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1224发布日期:2021-08-24 12:20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更新,转向系统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得到逐步提升,其中转向调节也由早先的没有调节到角度调节,再到机械四向可调及电动四向可调。

目前四向机械可调结构在市场上应用较多,调节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现有转向管柱调节常见的问题有手柄锁止调节力大,调节异响,管柱角度调节力大、发涩、异响,管柱前后调节力大、发涩、异响等问题;要达到调节平顺、无异响等性能要求,目前各种调节结构都在致力于该问题的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以达到调节平顺无异响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包括上支架、上管柱、调节手柄、调节螺栓以及锁紧块,所述上管柱设在上支架内,上支架上设有调节滑槽,调节螺栓穿过调节滑槽端部设有调节螺母,所述锁紧块和调节手柄设在调节螺栓上,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弹簧,所述一对弹簧位于上支架的主体结构两侧,弹簧的上端与上支架顶部相连,弹簧的下端与调节螺栓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上套设有隔音胶套。

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侧面设有侧伸出板,所述侧伸出板上设有拉脱块,弹簧的上端与拉脱块相连。

所述调节滑槽内靠槽端部设有橡胶垫块。

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两端均为伸出的挂钩结构。

所述橡胶垫块靠调节螺杆侧设有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双弹簧应用,平衡调节过程中角度调节支架左右力大小,从而保证转向管柱上下柱管在圆周方向手力平衡,达成角度、前后调节力的平顺性,降低摩擦异响的产生;同时增设橡胶垫块,达成调节极限无异响的性能指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调节螺母;2、簧片;3、推力轴承;4、调节手柄;5、锁紧块ⅰ;6、锁紧块ⅱ;7、橡胶垫块;8、调节滑槽;9、上柱管;10、调节螺栓;11、拉脱块;12、上支架;13、隔音胶套;1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包括上支架12、上管柱9、调节手柄4、调节螺栓10以及锁紧块;上管柱设在上支架内,上支架上设有调节滑槽,调节螺栓穿过调节滑槽端部设有调节螺母1,锁紧块和调节手柄设在调节螺栓上,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弹簧,一对弹簧位于上支架的主体结构两侧,弹簧的上端与上支架顶部相连,弹簧的下端与调节螺栓相连。

弹簧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两端均为伸出的挂钩结构,安装简便;弹簧上套设有隔音胶套13,避免产生异响。

上支架的顶部侧面设有侧伸出板,所述侧伸出板上设有拉脱块11,弹簧的上端与拉脱块相连。

调节滑槽内靠槽端部设有橡胶垫块7;橡胶垫块靠调节螺杆侧设有弧形凹槽;以避免调节极限位置产生撞击异响。

具体功能及对应性能说明如下:

1、手柄打开和锁止:

附图1中,调节机构由一组常规调节零组件组成,包括调节螺母1、簧片2、推力轴承3、调节手柄4、锁紧块ⅰ5、锁紧块ⅱ6、调节螺栓10,通过调节螺母1对调节机构的打开和锁止定义力预压紧力和锁止力,为常规结构,为了确保手柄打开后,角度和前后调节力达到90n以下,特别将锁紧件组合的行程由1mm调整为1.5mm,以减少上支架12在手柄4打开后对上柱管9的夹紧力。

2、角度调节:

在手柄4打开后,上支架12与上柱管9的夹紧力降低,可以实现上下自由调节。本结构采用双弹簧,可以保证上下调节时整个管柱本体受两侧的力相等,不会导致上支架12与上柱管9产生轴向相对扭转,接触面产生摩擦而导致角度调节力大,调节发涩的问题,同时弹簧2可以保证管柱在自由状态下处于角度中间位置。

3、前后调节:

在手柄4打开后,上柱管9通过调节滑槽8相对调节螺栓10前后移动,同角度调节,本结构采用双弹簧,可以保证上下调节时整个管柱本体受两侧的力相等,不会导致上支架12与上柱管9产生轴向相对扭转,接触面产生摩擦而导致前后调节力大,调节发涩的问题,同时在调节滑槽8端面增加橡胶垫块7,以避免调节极限位置产生撞击异响。

基于以上特点,此四向可调转向管柱在双弹簧、大行程锁紧件、橡胶垫块等作用下,可以实现调节手柄锁止力≤60n,角度调节力20~70n,前后调节力≤100n,调节过程无卡顿、无异响。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双弹簧应用,平衡调节过程中角度调节支架左右力大小,从而保证转向管柱上下柱管在圆周方向手力平衡,达成角度、前后调节力的平顺性,降低摩擦异响的产生;同时增设橡胶垫块,达成调节极限无异响的性能指标。

上述仅为对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包括上支架、上管柱、调节手柄、调节螺栓以及锁紧块,所述上管柱设在上支架内,上支架上设有调节滑槽,调节螺栓穿过调节滑槽端部设有调节螺母,所述锁紧块和调节手柄设在调节螺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弹簧,所述一对弹簧位于上支架的主体结构两侧,弹簧的上端与上支架顶部相连,弹簧的下端与调节螺栓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上套设有隔音胶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侧面设有侧伸出板,所述侧伸出板上设有拉脱块,弹簧的上端与拉脱块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滑槽内靠槽端部设有橡胶垫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两端均为伸出的挂钩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块靠调节螺杆侧设有弧形凹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稳定调节机构,包括上支架、上管柱、调节手柄、调节螺栓以及锁紧块,所述上管柱设在上支架内,上支架上设有调节滑槽,调节螺栓穿过调节滑槽端部设有调节螺母,所述锁紧块和调节手柄设在调节螺栓上,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弹簧,所述一对弹簧位于上支架的主体结构两侧,弹簧的上端与上支架顶部相连,弹簧的下端与调节螺栓相连。通过双弹簧应用,平衡调节过程中角度调节支架左右力大小,从而保证转向管柱上下柱管在圆周方向手力平衡,达成角度、前后调节力的平顺性,降低摩擦异响的产生;同时增设橡胶垫块,达成调节极限无异响的性能指标。

技术研发人员:鲁秀伟;周定华;代立宏;黄巨成;古红晓;张超;何增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7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