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17915发布日期:2022-01-22 13:0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领域,具体是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对人身的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e-ncap即euro-ncap(europeannewcarassessmentprogramme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是由欧洲五个国家的政府倡导而生的汽车界最具权威的安全测试机构,透过euro-ncap专业且严苛的安全评鉴,透过时速64km/h正面撞击以及时速50km/h的侧面撞击测试结果,提供欧洲消费者作为购车选择的参考依据;碰撞测试结果分一到五星级(五星级最高),测试项目为正面撞击、侧面撞击、侧面圆柱体撞击、对行人保护能力和对车内儿童保护。
3.常规的纵梁、前横梁连接处为弧形,其结构与图1处纵梁述、后横梁连接处近似,这样就导致在汽车发生碰撞时,纵梁端部与被撞物品为点接触,接触面积小,很容易发生形变,受力不均匀。
4.综上,如何实现纵梁、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成为了本领域研究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纵梁、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构成的框体结构;位于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且向前延伸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平面以及连接平面、纵梁端部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其水平设置,并连接平面、纵梁端部;第二连接片,其平行设置在第一连接片的上方,并连接平面、纵梁端部;第三连接片,其竖直设置在第二连接片的两侧,并连接平面、纵梁端部;
8.在本方案中,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的结构在原先圆弧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缓冲件,缓冲件的前部为一竖直的平面,这样就导致在撞击物体时,与被撞物体为面接触,受力均匀,能够均匀的将撞击力传递至后方的纵梁与前横梁上;
9.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呈上下布置;第一连接片呈平面结构,起到了支撑连接的作用。
10.常规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两水平的设置两第一连接片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方式强度不够;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连接片与两第三连接片形成类似与槽钢的结构,即第二连接片与第三连接片之间的夹角为90
°
,这样一来,第二、三连接片的组合与纵梁端部、平面实现水平、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的连接,这样一来能够增加纵梁端部、平面的连接强度。
11.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片与纵梁端部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连接片中部具有下陷部,下陷部的一侧边与纵梁端部连接;
12.由于第二连接片的高度要超过纵梁顶部,通过采用下陷部的侧边与纵梁端部连
接,增加了第二连接片与纵梁端部的连接长度,从而增加了第二连接片与纵梁端部的连接强度。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的结构在原先圆弧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缓冲件,缓冲件的前部为一竖直的平面,这样就导致在撞击物体时,与被撞物体为面接触,受力均匀,此外能够均匀的将撞击力传递至后方的纵梁与前横梁上,实现纵梁、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吸能。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a处放大图;
17.图中:1-纵梁、2-前横梁、3-缓冲件、4-平面、5-第一连接片、6-第三连接片、7-下陷部、8-后横梁、9-第二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纵梁1,前横梁2和后横梁8构成的框体结构;位于纵梁1与前横梁2连接处,且向前延伸设置有缓冲件3;缓冲件3包括竖直设置的平面4以及连接平面4、纵梁1端部的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5,其水平设置,并连接平面4、纵梁1端部;第二连接片9,其平行设置在第一连接片5的上方,并连接平面4、纵梁1端部;第三连接片6,其竖直设置在第二连接片9的两侧,并连接平面4、纵梁1端部;
21.在本方案中,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的结构在原先圆弧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缓冲件,缓冲件的前部为一竖直的平面,这样就导致在撞击物体时,与被撞物体为面接触,受力均匀,能够均匀的将撞击力传递至后方的纵梁与前横梁上;
22.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呈上下布置;第一连接片呈平面结构,起到了支撑连接的作用。
23.常规的连接方式是通过两水平的设置两第一连接片进行连接,但这种连接方式强度不够;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连接片与两第三连接片形成类似与槽钢的结构,即第二连接片与第三连接片之间的夹角为90
°
,这样一来,第二、三连接片的组合与纵梁端部、平面实现水平、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的连接,这样一来能够增加纵梁端部、平面的连接强度。
24.实施例二
2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连接片与纵梁端部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连接片9中部具有下陷部7,下陷部7的一侧边与纵梁1端部连接;
26.由于第二连接片的高度要超过纵梁顶部,通过采用下陷部的侧边与纵梁端部连接,增加了第二连接片与纵梁端部的连接长度,从而增加了第二连接片与纵梁端部的连接强度。
27.综上,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的结构在原先圆弧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缓冲件,缓冲件的前部为一竖直的平面,这样就导致在撞击物体时,与被撞物体为面接触,受力均匀,此外能够均匀的将撞击力传递至后方的纵梁与前横梁上,实现纵梁、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吸能。
2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构成的框体结构;位于所述纵梁与所述前横梁连接处,且向前延伸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平面以及连接所述平面、纵梁端部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片,其水平设置,并连接所述平面、纵梁端部;第二连接片,其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上方,并连接所述平面、纵梁端部;第三连接片,其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侧,并连接所述平面、纵梁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中部具有下陷部,所述下陷部的一侧边与所述纵梁端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领域,具体是一种前副车架吸能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纵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构成的框体结构;位于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且向前延伸设置有缓冲件;缓冲件包括竖直设置的平面以及连接平面、纵梁端部的连接件;纵梁与前横梁连接处的结构在原先圆弧形的基础上,增加一缓冲件,缓冲件的前部为一竖直的平面,这样就导致在撞击物体时,与被撞物体为面接触,受力均匀,此外能够均匀的将撞击力传递至后方的纵梁与前横梁上,实现纵梁、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吸能。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吸能。前横梁连接处撞击时受力均匀吸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腾飞 潘磊 胡红华 田晨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牛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3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