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叠自行车、折叠自动车和折叠踏板车等折叠型产品不断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折叠装置在以上折叠型产品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折叠装置的折叠可以大大地减少折叠型产品自身的体积,折叠完成后可方便进行存放,所以,折叠装置是折叠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的折叠装置虽然种类较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自锁装置零件多、结构复杂,使得加工和安装难度大、时间长,生产成本很高;二是为了保证踏板车等工具滑动安全、折叠可靠,折叠时还须用双手操作极为费力,尤其是小孩子操作时特别费力,必要时还需要成人的协助才能打开;三是自锁装置零件多,只要其中一个零件失效,则整套自锁装置就可能失效、安全性较差。
有鉴于此,公开号:cn203211447u公开了一种带有安全自锁结构的折叠器,包括一侧通过折叠转轴铰接的折叠器左、右盒、与折叠器右盒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器左盒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动轴,垂直该顶杆转动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圆弧凹槽,当折叠器的左、右盒叠合扣上手柄时,所述圆弧凹槽的内面与所述顶杆顶端构成自锁,而手柄轴的轴线与顶杆转动轴的轴线在垂直所述顶杆的轴线方向相隔一段距离,所述手柄轴相比顶杆转动轴更靠近折叠转轴。然而这种折叠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这种折叠器虽然使用方便,但是由于它是利用顶杆的顶端与圆弧凹槽的内面抵紧构成自锁,这个折叠器如果在颠簸的路上使用仍然存在顶杆会脱离圆弧凹槽的风险,进而可能会使人们的身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自锁功能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所述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所述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所述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所述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圆弧凹槽;该折叠装置还包括有自锁块、复位弹簧和按钮;在所述手柄上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一安装孔;所述复位弹簧水平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自锁块的后端可水平移动地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有一侧与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按钮的一端穿设在所述手柄内并与所述自锁块后端的另一侧连接,所述按钮用于推动所述锁紧块移动;在所述连接管上设有一与所述自锁块配合的自锁孔;当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叠合扣上所述手柄时,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内面抵紧构成自锁且所述自锁块的前端通过所述自锁孔而卡合在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自锁块包括有主杆和位于所述主杆前端的一侧边上的钩部;所述主杆的后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复位弹簧和所述按钮连接;所述自锁块通过所述钩部与所述连接管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钩部通过其后侧面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卡合,所述钩部的后侧面为平面;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与所述钩部的后侧面卡合的位置也为与所述钩部的后侧面匹配的平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杆的后端设有一贯穿两侧的插入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和所述按钮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插入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与所述主杆为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一固定孔,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所述自锁块的那一端连接到所述固定孔内。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杆转轴上套设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主体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顶杆上。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顶杆为螺钉,其与所述顶杆转轴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上主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凸出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凸出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自锁功能安全可靠。通过设置自锁块、复位弹簧和按钮来使手柄与连接管锁紧,从而形成一个保险机构,使得顶杆的顶面在与圆弧凹槽的内面相抵而构成自锁时顶杆不容易因为震动而脱离圆弧凹槽,即提高了自锁装置的安全性。而扭簧能够很好地在顶杆和手柄转动时对应地提供推力。通过在上主体上设置与连接管连接的凸出管方便了连接管的组装,且该凸出管能够使得连接管的下端不容易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锁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主体;2、下主体;3、手柄轴;4、手柄;41、圆弧凹槽;42、安装孔;43、固定孔;5、连接管;51、自锁孔;6、顶杆转轴;7、顶杆;8、自锁块;81、主杆;811、插入孔;82、钩部;821、钩部的后侧面;9、复位弹簧;10、按钮;11、扭簧;12、凸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图5所示,一种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1和下主体2、一下主体2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3铰接的手柄4,在上主体1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5,在上主体1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6且在顶杆转轴6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7;在手柄4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顶杆7配合的圆弧凹槽41;优选的,顶杆7为螺钉,其与顶杆转轴6螺纹连接,从而可以方便调节螺钉的高低,以便调整至所需要的高度;顶杆7的顶部和圆弧凹槽41的内面均为相互配合的弧形面;该折叠装置还包括有自锁块8、复位弹簧9和按钮10;在手柄4上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一安装孔42;复位弹簧9水平地设置在安装孔42中;自锁块8的后端可水平移动地插设在安装孔42内且有一侧与复位弹簧9的一端连接,而自锁块8的前端位于安装孔52外;按钮10的一端穿设在手柄4内并与自锁块8后端的另一侧连接,按钮10的另一端位于手柄4的侧边上,按钮10用于推动锁紧块8移动;在连接管5上设有一与自锁块8配合的自锁孔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自锁块8包括有主杆81和位于主杆81前端的一侧边上的钩部82,主杆81与钩部82一体成型;主杆81的后端的两侧分别与复位弹簧9和按钮10连接;自锁块8通过该钩部82与连接管5卡合,具体的,钩部82与自锁孔51错位设置,自锁孔51的面积能够容纳自锁块8,即自锁块8可以穿过自锁孔51。当上主体1与下主体2叠合后需要锁紧时,按动按钮10使复位弹簧9收缩而自锁块8往复位弹簧9的方向移动,此时自锁块8对准自锁孔51,然后向上推动手柄4,圆弧凹槽41的内面滑过顶杆7的最高定点,相互抵紧构成自锁,而钩部82穿过自锁孔51而进入连接管5内,紧接着松开按钮10,使得复位弹簧9和自锁块8复位,此时钩部82的后侧面821即可与连接管5的内壁正对而使自锁块8不能脱离自锁孔51。所以,在顶杆7的顶端与圆弧凹槽41的内面构成自锁时,再通过自锁块8、复位弹簧9、按钮10和自锁孔51之间的配合从而使得手柄4与顶杆7更牢固,即使顶杆7或手柄4其中一个有所松动也不至于手柄5直接脱开从而造成折叠装置的打开,亦即自锁块8、复位弹簧9和按钮10之间构成了一个保险机构。同理,在该折叠装置需要解锁时,只需按动按钮10使得自锁块8与自锁孔51对齐,然后就可以向外拉动手柄4,以使自锁块8离开连接管5和顶杆7的顶端滑出圆弧凹槽41,这样就完成了解锁步骤。
其中,为了提高钩部82与连接管5之间卡合时的稳定性,钩部的后侧面821为平面;而连接管5的内壁与钩部的后侧面821卡合的位置也为与钩部的后侧面821匹配的平面。
在主杆81的后端设有一贯穿两侧的插入孔811;复位弹簧9的一端和按钮10的一端分别连接到插入孔811内,复位弹簧9与按钮10接触。优选的,按钮19与主杆81为螺纹连接,从而能够方便拆装按钮10以及能够方便调节按钮10的位置。
在安装孔42的侧壁上设有一固定孔43,复位弹簧9远离自锁块8的那一端连接到固定孔43内。通过设置固定孔43能够很好地固定复位弹簧9。
优选的,在顶杆转轴6上套设有一扭簧11,该扭簧11的一端固定在上主体1上,扭簧11的另一端套设在顶杆7上。通过设置扭簧11能够使折叠装置锁紧时顶杆7能够一直保持有向外运动的趋势,从而能够使顶杆7与手柄4脱离时可以顺利复位;同时,该扭簧11也能够在顶杆7滑出圆弧凹槽41的过程中推动顶杆7。
在上主体1的顶部一体成型有一凸出管12,连接管5的下端套设在凸出管12上,具体的,凸出管12与连接管5之间为过盈配合。通过设置凸出管12能够方便连接管5与上主体1的组装,且凸出管12能够增强连接管5下端的刚度,使连接管5不容易损坏。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以便了解本实用新型:
当将上主体1与下主体2叠合后需要锁紧时,按动按钮10使复位弹簧9收缩而自锁块8移动,然后将手柄4向上推动,使圆弧凹槽41的内面滑过顶杆7的最高定点而构成自锁,而钩部82穿过自锁孔51进入连接管5内,然后松开按钮10使复位弹簧9和自锁块8复位即可完成锁紧。同理,将按钮10按动后即可往外拉动手柄4而使钩部82离开连接管5和顶杆7滑出圆弧凹槽41,从而完成解锁,使得上主体1与下主体2能够打开。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