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连杆机构及具有其的抬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03812发布日期:2019-07-06 11:31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三连杆机构及具有其的抬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车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三连杆机构及具有其的抬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单车的爆发增加,城市自行车随意停放问题越来越严峻,但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提倡自行车出行是解决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自行车是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一般车长1.2米~1.8米、车重20~40公斤,随着共享单车的高速发展,共享单车占用的公共区域越来越多,由于现有的自行车多采用露天摆放,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影响了自行车的骑车体验,甚至人为故意破坏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弊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自行车立体车库与轨道交通无缝对接后会更加方便公众出行,由于自行车平放状态下占用空间较大,因而将自行车立起放置在自行车立体车库内不仅节约土地、规范市容而且保护公共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连杆机构,可以有效的将与其连接在一起的物体抬高,且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两个三连杆机构组合使用可以对自行车立起放置提供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三连杆机构的抬升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以向所述第三连杆机构施加压力时,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连杆滑动。

可选地,所述三连杆机构还包括:

底座,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在所述底座的竖直方向上滑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在所述底座的水平方向上滑动。

可选地,所述底座为L形柱体,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的一端连接在所述L形柱体的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连杆的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的一端连接在所述L形柱体的水平方向。

可选地,所述三连杆机构还包括:

竖直滑块,所述竖直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竖直滑块上;

水平滑块,所述水平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滑块铰接。

可选地,所述水平滑块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安装在所述滑槽内以使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相对所述水平滑块上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铰接为销轴铰接。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在所述底座上的滑动距离。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在所述底座上的可滑动距离。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蓄能机构,所述蓄能机构包括: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铰接的一端连接,并在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无竖直方向的推力时复位;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相连以使所述第一连杆在无水平推力的作用时复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抬升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三连杆机构。

可选地,抬升装置包括两个三连杆机构,其中两个所述三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之间间隔开设置以在其间夹持被抬升物。

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三连杆相对的一侧设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用于增大摩擦力。

可选地,所述抬升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三连杆机构相连以驱动所述三连杆机构相对水平移动从而使两个所述第三连杆之间的间隙增大或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通过设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实现将与其连接的物体抬高,当两个三连杆机构夹紧车轮时,能够带动车轮向上抬升,从而能够实现自行车前轮的抬升,使自行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便于自行车的摆放和管理,为转移到立体自行车库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夹紧轮胎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夹紧轮胎时向上抬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夹紧轮胎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三连杆机构100;

第一连杆10;

第二连杆20;

第三连杆30;

底座40;限位部41;第一弹簧42;第二弹簧43;调节部44;

竖直滑块50;

水平滑块60;

销轴70;

轮胎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100。

第三连杆的受力面是指被夹持物体与第三连杆所接触的一面。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100,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20和第三连杆30。

具体而言,第二连杆20的一端与第一连杆10的一端铰接,而第三连杆30的一端与第二连杆20的另一端铰接,第三连杆30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当向第三连杆30的受力面施加压力时,第三连杆30的一端相对第一连杆10滑动。

也就是说,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20和第三连杆30每两个连杆首尾相连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20铰接,第二连杆20与第三连杆30铰接,第三连杆30与第一连杆10为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三连杆30可以相对第一连杆10滑动,通过第三连杆30的上下滑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当将两个三连杆机构100相对设置后,两个三连杆机构可以使夹持在两个第三连杆30之间间隙的被夹持物轮胎80向上抬起,当施加推力时,三连杆机构受到外力的挤压,第二连杆20在压力作用下向外扩张,并带动第三连杆30向上移动,从而将被夹持的物体,如轮胎向上抬升,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一个三连杆机构100与相对设置的滑轨配合,三连杆机构与滑轨夹持物体并将物体抬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仅选用一个三连杆机构,与第三连杆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该三连杆机构与固定装置配合作用,也可以实现夹持物体并将物体抬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于此。

如图3所示,通过对两个三连杆机构100施加箭头所示方向的两个力,两者之间的间隙中放置的车轮轮胎80被夹紧,随着推力的继续推进,三连杆机构100受到两侧的推力使第三连杆30相对第一连杆10向上滑动,此时,被夹紧的轮胎80与第三连杆30间的摩擦力大于其轮胎80重力时而被抬起,从而实现了自行车的竖立放置,该放置方式节约了自行车的占用空间,方便管理。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通过设置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30以及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当设置有两个三连杆机构时,对两个三连杆机构100施加推力,能够将夹紧在两个三连杆机构之间的物体向上抬升,该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对某些需要抬升的物体进行抬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100还包括底座40,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铰接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底座40上并在底座40的竖直方向上滑动;第一连杆10与第三连杆30连接的一端滑动连接在底座40上并在底座40的水平方向上滑动。

如图1所示,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铰接的一端滑动的安装在底座40上,且在底座40上竖直滑动,从而能够增加第三连杆30上下滑动的范围,且在第三连杆30滑动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更好的保护三连杆机构100,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底座40上且相对底座40水平连接,该滑动连接的方式能够在三连杆机构100受到被夹持物体,如轮胎80反作用力时起到缓冲的作用,且可以通过第一连杆10的水平滑动调整两个三连杆机构100之间间隙的大小,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轮胎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底座40为L形柱体,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铰接的一端连接在L形柱体的竖直方向,第一连杆10与第三连杆30连接的一端连接在L形柱体的水平方向。

也就是说,通过将底座40设置成L形,使得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一端可以在L形底座40的竖直方向上滑动,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在L形底座40的水平方向上带动第三连杆30水平滑动,从而通过三连杆机构100在水平与竖直方向上的滑动,使得三连杆机构100在受到外力的挤压时能够得到缓冲,同时将夹持在两个三连杆机构100之间的轮胎80抬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三连杆机构100还包括竖直滑块50和水平滑块60。

具体而言,竖直滑块50滑动连接在底座40的竖直方向上,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铰接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滑块50上,水平滑块60滑动连接在底座40的水平方向上,第一连杆10与第三连杆30连接的一端与水平滑块60铰接。

换句话说,在L形底座40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竖直滑块50,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20铰接后并固定在竖直滑块50上,当竖直滑块50滑动时带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在底座40的竖直方向上下滑动,在L形底座40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水平滑块60,第一连杆10的另一端与水平滑块60铰接,当水平滑块60在底座40上滑动时,带动第一连杆10做水平方向的移动,可选地,竖直滑块50与水平滑块60可以与底座40通过滑轨连接,也可以是环形结构套设在圆柱形的底座40上以实现滑轨直线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水平滑块60上设有滑槽(未图示),第三连杆30的一端安装在滑槽内以使第三连杆30的一端相对水平滑块60上下移动。通过在水平滑块60上设有滑槽可以实现第三连杆30的在竖直方向上的稳定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铰接为销轴70铰接,其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可以是同心销轴(如图3所示)或不同心销轴(如图5所示)连接。该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容易安装,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实现铰接,对此并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40上设有限位部41,限位部41用于限制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端部在底座40上的滑动距离。

也就是说,为了更好的控制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在底座40上的滑动距离,可以在底座40上设置限位部41,该限位部41可以是在底座40的竖直方向上设置的上下两个凸起,该上下凸起可以阻挡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继续向下滑动和继续向上滑动,也可以是设置在底座40上的凹陷的槽内,均可以实现限制连杆的上下滑动距离,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轮胎80抬升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座40上设有调节部44,调节部44用于调节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端部在底座40上的可滑动距离。

也就是说,为了满足被夹持物的不同抬升高度的需求,可以通过调节底座40上调节部的位置来实现,进而调节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端部在底座40上的可滑动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底座40上设蓄能机构,蓄能机构包括第一弹簧42和第二弹簧43。

具体地,第一弹簧42的一端与限位部41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铰接的一端连接,并在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无竖直方向的推力时复位,第二弹簧43的一端固定在底座40上,另一端与第一连杆10相连以使第一连杆10在无水平推力的作用时复位。

也就是说,通过在限位部41内设置第一弹簧42,在第一连杆10与第二连杆20受到推力向上滑动时,并挤压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压缩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当推力消失时,第一弹簧42通过自身弹力将第一连杆10和第二连杆20的端部复位,在底座40的水平方向上设置第二弹簧43,当第一连杆10受到轮胎80的反作用力时,向如图2所示的右侧移动并压缩第二弹簧43,当反作用力消失时,第二弹簧43推动第一连杆10复位。该结构简单,且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更好地保护三连杆机构100。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能够有效稳定的带动车轮向上抬升,从而能够实现自行车前轮的抬升,使自行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便于自行车的摆放和管理,为转移到立体自行车库提供了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抬升装置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抬升装置包括两个三连杆机构,其中两个所述三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之间间隔开设置以在其间夹持被抬升物。即通过两个三连杆机构相对设置,能够将坚持在两个三连杆机构之间的被抬升物夹持并抬升,如上述实施例中对轮胎的抬升。

可选地,两个第三连杆30相对的一侧设有缓冲部,缓冲部用于增大摩擦力。通过缓冲部的设计可以增大轮胎80与第三连杆30机构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利于轮胎80有效的被抬升。可选地,缓冲部可以是设置在第三连杆30上的橡胶件。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在第三连杆30上设置粗糙面以增加轮胎80与第三连杆30间的摩擦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抬升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三连杆机构100相连并驱动三连杆机构100水平移动以使两个三连杆机构100之间的间隙增大或缩小。进而实现对被夹持物体,如轮胎的抬升和松开。

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三连杆机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抬升装置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能够有效稳定的带动车轮向上抬升,实现了自行车前轮的抬升,使自行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移动,便于自行车的摆放和管理,为转移到立体自行车库提供了方便。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基于用于共享单车的脚踏自行车而作出,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包括脚踏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两轮摩托车等在内的两轮车都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个三连杆机构的夹持轮胎的具体实现过程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详细的说明,抬升装置实现抬升的过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上述实施例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