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运输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6047发布日期:2020-11-25 14:2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运输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运输小车,应用于建筑产业化中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批量化生产半成品的分类运输。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向产业化转变的过程中,给排水系统的安装不再是现场生产,而是预制化批量生产,半成品需要分类运输,传统施工时,半成品材料的运输车辆不能即走即拿做到人走场清,或无法进入电梯而用人力搬运,也无法在较窄的走廊转弯,且装载货物时没有清晰的分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及劳动力问题,而提供一种更加灵活、方便、节省人力的多功能运输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功能运输小车,包括车体、两个车轮、一根车轴、两个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主车架、副车架组成,主车架后端上方与副车架上方通过四个铰链连接成一体,车轴固定在主车架后端底部、两个把手分别固定在主车架前端上,两个车轮固定在车轴两端上。

所述的主车架由十六段铝合金方管通过铆钉连接成两层框架,且主车架前端下的两根垂直铝合金方管伸出作为主车架立柱,并与两个车轮一起形成运输小车支撑,两层框架底部固定两块木板封住,框架的两侧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前端上层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前端下层不用铁丝网围挡,便于长管从主车架底部放入。

在所述主车架的上层框架内侧边的两根铝合金方管分别焊接一对角铝,一对角铝截面呈“儿”字形,两对角铝之间插入一另木板。两对角铝和木板构成可拆卸式挡板。

所述的副车架由另十六段铝合金方管通过铆钉连接成两层框架,两层框架底部固定另两块木板封住,框架的两侧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后端上层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后端下层的三根铝合金方管上分别固定一条角铝,并插入又一木板。

所有铁丝网均用条状镀锌钢板铆接在铝合金方管上。铆钉固定镀锌钢板同时压紧固定铁丝网。

在所述副车架的后端铝合金方管两端上方和两侧各安装一块橡胶垫和一搭扣勾,在主车架上方两根铝合金方管对应位置处安装与副车架搭扣配套的搭扣环。橡胶垫在副车架收起时起到减震作用,两对搭扣在副车架收起时起在固定副车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底盘,底盘由四根角铁组成,两根角铁与车轴平行安装在主车架后端底部,并夹住车轴,另两根角铁垂直于车轴安装在主车架后端两侧,侧边安装的另两根角铁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与副车架固定在一起。角铁在主车架下与副车架下的长度为五比一。在副车架展开的时候插入螺栓固定副车架,需要时可取出螺栓,使副车架能够向上翻转放置在主车架上。

所述副车架长度不大于主车架长度的二分之一。由于副车架与主车架用铰链活动连接,使得必要时副车架可翻转收缩至主车架上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系统预制半成品运输过程中,传统运输设备笨重,在电梯中占用面积大,狭小走廊无法转弯等万体。本设备轻便灵活,可翻转收缩,占用面积小,方便物品分类,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两个车轮4、一根车轴5、两个把手1、底盘16,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主车架2、副车架8组成,主车架2后端上方与副车架8上方通过四个铰链14连接成一体,车轴5固定在主车架2后端底部、两个把手1分别固定在主车架2前端上,两个车轮4固定在车轴5两端上;

底盘16由四根角铁6组成,两根角铁6与车轴5平行安装在主车架2后端底部,并夹住车轴5,另两根角铁6垂直于车轴5安装在主车架2后端两侧,侧边安装的另两根角铁6设有螺栓孔,螺栓7穿过螺栓孔与副车架8固定在一起。另两根角铁6在主车架2下与副车架8下的长度为五比一。在副车架8展开的时候插入螺栓固定副车架,需要时可取出螺栓,使副车架能够向上翻转放置在主车架上。所述副车架8长度小于主车架长度的二分之一。由于副车架与主车架用铰链活动连接,使得必要时副车架可翻转收缩至主车架上方。

所述的主车架2由十六段铝合金方管3通过铆钉连接成两层框架,且主车架2前端下的两根垂直铝合金方管3伸出作为主车架2立柱,并与两个车轮4一起形成运输小车支撑,两层框架底部固定两块木板12封住,框架的两侧用铁丝网9围挡,框架前端上层用铁丝网9围挡,铁丝网9均用条状镀锌板10铆接在铝合金方管3上,铆钉固定镀锌钢板同时压紧固定铁丝网;在所述主车架的上层框架内侧边的两根铝合金方管3分别焊接一对角铝13,一对角铝截面呈“儿”字形,两对角铝13之间插入另一木板12,两对角铝和木板构成可拆卸式挡板。所述的副车架8由另十六段铝合金方管3通过铆钉连接成两层框架,两层框架底部固定另两块木板12封住,框架的两侧用铁丝网9围挡,框架后端上层用铁丝网围挡,铁丝网9均用条状镀锌板10铆接在铝合金方管3上,铆钉固定镀锌钢板同时压紧固定铁丝网;框架后端下层的三根铝合金方管上分别固定一条角铝13,并插入又一木板12。在所述副车架的后端铝合金方管3两端上方和两侧各安装一块橡胶垫15和一搭扣11勾,在主车架2上方两根铝合金方管3对应位置处安装与副车架搭扣配套的搭扣11环。橡胶垫15在副车架收起时起到减震作用,两对搭扣11在副车架收起时起在固定副车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为:

首先根据所运输物料的重量进行铝合金管材、角铁及木板选型,按图进行加工制作,半成品物料转运时,根据运送物料的尺寸和在物料转运过程中的环境情况来调整挡板或者副车架位置,不但减少传统人力投入,而且灵活便捷,适用范围广。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运输小车,包括车体、两个车轮、一根车轴、两个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主车架、副车架组成,主车架后端上方与副车架上方通过四个铰链连接成一体,车轴固定在主车架后端底部、两个把手分别固定在主车架前端上,两个车轮固定在车轴两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车架由十六段铝合金方管通过铆钉连接成两层框架,且主车架前端下的两根垂直铝合金方管伸出作为主车架立柱,并与两个车轮一起形成运输小车支撑,两层框架底部固定两块木板封住,框架的两侧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前端上层用铁丝网围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车架的上层框架内侧边的两根铝合金方管分别焊接一对角铝,一对角铝截面呈“儿”字形,两对角铝之间插入另一木板,两对角铝和木板构成可拆卸式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车架由另十六段铝合金方管通过铆钉连接成两层框架,两层框架底部固定另两块木板封住,框架的两侧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后端上层用铁丝网围挡,框架后端下层的三根铝合金方管上分别固定一条角铝,并插入又一木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有铁丝网均用条状镀锌钢板铆接在铝合金方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车架的后端铝合金方管两端上方和两侧各安装一块橡胶垫和一搭扣勾,在主车架上方两根铝合金方管对应位置处安装与副车架搭扣配套的搭扣环。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盘,底盘由四根角铁组成,两根角铁与车轴平行安装在主车架后端底部,并夹住车轴,另两根角铁垂直于车轴安装在主车架后端两侧,侧边安装的另两根角铁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栓孔与副车架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角铁在主车架下与副车架下的长度为五比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运输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长度不大于主车架长度的二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运输小车,包括车体、两个车轮、一根车轴、两个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主车架、副车架组成,主车架后端上方与副车架上方通过四个铰链连接成一体,车轴固定在主车架后端底部、两个把手分别固定在主车架前端上,两个车轮固定在车轴两端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系统预制半成品运输过程中,传统运输设备笨重,在电梯中占用面积大,狭小走廊无法转弯等万体。本多功能运输小车轻便灵活,可翻转收缩,占用面积小,方便物品分类,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可推广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杨方伟;母新海;张小伟;李昌;陈朝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