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汽车车身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侧围结构。本申请还涉及具有这种车身侧围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nvh(即,噪声、震动与声振粗糙度)是评价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降低nvh是汽车制造企业关注的问题之一。
2、在现有技术中,车身侧围构造有减震器安装区,以与减震器相连。由于减震器安装区处的刚度较差,在减震器起作用时,会导致噪音增加,这不利于降低汽车的nvh。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身侧围结构。该车身侧围结构包括:后轮罩内板;c柱内板,c柱内板设置在后轮罩内板的上方并且与后轮罩内板相连;以及加强件,加强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板体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安装在c柱内板上,第二板体至少部分地偏离第一板体并安装在c柱内板上并且第二板体的上端背向后轮罩内板,下端与后轮罩内板相连。
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安装在c柱内板的外表面上,第二板体安装在c柱内板的内表面上。
3、在一个实施例中,c柱内板包括平面区和构造在平面区的背向后轮罩内板的边缘处的有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第一板体构造成与第一翻边适配的形状以安装在第一翻边处。
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板体在平面区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板体在平板去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5、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板体上沿长度方向构造有背离c柱内板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二翻边。
6、在一个实施例中,沿从第二板体的上端到下端的方向,第二翻边的宽度逐渐增加。
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翻边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二翻边分别构造在第二板体的两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处。
8、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翻边的朝向后轮罩内板的边缘均构造有至少一个狭长的延伸部;两个第二翻边上的狭长的延伸部朝向彼此翻折并部分地重叠,以与后轮罩内板相连。
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车身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竖向方向。
10、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上文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本申请的车身侧围结构中,在后轮罩内板和c柱内板的连接拐角处固定设置了加强件。加强件对后轮罩内板和c柱内板进行加强支撑,从而提高了后轮罩内板与c柱内板的连接刚度,这有助于提高减震器安装区处的刚度,并有助于减小因减震器安装区的刚度不够而产生噪音,从而助于降低车辆的nvh。
1.一种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310)安装在所述c柱内板(20)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板体(320)安装在所述c柱内板(20)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板(20)包括平面区(202)和构造在所述平面区(202)的背向所述后轮罩内板(10)的边缘(203)处的向外延伸的第一翻边(201),所述第一板体(310)构造成与所述第一翻边(201)适配的形状以安装在所述第一翻边(201)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320)在所述平面区(20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板体(310)在所述平面区(202)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板体(320)上沿长度方向(l2)构造有背离所述c柱内板(20)凸出的至少一个第二翻边(3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第二板体(320)的上端(322)到下端(321)的方向,所述第二翻边(323)的宽度逐渐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323)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两个所述第二翻边(323)分别构造在所述第二板体(320)的两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翻边(323)的朝向所述后轮罩内板(10)的边缘(325)均构造有至少一个狭长的延伸部(324);两个所述第二翻边(323)上的所述狭长的延伸部(324)朝向彼此翻折并部分地重叠,以与所述后轮罩内板(1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车身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竖向方向。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围结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