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35750发布日期:2022-03-20 01:4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前舱盖内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


背景技术:

2.汽车前舱盖总成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起到空气导流作用,又保护发动机及周边管线配件等,还可以充分防止冲击、腐蚀、雨水以及电干扰等不利影响,它在结构上一般由外板和内板组成,内板起到增强刚度的作用,属于一种骨架式结构,现有的前舱盖内板多为钢材或铝合金材料,且需在铰链及锁钩安装点位置布置加强板,以增强安装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设计中要求前舱盖总成模态和刚度满足实际需要且质量最轻,否则影响车辆的整体安全性与nvh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其采用复合材料,在铰链和锁钩、缓冲块位置通过结构设计布置蜂窝状加强筋,提升了安装点的强度和刚度,实现了结构轻量化。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设有若干前舱盖铰链安装点、若干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以及若干前舱盖锁钩安装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铰链安装点、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以及前舱盖锁钩安装点的安装孔周围均布设有蜂窝状加强筋,所述蜂窝状加强筋上蜂窝孔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安装孔的周向边缘固定有筒状加强筋,所述筒状加强筋的内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筒状加强筋与其相邻的一圈蜂窝孔上筋板的高度、厚度相同且均高于蜂窝状加强筋上其他蜂窝孔上筋板的高度与厚度。
6.优选地,所述蜂窝孔的形状选用正六边形,其外接圆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
7.优选地,所述筒状加强筋与其相邻的一圈蜂窝孔上筋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3mm,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蜂窝状加强筋上其他蜂窝孔上筋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7mm,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8.优选地,所述前舱盖铰链安装点处的蜂窝状加强筋的布置范围大于或等于126x96mm。
9.优选地,所述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处的蜂窝状加强筋的布置范围大于或等于110x103mm。
10.优选地,所述前舱盖锁钩安装点处的蜂窝状加强筋的布置范围大于或等于303x188mm。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铰链和锁钩、缓冲块位置通过结构设计布置蜂窝状加强筋,提升了安装点的强度和刚度,用蜂窝状加强筋替换了加强板,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相比较传统加强筋的结构,能够使整个前舱盖总成的质量降低可达25%以上,性能提升10%以上,从而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状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窝状加强筋在各位置处的布置范围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与传统前仓盖总成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图;
17.图5为现有技术中锁钩加强板结构;
18.图6为现有技术中铰链加强板结构。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前舱盖铰链安装点;2、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3、前舱盖锁钩安装点;4、筒状加强筋;5、蜂窝状加强筋;52、蜂窝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设有若干前舱盖铰链安装点1、若干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以及若干前舱盖锁钩安装点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铰链安装点1、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以及前舱盖锁钩安装点3的安装孔周围均布设有蜂窝状加强筋5,所述蜂窝状加强筋5上蜂窝孔52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安装孔的周向边缘固定有筒状加强筋4,所述筒状加强筋4的内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筒状加强筋4与其相邻的一圈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厚度相同且均高于蜂窝状加强筋5上其他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与厚度。
23.筒状加强筋4与其相邻的一圈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等于13mm,厚度等于2.5mm,蜂窝状加强筋5上其他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等于7mm,厚度等于2mm。
24.所述蜂窝孔52的形状选用正六边形,其外接圆直径等于12mm。
25.所述前舱盖铰链安装点1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为126x96mm。
26.所述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为110x103mm。
27.其中左前方的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为141x122。
28.所述前舱盖锁钩安装点3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为303x188mm。
29.采用两块前舱盖内板,一块按照实施例中结构布置蜂窝状加强筋5,一块按照现有技术中安装锁钩加强板结构和铰链加强板结构,图5为锁钩加强板结构,其厚度一般选用1.5mm,图6为现有铰链加强板结构,其厚度一般选用2.0mm。
30.对上述两个前舱盖内板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结果如图4;整个前舱盖总成的质量
降低可达25%以上,性能提升10%以上。
31.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前舱盖内板上设若干前舱盖铰链安装点(1)、若干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以及若干前舱盖锁钩安装点(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铰链安装点(1)、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以及前舱盖锁钩安装点(3)的安装孔周围均布有蜂窝状加强筋(5),所述蜂窝状加强筋(5)固定在前舱盖内板上并且蜂窝孔(52)的形状为正多边形,所述安装孔的周向边缘固定有筒状加强筋(4),所述筒状加强筋(4)的内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同,所述筒状加强筋(4)与其相邻的一圈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厚度相同且均高于蜂窝状加强筋(5)上其他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与厚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孔(52)的形状选用正六边形,其外接圆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加强筋(4)与其相邻的一圈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13mm,厚度大于或等于2.5mm,蜂窝状加强筋(5)上其他蜂窝孔(52)上筋板的高度大于或等于7mm,厚度大于或等于2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铰链安装点(1)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大于或等于126x96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2)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大于或等于110x103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锁钩安装点(3)处的蜂窝状加强筋(5)的布置范围大于或等于303x188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前舱盖内板结构,在其前舱盖铰链安装点、前舱盖缓冲块安装点以及前舱盖锁钩安装点的安装孔周围均布设有蜂窝状加强筋,用蜂窝状加强筋替换了加强板,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相比较传统加强筋的结构,能够使整个前舱盖总成的质量降低可达25%以上,性能提升10%以上,从而实现轻量化的目的。现轻量化的目的。现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道 陈亮 袁文俊 刘江伟 祝应芳 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吉麦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