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及童车的前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5528发布日期:2023-05-25 03:2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及童车的前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童车及童车的前轮组件。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儿童推车为大人携带较小的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跑步车作为一种三轮童车,其具有跑步推动时轻松、方便的优点。

2、中国专利cn217347917u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推车车架和设置在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和设置在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前轮组件包括前叉和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轮,前叉与推车车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心线与儿童推车行驶的路面倾斜相交,当儿童推车转向时,前轮通过前叉绕转轴相对推车车架转动,实现前轮的偏转。但目前童车的结构多种多样,采用不同结构的童车实现前轮的偏转仍然是儿童推车领域中追求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同结构且便于转向的童车。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的前轮组件

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童车,包括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底前方的前轮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底后方的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与所述推车车架相连的前轮架及与所述前轮架相对转动连接的前轮,所述前轮组件还包括转向件,所述转向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轮架绕第一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转向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前轮绕第二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心线、第二轴心线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心线位于所述第二轴心线的前方或后方。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轴心线位于所述第二轴心线的前方。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轴心线、第二轴心线相互平行。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前轮架包括与所述推车车架相连的前轮架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前轮架本体前部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轮包括沿所述童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轴上的轮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前轮轴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转向件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转向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转向件、第一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线即为所述第一轴心线,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件、第一连接件二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匹配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轴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

9、所述转向件、第二连接件之间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线即为所述第二轴心线,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件、第二连接件二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二转轴相匹配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

1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转向件本体及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设置在所述转向件本体的一端部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所述第一轴孔,所述转向件本体的另一端部开设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转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前轮架本体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轮轴的左右两端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前轮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前轮的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向件,每侧所述转向件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转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具有转向状态和直行状态,当所述前轮处于直行状态时,两侧所述第一轴心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侧所述第二轴心线之间的间距。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前轮架本体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杆段、由所述第一横杆段的两端部向侧方且向前延伸的连杆段及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横杆段后方的第二横杆段,所述第二横杆段的一端部向侧方且向前延伸后与所述第一横杆段的一端部相连,两侧所述连杆段的前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童车为儿童推车。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方且位于所述童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后轮组件。

16、本实用新型采取的第二技术方案:一种童车的前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为上述所述的前轮组件。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的童车在转向时,通过施加于推车车架上的向左或向右的作用力,使得前轮架驱动转向件绕第二轴心线向左或向右转动,带动前轮向左或向右偏转,即可实现童车的转向,转向操作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童车,包括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底前方的前轮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推车车架底后方的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与所述推车车架相连的前轮架及与所述前轮架相对转动连接的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还包括转向件,所述转向件的一端部与所述前轮架绕第一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转向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前轮绕第二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心线、第二轴心线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轴心线位于所述第二轴心线的前方或后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心线位于所述第二轴心线的前方;和/或,所述第一轴心线、第二轴心线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包括与所述推车车架相连的前轮架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前轮架本体前部的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轮包括沿所述童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前轮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前轮轴上的轮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前轮轴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转向件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绕所述第一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所述转向件的所述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绕所述第二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第一连接件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线即为所述第一轴心线,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件、第一连接件二个部件中的一个部件上,另一个部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匹配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设在所述第一轴孔中并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转向件本体及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设置在所述转向件本体的一端部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所述第一轴孔,所述转向件本体的另一端部开设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固定设置所述第二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本体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前轮轴的左右两端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前轮组件具有位于所述前轮的左右两侧的所述转向件,每侧所述转向件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具有转向状态和直行状态,当所述前轮处于直行状态时,两侧所述第一轴心线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侧所述第二轴心线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架本体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杆段、由所述第一横杆段的两端部向侧方且向前延伸的连杆段及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横杆段后方的第二横杆段,所述第二横杆段的一端部向侧方且向前延伸后与所述第一横杆段的一端部相连,两侧所述连杆段的前端部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为儿童推车;和/或,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方且位于所述童车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后轮组件。

10.一种童车的前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前轮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及童车的前轮组件,童车包括推车车架、设置在推车车架底前方的前轮组件和设置在推车车架底后方的后轮组件,前轮组件包括与推车车架相连的前轮架、与前轮架相对转动连接的前轮及转向件,转向件的一端部与前轮架绕第一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转向件的另一端部与前轮绕第二轴心线相对转动连接,第一轴心线、第二轴心线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轴心线位于第二轴心线的前方或后方。本技术的童车在转向时,通过施加于推车车架上的向左或向右的作用力,使得前轮架驱动转向件绕第二轴心线向左或向右转动,带动前轮向左或向右偏转,即可实现童车的转向,转向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