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护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630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护管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护管总成,包括:上护管、下护管、至少两个O型圈,所述下护管的上端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平行的凹槽,所述至少两个O型圈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中,所述下护管的上端穿套在所述上护管的下端上,且所述O型圈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与所述下护管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转向护管总成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成本、不会产生噪音、又有一定的溃缩行程用于吸能。
【专利说明】一种转向护管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护管总成。
【背景技术】
[0002]转向系统为了满足GB11557《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及满足客户对噪音的规定,要求转向系统在足够大的外力撞击时能有一定的溃缩行程用于吸能,并在正常工作状态时不会产生噪音。现在的设计是将护管分为上下护管两个部分,在上下护管之间增加一个塑料衬套,然后进行注塑,以保证上下护管之间不存在间隙,从而防止噪音的产生,同时在正常状态下上下护管不会发生相对滑动,但在溃缩时,外力作用使衬套破坏,上下护管之间可以在要求的溃缩行程里相对滑动,吸能钢带能在该过程中吸能以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0003]但这种设计的成本较高,从零部件方面看,需要增加一个塑料衬套及注塑材料,上下护管也需要相应的加工用于注塑,从工艺方面看,需要增加一台注塑设备且需要多增加一个注塑工位,这些不仅增加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降低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效率,增加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不会产生噪音、又有一定的溃缩行程用于吸能、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降低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成本的转向护管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向护管总成,包括:上护管、下护管、至少两个O型圈,所述下护管的上端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平行的凹槽,所述至少两个O型圈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中,所述下护管的上端穿套在所述上护管的下端上,且所述O型圈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与所述下护管之间。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护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下护管的外径,且所述下护管的壁厚大于所述上护管的壁厚。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护管的下端还包括第一定位孔。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下护管的上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孔。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护管总成还包括防转销,所述防转销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孔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转向护管总成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成本、不会产生噪音、又有一定的溃缩行程用于吸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护管总成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B-B处的首I]面不意图;
[001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上护管;2、下护管;21、凹槽;3、O型圈;41、第一定位孔;42、第二定位孔;5、防转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18]一种转向护管总成,包括:上护管1、下护管2、2个O型圈3,所述下护管2的上端外壁上设有2个相平行的凹槽21,所述2个O型圈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两个凹槽21中,所述下护管2的上端穿套在所述上护管I的下端上,且所述O型圈3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I与所述下护管2之间。
[0019]如图2所示,由于O型圈3有一定的弹性,上护管I的内径为R1,下护管2的外径为R2,0型圈3的直径为R3,凹槽21的深度为H,则Rl略大于(R2+2R3-2H),使用这种上护管I穿套在下护管2上,将下护管2的外径增大,同上护管I形成间隙配合,使得上护管I和下护管2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时,可以发生相对滑动来满足溃缩行程要求,同时在下护管2上加工两个凹槽21用于安装O型圈3,在上护管I和下护管2发生振动时,O型圈3可通过变形防止噪音的产生,这样对凹槽21的深度就有一定的要求,凹槽21的深度既要满足能够固定住O型圈3,又能在发生振动时,O型圈3保持有一定的变形量。
[0020]另外,所述上护管I的内径大于所述下护管2的外径,且所述下护管2的壁厚大于所述上护管I的壁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转向护管总成在取消了塑料衬套及注塑的情况下,将下护管2的外径增大,保持上护管I和下护管2之间为间隙配合,使得上护管I和下护管2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时,可以发生相对滑动来满足溃缩行程要求,降低了本转向护管总成的制作成本和材料成本。
[0021]另外,所述上护管I的下端还包括第一定位孔41。
[0022]另外,所述下护管2的上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1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孔42。
[0023]另外,所述转向护管总成还包括防转销5,所述防转销5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孔41和第二定位孔42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I上。
[0024]在转向护管总成装配和运输过程中,安装一个可循环使用的防转销5,防止上护管I和下护管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或转动,在转向护管总成的上下安装点固定至整车后,拔出该防转销5,使得上护管I和下护管2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时,可以发生相对滑动来满足溃缩行程要求。
[0025]本实用新型转向护管总成在取消了塑料衬套及注塑的情况下,将下护管的外径增大,用两个O型圈和一个可循环使用的防转销来代替衬套和注塑工艺,同时,减短了下护管的长度,取消了下护管上用于安装衬套的孔,取消了上护管上的两个注塑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持上护管和下护管之间的间隙配合,在上护管和下护管发生振动时,O型圈可通过变形防止噪音的产生,在上护管和下护管在受到足够大的外力时,可以发生相对滑动来满足溃缩行程要求,降低了本转向护管总成的制作成本和材料成本
[0026]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转向护管总成降低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转向系统的生产成本、不会产生噪音、又有一定的溃缩行程用于吸能。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向护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管、下护管、至少两个O型圈,所述下护管的上端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相平行的凹槽,所述至少两个O型圈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凹槽中,所述下护管的上端穿套在所述上护管的下端上,且所述O型圈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与所述下护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护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管的内径大于所述下护管的外径,且所述下护管的壁厚大于所述上护管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护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管的下端还包括第一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护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管的上端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护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护管总成还包括防转销,所述防转销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孔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护管上。
【文档编号】B62D1/19GK203581074SQ20132063486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5日
【发明者】蔡华 申请人:耐世特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