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3306发布日期:2021-11-25 12:2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2.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3.一般汽车车型翼子板上固定支架采用冷轧钢板冲压形成。翼子板上固定支架与车身骨架进行电阻焊接为翼子板翼子板提供安装点,因翼子板与发盖总成有匹配关系(主要表现为翼子板和发盖的间隙面差)。要求翼子板上固定支架在x向和y向具备一定的刚度和强度。车身在碰撞过程中在发盖和翼子板匹配处有行人保护头部碰撞要求。要求翼子板上固定支架在z向刚度要满足其目标值,那么翼子板与发盖的间隙面差配合和行人保护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车型翼子板上固定支架多个上固定支架来满足匹配和行人保护的要求。一般车型采用3个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来满足翼子板与发盖总成的匹配,通过弱化翼子板上支架的z向刚度和强度来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以满足翼子板的装配和匹配要求又可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具有:
6.支架本体,其为“几”字型;
7.支架安装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的低端;
8.x向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架安装脚与支架本体的连接处;
9.y向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架安装脚的中部;
10.压溃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
11.所述压溃结构为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侧面的中部附近。
12.还具有螺母,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通过所述螺母与翼子板支架本体连接。
13.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还设有防错孔。
1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既可以满足翼子板的装配和匹配要求又可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解决了采用多个翼子板上固定支架实现翼子板与发盖总成的匹配要求和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有利于车身轻量化设计和成本的控制。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支架本体,2、支架安装脚,21、x向加强筋,22、y向加强筋,3、通孔,4、防错孔,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参见图1

4,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具有:
22.支架本体,其为“几”字型;
23.支架安装脚,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两侧的低端;
24.x向加强筋,设置在支架安装脚与支架本体的连接处;
25.y向加强筋,设置在支架安装脚的中部;
26.把原单一的“几”字型支架设计为z向刚度较弱x向y向刚度较强的支架,通过电阻点焊与车身骨架连接为翼子板提供上固定点。为满足x向y向刚度和强度,对支架的结构进行了加强设计,设置x向加强筋和y向加强筋,增强了与车身骨架的焊接刚度和支架本身的刚度。
27.压溃结构,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两侧。压溃结构为通孔,通孔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侧面的中部附近。为弱化z向的刚度和强度,在支架的z向增加了压溃结构。
28.还具有螺母,支架本体的上端通过螺母与翼子板支架本体连接。
29.支架本体的上端还设有防错孔。同时为了满足生产防错在支架上设计防错缺口。
30.实现z向刚度较弱x向y向刚度较强的翼子板上支架,实现x向y向刚度较强的方案为加强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与车身骨架的焊接贴合面和自身的结构设计,实现z向刚度较弱通过增加支架的压溃结构来满足。同时为了满足生产防错在支架上设计防错缺口。本实用新型既可以满足翼子板的装配和匹配要求又可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减少了零部件数量也减少了单车成本和车身重量。
31.采用上述的结构后,既可以满足翼子板的装配和匹配要求又可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解决了采用多个翼子板上固定支架实现翼子板与发盖总成的匹配要求和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有利于车身轻量化设计和成本的控制。
3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架本体,其为“几”字型;支架安装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的低端;x向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架安装脚与支架本体的连接处;y向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架安装脚的中部;压溃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溃结构为通孔,所述通孔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侧面的中部附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螺母,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通过所述螺母与翼子板支架本体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上端还设有防错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翼子板上固定支架总成,具有:支架本体,其为“几”字型;支架安装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的低端;X向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架安装脚与支架本体的连接处;Y向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架安装脚的中部;压溃结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两侧,既可以满足翼子板的装配和匹配要求又可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胡月胜 周阵阵 周娟娟 王林 陈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08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