的两个转向前轮7在行车中如被刹车制动,不论在何种路面,其两侧车轮产生的制动力是必须相等的,以防止处于平衡状态的车体发生倾斜。
[0042]适合图1中摩托车的两驱动后轮制动方式如图14所示,在后车体两驱动后轮19之间的后桥壳88内的差速器壳89上,从其一侧(或二侧)向外伸出有轴承套90,在该轴承套上装有制动盘91。如不这样布置,也可在减速器主动轴93的伸出轴94上装有制动盘(未画),并用设在后桥壳88上的制动钳92对制动盘91制动。这样设置制动器后,因制动力是经差速器再传给两侧的驱动后轮,如制动时在一侧驱动后轮受振动悬空或处于冰面而失去制动力后,因中间的差速器作用,另一侧的驱动后轮也会没有制动力,让此时的两驱动后轮受力基本相同,从而防止处于平衡状态中的车体发生倾斜。
[0043]因图9中摩托车的两转向前轮7之间并没有传动轴相互连接,需设计专门的制动系统来让两前轮在制动过程中受力相等。
[0044]图1中摩托车的动力装置被设置在后车体上,大幅度减小了前部车体的侧面积,让这种带全封闭车厢的摩托车前部车体与中等尺寸两轮摩托车的侧面积基本相当,行车中能够抵抗住侧风的干扰。同时因动力装置不在前部的车体上,也减轻了驾驶者行车时对车体的平衡控制力。由于在后车体上可设置内燃机或电池、电机作为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把两者相结合制成混合动力系统,从而能让这种摩托车适应更多的不同用途。
【权利要求】
1.一种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包括设有转向前轮(7)的可左右倾斜的车体(I)和带两侧驱动后轮(19)的后车体(15),车体(I)经其后侧底部的轴管(17)通过轴承与后车体(15)的后车架(16)相连,其特征在于:在车体(I)与后车体(15)连接处的后车架(16)上固定有以轴管(17)为轴心的扇形齿轮(36),在扇形齿轮的上侧设有固定在车体(I)后部车架(2)上的围绕着该齿轮的弧形滑槽架(42),在扇形齿轮(36)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以轴管(17)为轴心、可左右摆动的驱动臂(48),每侧驱动臂的摆动侧(49)分别处于弧形滑槽架(42)上的左、右滑槽(43)内,两驱动臂的内端则分别与车体底部的轴管(17)上的各相应转环(50、61)相连,在每侧的驱动臂(48)上通过轴销(54)装有可移向或离开扇形齿轮(36)的棘爪(62),每侧的驱动臂(48)和其上的棘爪¢2)分别经传动拉件(24)被车体(I)内的左、右平衡踏板(20)控制,在左、右两驱动臂(48)之间设有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并能让两驱动臂靠在其两侧挡体¢9)上的摆动靠架(67),摆动靠架两侧挡体(69)上的摆动侧¢8)处于弧形滑槽架(42)的左、右滑槽(43)内,摆动靠架的内端与车体底部的轴管(17)上的转环(72)相连,由连接在每侧驱动臂(48)与摆动靠架¢7)之间的拉簧(60)使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两侧的挡体¢9)上,在摆动靠架的每侧挡体¢9)上还设有分离挡件(70),分离挡件能在驱动臂(48)靠在摆动靠架的挡体(69)上后、把驱动臂上的棘爪(62)顶动使其离开扇形齿轮(36),摆动靠架¢7)还被设在弧形滑槽架(42)上左右侧的由拉簧(47)和滑动挡件(45)所构成的回位机构作用,在滑动挡件(45)被拉回到内侧位置后,其上的挡头(46)穿过弧形滑槽架(42)上的长缝(44)也带动摆动靠架¢7)回到中间位置;在车体(I)后面的车架(2)上设有面向扇形齿轮(36)并处在摆动靠架¢7)之间的槽形挡座(38),在该槽形挡座内装有可被车体内的锁止拉杆(25)控制的卡块(39),该卡块被弹簧(41)作用处于离开扇形齿轮的位置,当拉动锁止拉杆(25),经传动拉线(29)带动卡块(39)、让其上的卡齿(40)插进扇形齿轮(36)上的齿槽(37)内,使车体与后车体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I)上所设的刹车拉杆(30)与锁止拉杆(25)安装在同一个轴座(35)上,锁止拉杆(25)可被棘轮机构锁止,并可通过其上所设的松开按钮(26)操纵锁止拉杆松开,刹车拉杆(30)制成L型截面、形成可容纳锁止拉杆(25)的侧槽(31),设在刹车拉杆(30)上的卡座(32)和其内的卡爪(33)可卡住进入其侧槽(31)内的锁止拉杆(25),在向外侧搬动刹车拉杆(30)时,卡爪(33)可随刹车拉杆的侧移离开锁止拉杆(25),以便单独松开刹车拉杆(30);在刹车拉杆(30)和锁止拉杆(25)都处于松开位置时,两拉杆错开适当角度布置,让锁止拉杆(25)处在刹车拉杆(30)上面的位置,以方便单独搬动上面的锁止拉杆(25),也可向上搬动下面的刹车拉杆(30),让其经侧槽(31)带动锁止拉杆(25)把两拉杆同时拉紧。
3.一种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在车体(I)的前支撑架(3)上分别通过左、右侧的上、下摆臂(8、10)安装有左、右转向前轮(7),在车体后部设有被动力装置带动的驱动后轮(19),左、右侧上、下摆臂(8、10)的内端是经轴承分别铰接在前支撑架(3)上的上轴杆(9)和下轴管(11)上,而下轴管又通过轴承(18)安装在前支撑架(3)下侧,每侧下摆臂(10)上所安装的弹簧减震器(13)向内倾斜后,其上端与下轴管(11)前部所固定的中间竖臂(12)的上端相铰接,其特征在于:在下轴管(11)上固定有以下轴管为轴心的扇形齿轮(36),在扇形齿轮的上侧设有固定在前支撑架(3)上的围绕着该齿轮的弧形滑槽架(42),在扇形齿轮(36)的左右侧分别设有以下轴管(11)为轴心、可左右摆动的驱动臂(48),每侧驱动臂的摆动侧(49)分别处于弧形滑槽架(42)上左、右侧的滑槽(43)内,两驱动臂的内端则分别与前支撑架(3)上所固定的轴套(4)上的相应转环(50、61)相连,轴套(4)套在扇形齿轮与前支撑架之间的下轴管(11)上,两者互不接触,在每侧的驱动臂(48)上通过轴销(54)装有可移向或离开扇形齿轮(36)的棘爪(62),每侧的驱动臂(48)和其上的棘爪(62)分别经传动拉件(24)被车体前部的左、右平衡踏板(20)控制,在左、右两驱动臂(48)之间设有可左右摆动一定角度、并能让驱动臂靠在其两侧挡体¢9)上的摆动靠架(67),摆动靠架两侧挡体¢9)上的摆动侧¢8)处于弧形滑槽架(42)上的左、右滑槽(43)内,摆动靠架¢7)的内端与前支撑架(3)所固定的轴套(4)上的轮环(72)相连,由连接在每侧驱动臂(48)与摆动靠架¢7)之间的拉簧¢0)使驱动臂靠在摆动靠架两侧的挡体¢9)上,在摆动靠架的每侧挡体¢9)上还设有分离挡件(70),分离挡件能在驱动臂(48)靠在摆动靠架的挡体(69)上后、把驱动臂上的棘爪(62)顶动使其离开扇形齿轮(36),摆动靠架(67)还被设在弧形滑槽架(42)上左右侧的由拉簧(47)和滑动挡件(45)所构成的回位机构作用,在滑动挡件(45)被拉回到内侧位置后,其上的挡头(46)穿过弧形滑槽架(42)上的长缝(44)也带动摆动靠架¢7)回到中间位置;在前支撑架(3)上设有面向扇形齿轮(36)并处在摆动靠架¢7)之间的槽形挡座(38),在该槽形挡座内装有可被车体(I)内的锁止拉杆(25)控制的卡块(39),该卡块被弹簧(41)作用处于离开扇形齿轮的位置,当拉动锁止拉杆(25),经传动拉线(29)带动卡块(39)、让其上的卡齿(40)插进扇形齿轮(36)上的齿槽(37)内,使车体(I)与被两侧弹簧减震器(13)及左、右转向前轮(7)所支撑的下轴管(11)相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车体(I)上所设的刹车拉杆(30)与锁止拉杆(25)安装在同一个轴座(35)上,锁止拉杆(25)可被棘轮机构锁止,并可通过其上所设的松开按钮(26)操纵锁止拉杆松开,刹车拉杆(30)制成L型截面、形成可容纳锁止拉杆(25)的侧槽(31),设在刹车拉杆(30)上的卡座(32)和其内的卡爪(33)可卡住进入其侧槽(31)内的锁止拉杆(25),在向外侧搬动刹车拉杆(30)时,卡爪(33)可随刹车拉杆的侧移离开锁止拉杆(25),以便单独松开刹车拉杆(30);在刹车拉杆(30)和锁止拉杆(25)都处于松开位置时,两拉杆错开适当角度布置,让锁止拉杆(25)处在刹车拉杆(30)上面的位置,以方便单独搬动上面的锁止拉杆(25),也可向上搬动下面的刹车拉杆(30),让其经侧槽(31)带动锁止拉杆(25)把两拉杆同时拉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与车体(I)上左、右平衡踏板(20)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臂(48)相连,在每侧驱动臂的轴销(54)上装有一、二或三个棘爪(62),在驱动臂上的弹簧座(51)与相应的棘爪出2)之间装有让棘爪移向扇形齿轮(36)的弹簧(52),在驱动臂(48)上设二或三个棘爪¢2)时,各棘爪顶头¢3)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或1/3,在所设的棘爪¢2)底部形成有可被摆动靠架两侧相应挡体¢9)上的分离挡件(70)顶动的凸台(64),当驱动臂(48)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69)上后,随动的棘爪(62)经其上的凸台(64)被分离挡件(70)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与车体(I)上左、右平衡踏板(20)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的驱动臂(48)相连,在每侧驱动臂的轴销(54)上装有一或两个棘爪(62),在驱动臂上的弹簧座(51)与相应的棘爪¢2)之间装有让棘爪移向扇形齿轮(36)的弹簧(52),在驱动臂(48)上两个棘爪(62)时,两棘爪顶头¢3)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所设的一或两个棘爪¢2)的一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36)侧面的挡头(65),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69)上的分离挡件(70)也处在扇形齿轮(36)的侧面,当驱动臂(48)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9)上后,随动的棘爪¢2)经其侧面的挡头¢5)被相对应的分离挡件(70)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与车体(I)上左、右平衡踏板(20)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驱动臂(48)所装的一个棘爪(62)上的短臂(66)相连,在该棘爪(62)的一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36)侧面的挡头(65),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7)两侧挡体¢9)上的分离挡件(70)也处在扇形齿轮(36)的侧面;当驱动臂(48)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9)上后,随动的棘爪(62)经其侧面的挡头(65)被相对应的分离挡件(70)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当踩动平衡踏板(20),经传动拉件(24)带动棘爪¢2)上的短臂(66),可让棘爪¢2)压向扇形齿轮(36)。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与车体(I)上左、右平衡踏板(20)相连的传动拉件(24)的末端分别与相应侧装在驱动臂轴槽(55)上的横轴(56)相连,在横轴上装有跷臂(57),跷臂的两侧分别经拉杆(58、59)与驱动臂(48)所装的两个相应棘爪(62)上的短臂(66)相连,两棘爪顶头(63)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所设的两棘爪¢2)的各自外侧面上形成有伸出的处在扇形齿轮(36)侧面的挡头(65),相应地设在摆动靠架两侧挡体¢9)上的分离挡件(70)也分成两个、处在扇形齿轮(36)的两侧面;当驱动臂(48)被拉簧作用靠在相应侧的挡体¢9)上后,随动的两个棘爪¢2)经其侧面的挡头¢5)被相对应的两侧分离挡件(70)同时顶动离开扇形齿轮(36);当踩动平衡踏板(20),经传动拉件(24)、横轴(56)、跷臂(57)和跷臂上的两拉杆(58、59)同时带动两棘爪(62)上的各短臂(66),可让两棘爪同时压向扇形齿轮(36)。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摆动靠架¢7)之间的槽形挡座(38)左右两侧的弧形滑槽架(42)上分别装有左、右止回棘爪(73),每侧所设的一或二个止回棘爪(73)分别装在各自的棘爪托(74)上,棘爪和棘爪托通过共用的挡轴(76)分别装在槽形挡座(38)两侧的弧形滑槽架(42)上,当每侧棘爪托(74)上设置两个止回棘爪(75)时,两止回棘爪顶头(80)的间距约等于扇形齿轮(36)上两个相邻齿形间距的1/2,在每个止回棘爪(73)与棘爪托(74)之间装有使棘爪顶头(80)移向扇形齿轮(36)的弹簧(81),从左、右棘爪托(74)上伸出的或经拉杆(83)相连的各侧摇臂(82)被弹簧(84)作用把摇臂顶在靠板(77)上后、通过棘爪托(74)的下托板(75)使每侧的止回棘爪(73)被拉离扇形齿轮(36),在左右棘爪托的两摇臂(82)之间设有拉线连接块(79),从拉线连接块两侧引出的拉线(78)穿过各侧摇臂(82)上的孔后分别伸向相应的左、右平衡踏板(20),与踏板上所增设的可相对自由摆动的踩踏臂板(21)上的摇臂(22)相连,当踩动左或右侧平衡踏板上的踩踏臂板(21)用力超过顶在棘爪托上摇臂(82)的弹簧(84)弹力时,该侧的弹簧被压缩、被带动的摇臂(82)也使该侧棘爪托(74)上的止回棘爪(73)移向扇形齿轮(36),在用脚踏力不能恢复车体(I)平衡时,仍可阻止车体(I)向该侧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脚控制、车身可倾斜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在后车体两驱动轮(19)之间的后桥壳(88)内的差速器壳(89)上,从其一侧或两侧向外伸出有轴承套(90),在该轴承套上装有制动盘(91),或者在减速器主动轴(93)的伸出轴(94)上装有制动盘(91),用设在后桥壳(88)上的制动钳(92)对制动盘(91)制动。
【文档编号】B62K5/027GK104176169SQ201310199065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7日
【发明者】韩培洲 申请人:韩培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