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61709发布日期:2023-05-06 11: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车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


背景技术:

1、车身采用b柱来增强车辆的刚度。在b柱中,构成车辆的b柱的构件在侧面碰撞的初始阶段变形较大以吸收由侧面碰撞引起的冲击。

2、传统的车身通过首先制造车辆底盘,然后联接柱构件,然后再联接车顶来制造。

3、然而,近来随着车辆长度的变化需要设置柱构件的数量并将多个柱构件联接到车辆下部的技术。

4、上述作为技术背景的事项仅旨在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背景,而不应被视为承认它们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具体实施例涉及将车辆的侧梁和柱构件彼此联接的技术。

2、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设置用于将柱构件联接到车辆的侧梁的联接构件以便于将柱构件联接到侧梁。

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身包括:侧梁,联接到车辆地板的侧面以沿前后方向延伸;联接构件,联接到侧梁的顶部并且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联接槽;以及柱构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使得上端部连接到车顶并且下端部插入到联接槽中,使得所述柱构件联接到联接构件。

4、联接构件可以形成有从联接槽的内表面向中心突出的突出部。

5、柱构件可以在下端部处形成形状与突出部相对应的插入部,突出部插入到插入部中。

6、突出部可以形成为使得横截面积沿突出方向扩大并且可以在柱构件从上方向下插入联接槽的同时所述突出部装配到插入部中。

7、联接构件可以包括肋,该肋形成在所述联接构件的内部,并且被构造为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联接槽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将联接槽联接到联接构件的外表面。

8、联接构件可以形成有第一注入孔,该第一注入孔从外部向联接槽贯穿并且通过该第一注入孔注入粘合材料。

9、联接构件可以形成有第二注入孔,该第二注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并且通过该第二注入孔将粘合材料注入到联接构件的下表面。

10、第二注入孔可以包括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中外表面的一部分开口。

11、联接构件和柱构件可以通过在与柱构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外向内的螺栓联接而彼此联接。

12、联接构件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从车辆的内侧到外侧向上倾斜。

13、联接构件可以包括形成为覆盖上表面的盖。

14、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插入到联接槽中并且通过将柱构件的下端部插入到设置为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槽中而将柱构件与联接构件连接。

15、联接构件可以形成有第一注入孔,该第一注入孔从外部向联接槽贯穿并且粘合材料通过该第一注入孔注入,并且连接构件可以设置有第一引导槽,第一引导槽向下倾斜并且在从第一注入孔引入粘合材料的位置处从连接构件的外表面凹陷以引导粘合材料流动。

16、连接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流动孔和第二引导槽,该第一流动孔在第一引导槽的下部贯穿通槽使得在第一引导槽中流动的粘合材料注入到通槽中,该第二引导槽连接到第一流动孔并且从通槽的内表面向外凹陷以引导从第一流动孔流出的粘合材料流动。

17、联接构件可以形成有第一注入孔,该第一注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并且粘合材料通过该第一注入孔注入到联接构件的下表面,并且连接构件可以包括第二流动孔和第三引导槽,该第二流动孔形成为在与第一注入孔相对应的位置处贯穿通槽,该第三引导槽与第二流动孔连接并且从第三引导槽的内表面向外凹陷以引导从第二流动孔流出的粘合材料流动。

18、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身中,联接构件联接到侧梁并且柱构件插入且联接到联接构件中的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联接槽,使得柱构件与侧梁通过联接构件容易相互联接,从而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

19、进一步,当设置多个柱构件时,将联接构件联接到侧梁并且将柱构件联接到联接构件以允许根据车辆类型和前后长度而联接到各种类型的车辆中,从而具有优异的通用适用性的效果。

20、进一步,连接构件设置在柱构件和联接构件之间,并且连接构件设置有引导从联接构件注入的粘合材料流动的引导槽,从而具有便于应用粘合材料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沿突出方向扩大的横截面积,在所述柱构件从上方向下插入所述联接槽的同时所述突出部装配到所述插入部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肋,所述肋形成在所述联接构件的内部,并且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联接槽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将所述联接槽联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第一注入孔,所述第一注入孔从外部向所述联接槽贯穿并且粘合材料通过所述第一注入孔注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第二注入孔,所述第二注入孔沿所述上下方向贯穿并且粘合材料通过所述第二注入孔注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第二注入孔包括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中外表面的一部分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和所述柱构件通过在与所述柱构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外向内的螺栓联接而彼此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联接构件的上表面从所述车身的内侧向外侧向上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覆盖上表面的盖。

11.一种车身,所述车身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其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身,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身,其中:

15.一种形成车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肋,所述肋形成在所述联接构件的内部,并且在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所述联接槽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将所述联接槽联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外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第一注入孔,所述第一注入孔从外部向所述联接槽贯穿,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注入孔注入粘合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联接构件包括第二注入孔,所述第二注入孔沿所述上下方向贯穿,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第二注入孔将粘合材料注入到所述联接构件的下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联接构件和所述柱构件通过在与所述柱构件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从外向内的螺栓联接而彼此联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其包括:侧梁,联接到车辆地板的侧面并且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联接构件,联接到侧梁的顶部并且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联接槽;以及柱构件,沿上下方向延伸,使得上端部连接到车顶并且下端部插入到联接槽中,使得所述柱构件联接到联接构件。

技术研发人员:金徒会,吴柱泰,弗兰克·佩特丁,巴赫曼·莫阿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