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婴儿车上的新型座椅以及设有该座椅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598发布日期:2020-12-25 08:0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用于婴儿车上的新型座椅以及设有该座椅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婴儿车上的新型座椅以及设有该座椅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一般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以及连接于车架上的座椅。座椅一般包括一乘坐部以及下端枢接于乘坐部后侧的背靠,所述座椅可以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即是说,整个座椅可以组装于车架上,且座椅与车架可以是可拆连接(即整个座椅可以组装于车架上也可以拿开)、旋转连接(即整个座椅可相对车架旋转)、前后换向连接(即整个座椅可以相对车架前向设置或后向设置)等方式,且一般是乘坐部与车架连接;也有些座椅,其乘坐部与车架相关组件固定连接,不能进行上述可拆、旋转、换向操作,即乘坐部与车架成为了一个整体。

不管座椅与车架如何连接,一般的婴儿车座椅,其背靠相对乘坐部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即背靠角度可调整,但是一般的婴儿车的背靠的上下高度是固定的,即出厂是什么尺寸则一直是什么尺寸,而这种设置,不是很适合不同身高的孩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用于婴儿车上的新型座椅以及设有该座椅的婴儿车,座椅上设置高度可调的头靠,从而可适应于不同身高的孩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婴儿车上的新型座椅,所述婴儿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座椅包括一乘坐部以及下侧枢接于所述乘坐部的背靠,所述乘坐部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座椅还包括一头靠,且所述头靠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背靠上侧。

所述头靠固定连接于一滑动管的上侧,所述背靠上连接有固定管,所述滑动管下侧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管内;或,所述滑动管下侧可相对上下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管外。

所述固定管与滑动管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限位装置;较佳的,所述固定管管壁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滑动管于对应侧的管壁上设置有一穿孔;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为一v形弹片,所述v形弹片设置于所述滑动管内,所述v形弹片的一侧设有凸点,当所述穿孔与其中一定位孔对应时,在v形弹片的弹力下,所述凸点穿过所述穿孔并卡入该定位孔内;或,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滑动管可相对移动连接的插销、设置于所述插销背离穿孔的一侧与滑动管管壁之间的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当所述穿孔与其中一定位孔对应时,所述插销的一侧穿过所述穿孔之后再插入该定位孔内。

所述座椅上还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滑动管往上脱离固定管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以及与所述固定管相对固定连接的限位管,所述限位管下侧伸于所述固定管内,且所述限位管下侧位于所述固定管与滑动管之间,所述限位管的下端面不低于最上侧定位孔的顶壁;所述限位块连接于滑动管下端,且限位块一侧也往朝向固定管内壁的一侧延伸;较佳的,所述限位管上侧设置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抵靠于所述固定管的上端。

所述限位管管壁上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一端与限位管连接,另一端不与限位管连接,且不与限位管连接的另一端凸设有卡点,对应的,所述固定管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卡点卡入所述连接孔内。

所述限位块整体呈倒t形,且所述倒t形限位块的竖向部分1伸入滑动管下端内并与滑动管固定连接,所述倒t形限位块的横向部分位于所述滑动管下端外,且该横向部分的尺寸大于滑动管下端的管径。

所述头靠上连接有一顶篷,所述头靠上连接有一连接座,所述顶篷包括顶篷座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前侧的顶篷条,所述顶篷座与头靠连接;较佳的,所述顶篷座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侧,所述连接座下侧与滑动管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座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且腔壁上设置有卡孔,对应的,所述顶篷座外侧凸设有凸出部,所述顶篷座插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凸出部卡入对应的卡孔内;较佳的,所述连接座下端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插入所述滑动管上端内并与所述滑动管固定连接;或,所述连接部设置为管状,其固定套设于所述滑动管上端外。

所述背靠包括一本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后侧的下后盖,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与下后盖之间;所述头靠包括一主体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后侧的上后盖,所述滑动管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与上后盖之间。

一横向管与所述背靠或/和固定管固定连接,两扶手座分别连接于所述横向管的左右两端,一扶手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扶手座。

一种婴儿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还包括上述座椅,所述座椅的乘坐部连接于所述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背靠上侧设置可相对上下移动的头靠,从而可根据乘坐的孩童的身高调整头靠相对背靠的高度,以使得不同身高的孩童的头部均可很舒适地靠在头靠上,从而本实用新型座椅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孩童;

2、要上下调整头靠相对背靠的高度时,只需直接往上拉动头靠或者往下压头靠即可,从而头靠高度调整的操作很是简单,方便操作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爆炸放大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爆炸放大示意图二(隐藏上后盖与下后盖);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爆炸放大示意图三(隐藏上后盖与下后盖);

图7为根据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椅的固定管以及横向管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座椅顶篷与连接座的部分爆炸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婴儿车上的新型座椅100,所述婴儿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200,所述座椅100包括一乘坐部1以及下侧枢接于所述乘坐部1的背靠2,所述乘坐部1连接于所述车架200,所述座椅100还包括一头靠3,且所述头靠3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背靠2上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靠3连接于一滑动管4的上侧,所述背靠2上连接有固定管5,所述滑动管4下侧可相对上下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管5内。较佳的,所述头靠3固定连接于滑动管4的上侧。

所述固定管5与滑动管4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限位装置,解锁所述限位装置即可调整滑动管4与固定管5的相对高度,即调整头靠3相对背靠2的高度。所述固定管5管壁上下间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51,所述滑动管4于对应侧的管壁上设置有一穿孔41,当所述穿孔41与其中一定位孔51对应时,所述限位装置的一侧穿过所述穿孔41之后再插入该定位孔51内,此时,如此,所述滑动管4与固定管5不能相对上下移动,所述头靠3与背靠2被定位于一相对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设置为一v形弹片6,所述v形弹片6设置于所述滑动管4内,所述v形弹片6的一侧设有凸点61,当所述穿孔41与其中一定位孔51对应时,在v形弹片6的弹力下,所述凸点61穿过所述穿孔41并卡入该定位孔51内,如此,所述滑动管4与固定管5不能相对上下移动。v形弹片6为公知结构,其凸点61远离滑动管4的一侧设置为弧形面为上下均为斜面。

当孩童身高较高,要往上调整头靠3时,往上拉头靠3,从而滑动管4以及v形弹片6也受到一往上的拉力,因为v形弹片6本身能弹性形变,从而其被往上拉时,其凸点61的远离滑动管4的一侧会与定位孔51顶壁接触,从而凸点61受力往朝向滑动管4的方向移动而脱离该定位孔51并缩回固定管5内,限位装置被解锁,此时,继续往上拉头靠3,凸点61与固定管5内壁接触,从而v形弹片6一直处于一被压的状态,当另一定位孔51与穿孔41对准时,由于v形弹片6的恢复力,凸点61卡入该定位孔51内,从而头靠3与背靠2被定位于该相对高度。如此该高度合适,则无需再调整,如果还是不合适,则继续往上拉动头靠3,直到v形弹片6的凸点61卡入所需高度对应的定位孔51内,头靠3被定位于该合适的相对高度,孩童的头部可以很舒适地靠在头靠3上。

当孩童身高较矮需要往下调整头靠3时,往下压头靠3,从而定位孔51底壁与凸点61远离滑动管4的一侧接触而给予凸点61一推力,使得凸点61脱离定位孔51而缩回固定管5内,再往下继续压头靠3,直至v形弹片6的凸点61与对应高度的定位孔51卡合而将头靠3定位于该相对高度,使得孩童的头部可以很舒适地靠在头靠3上。具体调整原理同往上调整头靠3,故不在此赘述。

如此,可以根据孩童的身高调整头靠3的相对高度,而且要调整头靠3相对背靠2的高度时,只需上下移动头靠3即可,调整操作很是简单,方便操作。所述背靠2包括一本体2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21后侧的下后盖22,所述固定管5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21与下后盖22之间。所述头靠3包括一主体31以及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31后侧的上后盖32,所述滑动管4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31与上后盖32之间。如此,滑动管4、固定管5大部分被遮盖,从而起到一保护作用。

所述座椅100上还设置有一用于限制所述滑动管4往上脱离固定管5的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71以及与所述固定管5相对固定连接的限位管72,所述限位管72下侧伸于所述固定管5内,且所述限位管72下侧位于所述固定管5与滑动管4之间,所述限位管72的下端面不低于最上侧定位孔51的顶壁;所述限位块71连接于滑动管4下端,且限位块71一侧也往朝向固定管内壁的一侧延伸,如此,当往上拉动头靠3到某一位置时,所述限位块71该侧与限位管72下端接触,此时,滑动管4不能再往上移动,从而避免滑动管4往上脱离固定管5。

在本实施例中,且所述滑动管4与限位块71整体形成为倒t形。较佳的,所述限位块71整体呈倒t形,且所述倒t形限位块71的竖向部分711伸入滑动管4下端内并与滑动管4固定连接,所述倒t形限位块71的横向部分712位于所述滑动管4下端外,且该横向部分的尺寸大于滑动管4下端的管径。如此,所述滑动管4与限位块71连接后整体也呈倒t形,从而当滑动管4往上滑动到一定位置时,所述倒t形限位块71的横向部分712与限位管72下端抵靠。即是说,上述限位块71一侧也往朝向固定管内壁的一侧延伸,即是指所述横向部分7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管72管壁上设置有卡接部721,卡接部721一端与限位管72连接,另一端不与限位管72连接,且不与限位管72连接的另一端凸设有卡点722,从而该卡接部721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对应的,所述固定管5上设置有连接孔52。在将限位管72插入固定管5的过程中,卡点722一直受固定管5内壁压迫,当卡点722与连接孔52对准时,在卡接部721的恢复力作用下,卡点722卡入所述连接孔52内,从而限位管72与固定管5相对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限位管72上侧设置有外凸缘723,所述外凸缘723抵靠于所述固定管5的上端。如此,在组装所述限位管72与固定管5时,当外凸缘723与固定管5上端抵靠时,卡点722卡入固定管5的连接孔52内。如此,组装更方便明了。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限位管72与所述外凸缘723一体成型,且由塑料制成,即为塑料限位管72与塑料外凸缘723,而为了支撑强度,所述滑动管4与固定管5均为钢管,而塑料限位管72与塑料外凸缘723的设置,不但可起到上述的限位作用,还能避免刚性滑动管4与固定管5之间的硬性接触,从而避免滑动管4在组装过程中以及上下滑动过程中被固定管5上边缘刮伤而导致滑动顺畅进而影响头靠调整功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所述限位装置也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滑动管可相对移动连接的插销、设置于所述插销背离穿孔的一侧与滑动管4管壁之间的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当所述穿孔41与其中一定位孔51对应时,所述插销的一侧穿过所述穿孔41之后再插入该定位孔51内,此时,如此,所述滑动管4与固定管5不能相对上下移动,所述头靠3与背靠2被定位于一相对高度。且插销远离弹簧的一侧也设置为弧形面或者上下为斜面,从而调整头靠高度时,也只需上下移动头靠即可。或也可在头靠上设置可行的用于推动插销退出定位孔51的解锁机构,该解锁机构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滑动管4下侧可相对上下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固定管5外,其他结构可对应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一横向管81与所述背靠2或/和固定管5固定连接,两扶手座82分别连接于所述横向管81的左右两端,一扶手83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两扶手座82。

较佳的,所述横向管81与固定管5焊接而固定,且横向管81也设置于所述背靠本体21与下后盖22之间。

较佳的,所述扶手83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两扶手座82,所述扶手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靠3上连接有一顶篷9,结合图9所示,所述头靠3上连接有一连接座33,所述顶篷9包括顶篷座91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座前侧的顶篷条92,所述顶篷座91与头靠3连接。如此,顶篷9能随头靠3一起上下移动。

所述顶篷座91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侧,所述连接座33下侧与滑动管4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座33设置有往上开口的容纳腔331,且腔壁上设置有卡孔332,对应的,所述顶篷座91外侧凸设有凸出部911,所述顶篷座91插入所述容纳腔331内,所述凸出部911卡入对应的卡孔332内,从而顶篷座91与连接座33相连接,从而连接所述顶篷9与头靠3。

所述顶篷座91下侧中间设置有间隙912,该间隙912将顶篷座91下侧分成两部分,从而顶篷座91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顶篷座91可很容易地插入所述连接座33的容纳腔331内,即所述顶篷9与头靠3的连接组装很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33下端设置有一往下延伸的连接部333,所述连接部333插入所述滑动管4上端内并与所述滑动管4固定连接;或,所述连接部333设置为管状,其固定套设于所述滑动管4上端外。

所述连接座33位于所述头靠主体31与上后盖32之间,组装时,可先将连接部333插入滑动管4上端内,再将连接座33置于头靠主体31与上后盖32之间,然后固定连接所述头靠主体31与上后盖32,再插入顶篷座91。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200以及上述座椅100,所述座椅100的乘坐部1连接于所述车架200。

所述车架200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机构,且因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在此赘述。

所述婴儿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架200前下部的前轮300、设置于所述车架200后下部的后轮4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