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车把安装结构,尤其是一种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自行车前叉通过螺纹压紧轴承碗组与车架相连,车把通过螺杆斜块或螺钉压紧与前叉固定,拆装都需要专用工具,既增加人力、物力成本,也为装配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采用专用工具,只需手动可快速实现前叉、把立和车架的三者快速分离、装配后功能稳定可靠的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包括车把、轴碗、前叉、车架头管,在车把立管下端侧壁上开有“l”形导向卡槽,在“l”形导向卡槽的水平端顶部形成低于水平端的圆弧部,在车把立管外壁中部套固有一螺柱,螺柱下端内壁形成一圈环槽,使螺柱下端与车把立管外壁之间形成有环腔,前叉立管中部设置有凸出前叉内壁表面的卡销,轴碗套入在车架头管上方,前叉从下方穿入车架头管,车把立管由车架头管上方插入前叉内腔,使卡销导入“l”形导向卡槽,旋转车把使卡销卡在导向卡槽的圆弧部,前叉立管顶端正好卡进螺柱下部的环槽中,在车把立管上套有螺帽,螺帽旋紧在螺柱上,从而压紧轴碗并使得卡销卡紧在导向卡槽的圆弧部。
所述车把立管下端侧壁上开有一定位孔,在车把立管下端里侧还插入一加强套,加强套上开有与车把立管上的“l”形导向卡槽和定位孔对应的“l”形辅助导向卡槽和辅助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和辅助定位孔安装螺钉将加强套固定在车把立管的内壁中。
所述螺柱通过一对铆钉或螺钉与车把固定。
所述滑动轴碗中镶嵌有隔套,隔套上有一圈导向台,锁紧螺帽时,导向台正好卡入螺帽内腔,限制车架头管与把立的径向位移量。
所述前叉立管中部设置有通孔,卡销通过拧入通孔而凸出前叉内壁的表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保证拆装的便利,也保证装配后功能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的装配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完成装配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的爆炸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自行车的前叉和把立快速拆装结构,包括车把1、轴碗5、前叉7、车架头管10,在车把1立管下端侧壁上开有“l”形导向卡槽1-1,在“l”形导向卡槽1-1的水平端顶部形成低于水平端的圆弧部1-3,在车把1立管外壁中部套固有一螺柱3,螺柱3下端内壁形成一圈环槽3-1,使螺柱3下端与车把1立管外壁之间形成有环腔,前叉7立管中部设置有凸出前叉内壁表面的卡销6,轴碗5套入在车架头管10上方,前叉7从下方穿入车架头管10,车把1立管由车架头管10上方插入前叉7内腔,使卡销6导入“l”形导向卡槽1-1,旋转车把使卡销6卡在导向卡槽的圆弧部1-3,前叉7立管顶端正好卡进螺柱3下部的环槽3-1中,在车把1立管上套有螺帽2,螺帽2旋紧在螺柱3上,从而压紧轴碗5并使得卡销6卡紧在导向卡槽的圆弧部1-3。
优选,所述车把1立管下端侧壁上开有一定位孔1-2,在车把1立管下端里侧还插入一加强套9,加强套9上开有与车把1立管上的“l”形导向卡槽1-1和定位孔1-2对应的“l”形辅助导向卡槽9-1和辅助定位孔,通过定位孔1-2和辅助定位孔安装螺钉9-2将加强套9固定在车把1立管的内壁中。
优选,所述螺柱3通过一对铆钉或螺钉8与车把1固定。
优选,所述轴碗5中镶嵌有隔套4,隔套4上有一圈导向台4-1,锁紧螺帽2时,导向台4-1正好卡入螺帽2内腔,限制车架头管10与把立1的径向位移量。
优选,所述前叉7立管中部设置有通孔,卡销6通过拧入通孔而凸出前叉内壁的表面。
本发明组装后把立上部把横部分与前叉轮轴呈平行态,螺帽2旋转压紧隔套4。螺柱3依次套入把立1,螺钉或铆钉8固定螺柱3,把立1下端开“l”形导向卡槽和定位孔1-2,与加强套9上的辅助“l”形导向卡槽9-1和辅助定位孔一一对应,并通过安装螺钉9-2固定顶在一起;卡销6固定在前叉7上;轴碗5镶嵌隔套4。
首先,前叉7从下方穿入车架头管10;其次镶嵌隔套4的轴碗5从前叉7的上方套入;再次,车把1旋转一定角度,“l”形导向卡槽1-1的开口位置对准卡销6,由上方插入前叉7的内腔,旋转并上拉把立1使得卡销6卡入卡槽末端的圆弧部1-3;最后旋转螺帽2,顶紧隔套4,完成装配。卡销6卡入把立1下端的“l”形导向卡槽1-1的末端的圆弧部1-3,防止前叉7和车把1相对转动;前叉7顶部插入螺柱环槽3-1,限制前叉7与把立1的径向位移量。隔套4的导向台4-1插入螺帽内腔,限制车架头管10与把立1的径向位移量。
本发明采用旋转卡销轴定位机构,防止两者产生相对运动;螺纹顶紧,连接牢固,防止卡位松动;导向卡槽,消除径向跳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