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58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前贯通纵梁、拆分式中段桁架和后贯通纵梁;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第一管线通道、第二管线通道、第三管线通道、第四管线通道、第五管线通道、第六管线通道、第七管线通道、第八管线通道、第九管线通道和第十管线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不仅能满足重量轻、节省材料等要求,而且制作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并能降低其拼装难度。
【专利说明】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
[0002]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国内旅游车按其结构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贯通纵梁式车架、三段式车架、桁架结构式(格栅式)车架,前两种车架在国内的旅游车上应用较为广泛,其工艺较为简单,制作难度不大,但布局不尽合理,不能适应不同底盘的布置要求,同时强度和轻量化不能兼顾。桁架结构式车架结构布局设计比较合理,既能降低底盘重量,又能通过合理的底架结构有效地分散和减少外力对整车的冲击,因此在旅游车上采用桁架式底盘较多,但桁架式旅游车车架因其设计复杂,需要将多根方管安装要求焊接在一起,工作量大,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这种组焊拼装精度要求高,拼装难度大,极易出现次品。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旅游车桁架结构式车架制作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且拼装难度大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制作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且能降低拼装难度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包括依次相连的前贯通纵梁、拆分式中段桁架和后贯通纵梁;
[0007]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而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底部依次相连,且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顶部依次连接;
[0008]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管线通道、第二管线通道、第三管线通道、第四管线通道、第五管线通道、第六管线通道、第七管线通道、第八管线通道、第九管线通道和第十管线通道,且第二格栅底部和第三格栅底部之间设有油箱支架。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中,上述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栅格、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该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为制造好的成品,在制造拆分数中段桁架时,只需将已经制造好的上述格栅简单拼装在一起,便可轻松获得上述结构的拆分式中段桁架,装配工人无需在装配车间将多根方管一根一根拼焊在一起,减少了大量的工作量,省时省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因为只需将上述各格栅成品简单拼装在一起,装配工人轻松便可达到要求的拼装精度,降低了拼装难度。
[001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中,上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管线通道、第二管线通道、第三管线通道、第四管线通道、第五管线通道、第六管线通道、第七管线通道、第八管线通道、第九管线通道和第十管线通道,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预留了充足的管线通道空间,使得管线通道在同一平面上,让管线排布更方便、整齐和美观。
[001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一格栅包括第一顶横梁、第一底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和第一中间立柱;
[0012]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一顶横梁底端相连,而第一底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内侧连接并围成第一管线通道;
[0013]第一中间立柱位于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顶横梁底端和第一底横梁顶端相连。
[001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结构的第一格栅包括第一顶横梁、第一底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和第一中间立柱,结构简单,方便制作,而且第一中间立柱的设置增强了上述第一格栅的强度。
[0015]另外,在上述结构的第一格栅中,第一顶横梁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坡度的度数为135°,这样的设计方便了第一顶横梁与车身其它结构的装配。
[001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二格栅包括第二顶横梁、第二左立柱、第二中间立柱、第二右立柱、第一中间横梁、第三左立柱、第三右立柱和第二底横梁;
[0017]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二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另设的固定板顶端相连;第一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内侧相连,而第二中间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二顶横梁底端和第一中间横梁顶端连接,且第二顶横梁、第二右立柱、第一中间横梁和第二左立柱围成第二管线通道;
[0018]第三左立柱和第三右立柱顶端均与固定板底端相连,且第三左立柱和第三右立柱底端均与第二底横梁顶部连接。
[001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在上述结构的第二格栅中,第二中间立柱的设置也有助于增强第二格栅的强度。
[0020]上述结构的第二格栅中还包括置于第三左立柱和第三右立柱之间的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顶端均与固定板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二底横梁顶部连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上述第二格栅的强度。另外,上述第二顶横梁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该坡度的度数为135°,同上所述,该坡度的设置也方便了第二顶横梁与其它车身结构的装配,进一步降低了装配难度。
[002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三格栅包括第三顶横梁、第四左立柱、第四右立柱、第三中间立柱、第四中间立柱、第二中间横梁、第三中间横梁和第三底横梁;
[0022]第四左立柱和第四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三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第三底横梁相连;第二中间横梁和第三中间横梁两端均分别与第四左立柱和第四右立柱内侧连接,且第二中间横梁置于第三中间横梁上方位置,而第三顶横梁、第四右立柱、第二中间横梁和第四左立柱围成第三管线通道;
[0023]第三中间立柱和第四中间立柱均置于第四左立柱和第四右立柱之间;第三中间立柱和第四中间立柱顶端均与第三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二中间横梁顶端连接;
[0024]第三顶横梁和第三底横梁左端与第四左立柱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左倾斜梁和第二左倾斜梁,且第三顶横梁和第三底横梁右端与第四右立柱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右倾斜梁和第二右倾斜梁。
[002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四中间立柱和第二中间横梁的设置有助于增强上述第三格栅的强度;另外,第三顶横梁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该坡度的度数为135°,这样的设计也方便了第三顶横梁与其它车身结构的装配。
[002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油箱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三底横梁和第四底横梁可拆卸连接。油箱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三底横梁和第四底横梁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油箱的检修和维护,也方便了油箱支架的安装;除此之外,当油箱支架损坏时,只需替换新的油箱支架即可,避免将整个车架废弃掉,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的使用寿命。另外,为了增强油箱支架与第三底横梁和第四底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可将该油箱支架两端通过L型垫板分别与第三底横梁和第四底横梁可拆卸连接。
[0027]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四格栅包括第四顶横梁、第四中间横梁、第五左立柱、第五右立柱、第五中间立柱、第四底横梁、第三左倾斜梁和第三右倾斜梁;
[0028]第五左立柱和第五右立柱顶端均与第四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四底横梁顶端连接;第四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五左立柱和第五右立柱内侧相连,且第四顶横梁、第五右立柱、第四中间横梁和第五左立柱围成第四管线通道;
[0029]第三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四顶横梁左端和第四底横梁相连,而第三右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四顶横梁右端和第四底横梁连接,且第三左倾斜梁和第三右倾斜梁分别位于第五左立柱左侧和第五右立柱右侧。
[003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五中间立柱的设置有助于增强第四格栅的强度。该第四格栅中还包括第一 V形支撑,且该第一 V形支撑的顶端与第四中间横梁底端相连,其顶端与第五左立柱和第五右立柱底部连接,这样的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第四格栅的强度;另外,上述第四顶横梁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该坡度的度数为135°,方便了第四顶横梁与其它车身结构的安装。
[003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五格栅包括第五顶横梁、第六左立柱、第六右立柱、第五中间横梁、第六中间立柱、第五底横梁、第四左倾斜梁和第四右倾斜梁;
[0032]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五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五底横梁顶端连接;第五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内侧相连,且第五顶横梁、第六右立柱、第五中间横梁和第六左立柱围成第五管线通道;
[0033]第六中间立柱置于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底端和第五中间横梁顶端连接;
[0034]第四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左端和第五底横梁相连,第四右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右端和第五底横梁连接,且第四左倾斜梁和第四右倾斜梁分别位于第六左立柱左侧和第六右立柱右侧。
[003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六中间立柱的设置增强了上述第五格栅的强度。另外,该第五格栅还包括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 V形支撑,该第一支撑横梁两端分别与第六立柱外侧和第四左倾斜梁相连,该第二 V形支撑的顶端与上述第五中间横梁底端连接,该第二 V形支撑的底端与上述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底部相连;第一支撑横梁和第二 V形支撑的设置均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该第五格栅的强度。
[0036]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六格栅包括第六顶横梁、第六中间横梁、第七左立柱、第七右立柱、第七中间立柱、第六底横梁和第五左倾斜梁;
[0037]第七左立柱和第七右立柱底端均与第六底横梁顶端相连,第七左立柱顶端与第六顶横梁底端连接,而第七右立柱顶端与第六顶横梁右端底部连接;第六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七左立柱和第七右立柱内侧相连,且第六顶横梁、第七右立柱、第六中间横梁和第七左立柱围成第六管线通道;
[0038]第五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六顶横梁左端和第六底横梁连接,且第五左倾斜梁位于第七左立柱左侧。
[003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第七中间立柱的设置增强了上述第六格栅的强度。上述结构的第六格栅中包括第五左倾斜梁,该第五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六顶横梁左端和第六底横梁连接,且该第五左倾斜梁位于第七左立柱左侧,使得上述第六格栅右侧形成一个容纳空腔,这样的设计增大了所述三段式旅游车车架的行李舱空间,无需另行焊接行李舱骨架,省时省力。
[0040]另外,上述第六格栅还包括第二支撑横梁和第三V形支撑,其中,该第二支撑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七左立柱外侧和第五左倾斜梁相连,该第三V形支撑顶端与第六中间横梁相连,该第三V形支撑的底端与第七左立柱和第七右立柱连接,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该第六格栅的强度。
[0041]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七格栅包括第七顶横梁、第八左立柱、第八右立柱、第七中间横梁、第八中间横梁、第七底横梁、第六左倾斜梁和第五右倾斜梁;
[0042]第八左立柱和第八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七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七底横梁顶端连接;第七中间横梁和第八中间横梁左端均与第八左立柱内侧相连,而二者的右端均与第八右立柱内侧连接,且第七顶横梁、第八右立柱、第七顶横梁和第八左立柱围成第七管线通道;
[0043]第六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七顶横梁左端和第七底横梁相连,第五右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七顶横梁右端和第七底横梁连接,且第六左倾斜梁和第五右倾斜梁分别位于第八左立柱左侧和第八右立柱右侧。
[004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八中间横梁的设置增强了第七格栅的强度。该第七格栅还包括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该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分别与第八左立柱外侧和第八右立柱外侧连接,该第一加强柱和第二加强柱顶端均与第七顶横梁底端相连,第一加强柱底端与第六左倾斜梁连接,第二加强柱底端与第五右倾斜梁相连,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该第七格栅的强度。另外,上述第七顶横梁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六左倾斜梁和第五右倾斜梁顶端之间的角度为45°,这样的角度设计有效增强了第六左倾斜梁和第五右倾斜梁对第七格栅的支撑作用。
[0045]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第八格栅包括第八顶横梁、第九左立柱、第九右立柱、第八中间立柱和第八底横梁;
[0046]第九左立柱和第九右立柱顶端均与第八顶横梁底端相连,而第八底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九左立柱和第九右立柱内侧连接并围成第八管线通道;
[0047]第八中间立柱位于第九左立柱和第九右立柱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八顶横梁底端和第八底横梁顶端连接。
[0048]在上述结构的第八格栅中,第八中间立柱的设置增强了第八格栅的强度。
[004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九格栅包括第九顶横梁、第十左立柱、第十右立柱、第九中间立柱和第九底横梁;第十左立柱和第十右立柱顶端均与第九顶横梁底端相连,而第九底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十左立柱和第十右立柱内侧连接并围成第九管线通道;第九中间立柱位于第十左立柱和第十右立柱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九顶横梁底端和第九底横梁顶端连接。其中,上述第九中间立柱的设置也有效增强了该第九格栅的强度。
[005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十格栅包括第十顶横梁、第十一左立柱和第十一右立柱;第十一左立柱和第十一右立柱顶端均与第十顶横梁底端连接并形成第十管线通道。
[005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第一顶横梁、第二顶横梁、第三顶横梁、第四顶横梁、第五顶横梁、第六顶横梁、第七顶横梁、第八顶横梁、第九顶横梁和第十顶横梁左侧均通过第一上连接梁依次相连,第一顶横梁、第二顶横梁、第三顶横梁、第四顶横梁、第五顶横梁、第六顶横梁、第七顶横梁、第八顶横梁、第九顶横梁和第十顶横梁右侧均通过第二上连接梁依次相连;上述第二底横梁、第三底横梁、第四底横梁、第五底横梁、第六底横梁和第七底横梁左侧均通过第一下连接梁依次相连,第二底横梁、第三底横梁、第四底横梁、第五底横梁、第六底横梁和第七底横梁右侧均通过第二下连接梁依次连接。
[0052]在第三底横梁、第四底横梁、第五底横梁、第六底横梁和第七底横梁中,相邻的两个底横梁之间均设有第一斜支撑筋、第二斜支撑筋和第三斜支撑筋,其中,第一斜支撑筋和第二斜支撑筋顶部均与下一个底横梁和第一下连接梁相连,二者底部均与上一个底横梁相连,而第一斜支撑筋、第二斜支撑筋和上一个底横梁依次相连形成三角形,其中,第一斜支撑筋、第一下连接梁和上一个底横梁围成直角三角形,第二斜支撑筋、第一下连接梁和上一个底横梁也围成直角三角形;第三斜支撑筋顶端与第二下连接梁和下一个底横梁相连,其底端与上一个底横梁连接,且第三斜支撑筋、第二下连接梁和上一个底横梁也围成直角三角形。
[005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0054]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不仅能满足重量轻、节省材料等要求,而且制作省时省力,生产效率高,并能降低其拼装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5]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5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段式旅游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2是拆分式中段桁架的立体图;
[0058]图3是拆分式中段桁架的主视图;
[0059]图4是图3的俯视图;
[0060]图5是第一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1]图6是第二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2]图7是第三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3]图8是第四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4]图9是第五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5]图10是第六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6]图11是第七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7]图12是第八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8]图13是第九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69]图14是第十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70]附图中,I为前贯通纵梁,2为后贯通纵梁,3为拆分式中段桁架,4为第一管线通道,5为第二管线通道,6为第三管线通道,7为第四管线通道,8为第五管线通道,9为第六管线通道,10为第七管线通道,11为第八管线通道,12为第九管线通道,13为第十管线通道,14为油箱支架,15为第一顶横梁,16为第一底横梁,17为第一左立柱,18为第一右立柱,19为第一中间立柱,20为第二顶横梁,21为第二左立柱,22为第二中间立柱,23为第二右立柱,24为第一中间横梁,25为第三左立柱,26为第三右立柱,27为第二底横梁,28为固定板,29为第一支撑柱,30为第二支撑柱,31为第三顶横梁,32为第四左立柱,33为第四右立柱,34为第三中间立柱,35为第四中间立柱,36为第二中间横梁,37为第三中间横梁,38为第三底横梁,39为第一左倾斜梁,40为第二左倾斜梁,41为第一右倾斜梁,42为第二右倾斜梁,43为第四顶横梁,44为第四中间横梁,45为第五左立柱,46为第五右立柱,47为第五中间立柱,48为第四底横梁,49为第三左倾斜梁,50为第三右倾斜梁,51为第一 V形支撑,52为第五顶横梁,53为第六左立柱,54为第六右立柱,55为第五中间横梁,56为第六中间立柱,57为第五底横梁、58为第四左倾斜梁,59为第四右倾斜梁,60为第一支撑横梁,61为第二 V形支撑,62为第六顶横梁,63为第六中间横梁,64为第七左立柱,65为第七右立柱,66为第七中间立柱,67为第六底横梁,68为第五左倾斜梁,69为第二支撑横梁,70为第三V形支撑,71为第七顶横梁,72为第八左立柱73为第八右立柱,74为第七中间横梁,75为第八中间横梁,76为第七底横梁,77为第六左倾斜梁,78为第五右倾斜梁,79为第一加强柱,80为第二加强柱,81为第八顶横梁,82为第九左立柱,83为第九右立柱,84为第八中间立柱,85为第八底横梁,86为第九顶横梁,87为第十左立柱,88为第十右立柱,89为第九中间立柱,90为第九底横梁,91为第十顶横梁,92为第i^一左立柱,93为第i^一右立柱,94为加强筋,95为第一上连接梁,96为第二上连接梁,97为第一下连接梁,98为第二下连接梁,99为第一斜支撑筋,100为第二斜支撑筋,101为第三斜支撑筋,102为L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72]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相连的前贯通纵梁1、拆分式中段桁架3和后贯通纵梁2。
[0073]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上述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而所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底部依次相连,且该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顶部依次连接。
[0074]上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管线通道4、第二管线通道5、第三管线通道6、第四管线通道7、第五管线通道8、第六管线通道9、第七管线通道10、第八管线通道11、第九管线通道12和第十管线通道13,且该第二格栅底部和第三格栅底部之间设有油箱支架14。
[0075]如图5所不,上述第一格栅包括第一顶横梁15、第一底横梁16、第一左立柱17、第一右立柱18和第一中间立柱19 ;其中,该第一左立柱17和第一右立柱18顶端均与第一顶横梁15底端相连,而该第一底横梁16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左立柱17和第一右立柱18内侧连接并围成上述第一管线通道4 ;上述第一中间立柱19位于第一左立柱17和第一右立柱18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上述第一顶横梁15底端和第一底横梁16顶端相连。另夕卜,该第一顶横梁15左端和右端设有坡度,且该坡度的度数为135°。
[0076]如图6所示,上述第二格栅包括第二顶横梁20、第二左立柱21、第二中间立柱22、第二右立柱23、第一中间横梁24、第三左立柱25、第三右立柱26、第二底横梁27、第一支撑柱29和第二支撑柱30 ;其中,上述第二左立柱21和第二右立柱23顶端均与第二顶横梁20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另设的固定板28顶端相连;上述第一中间横梁24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左立柱21和第二右立柱23内侧相连,而上述第二中间立柱2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二顶横梁20底端和第一中间横梁24顶端连接,且该第二顶横梁20、第二右立柱23、第一中间横梁24和第二左立柱21围成上述第二管线通道5 ;上述第三左立柱25和第三右立柱26顶端均与上述固定板28底端相连,且该第三左立柱25和第三右立柱26底端均与上述第二底横梁27顶部连接;上述第一支撑柱29和第二支撑柱30均设置在上述第三左立柱25和第三右立柱26之间,该第一支撑柱29和第二支撑柱30顶端均与上述固定板28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二底横梁27顶部连接。另外,上述第二顶横梁20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坡度的度数为135°。
[0077]如图7所示,上述第三格栅包括第三顶横梁31、第四左立柱32、第四右立柱33、第三中间立柱34、第四中间立柱35、第二中间横梁36、第三中间横梁37和第三底横梁38 ;其中,上述第四左立柱32和第四右立柱33顶端均与第三顶横梁31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该第三底横梁38相连;上述第二中间横梁36和第三中间横梁37两端均分别与第四左立柱32和第四右立柱33内侧连接,且上述第二中间横梁36置于第三中间横梁37上方位置,而该第三顶横梁31、第四右立柱33、第二中间横梁36和第四左立柱32围成上述第三管线通道6 ;上述第三中间立柱34和第四中间立柱35均置于上述第四左立柱32和第四右立柱33之间;该第三中间立柱34和第四中间立柱35顶端均与上述第三顶横梁31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上述第二中间横梁36顶端连接;上述第三顶横梁31和第三底横梁38左端与上述第四左立柱32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左倾斜梁39和第二左倾斜梁40,且该第三顶横梁31和第三底横梁38右端与第四右立柱33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右倾斜梁41和第二右倾斜梁42。另外,上述第三顶横梁31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坡度的度数为135°。
[0078]如图8所示,上述第四格栅包括第四顶横梁43、第四中间横梁44、第五左立柱45、第五右立柱46、第五中间立柱47、第四底横梁48、第三左倾斜梁49、第三右倾斜梁50和第一 V形支撑51 ;其中,上述第五左立柱45和第五右立柱46顶端均与上述第四顶横梁43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上述第四底横梁48顶端连接;上述第四中间横梁44左右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五左立柱45和第五右立柱46内侧相连,且上述第四顶横梁43、第五右立柱46、第四中间横梁44和第五左立柱45围成上述第四管线通道7 ;上述第三左倾斜梁49两端分别与第四顶横梁43左端和第四底横梁48相连,而上述第三右倾斜梁50两端分别与第四顶横梁43右端和第四底横梁48连接,且该第三左倾斜梁49和第三右倾斜梁50分别位于上述第五左立柱45左侧和第五右立柱46右侧;上述第一 V形支撑51的顶端与第四中间横梁44底端相连,其顶端与第五左立柱45和第五右立柱46底部连接。另外,上述第四顶横梁43左端和右端均设有坡度,且该坡度的度数为135°。
[0079]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油箱支架14两端均通过L型垫板102分别与上述第三底横梁38和第四底横梁48可拆卸连接。
[0080]如图9所示,上述第五格栅包括第五顶横梁52、第六左立柱53、第六右立柱54、第五中间横梁55、第六中间立柱56、第五底横梁57、第四左倾斜梁58、第四右倾斜梁59、第一支撑横梁60和第二 V形支撑61 ;其中,上述第六左立柱53和第六右立柱54顶端均与第五顶横梁52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五底横梁57顶端连接;上述第五中间横梁55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左立柱53和第六右立柱54内侧相连,且该第五顶横梁52、第六右立柱54、第五中间横梁55和第六左立柱53围成上述第五管线通道8 ;上述第六中间立柱56置于第六左立柱53和第六右立柱54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52底端和第五中间横梁55顶端连接;上述第四左倾斜梁58两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57左端和第五底横梁57相连,上述第四右倾斜梁59两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52右端和第五底横梁57连接,且该第四左倾斜梁58和第四右倾斜梁59分别位于第六左立柱53左侧和第六右立柱54右侧;上述第一支撑横梁60两端分别与第六左立柱53外侧和第四左倾斜梁58相连;上述第二 V形支撑61的顶端与第五中间横梁55底端相连,其底端与第六左立柱53和第六右立柱54底部连接。
[0081]如图10所示,上述第六格栅包括第六顶横梁62、第六中间横梁63、第七左立柱64、第七右立柱65、第七中间立柱66、第六底横梁67、第五左倾斜梁68、第二支撑横梁69和第三V形支撑70 ;其中,上述第七左立柱64和第七右立柱65底端均与第六底横梁67顶端相连,该第七左立柱64顶端与第六顶横梁62底端连接,而该第七右立柱65顶端与第六顶横梁62右端底部连接;上述第六中间横梁63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七左立柱64和第七右立柱65内侧相连,且第六顶横梁62、第七右立柱65、第六中间横梁63和第七左立柱64围成上述第六管线通道9 ;上述第五左倾斜梁68两端分别与第六顶横梁62左端和第六底横梁67连接,且该第五左倾斜梁68位于第七左立柱64左侧;上述第二支撑横梁69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七左立柱64外侧和第五左倾斜梁68相连;上述第三V形支撑70顶端与第六中间横梁63相连,其底端与第七左立柱64和第七右立柱65连接。另外,上述第六顶横梁62与第五左倾斜梁68之间的角度为45°。
[0082]如图11所示,上述第七格栅包括第七顶横梁71、第八左立柱72、第八右立柱73、第七中间横梁74、第八中间横梁75、第七底横梁76、第六左倾斜梁77和第五右倾斜梁78 ;上述第八左立柱72和第八右立柱73顶端均与第七顶横梁71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第七底横梁76顶端连接;上述第七中间横梁74和第八中间横梁75左端均与第八左立柱72内侧相连,而二者的右端均与上述第八右立柱73内侧连接,且第七顶横梁71、第八右立柱73、第七顶横梁71和第八左立柱72围成上述第七管线通道10 ;上述第六左倾斜梁77两端分别与第七顶横梁71左端和第七底横梁76相连,上述第五右倾斜梁78两端分别与第七顶横梁71右端和第七底横梁76连接,且该第六左倾斜梁77和第五右倾斜梁78分别位于上述第八左立柱72左侧和第八右立柱73右侧。
[0083]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七格栅包括第一加强柱79和第二加强柱80,该第一加强柱79和第二加强柱80分别与第八左立柱72外侧和第八右立柱73外侧连接;该第一加强柱79和第二加强柱80顶端均与第七顶横梁71底端相连,第一加强柱79底端与第六左倾斜梁77连接,第二加强柱80底端与第五右倾斜梁78相连。
[0084]上述第七顶横梁71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六左倾斜梁77和第五右倾斜梁78顶端之间的角度为45°。
[0085]如图12所示,上述第八格栅包括第八顶横梁81、第九左立柱82、第九右立柱83、第八中间立柱84和第八底横梁85 ;其中,上述第九左立柱82和第九右立柱83顶端均与第八顶横梁81底端相连,而上述第八底横梁85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九左立柱82和第九右立柱83内侧连接并围成上述第八管线通道11 ;上述第八中间立柱84位于第九左立柱82和第九右立柱83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上述第八顶横梁81底端和第八底横梁85顶端连接。
[0086]如图13所示,上述第九格栅包括第九顶横梁86、第十左立柱87、第十右立柱88、第九中间立柱89和第九底横梁90 ;其中,上述第十左立柱87和第十右立柱88顶端均与第九顶横梁86底端相连,而上述第九底横梁90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十左立柱87和第十右立柱88内侧连接并围成上述第九管线通道12 ;上述第九中间立柱89位于第十左立柱87和第十右立柱88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九顶横梁86底端和第九底横梁90顶端连接。
[0087]如图14所示,上述第十格栅包括第十顶横梁91、第^^一左立柱92和第^^一右立柱93 ;其中,上述第十一左立柱92和第十一右立柱93顶端均与第十顶横梁91底端连接并形成上述第十管线通道13。
[008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上述第一顶横梁15、第二顶横梁20、第三顶横梁31、第四顶横梁43、第五顶横梁52、第六顶横梁62、第七顶横梁71、第八顶横梁81、第九顶横梁86和第十顶横梁91左侧均通过第一上连接梁95依次相连,第一顶横梁15、第二顶横梁20、第三顶横梁31、第四顶横梁43、第五顶横梁52、第六顶横梁62、第七顶横梁71、第八顶横梁81、第九顶横梁86和第十顶横梁91右侧均通过第二上连接梁96依次相连,且第一上连接梁95和第二上连接梁96底端还设有加强筋94,以增强第一上连接梁95和第二上连接梁96的强度,也有助于增强上述各顶横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上述第二底横梁27、第三底横梁38、第四底横梁48、第五底横梁57、第六底横梁67和第七底横梁76左侧均通过第一下连接梁97依次相连,第二底横梁27、第三底横梁38、第四底横梁48、第五底横梁57、第六底横梁67和第七底横梁76右侧均通过第二下连接梁98依次连接。
[0089]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又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第三底横梁38、第四底横梁48、第五底横梁57、第六底横梁67和第七底横梁76,相邻的两个底横梁之间均设有第一斜支撑筋99、第二斜支撑筋100或第三斜支撑筋101,其中,第一斜支撑筋99和第二斜支撑筋100顶部均与下一个底横梁和第一下连接梁97相连,二者底部均与上一个底横梁相连,而第一斜支撑筋99、第二斜支撑筋100和上一个底横梁依次相连形成三角形,其中,第一斜支撑筋99、第一下连接梁97和上一个底横梁围成直角三角形,第二斜支撑筋100、第一下连接梁97和上一个底横梁也围成直角三角形;第三斜支撑筋101顶端与第二下连接梁98和下一个底横梁相连,其底端与上一个底横梁连接,且第三斜支撑筋101、第二下连接梁98和上一个底横梁也围成直角三角形。
[0090]例如,第一斜支撑筋99和第二斜支撑筋100顶部均与第五底横梁57和第一下连接梁97相连,二者底部均与第四底横梁48相连,而第一斜支撑筋99、第二斜支撑筋100和第四底横梁48依次相连形成三角形,其中,第一斜支撑筋99、第一下连接梁97和第四底横梁48围成直角三角形,第二斜支撑筋100、第一下连接梁97和第四底横梁48也围成直角三角形;第三斜支撑筋101顶端与第二下连接梁98和第五底横梁57相连,其底端与第四底横梁48连接,且第三斜支撑筋101、第二下连接梁98和第四底横梁48也围成直角三角形。
[0091]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前贯通纵梁、拆分式中段桁架和后贯通纵梁; 所述拆分式中段桁架包括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而所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底部依次相连,且所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顶部依次连接; 所述第一格栅、第二格栅、第三格栅、第四格栅、第五格栅、第六格栅、第七格栅、第八格栅、第九格栅和第十格栅上分别设有依次连通的第一管线通道、第二管线通道、第三管线通道、第四管线通道、第五管线通道、第六管线通道、第七管线通道、第八管线通道、第九管线通道和第十管线通道,且所述第二格栅底部和第三格栅底部之间设有油箱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包括第一顶横梁、第一底横梁、第一左立柱、第一右立柱和第一中间立柱; 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一顶横梁底端相连,而所述第一底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内侧连接并围成所述第一管线通道; 所述第一中间立柱位于所述第一左立柱和第一右立柱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顶横梁底端和第一底横梁顶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格栅包括第二顶横梁、第二左立柱、第二中间立柱、第二右立柱、第一中间横梁、第三左立柱、第三右立柱和第二底横梁; 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二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另设的固定板顶端相连;所述第一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左立柱和第二右立柱内侧相连,而所述第二中间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顶横梁底端和第一中间横梁顶端连接,且所述第二顶横梁、第二右立柱、第一中间横梁和第二左立柱围成所述第二管线通道; 所述第三左立柱和第三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固定板底端相连,且所述第三左立柱和第三右立柱底端均与所述第二底横梁顶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格栅包括第三顶横梁、第四左立柱、第四右立柱、第三中间立柱、第四中间立柱、第二中间横梁、第三中间横梁和第三底横梁; 所述第四左立柱和第四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三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底端均与所述第三底横梁相连;所述第二中间横梁和第三中间横梁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四左立柱和第四右立柱内侧连接,且所述第二中间横梁置于第三中间横梁上方位置,而所述第三顶横梁、第四右立柱、第二中间横梁和第四左立柱围成所述第三管线通道; 所述第三中间立柱和第四中间立柱均置于所述第四左立柱和第四右立柱之间;所述第三中间立柱和第四中间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三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所述第二中间横梁顶端连接; 所述第三顶横梁和第三底横梁左端与所述第四左立柱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左倾斜梁和第二左倾斜梁,且所述第三顶横梁和第三底横梁右端与所述第四右立柱两端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右倾斜梁和第二右倾斜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支架两端分别与第三底横梁和第四底横梁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格栅包括第四顶横梁、第四中间横梁、第五左立柱、第五右立柱、第五中间立柱、第四底横梁、第三左倾斜梁和第二右倾斜梁; 所述第五左立柱和第五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四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所述第四底横梁顶端连接;所述第四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左立柱和第五右立柱内侧相连,且所述第四顶横梁、第五右立柱、第四中间横梁和第五左立柱围成所述第四管线通道; 所述第三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四顶横梁左端和第四底横梁相连,而所述第三右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四顶横梁右端和第四底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三左倾斜梁和第三右倾斜梁分别位于所述第五左立柱左侧和第五右立柱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格栅包括第五顶横梁、第六左立柱、第六右立柱、第五中间横梁、第六中间立柱、第五底横梁、第四左倾斜梁和第四右倾斜梁; 所述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五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所述第五底横梁顶端连接;所述第五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内侧相连,且所述第五顶横梁、第六右立柱、第五中间横梁和第六左立柱围成所述第五管线通道; 所述第六中间立柱置于所述第六左立柱和第六右立柱之间,且其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五顶横梁底端和第五中间横梁顶端连接; 所述第四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左端和第五底横梁相连,所述第四右倾斜梁两端分别与第五顶横梁右端和第五底横梁连接,且所述第四左倾斜梁和第四右倾斜梁分别位于所述第六左立柱左侧和第六右立柱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格栅包括第六顶横梁、第六中间横梁、第七左立柱、第七右立柱、第七中间立柱、第六底横梁和第五左倾斜梁; 所述第七左立柱和第七右立柱底端均与所述第六底横梁顶端相连,所述第七左立柱顶端与所述第六顶横梁底端连接,而所述第七右立柱顶端与第六顶横梁右端底部连接;所述第六中间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左立柱和第七右立柱内侧相连,且所述第六顶横梁、第七右立柱、第六中间横梁和第七左立柱围成所述第六管线通道; 所述第五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六顶横梁左端和第六底横梁连接,且所述第五左倾斜梁位于第七左立柱左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格栅包括第七顶横梁、第八左立柱、第八右立柱、第七中间横梁、第八中间横梁、第七底横梁、第六左倾斜梁和第五右倾斜梁; 所述第八左立柱和第八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七顶横梁底端相连,且二者的底端均与所述第七底横梁顶端连接;所述第七中间横梁和第八中间横梁左端均与所述第八左立柱内侧相连,而二者的右端均与所述第八右立柱内侧连接,且所述第七顶横梁、第八右立柱、第七顶横梁和第八左立柱围成所述第七管线通道; 所述第六左倾斜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顶横梁左端和第七底横梁相连,所述第五右倾斜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七顶横梁右端和第七底横梁连接,且所述第六左倾斜梁和第五右倾斜梁分别位于所述第八左立柱左侧和第八右立柱右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段式旅游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格栅包括第八顶横梁、第九左立柱、第九右立柱、第八中间立柱和第八底横梁; 所述第九左立柱和第九右立柱顶端均与所述第八顶横梁底端相连,而所述第八底横梁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九左立柱和第九右立柱内侧连接并围成所述第八管线通道; 所述第八中间立柱位于所述第九左立柱和第九右立柱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八顶横梁底端和第八底横梁顶端连接。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4055969SQ201420470458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0日
【发明者】王雷, 汪先锋, 游海涵, 陈青生, 段术林, 徐强 申请人: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