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7377发布日期:2019-12-17 21:14阅读:1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



背景技术:

空调冷凝器作为空调系统的换热部件,必不可少,它的功能是将从空调系统的上一级压缩机过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金属管壁和翅片将热量散发到车外空气中(换热功能),从而使气态制冷剂冷凝成较高温度的高压液体,然后将液态制冷剂送入空调系统的下一级部件蒸发器蒸发达到制冷功能。

目前空调冷凝器装置在整车底盘上大部分采用立式,布置在车辆前后轴之间左纵梁或右纵梁的内侧或外侧。这种布置方式存在的以下缺点:

1、因为是立式,占用整车底盘上较大空间。

2、底盘上面有货箱,不论立式布在纵梁的内侧还是外侧,就维修、清洗而言,都较为不便。

目前2600mm-2800mm短轴距轻型载货车的车辆前后轮之间左纵梁的内侧或外侧还是右纵梁的内侧或外侧主要供空气滤清器、燃油箱、蓄电池、排气管等装置布置,另随着排放升级,增加了尾气处理、尿素箱等装置,基本提供不出空间来布置以上方式的冷凝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将冷凝器采用卧式安装布置在车辆前端的横梁下方以解决车辆纵梁空间有限无空间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冷凝器及风扇组件、储液干燥瓶和连接管;

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进风口与驾驶室的底端相对;

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横梁上;

所述储液干燥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与储液干燥瓶。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拖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拖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拖杆与横梁平行;

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拖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在横梁的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在横梁的第二安装板上。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一拖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拖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

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分别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二拖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二拖杆与横梁平行;

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拖杆上,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在横梁的第三安装板上,所述第四支撑杆固定在横梁的第四安装板上;

所述储液干燥瓶通过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杆上。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第三支撑杆为l形杆,所述第四支撑杆为l形杆。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储液干燥瓶的外侧套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上,所述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撑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冷凝器安装总成还包括下防护栅格,所述下防护栅格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出风口位置,且所述下防护栅格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其中,可选的是,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包括芯体进口和芯体出口,所述芯体出口与连接管的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的末端连接至所述储液干燥瓶的进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冷凝器及风扇组件安装固定在横梁上,将冷凝器及风扇组件横向设置,使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进风口与驾驶室相对,冷凝器及风扇组件的出风口向下指向地面,也就是使整个冷凝器及风扇组件卧倒的安装在驾驶室的底端,使冷凝器及风扇组件总体与地面平行。将冷凝器及风扇组件安装固定在横梁上解决了纵梁安装空间有限的问题,有利于整车装置的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安装后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安装后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安装支架,11-第一拖杆,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2-第二安装支架,21-第二拖杆,22-第三支撑杆,23-第四支撑杆,3-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1-芯体进口,32-芯体出口,4-储液干燥瓶,41-紧固件,42-进口,5-连接管,6-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7-下防护栅格,

100-驾驶室,200-横梁,201-第一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203-第三安装板,204-第四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轻型载货车的冷凝器安装总成,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第二安装支架2、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储液干燥瓶4和连接管5;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固定连接,且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进风口与驾驶室100的底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横梁200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横梁200上;所述储液干燥瓶4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上,所述连接管5连接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

本实用新型将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安装固定在横梁200上,将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横向设置,使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进风口与驾驶室100相对,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出风口向下指向地面,也就是使整个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卧倒的安装在驾驶室100的底端,使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总体与地面平行。将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安装固定在横梁上解决了纵梁安装空间有限的问题,有利于整车装置的布置,并且将冷凝器及风扇总成3横向设置在驾驶室的外侧使空调管路的布置缩短了,降低了管路系统的耗能,同时降低了管路布置的成本。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包括第一拖杆11、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所述第一支撑杆12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3分别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一拖杆1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拖杆11与横梁200平行;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拖杆11上。第一拖杆11对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第一拖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固定在横梁200上。具体的,第一支撑杆12与横梁200的第一安装板2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与横梁12的第二安装板20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拖杆11、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一体成型。第一拖杆11、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之间形成u形结构的安装杆。

具体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包括第二拖杆21、第三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23;所述第三支撑杆22与所述第四支撑杆23分别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二拖杆21的两端,且所述第二拖杆21与横梁200平行;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拖杆21上,所述第三支撑杆22固定在横梁200的第三安装板203上,所述第四支撑杆23固定在横梁200的第四安装板204上;所述储液干燥瓶4通过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6固定在所述第四支撑杆23上。所述第三支撑杆22为l形杆,所述第四支撑杆23为l形杆。第二安装支架2通过第二拖杆21对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起到托举作用,第二拖杆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23固定在横梁2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23均为l形杆,因为第二拖杆21固定在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第二端,由于冷凝器风扇3自身宽度的原因,如果第一拖杆11位于横梁200的下端则第二拖杆21就会偏离横梁200因此将第三支撑杆22和第四支撑杆23设置成l形可以方便第二拖杆21固定到横梁200上。

具体的,所述储液干燥瓶4的外侧套设有紧固件41,所述紧固件41固定在所述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6上,所述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6与所述第四支撑杆2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紧固件41为套设在储液干燥瓶4外侧的卡箍,紧固件41与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储液干燥瓶安装支架6通过螺栓固定到第四支撑杆23上,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方便了装置的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安装总成还包括下防护栅格7,所述下防护栅格7设置在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的出风口位置,且所述下防护栅格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冷凝器及风扇组件3包括芯体进口31和芯体出口32,所述芯体出口32与连接管5的始端连接,所述连接管5的末端连接至储液干燥瓶4的进口42。

在使用空调时,空调a/c开关置于打开状态,冷凝器及风扇总成3风扇开始转动,起冷却换热作用。气态制冷剂由空调系统上一级部件压缩机流出,从芯体进口31流入,经空调冷凝器装置冷凝后形成液态制冷剂,从芯体出口32流出,再流入储液干燥瓶4,经过滤和干燥后,从储液干燥瓶4流出,进入空调系统的下一级工作部件蒸发器。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