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76759发布日期:2023-08-31 18:3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著车辆排气法规和二氧化碳/燃油效率法规的限制,需要同时实现发动机排气的干净化和提高燃料消耗的效率。在所有国家加强建设安全的城市和人类住区,以加强所有国家的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因此,在所有国家需要加强向所有人提供安全、负担得起的、易于利用、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善道路安全,特别是扩大公共交通,减少城市的人均负面环境影响,包括特别关注空气质量,以及城市废物管理等。在交通领域,在车辆的制造业方面,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应对环境问题,以开发能够提高全球能源效率的改善率的技术。

2、车辆在行驶时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加,轮胎在地面上的接触力减少,因此在行驶中的稳定性变差并且在车辆的加速方面也存在了一些限制。为了预防这样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车辆的后保险杠上设置的扰流板装置(亦称为空气扰流板),用于改变空气的流动。扰流板装置通常有分为安装在车辆的前面的鼻部扰流板,安装在车顶的车顶扰流板以及安装在车辆的后端部的尾部扰流板。例如,所述的尾部扰流板通常是通过螺栓安装在后保险杠表面下方,且是属于固定在后保险杠的后扰流板的构造。

3、除上述的固定式的扰流板装置以外,现有技术的车辆的制造业中,也存在可移动的移动式的扰流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中,有提出一种用于设置在车辆的后保险杠的扰流板装置,扰流板装置可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主动地改变扰流板装置的突出物的量。专利文献1的扰流板装置中,在车辆行驶时,通过使扰流板装置的扰流板杆朝向车辆的后方移动的方式,在车辆的停止或低速行驶状态时将其作为后保险杠的功能来使用,在车辆的高速行驶状态时将其作为发挥扰流板装置的功能来使用。如此,专利文献1中,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改进到最佳水平。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美国公开us 2015/0166130 a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如专利文献1的扰流板装置的技术中,在车辆的高速行驶状态时,扰流板装置的扰流板杆被驱动而使扰流板装置朝向车辆的后方移动,而针对用于驱动扰流板装置移动的驱动构件的设置方面,并未考虑驱动构件的安装位置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是否能良好的受到保护。因此,需要一种在有限的设置空间内将承受冲击载荷的可能性纳入考虑而设计且能够避免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的车辆后部结构。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能够避免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从而提升车辆后部结构的品质。

4、[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5、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包括:扰流板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后保险杠;所述扰流板装置包括:可动部,设置成在与所述后保险杠连接的存放位置和从所述后保险杠朝向车辆的后方突出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至少一个固定部,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可动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构件;底板;左右一对的侧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防撞梁,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且通过连结部与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架的各后端连结;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位在所述底板的更后方,且设置在连结于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架和所述防撞梁之间的所述连结部。

6、根据本发明,有限的设置空间内将承受冲击载荷的可能性纳入考虑而设计的车辆后部结构,能够避免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从而提升车辆后部结构的品质。

7、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安装在夹设于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架和所述防撞梁之间的连结板上。

8、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连结板夹设在左右一对的侧架和防撞梁之间并且将固定部安装在连结板上,进一步提高结构上的强度,且避免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

9、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可动部具有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设置,且所述本体部的长度比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架之间的距离长。

10、根据所述结构,通过将可动部的本体部设置成其长度比左右一对的侧架之间的距离长。即使扰流板装置和后保险杠之间互相分离而产生间隙,通过可动部的本体部,能够阻挡被卷起的泥巴或碎石等异物进入后保险杠和扰流板装置的内部,从而有保护功能。

11、并且,在本发明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引突起部,所述本体部形成有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引凹槽,所述导引突起部可沿所述导引凹槽滑动。

12、根据所述结构,通过设置导引凹槽和可沿着导引凹槽滑动的导引突起部的设置,能够使可动部在存放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顺畅且稳定地移动,除了提升结构强度以防止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以外,进一步提升扰流板装置的稳定性。

13、[发明的效果]

14、基于上述,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通过将用来安装驱动扰流板装置的可动部的固定部设置在连结于左右一对的侧架和防撞梁之间的连结部,由于侧架和防撞梁都是结构强度较佳的车辆的支撑构件,能够提供固定部良好的保护。因此,有限的设置空间内将承受冲击载荷的可能性纳入考虑而设计的车辆后部结构,能够避免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从而提升车辆后部结构的品质。

1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能够避免驱动构件被冲击载荷影响,从而提升车辆后部结构的品质。车辆后部结构包括:扰流板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后保险杠;所述扰流板装置包括:可动部,设置成在与所述后保险杠连接的存放位置和从所述后保险杠朝向车辆的后方突出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以及至少一个固定部,具有用于驱动所述可动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的驱动构件;底板;左右一对的侧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防撞梁,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且通过连结部与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架的各后端连结;所述至少一个固定部位在所述底板的更后方,且设置在连结于所述左右一对的侧架和所述防撞梁之间的所述连结部。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勇贵,安保慧,安藤谦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