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8728发布日期:2020-05-26 16:5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前纵梁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纵梁起着组成车架的重要作用。汽车前纵梁在汽车上有很好的强度,在强度好的同时需要有很好的缓冲吸能性能。目前的汽车车身前纵梁的性能不是很好,需要一种装配方便,缓冲吸能优异的汽车车身前纵梁。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首先将侧片覆盖住与其对应的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吻合,再进行铆接,实现初定位固定,初定位固定的同时,左缓冲棉和右缓冲棉通过胶黏剂层连接在一起,之后再在外板和内板前端连接吸能盒,后端连接固定板,这样可以很好的缓冲吸能,吸能盒内设置缓冲气囊进行吸能,并且外板和内板顶部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进行加强,固定板后侧连接缓冲弹簧进行进一步缓冲,整个车身前纵梁装配方便,强度优异,缓冲吸能性能好,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有左右设置的外板和内板,所述外板右侧和内板左侧是开口的,两者左右贴在一起形成内腔;外板顶部向右伸出有侧片,内板顶部左端设置有与侧片对应的下安装孔,侧片上设置有与下安装孔对应的上安装孔,侧片覆盖住下安装孔使得上安装孔与下安装孔吻合再进行铆接,从而将外板和内板进行初固定;所述外板和内板前端连接有吸能盒,一方面固定两者前端,另一方面缓冲吸能,吸能盒内设置有缓冲气囊;外板和内板后端连接有固定板,将两者进一步固定;所述外板内分布有左缓冲棉,内板内分布有与左缓冲棉左右对应的右缓冲棉,左缓冲棉右侧和右缓冲棉左侧均涂有胶黏剂层,外板和内板贴在一起时,左缓冲棉和右缓冲棉通过胶黏剂层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板左侧分布有安装臂;所述缓冲气囊左侧连接有进气口。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板和内板上方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纵梁加强板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吸能盒和固定板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板后侧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固定盒,固定盒内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连接在固定板后侧,固定板可伸入到固定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首先将侧片覆盖住与其对应的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吻合,再进行铆接,实现初定位固定,初定位固定的同时,左缓冲棉和右缓冲棉通过胶黏剂层连接在一起,之后再在外板和内板前端连接吸能盒,后端连接固定板,这样可以很好的缓冲吸能,吸能盒内设置缓冲气囊进行吸能,并且外板和内板顶部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进行加强,固定板后侧连接缓冲弹簧进行进一步缓冲,整个车身前纵梁装配方便,强度优异,缓冲吸能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爆炸示意图。

其中:1-外板,2-内板,3-侧片,4-下安装孔,5-上安装孔,6-吸能盒,7-缓冲气囊,8-固定板,9-左缓冲棉,10-右缓冲棉,11-胶黏剂层,12-安装臂,13-进气口,14-纵梁加强板,15-固定盒,16-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有左右设置的外板1和内板2,所述外板1右侧和内板2左侧是开口的,两者左右贴在一起形成内腔;外板1顶部向右伸出有侧片3,内板2顶部左端设置有与侧片3对应的下安装孔4,侧片3上设置有与下安装孔4对应的上安装孔5,侧片3覆盖住下安装孔4使得上安装孔5与下安装孔4吻合再进行铆接,从而将外板1和内板2进行初固定;所述外板1和内板2前端连接有吸能盒6,一方面固定两者前端,另一方面缓冲吸能,吸能盒6内设置有缓冲气囊7;外板1和内板2后端连接有固定板8,将两者进一步固定;所述外板1内分布有左缓冲棉9,内板2内分布有与左缓冲棉9左右对应的右缓冲棉10,左缓冲棉9右侧和右缓冲棉10左侧均涂有胶黏剂层11,外板1和内板2贴在一起时,左缓冲棉9和右缓冲棉10通过胶黏剂层11连接在一起。所述外板1左侧分布有安装臂12;所述缓冲气囊7左侧连接有进气口13。所述外板1和内板2上方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14,纵梁加强板14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吸能盒6和固定板8上。所述固定板8后侧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固定盒15,固定盒15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6,缓冲弹簧16连接在固定板8后侧,固定板8可伸入到固定盒15内。

首先将侧片3覆盖住与其对应的下安装孔4,上安装孔5和下安装孔4吻合,再进行铆接,实现初定位固定,初定位固定的同时,左缓冲棉9和右缓冲棉10通过胶黏剂层11连接在一起,之后再在外板1和内板2前端连接吸能盒6,后端连接固定板8,这样可以很好的缓冲吸能,吸能盒6内设置缓冲气囊7进行吸能,并且外板1和内板2顶部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14进行加强,固定板8后侧连接缓冲弹簧16进行进一步缓冲,整个车身前纵梁装配方便,强度优异,缓冲吸能性能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包括有左右设置的外板(1)和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右侧和内板(2)左侧是开口的,两者左右贴在一起形成内腔;外板(1)顶部向右伸出有侧片(3),内板(2)顶部左端设置有与侧片(3)对应的下安装孔(4),侧片(3)上设置有与下安装孔(4)对应的上安装孔(5),侧片(3)覆盖住下安装孔(4)使得上安装孔(5)与下安装孔(4)吻合再进行铆接,从而将外板(1)和内板(2)进行初固定;所述外板(1)和内板(2)前端连接有吸能盒(6),一方面固定两者前端,另一方面缓冲吸能,吸能盒(6)内设置有缓冲气囊(7);外板(1)和内板(2)后端连接有固定板(8),将两者进一步固定;所述外板(1)内分布有左缓冲棉(9),内板(2)内分布有与左缓冲棉(9)左右对应的右缓冲棉(10),左缓冲棉(9)右侧和右缓冲棉(10)左侧均涂有胶黏剂层(11),外板(1)和内板(2)贴在一起时,左缓冲棉(9)和右缓冲棉(10)通过胶黏剂层(11)连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左侧分布有安装臂(12);所述缓冲气囊(7)左侧连接有进气口(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和内板(2)上方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14),纵梁加强板(14)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吸能盒(6)和固定板(8)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8)后侧设置有前侧开口的固定盒(15),固定盒(15)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6),缓冲弹簧(16)连接在固定板(8)后侧,固定板(8)可伸入到固定盒(15)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结构,首先将侧片覆盖住与其对应的下安装孔,上安装孔和下安装孔吻合,再进行铆接,实现初定位固定,初定位固定的同时,左缓冲棉和右缓冲棉通过胶黏剂层连接在一起,之后再在外板和内板前端连接吸能盒,后端连接固定板,这样可以很好的缓冲吸能,吸能盒内设置缓冲气囊进行吸能,并且外板和内板顶部还设置有纵梁加强板进行加强,固定板后侧连接缓冲弹簧进行进一步缓冲,整个车身前纵梁装配方便,强度优异,缓冲吸能性能好。

技术研发人员:郭桂民;刘先进;乔继良;姜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鄂尔多斯市元盟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