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组件及骑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5658发布日期:2021-05-11 17:0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龙头组件及骑行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骑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头组件及骑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城市的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堵。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轻便环保的骑行车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各种轻便的骑行车,比如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等逐渐普及开来。

但是,现有的骑行车往往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便于收纳和携带,因此,迫切需要对骑行车进行折叠、收纳。

传统的骑行车的可折叠横把,在横把的固定方式上,通过套筒固定横把后,再通过螺纹连接,或直接通过弹簧来保持套筒的位置,以保持横把的位置状态。然而,采用螺纹连接方式的电动骑行车,在折叠后的组装过程需要转动套筒以固定套筒,操作繁琐;通过弹簧保持套筒位置的电动骑行车,虽然方便,但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龙头组件及骑行车,以实现骑行车占用空间的灵活调整,使骑行车更便于收纳和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龙头组件,所述龙头组件应用于骑行车,包括:

龙头件;

横把结构,转动安装于所述龙头件的一端,所述横把结构具有沿横向设置的展开状态、以及具有向所述龙头件靠拢的折叠状态;以及,

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所述龙头件和所述横把结构的套筒,所述套筒呈转动设置、以具有沿周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龙头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配合部,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横把结构固定于所述展开状态;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分离,以使所述横把结构可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其中之一设置为第一凸起,其中另一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配合的第一凹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龙头件包括龙头本体、以及设于所述龙头本体的一侧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一端开口的筒状设置,所述第一凸起凸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上;

所述套筒的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凹槽设于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朝向所述龙头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避位缺口;

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避位缺口呈相对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把结构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的伸入段,所述伸入段伸入至所述连接部内、且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伸入段相对应的开孔,当所述横把结构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伸入段自所述开孔处露设出。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横把结构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配合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相配合,用以将所述套筒连接于所述横把结构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配合部其中之一设置为第二凸起,其中另一设置为与所述第二凸起相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把结构包括:

横把,用于供人手扶持;

安装部,一端套接于所述横把的内侧,另一端与所述龙头件转动连接;以及

卡接环,卡接于所述横把和所述安装部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凸起设于所述卡接环的外侧面,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卡接环的外侧,所述第二凹槽设于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且沿所述套筒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凹槽朝向所述龙头件的一侧开设有避位凹槽,所述避位凹槽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设置;

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避位凹槽呈对应设置,且所述避位凹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安装部上的转轴安装孔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套筒和所述卡接环的弹性复位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横把结构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骑行车或者所述龙头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配合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限位配合件配合以将所述横把结构扣合锁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骑行车,包括龙头组件,所述龙头组件包括:

龙头件;

横把结构,转动安装于所述龙头件的一端,所述横把结构具有沿横向设置的展开状态、以及具有向所述龙头件靠拢的折叠状态;以及,

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所述龙头件和所述横把结构的套筒,所述套筒呈转动设置、以具有沿周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其中,所述套筒上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龙头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配合部,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配合部相配合,以将所述横把结构固定于所述展开状态;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分离,以使所述横把结构可从所述展开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切换。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横把结构转动安装于龙头件上,使得横把结构在转动过程中可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龙头组件安装于骑行车上时,用户在正常骑行时横把则处于展开状态,以供用户握持,当用户不使用时,横把结构可处于折叠状态,可以减小骑行车所占用的空间,以便于用户收纳;且设置有固定结构,通过固定结构的套筒的转动即可实现横把结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操作简单;通过在套筒上设置配合工作的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在横把结构处于展开状态时,套筒可将横把结构进行固定,使得横把结构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更稳定,用户在使用时也更安全,需要进行收纳时,只需转动套筒,即可将横把结构解锁,使横把结构可转动至折叠状态,操作方便且安全,用户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龙头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龙头组件(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细节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述龙头组件(当所述套筒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细节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述龙头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细节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所述龙头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细节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所述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所述套筒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骑行车往往体积较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便于收纳和携带。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龙头组件及骑行车,图1至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龙头组件的一实施例。

本发明的骑行车包括龙头组件100,该骑行车可以为自行车、电动车、或者滑板车等,以具有龙头组件100的骑行车结构均可适用。为方便说明,下面将主要以龙头组件100应用于滑板车上时为例,对龙头组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其他车型可参考适用。

请参阅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龙头组件100包括龙头件1、横把结构2及固定结构3,龙头件1用于固定安装于骑行车本体上;横把结构2转动安装于龙头件1的一端,横把结构2具有沿横向设置的展开状态、以及具有向龙头件1靠拢的折叠状态,当横把结构2呈展开状态时用于供用户握持,当横把结构2呈折叠状态时便于对骑行车进行收纳;固定结构3包括连接龙头件1和横把结构2的套筒31,套筒31呈转动设置、以具有沿周向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套筒31上设有第一限位部,龙头件1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配合部,当套筒3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配合部相配合,以将横把结构2固定于展开状态,并通过套筒31将横把结构2进行锁定;当套筒3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可与第二限位部相分离,以使横把结构2可从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以进行收纳。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横把结构2转动安装于龙头件1上,使得横把结构2在转动过程中可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当龙头组件100安装于骑行车上时,用户在正常骑行时横把21则处于展开状态,以供用户握持,当用户不使用时,横把结构2可处于折叠状态,可以减小骑行车所占用的空间,以便于用户收纳;且设置有固定结构3,通过固定结构3的套筒31的转动即可实现横把结构2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操作简单;通过在套筒上设置配合工作的限位部和限位配合部,在横把结构2处于展开状态时,套筒31可将横把结构2进行固定,使得横把结构2在展开状态时支撑更稳定,用户在使用时也更安全,需要进行收纳时,只需转动套筒31,即可将横把结构2解锁,使横把结构2可转动至折叠状态,操作方便且安全,用户体验感更好。

通过套筒31与横把结构2相配合,以将横把结构2固定在展开状态的形式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可结合图3、图8和图9,可将套筒31与横把结构2连接固定,而通过套筒31与龙头本体11的配合来锁定和解锁横把结构2的位置。具体地,第一限位部和第一限位配合部其中之一可以设置为第一凸起13,其中另一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凸起13相配合的第一凹槽311。当套筒31沿自身的周向转动,使得第一凸起13卡设于第一凹槽311内后,则可以将横把结构2的位置进行固定,以使横把结构2呈横向设置,即骑行车正常行驶时便于人手握持的方向延伸设置。

由于横把结构2相对于龙头件1可以转动,当横把结构2处于展开状态时,则完全通过套筒31上的第一凹槽311和龙头件1上的第一凸起13的卡合来进行固定,第一凸起13卡设于第一凹槽311内时,应保证人手在握持模把结构2或压动横把结构2时第一凸起13不易从第一凹槽311内脱出,因此,第一凸起13的伸入至第一凹槽311内的深度不宜过小、套筒31的卡持比例也应当适宜,应根据骑行车的尺寸合理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可参阅图5、图8和图11,为方便横把结构2的安装,龙头件1包括有龙头本体11、以及设于龙头本体11的一侧的连接部12,龙头本体11用于安装于骑行车上,如骑行车的立柱上,该连接部12则用以连接套筒31和横把结构2,连接部12呈一端开口的筒状设置,第一凸起13凸设于连接部12的外侧面上;套筒31的一端套设于连接部12的外侧,第一凹槽311设于套筒31的内侧壁、且沿套筒31的周向延伸设置,在套筒31沿自身的周向转动时,第一凸起13可沿第一凹槽31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凹槽311朝向龙头本体11的一侧开设有避位缺口313;当套筒3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凸起13与避位缺口313呈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凸起13可自避位缺口313处从第一凹槽311中脱出,从而套筒31可从连接部12上解锁,套筒31与连接部12相分离,以跟随横把结构2一起移动,进行折叠。

为方便收纳,可将横把结构2与龙头本体11之间设置为转动连接,具体地,可结合图7和图9,该横把结构2具有与连接部12相连接的伸入段,伸入段伸入至连接部12内、且与连接部12转动连接,伸入段伸入至连接部12的筒状结构内,在伸入段的端部设有安装孔,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连接部12内,结构更紧凑,且外观更美观;且在连接部1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伸入段相对应的开孔14,当横把结构2处于折叠状态时,伸入段自开孔14处转出。例如,在骑行车正常行驶时,横把结构2为沿横向延伸设置,当进行折叠时,横把结构2则沿转动部转动,以处于竖向延伸设置,以穿设于开孔14处,使横把结构2可更靠近龙头本体11,收纳效果更好。

可参阅图6,当横把结构2折叠后,横把结构2的外侧面与连接部12的筒状结构的端面呈对齐设置,或者横把结构2的外侧面位于连接部12的筒状结构的端面的内侧,即相对于沿横向设置的连接部12,横把结构2的外侧面更靠近龙头本体11设置,使得收纳后的体积更小,收纳效果更好。

而且为了使收纳后的横把结构2更稳定,不会随意转动,在横把结构2上可设置有限位件,在骑行车上或龙头本体11上可设置有与限位件相配合的限位配合件,以将横把结构2进行扣合锁定。在一实施例中,在骑行车的立柱上可以设置有卡夹,当横把结构2转动至折叠位置时,横把结构2可卡设于卡夹内,从而固定,以避免用户在提拿折叠后的骑行车时,横把结构2翻转。

当然,固定横把结构2的方式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和限位配合件也可设置为相互配合的卡凸和卡槽等,固定方式较多,在此不一一详述。

为了使套筒31的转动更稳定,在套筒31上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横把结构2上设有与第二限位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配合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配合部相配合,用以将套筒31连接于横把结构2上,从而使套筒31的一端与龙头主体相连接,套筒31的另一端与横把结构2相连接,使得套筒31在转动以进行横把结构2的状态切换时,更稳定,调节也更安全。

具体地,第二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配合部其中之一设置为第二凸起24,其中另一设置为与第二凸起24相配合的第二凹槽312,使套筒31两端均具有限位,转动更稳定。且在本实施例中,可结合图2至图5,第二凸起24和第一凸起13在沿套筒31的轴向上呈错位设置,使得当第一凸起13卡设于第一凹槽311的一处时,第二凸起24卡接于第二凹槽312的另一处,且这两处卡接位置位于套筒31沿周向的不同位置,从而使套筒31将横把结构2固定于展开状态时更稳定,使横把结构2不易晃动。

横把结构2的设置形式有多种。可参阅图7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该横把结构2包括有横把21、安装部22和卡接环23,横把21用于供人手扶持;安装部22用于连接横把21和龙头件1,其中,横把21呈中空设置,安装部22一端套接于横把21的内侧,与横把21呈过盈配合连接,另一端与龙头件1转动连接,具体地,安装部22可伸入至转动部内侧,以通过转轴与龙头件1连接;卡接环23用以卡接于横把21和安装部22的连接处,以避免横把21脱落;第二凸起24设于卡接环23的外侧面,套筒31套设于卡接环23的外侧,第二凹槽312设于套筒31的内侧壁、且沿套筒31的周向延伸设置,第二凹槽312朝向龙头件1的一侧开设有避位凹槽314,避位凹槽314沿套筒31的轴向延伸设置,避位凹槽314与第二凹槽312相连通,以共同形成“l”型的凹槽;当套筒31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凸起24与避位凹槽314呈对应设置,从而在第一凸起13从第一凹槽311内脱出时,第二凸起24则可自第二凹槽312进入避位凹槽314内,从而使套筒31不可继续转动。

进一步地,可参阅图9,为了保证在折叠时套筒31能够自如转动、避免套筒31与龙头本体11的连接部12发生干涉,避位凹槽314的长度应当略大于第一凹槽311与横把结构2的安装部22上的转轴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两者的差值范围以1~2mm为宜。

进一步地,可参阅图9至图11,固定结构3还包括连接套筒31和卡接环23的弹性复位件32,弹性复位件32可设置为复位弹簧,当横把结构2从折叠状态恢复至展开状态后,第一凸起13进入第一凹槽311内,且第二凸起24也进入第二凹槽312内,在弹性复位件32的带动下,套筒31可自动转动,复位更方便也更迅速。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复位件32也可设置为扭簧,一方面可增加套筒31转动时的手感,另一方面在扭簧的作用下,横把结构2复位后,套筒31可自动复位。

下面对横把结构2从展开状态切换到折叠状态时的具体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在滑板车正常使用时,横把结构2处于展开状态,此时第一凸起13卡设于第一凹槽311的内部,且与避位缺口313呈错位设置,第二凸起24卡设于第二凹槽312的内部,且与避位凹槽311呈错位设置;在需要折叠横把结构2时,转动套筒31,使得第一凸起13可沿第一凹槽311滑动,同时第二凸起24可沿第二凹槽312滑动,当第一凸起13与避位缺口313相对时,同时第二凸起24也与避位凹槽314呈相对,此时,人手握持横把21并向下压接横把21,则第一凸起13可自避位缺口313处从第一凹槽311内脱出,使得套筒31可自龙头件1的连接部12处脱出,且同时第二凸起24进入避位凹槽314内,且可沿避位凹槽314滑动至极限位置,套筒31从安装部22上脱出后则在第二凸起24和避位凹槽314的作用下无法继续转动,以保持脱出时的位置,这样,在进行横把结构2的复位时,即将横把结构2从折叠状态恢复至展开状态时,以保证第一凸起13可顺畅的从避位缺口313处进入第一凹槽311内,以对横把结构2的复位进行导向。优选地,避位缺口313位于第一凹槽311的一端,当用户转动套筒31,感觉无法继续转动时,则可向下压动横把21,将套筒31脱出,更有手感。具体地,将横把结构2进行复位时,转动横把21以使横把21恢复至展开状态,在转动横把21的过程中,第二凸起24沿避位凹槽314反向移动,以自动进入第二凹槽312内,当第二凸起24进入第二凹槽312内后,套筒31解锁,且同时,第一凸起13又进入第一凹槽311内,则套筒31在弹性复位件32的作用下可自动旋转以复位,使得骑行车横把结构的复位更简单,且更易操作。

横把结构2可设置有两个,两个横把结构2分别转动安装于龙头件1的两端,固定结构3与横把结构2相对应设置有两个,两个横把结构2呈对称设置于龙头件1的两侧,用户在使用时,可双手握持,平衡性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