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15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包括车轮、由车轮支撑的婴儿车主体、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婴儿车主体上具有把手;第一刹车系统包括刹车操作器、刹车线及制动组件;刹车操作器设置于把手上,刹车操作器连接刹车线的一端;制动组件包括连接于刹车线另一端的第一制动件和连接车轮且相对车轮保持静止的制动配合件,控制刹车操作器来实现对车轮的刹车;第二刹车系统包括第二制动件、抵推弹簧和限位槽,第二制动件通过枢转轴枢接于限位槽内,抵压弹簧设置于限位槽内并抵于本体部与限位槽内壁之间,通过脚踏第二制动件来实现对车轮的刹车。藉此,该婴儿车具有手刹和脚刹双重刹车系统,给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刹车安全系数。
【专利说明】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婴儿车是育婴者普遍使用的工具,婴儿车的车型多种多样,其可供婴儿躺、或坐或站立于婴儿车内,育婴者可以推着婴儿车自由移动,尤其是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
[0003]目前的婴儿车通常只设置有一个刹车装置,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尤其是在下坡或其它紧急情况下,因刹车失灵导致无法及时快速刹住车轮,其严重影响可想而知。另外,现有的刹车还存在系统笨拙、操作不方便等问题,给使用者也增添了麻烦。
[0004]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具有手刹和脚刹双重刹车系统,给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刹车安全系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包括有车轮、由车轮支撑的婴儿车主体、用于控制车轮运动的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其中,该婴儿车主体上具有把手;
[0008]该第一刹车系统包括有刹车操作器、刹车线及制动组件;该刹车操作器设置于把手上,该刹车操作器连接于刹车线的一端;该制动组件包括有连接于刹车线另一端的第一制动件和连接于车轮且相对车轮保持静止的制动配合件,该制动配合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凹槽;控制刹车操作器处于刹车状态,前述第一制动件伸入一凹槽内;控制刹车操作器处于非刹车状态,该第一制动件脱离该凹槽;
[0009]该第二刹车系统包括有第二制动件、抵推弹簧和限位槽,该第二制动件包括有本体部、设置于本体部表面的脚踏部、设置于本体部上且均沿车轮转轴方向延伸的枢转轴及第二刹车凸杆;该限位槽设置于前述婴儿车主体上,该第二制动件通过枢转轴枢接于限位槽内,其本体部伸入限位槽内,该抵压弹簧设置于限位槽内并抵于本体部与限位槽内壁之间,该本体部上设置有刹车档位和解锁档位,相应地,前述婴儿车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刹车档位、解锁档位配合的止挡部;控制脚踏部处于刹车状态,前述第二制动件的刹车档位卡于止挡部上,前述第二刹车凸杆伸入制动配合件上的另一凹槽内;控制脚踏部处于非刹车状态,第二制动件的解锁档位卡于止挡部上,第二刹车凸杆脱离另一凹槽。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刹车操作器包括外管、按钮、弹簧及内管;该外管可旋转式套于内管外周,该内管上沿旋转方向开设有行程槽,该外管内壁凸设限位块,该限位块可滑动式嵌于行程槽;该内管上开设有供刹车线自由穿过的第一通孔,前述刹车线自该第一通孔穿出并其末端连接于外管的内壁;该内管上一体形成有弹簧安装座,于外管上相对应位置开设有供前述按钮自由出入的第二通孔;前述弹簧设置于弹簧安装座内,前述按钮位于第二通孔内,并弹簧一端抵于弹簧安装座上而另一端抵于按钮上。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管包括彼此扣合的上壳、下壳,前述第二通孔开设于下壳上,并上壳表面形成有便于手握的防滑部。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制动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基板部和自基板部一侧沿车轮转轴方向一体延伸的第一刹车凸杆,该婴儿车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设有滑槽;该基板部下端枢接于安装板上,前述刹车线连接于基板部上端,另设置有扭簧,该扭簧的簧体套设于基板部的枢接部位,该扭簧的两弹性臂分别连接于安装板及基板部与刹车线的连接部位;该基板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沿车轮转轴方向延伸的滑块,该滑块与第一制动件保持相对静止,该滑块伸入前述滑槽内。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制动配合件垂直于车轮转轴方向设置,制动配合件为圆盘结构,其周缘环设有若干前述凹槽,且凹槽均布于制动配合件的周缘。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婴儿车主体包括有前架体、后架体、侧围架体及供婴儿站立的底板;所述车轮包括有前轮和后轮,前述第一刹车系统及第二刹车系统均针对后轮设置。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轮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前轮,所述后轮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后轮;
[0016]所述前架体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前支撑臂,该后架体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后支撑臂,前述前、后轮分别对应安装于前、后支撑臂的下端,且前支撑臂下端相对前轮可枢转式设计;两前支撑臂向后倾斜延伸设置,两后支撑臂倾斜延伸并其上端枢接于相应的前支撑臂上,前述把手连接于前支撑臂的上端;该底板连接于两前支撑臂及两后支撑臂上靠近下端位置处;前述侧围架体安装于前、后架体上并该侧围架体对应前述底板位置设置;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把手为连接于两前支撑臂上端之间的一横杆结构,前述第一刹车系统的刹车操作器设置于该横杆上。
[001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刹车系统分别针对左、右侧后轮设置,左、右侧的刹车线分别连接于刹车操作器左、右端侧。
[00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刹车系统分别针对左、右侧后轮设置,其左、右侧的第二制动件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形成一体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21]一、通过针对车轮设置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使得该婴儿车具有手刹和脚刹双重刹车系统,可供使用者按实时情况需求选择使用手刹或脚刹,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尤其是,在手刹或其中任何一刹车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还可以选用另一刹车系统进行刹车操作,提高了刹车安全系数。
[0022]二、第一、二刹车系统均作用于后轮,第一刹车系统的刹车操作器设置于靠后的把手上,而第二刹车系统通过设置靠近后轮的脚踏部来控制刹车操作,该双重刹车系统的操作均很人性化,人们在正常推行婴儿车时其手脚不需做太多移动就可简易操作。
[0023]三、前述第一、二刹车系统均作用于两侧的后轮,操作时可实现一脚双刹或一手双刹之功能,刹车状态时,其更为稳固,不易出现传统技术中因只对一侧车轮进行刹车而导致的婴儿车不平衡、不平稳之现象,有利于确保婴儿的舒适及安全。
[0024]四、前述第一、二刹车系统中,通过设置有刹车档位与解锁档位及止挡部的配合、行程槽与限位块的配合、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以及各弹簧配件的配合,实现了刹车操作的精准控制,不易对刹车系统造成磨损,这样,刹车系统不易出现失灵现象,确保了刹车系统的质量,延长了刹车系统的安全使用寿命。
[0025]以及,前述第一、二刹车系统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不会让整个婴儿车显得笨拙,有利于婴儿车的灵活使用。
[002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图1中B处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图1中B处结构的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7是图1中B处结构的径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识说明:
[0035]1、把手2、侧围架体
[0036]3、前支撑臂4、后支撑臂
[0037]5、底板6、后轮
[0038]7、前轮8、后轴杆
[0039]11、刹车操作器12、刹车线
[0040]111、外管112、按钮
[0041]113、弹簧114、内管
[0042]115、上壳116、下壳
[0043]117、防滑部118、行程槽
[0044]119、限位块120、第一通孔
[0045]121、弹簧安装座122、第二通孔
[0046]13、第一制动件14、制动配合件
[0047]141、凹槽131、基板部
[0048]132、第一刹车凸杆 15、安装板
[0049]16、滑槽17、滑块
[0050]18、扭簧21、第二制动件
[0051]22、抵推弹簧23、限位槽
[0052]211、本体部212、脚踏部
[0053]213、枢转轴214、第二刹车凸杆
[0054]215、刹车档位216、解锁档位
[0055]217、止挡部21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56]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车轮、由车轮支撑的婴儿车主体、用于控制车轮运动的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在此,以站立式婴儿车为例作说明。
[0057]如图1所示,该婴儿车主体包括有前架体、后架体、侧围架体2、把手I及供婴儿站立的底板5 ;所述车轮包括有前轮7、后轮6,前轮7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前轮7,所述后轮6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后轮6,且两后轮通过一后轴杆8连接。
[0058]该前架体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前支撑臂3,该后架体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后支撑臂4,前述前轮7、后轮6分别对应安装于前支撑臂3、后支撑臂4的下端,且前支撑臂3下端相对前轮7可枢转式设计;两前支撑臂3向后倾斜延伸设置,两后支撑臂4倾斜延伸并其上端枢接于相应的前支撑臂3上;该底板5连接于两前支撑臂3及两后支撑臂4上靠近下端位置处;前述侧围架体2安装于前、后架体上并该侧围架体2对应前述底板5位置设置。前述把手I连接于前支撑臂3的上端,此实施例中,所述把手I为连接于两前支撑臂3上端之间的一横杆结构,下述第一刹车系统的刹车操作器11设置于该横杆上。
[0059]从图1可以看出,该站立式婴儿车可以通过前支撑臂3下端相对前轮7可枢转式设计及两后支撑臂4相对前支撑臂3枢接式设计,可以实现对该婴儿车主体的折叠与展开。
[0060]从上述介绍可知,该站立式婴儿车上设置有双重刹车系统,即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
[0061]该第一刹车系统包括有刹车操作器11、刹车线12及制动组件;
[0062]结合图1、图5、图6及图7所示,该刹车操作器11设置于把手I (即横杆)上,其左、右侧的刹车线12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刹车操作器11左、右端侧。该刹车操作器11包括外管111、按钮112、弹簧113及内管114 ;所述外管111包括彼此扣合的上壳115、下壳116,下述第二通孔122开设于下壳116上,并上壳115表面形成有便于手握的防滑部117。该外管111可旋转式套于内管114外周,该内管114上沿旋转方向开设有行程槽118,该外管111内壁凸设限位块119,该限位块119可滑动式嵌于行程槽118 ;该内管114上开设有供刹车线12自由穿过的第一通孔120,前述刹车线12自该第一通孔120穿出并其末端连接于外管111的内壁;该内管114上一体形成有弹簧安装座121,于外管111上相对应位置开设有供前述按钮112自由出入的第二通孔122 ;前述弹簧113设置于弹簧安装座121内,前述按钮112位于第二通孔122内,并弹簧113 —端抵于弹簧安装座121上而另一端抵于按钮112 上。
[0063]如图2至图4所示,该制动组件包括有连接于刹车线12另一端的第一制动件13和连接于车轮且相对车轮保持静止的制动配合件14,该制动配合件14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凹槽;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动配合件14垂直于车轮转轴方向设置,制动配合件14为圆盘结构,其周缘环设有若干前述凹槽141,且凹槽141均布于制动配合件14的周缘。该第一制动件14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基板部131和自基板部131 —侧沿车轮转轴方向一体延伸的第一刹车凸杆132,该婴儿车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板15,该安装板15上开设有滑槽15 ;该基板部131下端枢接于安装板15上,前述刹车线12连接于基板部131上端,另设置有扭簧18,该扭簧18的簧体套设于基板部131的枢接部位,该扭簧18的两弹性臂分别连接于安装板15及基板部131与刹车线12的连接部位;该基板部131的另一侧设置有沿车轮转轴方向延伸的滑块17,该滑块17与第一制动件13保持相对静止,该滑块17伸入前述滑槽16内。
[0064]操作时,先摁下按钮112,随即向前(也可设计为向后)旋转刹车操作器11,刹车线12朝向远离刹车操作器11的左、右侧移动,前述滑块17于滑槽16内向后滑移,第一刹车凸杆132向后卡入凹槽141内。反向旋转刹车操作器11直至按钮112向外恢复伸出外管111,解除刹车状态;此过程中,外壳111带动两侧刹车线12朝向刹车操作器11方向移动,前述滑块17于滑槽16内向前滑移,第一刹车凸杆132向前脱离凹槽141。
[0065]结合图1及图2至4所示,该第二刹车系统包括有第二制动件21、抵推弹簧22和限位槽23,该第二制动件21包括有本体部211、设置于本体部211表面的脚踏部212、设置于本体部211上且均沿车轮转轴方向延伸的枢转轴213及第二刹车凸杆214 ;该限位槽23设置于前述婴儿车主体上,该第二制动件21通过枢转轴213枢接于限位槽23内,其本体部211伸入限位槽23内,该抵压弹簧22设置于限位槽23内并抵于本体部211与限位槽23内壁之间,该本体部211上设置有刹车档位215和解锁档位216,相应地,前述婴儿车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刹车档位215、解锁档位216配合的止挡部217。
[0066]该第二刹车系统分别针对左、右侧后轮6设置,其左、右侧的第二制动件21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218形成一体结构,如此,通过脚踏其中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制动件21,或是连接杆218,即可实现同时对两侧第二刹车系统的控制(即一脚双刹)。控制脚踏部212处于刹车状态,前述第二制动件21的刹车档位215卡于止挡部217上,前述第二刹车凸杆214伸入制动配合件14上的另一凹槽141内;控制脚踏部212处于非刹车状态,第二制动件21的解锁档位216卡于止挡部217上,第二刹车凸杆214脱离另一凹槽141。
[0067]另外,前述婴儿车主体上可拆卸地连接一车蓬,可以起到连接、遮挡、防晒、防风等作用;在此不再作赘述。
[0068]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系通过针对车轮设置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使得该婴儿车具有手刹和脚刹双重刹车系统,可供使用者按实时情况需求选择使用手刹或脚刹,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尤其是,在手刹或其中任何一刹车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还可以选用另一刹车系统进行刹车操作,提高了刹车安全系数;其次是,第一、二刹车系统均作用于后轮,第一刹车系统的刹车操作器设置于靠后的把手上,而第二刹车系统通过设置靠近后轮的脚踏部来控制刹车操作,该双重刹车系统的操作均很人性化,人们在正常推行婴儿车时其手脚不需做太多移动就可简易操作;再者是,前述第一、二刹车系统均作用于两侧的后轮,操作时可实现一脚双刹或一手双刹之功能,刹车状态时,其更为稳固,不易出现传统技术中因只对一侧车轮进行刹车而导致的婴儿车不平衡、不平稳之现象,有利于确保婴儿的舒适及安全。
[006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轮、由车轮支撑的婴儿车主体、用于控制车轮运动的第一刹车系统和第二刹车系统,其中,该婴儿车主体上具有把手; 该第一刹车系统包括有刹车操作器、刹车线及制动组件;该刹车操作器设置于把手上,该刹车操作器连接于刹车线的一端;该制动组件包括有连接于刹车线另一端的第一制动件和连接于车轮且相对车轮保持静止的制动配合件,该制动配合件上开设有至少两个间距设置的凹槽;控制刹车操作器处于刹车状态,前述第一制动件伸入一凹槽内;控制刹车操作器处于非刹车状态,该第一制动件脱离该凹槽; 该第二刹车系统包括有第二制动件、抵推弹簧和限位槽,该第二制动件包括有本体部、设置于本体部表面的脚踏部、设置于本体部上且均沿车轮转轴方向延伸的枢转轴及第二刹车凸杆;该限位槽设置于前述婴儿车主体上,该第二制动件通过枢转轴枢接于限位槽内,其本体部伸入限位槽内,该抵压弹簧设置于限位槽内并抵于本体部与限位槽内壁之间,该本体部上设置有刹车档位和解锁档位,相应地,前述婴儿车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刹车档位、解锁档位配合的止挡部;控制脚踏部处于刹车状态,前述第二制动件的刹车档位卡于止挡部上,前述第二刹车凸杆伸入制动配合件上的另一凹槽内;控制脚踏部处于非刹车状态,第二制动件的解锁档位卡于止挡部上,第二刹车凸杆脱离另一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操作器包括外管、按钮、弹簧及内管;该外管可旋转式套于内管外周,该内管上沿旋转方向开设有行程槽,该外管内壁凸设限位块,该限位块可滑动式嵌于行程槽;该内管上开设有供刹车线自由穿过的第一通孔,前述刹车线自该第一通孔穿出并其末端连接于外管的内壁;该内管上一体形成有弹簧安装座,于外管上相对应位置开设有供前述按钮自由出入的第二通孔;前述弹簧设置于弹簧安装座内,前述按钮位于第二通孔内,并弹簧一端抵于弹簧安装座上而另一端抵于按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包括彼此扣合的上壳、下壳,前述第二通孔开设于下壳上,并上壳表面形成有便于手握的防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基板部和自基板部一侧沿车轮转轴方向一体延伸的第一刹车凸杆,该婴儿车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上开设有滑槽;该基板部下端枢接于安装板上,前述刹车线连接于基板部上端,另设置有扭簧,该扭簧的簧体套设于基板部的枢接部位,该扭簧的两弹性臂分别连接于安装板及基板部与刹车线的连接部位;该基板部的另一侧设置有沿车轮转轴方向延伸的滑块,该滑块与第一制动件保持相对静止,该滑块伸入前述滑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配合件垂直于车轮转轴方向设置,制动配合件为圆盘结构,其周缘环设有若干前述凹槽,且凹槽均布于制动配合件的周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主体包括有前架体、后架体、侧围架体及供婴儿站立的底板;所述车轮包括有前轮和后轮,前述第一刹车系统及第二刹车系统均针对后轮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前轮,所述后轮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后轮; 所述前架体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前支撑臂,该后架体包括有分别位于左、右边的两后支撑臂,前述前、后轮分别对应安装于前、后支撑臂的下端,且前支撑臂下端相对前轮可枢转式设计;两前支撑臂向后倾斜延伸设置,两后支撑臂倾斜延伸并其上端枢接于相应的前支撑臂上,前述把手连接于前支撑臂的上端;该底板连接于两前支撑臂及两后支撑臂上靠近下端位置处;前述侧围架体安装于前、后架体上并该侧围架体对应前述底板位置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连接于两前支撑臂上端之间的一横杆结构,前述第一刹车系统的刹车操作器设置于该横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刹车系统分别针对左、右侧后轮设置,左、右侧的刹车线分别连接于刹车操作器左、右端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双重刹车系统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刹车系统分别针对左、右侧后轮设置,其左、右侧的第二制动件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杆形成一体结构。
【文档编号】B62B9/08GK203920869SQ20142020588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林福村 申请人:新世纪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