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2799发布日期:2023-04-22 12:48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车身下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身下部构造。


背景技术:

1、通常,后悬架的左右一对拖曳臂的一部分、后悬架前方的车身下表面由底罩(也称为底板底罩。)覆盖(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2、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身下表面构造包括除了通道部以外覆盖车身下表面的整流用的平坦的前侧底板底罩(46)及后侧底板底罩(47)。后侧的底板底罩(47)配置在拖曳臂(51)的下方。底板底罩(47)具备与后悬架(50)的前方部位一体地连续且延伸至抗扭梁(52)下方的后方延长部(47e)。

3、该延长部(47e)的后端部(47b)将在后端部(47b)形成的凸缘部(47c)固定于借助支架(29)从对应的后底板(23)垂下的托架(60)。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82320号公报(参见图2及图4)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身下表面构造将底板底罩(47)借助支架(29)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托架(60)固定于后底板(23)的下表面。

3、因此,底板底罩(47)存在在行驶时雪、冰、水、石头、砂砾、泥土、异物等(以下称为“雪等”。)侵入底板底罩(47)内或雪等附着于拖曳臂(51)自身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存在底板底罩(47)承受雪等的载荷,无法避开该载荷而破裂、损伤的可能。

4、因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雪等侵入底罩内的情况下避开雪等的载荷以防止底罩破损的车身下部构造。

5、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6、本发明的车身下部构造具备从下方覆盖拖曳臂的一部分的底罩,所述底罩具有:前方罩部,其从与所述拖曳臂相比的前方延伸至覆盖所述拖曳臂的前方部的位置;以及后方罩部,其从所述前方罩部的后端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所述底罩通过第1紧固部和第2紧固部固定于车身,其中,所述第1紧固部与所述后端部相比配置在前方,且与所述拖曳臂相比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所述第2紧固部与所述第1紧固部相比配置在后方,且与所述拖曳臂相比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第2紧固部。

7、发明效果

8、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在雪等侵入底罩内的情况下避开雪等的载荷以防止底罩破损的车身下部构造。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构造,其能够在雪等侵入底罩内的情况下避开雪等的载荷以防止底罩破损。车身下部构造具备从下方覆盖拖曳臂(5)的一部分的底罩(7)。底罩(7)具有从与拖曳臂(5)相比的前方延伸至覆盖拖曳臂(5)的前方部(51)的位置的前方罩部(71)和从前方罩部(71)的后端部(71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连续地朝向后方延伸的后方罩部(72)。底罩(7)通过与后端部(71a)相比配置在前方且与拖曳臂(5)相比设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的第1紧固部(73a)和与第1紧固部(73a)相比配置在后方且与拖曳臂(5)相比设置在车宽方向内侧的第2紧固部(73b)固定于车身(1)。

技术研发人员:二瓶秀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