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在车体底部两侧靠近外侧履带的空位分别设置着位于两外侧履带之间的内侧驱动轮、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内侧诱导轮及内侧履带,内侧驱动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内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体前端的部位,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安装在内侧驱动轮与内侧诱导轮之间,内侧托轮位于内侧承重轮的上方,内侧履带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内侧驱动轮驱使而以环绕内侧驱动轮、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与内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本实用新型可辅助地进一步降低被敌方击毁的可能性,生存率相应被提高,大幅节约在原地被维修、护理的人力与物力成本。
【专利说明】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履带式装甲车结构的改进,特别是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
【背景技术】
[0002]坦克(坦克装甲车)在现代战争当中则被冠以“陆战之王”的美名。随着坦克研发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坦克的作战威力只增不减,其机动性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现有的各种坦克依旧利用在其两侧分别安设的单一履带驱使坦克整体运动,但这种仅装备两条履带的双履带式坦克也有其相当致命的技术缺陷,该技术缺陷为:双履带式坦克在作战时其底部一侧安装的履带一旦受损而断开时便会失去链销或履片,转动的驱动轮带动完全脱离双履带式坦克后端安装有的驱动轮,驱动轮就无法通过履带驱动坦克运动而处于动力瘫痪的状态,而坦克后勤维护人员无法及时赶到履带受损而断开的双履带式坦克履带受损现场对其及时进行更换和维护作业,因此,现有的双履带式坦克其履带受损而断开后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其在静止时被敌方完全击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生存率也就明显降低,而且即便能侥幸得以生存后在履带受损现场就地被维修、护理的人力与物力成本颇高,乃至双履带式坦克的作战成本相应直线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可辅助地进一步降低被敌方击毁的可能性,生存率相应被提高,大幅节约在原地被维修、护理的人力与物力成本。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包括车体、旋转炮塔、火炮发射管及外侧履带、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诱导轮、外侧承重轮;在外侧驱动轮自身被动力驱动而自转时,可围绕不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自转的旋转炮塔安装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上方,在旋转炮塔上安装着可向上或向下转动的火炮发射管,在车体底部两侧分别设置着均位于车体下方的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外侧诱导轮及外侧履带,外侧驱动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外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前端的部位,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安装在外侧驱动轮与外侧诱导轮之间,而且外侧托轮位于外侧承重轮的上方,外侧履带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外侧驱动轮驱使而以环绕外侧驱动轮、夕卜侧托轮、外侧承重轮与外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外侧履带运动至外侧托轮上方的上段履带则以受外侧托轮撑起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外侧托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托轮自转,外侧履带运动至外侧承重轮下方的下段履带则以受外侧承重轮承压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外侧承重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承重轮自转,外侧履带还依靠其自身与外侧诱导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诱导轮自转;还包括内侧履带、内侧驱动轮、内侧托轮、内侧诱导轮、内侧承重轮;在车体底部两侧靠近外侧履带的空位分别设置着均位于车体下方且位于两外侧履带之间的内侧驱动轮、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内侧诱导轮及内侧履带,内侧驱动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内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前端的部位,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安装在内侧驱动轮与内侧诱导轮之间,而且内侧托轮位于内侧承重轮的上方,内侧履带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内侧驱动轮驱使而以环绕内侧驱动轮、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与内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内侧履带运动至内侧托轮上方的上段履带则以受内侧托轮撑起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内侧托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托轮自转,内侧履带运动至内侧承重轮下方的下段履带则以受内侧承重轮承压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内侧承重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承重轮自转,内侧履带还依靠其自身与内侧诱导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诱导轮自转。
[0005]本实用新型的外侧驱动轮和内侧驱动轮可同步转动,其外侧履带和内侧履带则相应作同步运动。一般情况下,当本实用新型的外侧履带受损而断开时,本实用新型的内侧履带仍然完好无损并且依然受与其相啮合的内侧驱动轮驱使而转动以确保坦克能正常机动而不静止在原地,反之,当本实用新型的内侧履带受损而断开时,本实用新型的外侧履带仍然完好无损并且依然受与其相啮合的外侧驱动轮驱使而转动以确保坦克能正常机动而不静止在原地。在本实用新型受损而断开的内侧履带或外侧履带准备更换时,维修、护理人员只需事先将待被更换的完好履带放置在本实用新型车体与先前受损履带相配合的承重轮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再引导坦克驾驶员驾驶坦克前进或后退以使与先前受损履带相配合的承重轮滚动到该被更换的完好履带上停转以压触被更换的完好履带,接着维修、护理人员在将该待被更换的完好履带未被承重轮压触的两端绕至与先前受损履带相配合的托轮的上方使待被更换的完好履带被托轮托住的两段履带通过链销相链接即可,因此,只要本实用新型通过运转正常的动力输出系统使完好的外侧履带或内侧履带以运动状态坚持到战后,其被维修、护理的成本与以前相比就会大为降低。本实用新型可辅助地进一步降低被敌方击毁的可能性,生存率相应被提高,大幅节约在原地被维修、护理的人力与物力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侧履带部分带体断开并向下移位以使内侧履带被显露出来)的总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前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一种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如图1、图2所示,包括车体、旋转炮塔6、火炮发射管7及外侧履带3、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诱导轮、外侧承重轮4 ;在外侧驱动轮自身被动力驱动而自转时,可围绕不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自转的旋转炮塔6安装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上方,在旋转炮塔6上安装着可向上或向下转动的火炮发射管7,在车体底部两侧分别设置着均位于车体下方的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4、外侧诱导轮及外侧履带3,外侧驱动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外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前端的部位,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4安装在外侧驱动轮与外侧诱导轮之间,而且外侧托轮位于外侧承重轮4的上方,外侧履带3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外侧驱动轮驱使而以环绕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4与外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外侧履带3运动至外侧托轮上方的上段履带则以受外侧托轮撑起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外侧托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托轮自转,外侧履带3运动至外侧承重轮4下方的下段履带则以受外侧承重轮4承压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外侧承重轮4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承重轮4自转,外侧履带3还依靠其自身与外侧诱导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诱导轮自转;还包括内侧履带2、内侧驱动轮1、内侧托轮、内侧诱导轮、内侧承重轮5 ;在车体底部两侧靠近外侧履带3的空位分别设置着均位于车体下方且位于两外侧履带3之间的内侧驱动轮1、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5、内侧诱导轮及内侧履带2,内侧驱动轮I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内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前端的部位,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5安装在内侧驱动轮I与内侧诱导轮之间,而且内侧托轮位于内侧承重轮5的上方,内侧履带2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内侧驱动轮I驱使而以环绕内侧驱动轮1、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5与内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内侧履带2运动至内侧托轮上方的上段履带则以受内侧托轮撑起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内侧托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托轮自转,内侧履带2运动至内侧承重轮5下方的下段履带则以受内侧承重轮5承压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内侧承重轮5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承重轮5自转,内侧履带2还依靠其自身与内侧诱导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诱导轮自转。
【权利要求】
1.一种四履带型特种作战坦克车,包括车体、旋转炮塔(6)、火炮发射管(7)及外侧履带(3)、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诱导轮、外侧承重轮(4);在外侧驱动轮自身被动力驱动而自转时,可围绕不与水平面平行的直线自转的旋转炮塔(6)安装在车体上且位于车体的上方,在旋转炮塔(6)上安装着可向上或向下转动的火炮发射管(7),在车体底部两侧分别设置着均位于车体下方的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4)、外侧诱导轮及外侧履带(3),外侧驱动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外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前端的部位,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4)安装在外侧驱动轮与外侧诱导轮之间,而且外侧托轮位于外侧承重轮(4)的上方,外侧履带(3)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外侧驱动轮驱使而以环绕外侧驱动轮、外侧托轮、外侧承重轮(4)与外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外侧履带(3)运动至外侧托轮上方的上段履带则以受外侧托轮撑起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外侧托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托轮自转,外侧履带(3)运动至外侧承重轮(4)下方的下段履带则以受外侧承重轮(4)承压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外侧承重轮(4)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承重轮(4)自转,外侧履带(3)还依靠其自身与外侧诱导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外侧诱导轮自转;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侧履带(2)、内侧驱动轮(1)、内侧托轮、内侧诱导轮、内侧承重轮(5);在车体底部两侧靠近外侧履带(3)的空位分别设置着均位于车体下方且位于两外侧履带(3)之间的内侧驱动轮(1)、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5)、内侧诱导轮及内侧履带(2),内侧驱动轮(I)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后端的部位,内侧诱导轮安装在车体靠近其前端的部位,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5)安装在内侧驱动轮(I)与内侧诱导轮之间,而且内侧托轮位于内侧承重轮(5)的上方,内侧履带(2)受与其相啮合且被自转的内侧驱动轮(I)驱使而以环绕内侧驱动轮(I )、内侧托轮、内侧承重轮(5 )与内侧诱导轮的方式运动,内侧履带(2)运动至内侧托轮上方的上段履带则以受内侧托轮撑起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内侧托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托轮自转,内侧履带(2)运动至内侧承重轮(5)下方的下段履带则以受内侧承重轮(5)承压的方式依靠其自身与内侧承重轮(5)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承重轮(5)自转,内侧履带(2)还依靠其自身与内侧诱导轮相压触配合而产生的滚动摩擦力带动内侧诱导轮自转。
【文档编号】B62D55/065GK204236606SQ201420754649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田嘉欣, 田朝阳 申请人:田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