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自动龙头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3008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自动龙头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包括沿径向固接在电动车车架头管上的中空锁座,锁座的中孔与车架头管内部相通,保持式电磁铁与锁座的所述中孔固接,保持式电磁铁中设有锁舌,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上设有与锁舌接合的径向通孔,前方向器立管位于车架头管的内部,保持式电磁铁的可滑动铁芯带动锁舌与径向通孔接合或脱离。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持式电磁铁控制直接锁住或解开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能够实现电动车龙头锁自动上锁、解锁,操作方便,防盗性能强。
【专利说明】电动车自动龙头锁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锁,具体涉及用于电动车上的自动龙头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动车的防盗龙头锁多使用机械锁,通常是在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外面增加一钣金件,靠锁头卡住该钣金件来锁住电动车的方向把,这种机械锁很容易破坏,防盗性能差,现有技术中还包括钥匙和锁芯配合的机械锁,然而这种机械锁的互开率高,也很容易破坏,因此防盗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 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其通过保持式电磁铁控制直接锁住或解开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由此能够实现龙头锁自动上锁、解锁,操作方便,防盗性能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包括沿径向固接在电动车车架头管上的中空锁座,锁座的中孔与车架头管内部相通,保持式电磁铁与锁座的所述中孔固接,保持式电磁铁中设有锁舌,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上设有与锁舌接合的径向通孔,前方向器立管位于车架头管的内部,保持式电磁铁的可滑动铁芯带动锁舌与径向通孔接合或脱离。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0007]所述保持式电磁铁包括线圈,线圈装在壳体内,壳体的开口端盖有定位垫板,定位垫板另一侧与连接座固接,连接座另一端与锁座的所述中孔固接;锁舌与连接座的内部通孔滑动连接,锁舌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带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装有弹簧,铁芯的中间直径小于其两端直径,铁芯一端伸入锁舌的所述开口,铁芯的所述伸入端的一端面与弹簧抵接,另一端面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的内端面抵接,所述开口的所述侧壁上设有与铁芯的所述中间段滑动连接的贯通槽,铁芯另一端位于壳体内,铁芯的所述中间段与定位垫板滑动连接。
[0008]所述连接座呈盆形,锁舌的所述大径端位于连接座的盆腔内,连接座的的盆底上设有与锁舌的所述小径端滑动连接的通孔。
[0009]所述连接座与锁座的内孔螺纹连接。
[0010]所述锁座的外周设有定位翼。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磁铁控制电动车龙头锁自动锁住或解锁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由此达到自动解锁、上锁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遥控器等无线控制器直接控制电磁铁,进而控制龙头锁自动解锁、上锁,操作方便,防盗性能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所述保持式电磁铁与锁座装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持式电磁铁的立体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锁座的立体图。
[0017]其中:1、电动车车架头管;2、锁座;201、定位翼;3、保持式电磁铁;301、线圈;302、铁芯;303、壳体;304、定位垫板;305、连接座;306、弹簧;307、锁舌;4、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01、径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沿径向固接在电动车车架头管I上的中空锁座2,锁座2的中孔与车架头管I内部相通,保持式电磁铁3与锁座2的中孔固接,保持式电磁铁3中设有锁舌307,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上设有与锁舌307接合的径向通孔401,前方向器立管4位于车架头管I的内部,保持式电磁铁3的可滑动铁芯302带动锁舌307与径向通孔401接合或脱离。
[0020]具体地,见图2,保持式电磁铁3包括线圈301,线圈301装在壳体303内,壳体303的开口端盖有定位垫板304,定位垫板304另一侧与连接座305固接,连接座305另一端与锁座2的所述中孔固接;锁舌307与连接座305的内部通孔滑动连接,锁舌307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带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装有弹簧306,铁芯302的中间直径小于其两端直径,铁芯302 —端伸入锁舌307的开口,铁芯302的所述伸入端的一端面与弹簧306抵接,另一端面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的内端面抵接,所述开口的所述侧壁上设有与铁芯302的所述中间段滑动连接的贯通槽,铁芯302另一端位于壳体303内,铁芯302的所述中间段与定位垫板304滑动连接,锁座2、保持式电磁铁3的立体结构分别参见图4、图3。
[0021]具体地,所述连接座305呈盆形,锁舌307的所述大径端位于连接座305的盆腔内,连接座305的盆底上设有与锁舌307的所述小径端滑动连接的通孔;所述连接座305与锁座2的所述内孔螺纹连接,锁座2的外周设有定位翼201,用于锁座2在电动车车架头管I上的定位。
[002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子遥控器等无线控制器来控制本实用新型所述龙头锁的自动解锁与上锁,以遥控器为示例,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方式如下:
[0023]1、正常锁住状态:见图2,锁舌307的所述小径端插入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的径向通孔401内,铁芯302伸入壳体303的一端由于其直径大于定位垫板304上用于铁芯302穿过的通孔直径,正常锁住状态下,铁芯302伸入壳体303的一端支撑在定位垫板304上,铁芯302伸入锁舌307的一端在弹簧306的弹力作用下与锁舌307的所述开口的侧壁的内端面抵接,由此锁住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达到锁车的目的;
[0024]2、由正常锁住状态到开启状态:按遥控器的开锁键,遥控电路发出信号向线圈301通入正向电流,线圈301瞬间得电,在磁场作用下,铁芯302朝着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的径向外侧移动,由于铁芯302通过其伸入锁舌307的一端与锁舌307所述开口侧壁的内端面抵接,因此,在铁芯302移动过程中,铁芯302带动锁舌307轴向移动,直至锁舌307的所述小径端脱离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上的径向通孔401,即达到开锁的目的;[0025]3、由开锁状态至锁住状态:按遥控器的上锁键,遥控电路发出信号向线圈301通入反向电流,线圈301瞬间得电,铁芯302朝着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的径向内侧移动,由于铁芯302伸入锁舌307的一端与弹簧306端面抵接,因此,在铁芯302移动过程中,铁芯302先是克服弹簧306的弹力,逐渐推动锁舌307的所述小径端朝向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上的径向通孔401移动,直至锁舌307的所述小径端插入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上的径向通孔401,即达到上锁的目的,瞬间得电完成上锁后,线圈301断电,铁芯302伸入锁舌307的一端在弹簧306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到与锁舌307所述开口侧壁的内端面抵接的位置。在上锁的过程中,弹簧306起缓冲的作用。
[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遥控器的开锁键和上锁键也可以设置为同一个键,具体操作时为按一次此键为解锁/上锁,再按一次为上锁/解锁。
[0027]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电磁铁控制电动车龙头锁直接锁住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从而实现的电动车龙头锁自动解锁、上锁,并且能够通过遥控器等无线控制器直接控制电磁铁,进而控制龙头锁自动解锁、上锁,操作方便,防盗性能强。
[0028]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权利要求】
1.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径向固接在电动车车架头管(I)上的中空锁座(2),锁座(2)的中孔与车架头管(I)内部相通,保持式电磁铁(3)与锁座(2)的所述中孔固接,保持式电磁铁(3 )中设有锁舌(307 ),电动车前方向器立管(4 )上设有与锁舌(307 )接合的径向通孔(401),前方向器立管(4)位于车架头管(I)的内部,保持式电磁铁(3)的可滑动铁芯(302)带动锁舌(307)与径向通孔(401)接合或脱离。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式电磁铁(3)包括线圈(301),线圈(301)装在壳体(303)内,壳体(303)的开口端盖有定位垫板(304),定位垫板(304)另一侧与连接座(305)固接,连接座(305)另一端与锁座(2)的所述中孔固接;锁舌(307)与连接座(305)的内部通孔滑动连接,锁舌(307)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所述大径端带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装有弹簧(306 ),铁芯(302 )的中间直径小于其两端直径,铁芯(302 )一端伸入锁舌(307)的所述开口,铁芯(302)的所述伸入端的一端面与弹簧(306)抵接,另一端面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的内端面抵接,所述开口的所述侧壁上设有与铁芯(302)的所述中间段滑动连接的贯通槽,铁芯(302)另一端位于壳体(303)内,铁芯(302)的所述中间段与定位垫板(304)滑动连接。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05)呈盆形,锁舌(307)的所述大径端位于连接座(305)的盆腔内,连接座(305)的盆底上设有与锁舌(308)的所述小径端滑动连接的通孔。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05)与锁座(2)的内孔螺纹连接。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自动龙头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座(2)的外周设有定位翼(201)。
【文档编号】B62H5/02GK203740025SQ20142001844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3日
【发明者】孙木楚 申请人:江苏台铃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