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在铺装路面行驶时,由于路面较为平整,因此不需要专门设置减震装置,紧靠轮胎的缓冲作用即可实现舒适骑行。但是在不平路面时,就会觉得震感强烈,降低了骑行的舒适性。为了实现电动自行车在不平路面骑行时的舒适感,需要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减震设计。经过我们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的车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减震车架,该减震车架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使得在骑行时具有舒适坐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包括座管梁,座管梁的底部具有中轴孔,从中轴孔向电动自行车的后侧伸出有两根下叉杆,两根下叉杆在远离中轴孔的端头保持一定距离间隔开,其特征在于:座管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环,连接环上位于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连接环之间设置有扭簧,转动轴两端的端头分别固定有转动短臂,转动短臂的另外一端分别铰接有上叉杆,上叉杆倾斜设置,上叉杆远离转动短臂的一端与下叉杆固定相连。
座管梁的上部设置有电动自行车的坐垫。
中轴孔用于设置电动自行车的中轴。
两个连接环均固定在座管梁上。
转动轴的两端向外伸出连接环。
上叉杆远离转动短臂的一端与下叉杆通过后轴卡固定相连。
后轴卡用于设置电动自行车的后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震车架能够将后轮的振动通过转动轴与连接环之间设置的扭簧吸收,从而使得该车架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在骑行崎岖道路时具有良好的坐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震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包括座管梁10,座管梁10的上部设置有电动自行车的坐垫。座管梁10的底部具有中轴孔21,中轴孔21用于设置电动自行车的中轴。
从中轴孔21向电动自行车的后侧伸出有两根下叉杆20,两根下叉杆20在远离中轴孔21的端头保持一定距离间隔开。
座管梁10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环11,两个连接环11均固定在座管梁10上,连接环11上位于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转动轴12,转动轴12与连接环11之间设置有扭簧,转动轴12的两端向外伸出连接环11。
转动轴12伸出连接环11的端头分别固定有转动短臂30,转动短臂30的另外一端分别铰接有上叉杆40,上叉杆40倾斜设置,上叉杆40远离转动短臂30的一端与下叉杆20通过后轴卡41固定相连。后轴卡41用于设置电动自行车的后轴,电动自行车的后车轮就安装在后轴上。
该电动自行车的车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在遇到不平的道路时,电动自行车的后轮发生振动,经过上叉杆40、转动短臂30及转轴轴12的传动,振动的动量被转动轴12与连接环11之间设置的扭簧吸收,从而使得座管梁10上部的坐垫不发生明显振动,从而使得该电动自行车在不平的道路上仍旧具有舒适的坐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组合,并且认为这种修改、变化和组合是在独创性思想的范围之内的。
1.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包括座管梁,座管梁的底部具有中轴孔,从中轴孔向电动自行车的后侧伸出有两根下叉杆,两根下叉杆在远离中轴孔的端头保持一定距离间隔开,其特征在于:
座管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两个平行的连接环,连接环上位于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与连接环之间设置有扭簧,转动轴两端的端头分别固定有转动短臂,转动短臂的另外一端分别铰接有上叉杆,上叉杆倾斜设置,上叉杆远离转动短臂的一端与下叉杆固定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座管梁的上部设置有电动自行车的坐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中轴孔用于设置电动自行车的中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环均固定在座管梁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转动轴的两端向外伸出连接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上叉杆远离转动短臂的一端与下叉杆通过后轴卡固定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车架,其特征在于,后轴卡用于设置电动自行车的后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