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带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0789发布日期:2022-06-08 07:58阅读:7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铜带运输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铜带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铜带运输,大多是将铜带直接放置于车体上,在运输过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很轻易的接触铜带,既不卫生也不安全,有铜带丢失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铜带直接放置于车体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能降低铜带丢失的风险。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顶面安装有罐体,所述罐体上套装有罐盖,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所述罐体中心旋转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内分别贯穿有插柱,第二连杆分别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柱旋转连接。
6.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7.所述罐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盖内侧面导块相适应的导槽;
8.所述第一插孔两侧向外延伸出限位槽,所述插柱两侧向外延伸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
9.所述旋转轴旋转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心,并贯穿至所述车体底面,其端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容置于所述车体底面开设的容置槽内。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铜带放置于罐体后,将罐盖沿导槽盖于罐体上,旋转旋转轴,带动两根插柱分别插接入罐盖上的第二插孔内,即可将罐盖固定于罐体上,降低铜带丢失的风险;将把手设置于车体底面也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13.图中: 1车体;11容置槽;2罐体;21第一插孔;22限位槽;23导槽;3旋转轴;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插柱;34限位杆;35把手;4罐盖;41第二插孔;42导块。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15.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包括车体1,车体1顶面安装有罐体2,罐体2上套装有罐盖4,
罐体2和罐盖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的第一插孔21、第二插孔41;罐体2中心旋转安装有旋转轴3,旋转轴3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31,第一插孔21、第二插孔41内分别贯穿有插柱33,第二连杆32分别一端与第一连杆31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插柱33旋转连接。
16.罐体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罐盖4内侧面导块42相适应的导槽23;第一插孔21两侧向外延伸出限位槽22,插柱33两侧向外延伸有限位杆34,限位杆34在限位槽22内移动;旋转轴3旋转安装于罐体2的底部中心,并贯穿至车体1底面,其端部设置有把手35,把手35容置于车体1底面开设的容置槽11内。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铜带放置于罐体2后,将罐盖4沿导槽23盖于罐体2上,旋转旋转轴3,带动两根插柱33分别插接入罐盖4上的第二插孔41内,即可将罐盖4固定于罐体2上,降低铜带丢失的风险;将把手35设置于车体1底面也进一步降低了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顶面安装有罐体,所述罐体上套装有罐盖,所述罐体和所述罐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所述罐体中心旋转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内分别贯穿有插柱,第二连杆分别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插柱旋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盖内侧面导块相适应的导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两侧向外延伸出限位槽,所述插柱两侧向外延伸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在所述限位槽内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旋转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心,并贯穿至所述车体底面,其端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容置于所述车体底面开设的容置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带运输装置,其能降低铜带丢失的风险。其包括车体,车体顶面安装有罐体,罐体上套装有罐盖,罐体和罐盖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通的第一插孔、第二插孔;罐体中心旋转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内分别贯穿有插柱,第二连杆分别一端与第一连杆旋转连接,另一端与插柱旋转连接。一端与插柱旋转连接。一端与插柱旋转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曹永义 张斌 蒋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锡洲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6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