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5322发布日期:2022-11-25 20:27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电动自行车领域中,后连接件通常用于和左右两侧的车体护板进行连接,以对左右两侧护板进行限位。在装配时,车体护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与后连接件的前侧进行连接,在车体护板的后侧形成一个沿车体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件,进而将车体护板和连接件连接成一个后连接结构单元,然后再将该后连接结构单元与例如装饰件等部件进行进一步装配。现有技术中,后连接结构单元及后续部件之间大多采用螺丝等锁紧件进行装配,由于装配时固定点位较多,导致配件数量多、安装繁琐、效率低。并且,后连接结构单元上设置的装配点位根据车型的结构特点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数量,相应地只能与特定的装饰件等部件进行装配,以满足单一车辆型号状态的设计安装需求,导致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目的是减少件数量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提高连接结构的可替换性和通用性。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车体护板,两个车体护板沿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还包括后连接件和替换件,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所述替换件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且卡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
6.进一步技术方案为:
7.所述车体护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设有两列卡槽:外卡槽和内卡槽,所述外卡槽和所述内卡槽沿车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列卡槽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内卡槽配合的第一卡扣,所述替换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外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
8.所述车体护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点,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点,所述替换件上设有第三固定点,三个固定点的位置对应,可通过紧固件连接。
9.所述替换件呈分体式结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后紧密贴设于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
10.所述替换件呈整体式结构并呈一罩壳状,其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将所述后连接件围绕在其内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之间采用卡接连接一方面使用较少的螺丝等锁紧件可降低装配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不同替换件的快速替换,以满足不同车辆造型的设计安装要求。结构稳定性强,通用性和可替换性高。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车体护板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装配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替换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车体护板;3、后连接件;31、第二固定点;32、第一卡扣;41、第一替换件;42、第二替换件;6、第一固定点;7、外卡槽;8、内卡槽;9、第三固定点;10、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和图3,本申请的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车体护板1,两个车体护板1沿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还包括后连接件3和替换件,后连接件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1卡接,所述替换件与两个车体护板1卡接,且卡接位置位于后连接件3的左右两侧。
23.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所述替换件为第一替换件41,后连接件3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1卡接,第一替换件41呈分体式结构,包括两个,均呈条状并沿车体宽度方向对称设置,用于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1卡接在后连接件3的两侧且紧密贴设在后连接件3的两侧。
24.如图2所示,车体护板1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设有两列卡槽:外卡槽7和内卡槽8,外卡槽7和内卡槽8沿车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列卡槽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如图1和图4所示,后连接件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内卡槽8配合的第一卡扣32,第一替换件41上设有用于与外卡槽7配合的第二卡扣10。
25.如图1所示,车体护板1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点6,后连接件3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点31,第一替换件41上设有第三固定点9,三个固定点的位置对应,可通过紧固件连接。
26.实施例二:装配后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区别在于,将第一替换件41换成如图5所示的第二替换件42,其他结构均相同。第二替换件42呈整体式结构,优先为一罩壳,其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卡扣10,通过第二卡扣10与外卡槽7配合,第二替换件42与两个车体护板1卡接,并将后连接件3围绕在其内部。
27.如图5所示,第二替换件42上设有第三固定点9,与所述第一固定点6、第二固定点31对应,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2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二替换件42可以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也可以通过分体式的单元部件组装而成。
29.本申请的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的安装过程:将两个车体护板与后连接件通过对应
的卡槽卡扣结构配合后卡接,可将左右两个车体护板固定成一体,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然后将替换件与车体护板通过对应的卡槽卡扣结构配合后卡接,然后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点和第三固定点对应重合,通过自攻丝锁紧。
30.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替换件与第二替换件的卡扣部和固定点位置相同,即保证这两点相同,第一替换件与第二替换件之间可以任意替换,或者还可替换成第三种形状。替换件可以为装饰件等零部件。通过卡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使用较少的螺丝等锁紧件可降低装配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不同替换件的快速替换,以满足不同车辆造型的设计安装要求。结构稳定性强,通用性高。
3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车体护板、后连接件和替换件,两个车体护板沿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所述替换件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且卡接位置位于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护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设有两列卡槽:外卡槽和内卡槽,所述外卡槽和所述内卡槽沿车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列卡槽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内卡槽配合的第一卡扣,所述替换件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外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护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点,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固定点,所述替换件上设有第三固定点,三个固定点的位置对应,可通过紧固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件呈分体式结构,且沿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后紧密贴设于所述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替换件呈整体式结构并呈一罩壳状,其沿车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将所述后连接件围绕在其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体护板后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车体护板,两个车体护板沿车体宽度方向左右对称设置,还包括后连接件和替换件,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替换件与两个车体护板卡接且卡接位置位于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车体护板沿车体长度方向的后侧设有两列卡槽:外卡槽和内卡槽,外卡槽和内卡槽沿车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列卡槽包括沿高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后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内卡槽配合的第一卡扣,替换件上设有用于与外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扣。本实用新型一方面使用较少的螺丝等锁紧件可降低装配所需的时间及成本,另一方面实现不同替换件的快速替换,以满足不同车辆造型的设计安装要求,通用性强。通用性强。通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 盛滋先 周勇 颜士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2/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