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6779发布日期:2022-10-29 00:35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及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及滑板车
1.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及滑板车。
3.

背景技术:

4.电动滑板车是传统滑板车与现代电驱动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品,具有可折叠、便于携带等特点,适合短途旅行。传统滑板车是中间一个踏板,踏板前后端设置有轮子,前端轮子上面设有立杆和把手,动力来源于单脚在地面上划动,使得滑板车前进。
5.然而现在市场上的滑板车,虽然各有特色,但结构相对来说较简单,没有减震的功能。当我们在路面上行驶时,经常会有异物出现,导致车身颠簸严重,严重影响骑行者的体验感与舒适感。
6.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能够增加滑板车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9.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包括,
10.车身踏板;
11.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安装于车身踏板的前端或后端,所述避震机构包括车轮以及设置于车轮两侧的连板、上摇臂、下摇臂、弹簧避震器,所述连板呈三角结构,其中部顶角与所述车轮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板上部顶角与上摇臂下端铰接、下部顶角与下摇臂下端铰接,所述上摇臂上端、下摇臂上端均铰接于避震支撑件,所述弹簧避震器上端与所述上摇臂上端铰接于避震支撑件同一位置、下端铰接于所述下摇臂中部。
12.进一步地,所述上摇臂靠近避震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阶梯孔,位于车轮两侧的所述上摇臂通过第一阶梯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阶梯孔。
13.进一步地,所述下摇臂靠近避震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阶梯孔,位于车轮两侧的所述下摇臂通过第二阶梯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阶梯孔。
14.进一步地,所述连板的中部顶角设有用于卡接车轮回转中心轴的u形卡槽。
15.进一步地,位于u形卡槽靠近车轮的一侧设有凸起,远离车轮一侧设有锁紧螺栓安装槽。
16.进一步地,所述连板靠近车轮一侧的侧面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碟刹器固定钣金的凹槽。
17.一种滑板车,设置有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
1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前后通用避震机构,通过设置连板呈三角结构,其中部顶角与所述车轮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板上部顶角与上摇臂下端铰接、下部顶角与下摇臂下端铰接,所述上摇臂上端、下摇臂上端均铰接于避震支撑件,所述弹簧避震器上端与所述上摇臂上端铰接于避震支撑件同一位置、下端铰接于所述下摇臂中部,致此形成一
个平行四边形避震结构,从而达到提供滑板车减震和防震的作用,进而达到提升滑板车在骑行时的舒适度和稳定性的目的。
20.二、通过设置第一阶梯轴固定车轮两侧的上摇臂,可以使得左、右两侧的上摇臂处于同一平衡方向。
21.三、通过设置第二阶梯轴固定车轮两侧的下摇臂,可以使得左、右两侧的下摇臂处于同一平衡方向。
22.四、通过设置u形卡槽,能够方便的将车轮回转轴进行固定。
23.五、通过u形卡槽靠近车轮的一侧设有凸起,可以有效为避震机构提供装空间,并且增强连板的强度,设置锁紧螺母安装槽可以,方便进行锁紧螺母的安装。
24.六、通过设置安装碟刹器固定钣金的凹槽,方便进行蝶刹器的安装,提高安全性。
25.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车轮立体分解结构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板、上下摇臂立体外观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操作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1.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3.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请配合参看图1~5,由图中可以看出,
3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滑板车主要包含车身踏板10、避震支撑件,所述避震支撑件包括设置于车身踏板10的前端、后端的前避震支撑件、后避震支撑件;所述前避震支撑件、后避震支撑件与车身踏板10固定连接;
35.其中,车体上还设有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安装于车身踏板10的前端或后端,所述避震机构包括车轮20以及设置于车轮20两侧的连板30、上摇臂40、下摇臂50、弹簧避震器60,所述连板30呈三角结构,其中部顶角与所述车轮20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板30上部顶角与上摇臂40下端铰接、下部顶角与下摇臂50下端铰接,所述上摇臂40上端、下摇臂50上端均铰接于避震支撑件(设置于车身踏板10前端的避震机构与前避震支撑件铰接,设置于车身踏板10后端的避震机构与后避震支撑件铰接),所述弹簧避震器60上端与所述上摇臂40上端铰接于避震支撑件同一位置、下端铰接于所述下摇臂50中部。
36.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于,为了保证车轮两侧的上摇臂40处于同一平衡方向,从而提高减震时的稳定性,所述上摇臂40靠近避震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阶梯孔401,位于车轮20两侧的所述上摇臂40通过第一阶梯轴4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阶梯孔401。
37.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于,为了保证车轮两侧的下摇臂50处于同一平衡方向,从而提高减震时的稳定性,所述下摇臂50靠近避震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阶梯孔501,位于车轮20两侧的所述下摇臂50通过第二阶梯轴5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阶梯孔501。
38.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于,为了方便连板与车轮回转轴之间的安装快捷性,所述连板30的中部顶角设有用于卡接车轮20回转中心轴的u形卡槽301。
39.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于,为了提供避震机构的安装空间,以及增强连板30的强度,位于u形卡槽301靠近车轮20的一侧设有凸起302,远离车轮一侧设有锁紧螺栓安装槽303。
40.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在于,为了提高滑板车使用时的安全性,方便车轮安装碟刹,所述连板30靠近车轮20一侧的侧面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碟刹器固定钣金的凹槽304。
41.当滑板车在行驶时,请配合参看图5,当前车轮 20 在地面行驶撞击到异物时,因前车轮 20是通过u形卡槽301 枢设于连板 30上,而上摇臂40、下摇臂50又通过连板30上两个孔铰接设为一体,故上摇臂40、下摇臂50会因前车轮230与异物相互撞击而分别前避震支撑件铰接的铰接处为中心转动,进而推压弹簧避震器60,藉此便可透过弹簧避震器60来吸收前车轮 20与异物间的撞击力量,避免此一撞击力量直接传递至车身踏板10上,进而能够提供一种减震避震的效果,如此便能提升滑板车行驶时的操控性、稳定性、安全性及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踏板(10);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安装于车身踏板(10)的前端或后端,所述避震机构包括车轮(20)以及设置于车轮(20)两侧的连板(30)、上摇臂(40)、下摇臂(50)、弹簧避震器(60),所述连板(30)呈三角结构,其中部顶角与所述车轮(20)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板(30)上部顶角与上摇臂(40)下端铰接、下部顶角与下摇臂(50)下端铰接,所述上摇臂(40)上端、下摇臂(50)上端均铰接于避震支撑件,所述弹簧避震器(60)上端与所述上摇臂(40)上端铰接于避震支撑件同一位置、下端铰接于所述下摇臂(50)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40)靠近避震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一阶梯孔(401),位于车轮(20)两侧的所述上摇臂(40)通过第一阶梯轴(40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阶梯孔(4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摇臂(50)靠近避震支撑件的一端设有第二阶梯孔(501),位于车轮(20)两侧的所述下摇臂(50)通过第二阶梯轴(50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阶梯孔(5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30)的中部顶角设有用于卡接车轮(20)回转中心轴的u形卡槽(3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u形卡槽(301)靠近车轮(20)的一侧设有凸起(302),远离车轮一侧设有锁紧螺栓安装槽(303)。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板(30)靠近车轮(20)一侧的侧面上还设有用于安装碟刹器固定钣金的凹槽(304)。7.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

技术总结
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包括,车身踏板;避震机构,所述避震机构安装于车身踏板的前端或后端,所述避震机构包括车轮以及设置于车轮两侧的连板、上摇臂、下摇臂、弹簧避震器,所述连板呈三角结构,其中部顶角与所述车轮的回转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连板上部顶角与上摇臂下端铰接、下部顶角与下摇臂下端铰接,所述上摇臂上端、下摇臂上端均铰接于避震支撑件,所述弹簧避震器上端与所述上摇臂上端铰接于避震支撑件同一位置、下端铰接于所述下摇臂中部。本实用新型一种滑板车的前后通用避震机构,能够增加滑板车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瑞专 范兢兢 曹永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安品向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