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54088发布日期:2021-03-30 19:4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自行车(例如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出行交通方式,市场上的产品竞争也越加激烈,厂家制造自行车时需要从产品成本、使用寿命、客户体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现有自行车的刹车变速走线,大多数是采用外走线或后刹车变速半隐藏走线的方式,在自行车的前端部分,刹车线是裸露在车架外侧的,既不美观,且制动系统存在容易磨损的弊端,同时也会影响自行车前叉的摆动,造成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实现新的刹车走线方式,可将刹车变速线隐藏,起到保护制动系统、避免磨损的作用,同时不影响自行车正常的变速刹车性能。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包括把手、车架主体、前叉和刹车变速线;所述把手设置有位于把立锁紧区的第一穿孔、位于所述把手底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车架主体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的枢接孔;所述前叉包括前叉中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前叉中部上下两端的前叉竖管和前叉叉骨,所述前叉竖管的一侧为竖直面,所述前叉竖管与所述前叉中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前叉叉骨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连通;所述前叉中部枢接配合在所述枢接孔的下端,所述前叉竖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所述刹车变速线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安装孔、枢接孔的侧壁与竖直面之间的间隙、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

所述前叉竖管的竖直面与该竖直面相对的枢接孔侧壁之间留有供所述刹车变速线走线的间隙,该间隙为6mm。

所述前叉竖管与所述前叉中部的连接处为一过度斜面,所述第二穿孔设置在该过度斜面上。

所述第三穿孔位于所述前叉叉骨的内侧。

所述把手、车架主体和前叉均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叉竖管的一侧设置竖直面,使得前叉竖管的横截面呈类d型,提供了让位刹车变速线的空间,使得刹车变速线从把手到车架主体的枢接孔、再到前叉部分全部隐藏在自行车内部,即自行车的前刹车制动系统从控制把手到制动完成的部分完全隐藏,保证制动系统不易收到损坏,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竖直面的设计还可减少前叉竖管的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成本,保证刹车变速箱更加简洁、整个自行车更加大气,同时减少走线外置造成风阻的性能损耗,避免走线不被外因磨损,增强了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把手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车架主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前叉的立体图及其前叉竖管的截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把手1;第一穿孔11;安装孔12;车架主体2;枢接孔21;前叉3;前叉中部31;第二穿孔311;过度斜面312;前叉竖管32;竖直面321;前叉叉骨33;第三穿孔331;刹车变速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包括把手1、车架主体2、前叉3和刹车变速线4。

把手1设置有位于把立锁紧区的第一穿孔11、位于把手1底端的安装孔12,第一穿孔11与安装孔12连通。

车架主体2设置有与安装孔12相对设置的枢接孔21。

前叉3包括前叉中部31,以及连接在前叉中部31上下两端的前叉竖管32和前叉叉骨33,前叉竖管32的一侧为竖直面321,使得前叉竖管32的横截面呈现类似d型的形状,前叉竖管32与前叉中部3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穿孔311,前叉叉骨33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穿孔331,第二穿孔311与第三穿孔331连通;前叉中部31枢接配合在枢接孔21的下端,前叉竖管32的上端与安装孔12连接。

刹车变速线4依次穿设于第一穿孔11、安装孔12、枢接孔21的侧壁与竖直面321之间的间隙、第二穿孔311和第三穿孔331。

参考图1至图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上述前叉竖管32的竖直面321与该竖直面321相对的枢接孔21侧壁之间留有供刹车变速线4走线的间隙a,本实施例中,该间隙a为6mm,适用于刹车变速线4的工艺标准。

上述前叉竖管32与前叉中部31的连接处为一过度斜面312,第二穿孔311设置在该过度斜面312上。

上述第三穿孔331位于前叉叉骨33的内侧,以实现不绕线地连接到自行车的前轮部分,使得产品的外观更加简洁、减少刹车变速线4的缠绕。

上述把手1、车架主体2和前叉3均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以达到提高产品强度、减轻产品重量的目的。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叉竖管32的一侧设置竖直面321,使得前叉竖管32的横截面呈类d型,提供了让位刹车变速线4的空间,使得刹车变速线4从把手1到车架主体2的枢接孔21、再到前叉3部分全部隐藏在自行车内部,即自行车的前刹车制动系统从控制把手1到制动完成的部分完全隐藏,保证制动系统不易收到损坏,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竖直面321的设计还可减少前叉竖管32的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成本,保证刹车变速箱更加简洁、整个自行车更加大气,同时减少走线外置造成风阻的性能损耗,避免走线不被外因磨损,增强了自行车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车架主体、前叉和刹车变速线;

所述把手设置有位于把立锁紧区的第一穿孔、位于所述把手底端的安装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

所述车架主体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的枢接孔;

所述前叉包括前叉中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前叉中部上下两端的前叉竖管和前叉叉骨,所述前叉竖管的一侧为竖直面,所述前叉竖管与所述前叉中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前叉叉骨的侧面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连通;所述前叉中部枢接配合在所述枢接孔的下端,所述前叉竖管的上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所述刹车变速线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安装孔、枢接孔的侧壁与竖直面之间的间隙、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竖管的竖直面与该竖直面相对的枢接孔侧壁之间留有供所述刹车变速线走线的间隙,该间隙为6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竖管与所述前叉中部的连接处为一过度斜面,所述第二穿孔设置在该过度斜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穿孔位于所述前叉叉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车架主体和前叉均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前叉组合结构,包括把手、车架主体、前叉和刹车变速线;把手设有位于把立锁紧区的第一穿孔、位于把手底端的安装孔,两者连通;车架主体设有与安装孔相对的枢接孔;前叉包括前叉中部、连接在前叉中部上下端的前叉竖管和前叉叉骨,前叉竖管一侧为竖直面,前叉竖管与前叉中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穿孔,前叉叉骨侧面设有第三穿孔,第二穿孔与第三穿孔连通;前叉中部枢接配合在枢接孔下端,前叉竖管上端与安装孔连接;刹车变速线依次穿设第一穿孔、安装孔、枢接孔侧壁与竖直面之间的间隙、第二穿孔和第三穿孔。本实用新型实现新的刹车走线方式,将刹车变速线隐藏,保护制动系统、避免磨损的作用,不影响自行车正常变速刹车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游煌珍;曾金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富堡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