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60013发布日期:2023-05-14 19:19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客车,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客车碰撞事故主要包括正面碰撞、翻车、追尾及侧面碰撞等,其中正面碰撞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最多。客车正面碰撞事故约占客车事故的40%~60%,同时死亡人数占比达到60%左右,提高客车正面的被动安全性迫在眉睫。我国的客车以平头车居多,发生正面碰撞事故时,客车前端吸能距离短,吸能结构少,驾驶室极易被挤压变形,驾驶员生存空间被侵入而导致损伤严重。如果提高客车的结构强度,尽量减少客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变形,可以在正面碰撞事故中一定程度地保护驾驶员,但会导致车身减速度过大,后排车厢内座椅固定点松脱或乘员的安全带勒伤乘员。当客车发生正碰后,后排乘员由于惯性向前运动,即使有安全带的约束,乘员头部也很有可能与前排座椅靠背发生二次碰撞,造成严重伤害。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冲击的客车底盘框架结构来保护驾驶员,保证驾驶员生存空间不被侵入。所述前端防护机构可以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能量吸收机构能够缓冲前端防护机构传递过来的外部冲击。该发明能够保护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但对后排乘员的保护效果不好,无相应措施实现对后排乘员的保护。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客车碰撞吸能结构,可以避免碰撞冲击力直接传递至车身,使得车厢内乘客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对客车提供吸能保护。但随着吸能结构向后移动,势必导致驾驶室压溃变形,驾驶员生存空间受到侵入。以上可见,现有的客车无法兼顾驾驶员及后排乘员被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客车技术无法兼顾驾驶员及后排乘员被动安全性的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a、采用两级压溃式车架

5、对非承载式客车的车架进行强度设计,在车架前端设置吸能区,驾驶室后端对应的车架处设置折叠缓冲区,当前端吸能盒完全压溃后,进一步通过折叠缓冲区的变形降低车身减速度峰值;

6、b、前强中弱可压溃车身骨架设置

7、将驾驶室正下方处的车架设置为不变形区,保证驾驶室结构完整,不被挤压变形,在车身中后段骨架处设置弱化区,使车身在弱化区变形,保证驾驶员生存空间完整;

8、c、五点式座椅固定

9、采取地板及侧围共同固定座椅,使乘员及座椅整体的质心距离固定点更近,减小碰撞事故中前向翻转力矩。

10、进一步地,步骤a,所述车架吸能区布置有吸能盒,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缓冲碰撞强度,使发生事故后的车身在相对较小的减速度下进行减速。

11、更进一步地,前端所述吸能盒发生变形,车身减速度不超过20g,在整个碰撞工程中,车身减速度不超过25g。

12、更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长度为130mm。

13、更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截面形状为封闭的“目”字形。

14、更进一步地,所述吸能盒的截面积a1应满足如下条件:

15、σs1×a1≤20×m×g

16、即:

17、式中,σs1为吸能盒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m为客车仿真总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18、截面形状为封闭的“目”字形。

19、更进一步地,步骤a,折叠缓冲区为“c”字形截面的钢板组成,截面积a3应满足如下条件:

20、σs1×a1≤σs2×a3≤25×m×g

21、即:

22、式中,σs2为车架所用材料的屈服强度。

23、更进一步地,步骤b,所述车架为两个“c”字形截面的钢板焊接成“口”字形,截面积a2需满足如下条件:

24、σs2×a2≥25×m×g

25、即:

26、进一步地,步骤c,在地板上设置两个固定点,在侧围上设置三个固定点。

27、更进一步地,位于侧围的三个固定点中,前端设置一个,后端设置两个。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9、本发明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优点如下:

30、1、首创两级压溃式客车车架,在车架前端设置吸能区,车架中段设置折叠缓冲区,有效降低客车碰撞时的车身减速度,能降低后排车内乘员所受伤害;

31、2、首次采用可压溃式客车车身骨架,使车身变形区后移到驾驶室后部,有效保护驾驶员生存空间不被侵入,保护驾驶员安全;

32、3、首次采用地板及侧围组合五点式座椅固定方式,确保座椅固定牢靠不松脱,配合安全带使用,将车内乘员约束在座椅上,避免乘员甩出造成人员伤亡;

33、本发明基于现有工艺及技术水平,通过车架及车身的强度设计即可实现,大大提高客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车架吸能区布置有吸能盒,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缓冲碰撞强度,使发生事故后的车身在相对较小的减速度下进行减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端所述吸能盒发生变形,车身减速度不超过20g,在整个碰撞工程中,车身减速度不超过25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长度为13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截面形状为封闭的“目”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的截面积a1应满足如下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折叠缓冲区为“c”字形截面的钢板组成,截面积a3应满足如下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车架为两个“c”字形截面的钢板焊接成“口”字形,截面积a2需满足如下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在地板上设置两个固定点,在侧围上设置三个固定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侧围的三个固定点中,前端设置一个,后端设置两个。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非承载式客车被动安全性的方法,包括采用两级压溃式车架,前强中弱可压溃车身骨架设置和五点式座椅固定。本发明首创两级压溃式客车车架,在车架前端设置吸能区,车架中段设置折叠缓冲区,有效降低客车碰撞时的车身减速度,能降低后排车内乘员所受伤害;首次采用可压溃式客车车身骨架,使车身变形区后移到驾驶室后部,有效保护驾驶员生存空间不被侵入,保护驾驶员安全;首次采用地板及侧围组合五点式座椅固定方式,确保座椅固定牢靠不松脱,配合安全带使用,将车内乘员约束在座椅上,避免乘员甩出造成人员伤亡;本发明基于现有工艺及技术水平,通过车架及车身的强度设计即可实现,大大提高客车的被动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武,娄方明,王士彬,芦强强,黄泽辉,杨广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