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6988发布日期:2023-05-27 19:3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装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


背景技术:

1、汽车中控包括中央控制门锁系统,驾驶员可以通过汽车中控控制整车车门开关及玻璃升降系统,中控还包括中央控制台,有音响控制面板等各种车辆控制器。

2、汽车主要包括前座、后座和中控,中控的装配部件主要包括骨架、侧板和后盖板,骨架、侧板和后盖板之间通常直接使用螺栓进行连接,而机器在打螺纹孔时存在误差,在装配中控时具有很多螺栓和螺纹孔,将一个螺栓安装完毕后,其他的螺栓存在错位的可能性,降低了中控装配完成后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中控装配后,中控整体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包括骨架、后盖板、侧板和用于将骨架、后盖板、侧板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位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骨架长度方向的两端,骨架固定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顶面的形状与骨架的形状相适配,后盖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和骨架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骨架固定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以后,实现了对骨架的定位和预固定,使得骨架稳定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便于后续组装,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将骨架和第一支架连接,使得已经稳定固定于支架上的骨架再与后盖板固定,提高了骨架与后盖板之间的装配的稳定性。

5、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骨架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水平段连接于第一支架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竖直段与骨架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竖直段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栓穿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骨架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栓穿过的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让位孔连通,所述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让位孔和第一螺纹孔后与骨架抵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让位孔和第一螺纹孔,使得第一螺栓和第一连接板螺纹连接,且第一螺栓的螺帽与骨架抵接,以实现骨架和第一支架之间的固定。

7、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栓,所述后盖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接螺栓穿入的连接螺纹孔,所述连接孔和连接螺纹孔连通,所述连接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和连接螺纹孔后与后盖板的侧壁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螺栓依次穿过连接孔和连接螺纹孔,使得连接螺栓和第一支架螺纹连接,且连接螺栓的螺帽与后盖板抵接,以实现后盖板和第一支架的固定,由于第一支架和骨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因此后盖板和的骨架实现了连接和固定。

9、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于骨架上靠近第二支架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壁和第二支架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供第二螺栓穿过的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二支架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螺栓穿过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让位孔和第二螺纹孔后与第二连接板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让位孔和第二螺纹孔后与第二连接板抵接,以实现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支架的连接和固定,从而连接了第二支架和骨架的连接和固定。

11、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骨架和侧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卡紧件和卡块,所述卡块上设有供卡紧件卡设的卡槽,所述卡紧件连接于侧板上,所述卡块连接于骨架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紧件卡设于卡槽内,实现了侧板和骨架之间的连接,操作便捷。

13、可选的,所述卡紧件上设有v型的弹性件,所述卡紧件通过弹性件卡设于卡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紧件卡设于卡槽内时,将弹性件受到挤压,并产生弹性形变,弹性件为恢复至原状,将卡紧件挤压于卡槽内,提高了卡紧件位于卡槽内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用于连接侧板和后盖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侧板上的插块,所述后盖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插块插设的插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插设于插槽内,实现了侧板和后盖板之间的连接,由于后盖板和骨架之间通过第一支架和固定组件连接、侧板和骨架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因此后盖板和侧板之间再进行连接,大大加强了骨架、后盖板和侧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中控装配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侧板靠近骨架的一面上设有若干六边形的加强筋框,若干所述加强筋框铺设于侧板上形成蜂窝状。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六边形的加强筋框相较于传统的四边形的加强筋框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侧板的强度,减少了侧板受力不均而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提高了骨架、后盖板、侧板之间装配的稳定性;

21、2.提高了侧板的强度,减少了侧板受力不均而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1)、后盖板(2)、侧板(3)和用于将骨架(1)、后盖板(2)、侧板(3)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位组件(4)和固定组件(5),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位于骨架(1)长度方向的两端,骨架(1)固定于第一支架(41)和第二支架(42)上,所述第一支架(41)顶面的形状与骨架(1)的形状相适配,后盖板(2)通过所述固定组件(5)和骨架(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板(51)和第一螺栓(52),所述第一连接板(51)位于骨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51)呈“l”型,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水平段连接于第一支架(41)的顶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竖直段与骨架(1)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连接板(51)的竖直段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栓(52)穿入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骨架(1)上开设有供第一螺栓(52)穿过的第一让位孔(11),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让位孔(11)连通,所述第一螺栓(52)依次穿过第一让位孔(11)和第一螺纹孔后与骨架(1)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还包括连接螺栓(53),所述后盖板(2)的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21),所述第一支架(4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接螺栓(53)穿入的连接螺纹孔(411),所述连接孔(21)和连接螺纹孔(411)连通,所述连接螺栓(53)依次穿过连接孔(21)和连接螺纹孔(411)后与后盖板(2)的侧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还包括第二连接板(54)和第二螺栓(55),所述第二连接板(54)固定连接于骨架(1)上靠近第二支架(42)处,所述第二连接板(54)的内壁和第二支架(42)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板(54)上开设有供第二螺栓(55)穿过的第二让位孔(541),所述第二支架(4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第二螺栓(55)穿过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栓(55)依次穿过第二让位孔(541)和第二螺纹孔后与第二连接板(54)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6),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用于连接骨架(1)和侧板(3),所述第一连接组件(6)包括卡紧件(61)和卡块(62),所述卡块(62)上设有供卡紧件(61)卡设的卡槽(63),所述卡紧件(61)连接于侧板(3)上,所述卡块(62)连接于骨架(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件(61)上设有v型的弹性件(64),所述卡紧件(61)通过弹性件(64)卡设于卡槽(63)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组件(7),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用于连接侧板(3)和后盖板(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7)包括设置于侧板(3)上的插块(71),所述后盖板(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插块(71)插设的插槽(7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靠近骨架(1)的一面上设有若干六边形的加强筋框(31),若干所述加强筋框(31)铺设于侧板(3)上形成蜂窝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装配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稳定连接结构的车用中控,其包括骨架、后盖板、侧板和用于将骨架、后盖板、侧板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定位组件和固定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位于骨架长度方向的两端,骨架固定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顶面的形状与骨架的形状相适配,后盖板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和骨架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中控装配后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汪婷,刘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九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