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70587发布日期:2024-09-03 17:5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1、通常情况下,摩托车的驾驶姿态取决于摩托车后平叉的倾斜角度,同时,摩托车的驾驶姿态极大程度上会影响驾驶者的骑乘体验。

2、对于不同的驾驶者来说,有的驾驶者喜欢骑乘整车姿态更加运动的,有的则喜欢骑乘整车姿态更加舒适的。但是,大多数摩托车在出厂时,整车后悬挂姿态固定,且驾驶者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调节。固定的整车驾驶姿态不能满足多种人群的使用需求,从而导致摩托车的驾驶模式单一、不能实现不同驾驶风格的切换,进而降低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调节整车姿态的摩托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连接于车架组件上;动力源,动力源被车架组件支撑;坐垫组件,坐垫组件至少部分被车架组件支撑;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连接至车架组件的后平叉及减震器,减震器分别与车架组件、后平叉连接,且减震器位于坐垫组件下方;车轮组件,车轮组件通过悬架组件连接至车架组件上;悬架组件为多连杆后悬架,悬架组件还包括: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分别与后平叉、车架组件连接,且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调节点,减震器能与不同的第一调节点连接,以改变后平叉的倾角。

3、进一步地,连杆机构包括:拉杆结构,拉杆结构的一端与车架组件连接;摇臂结构,摇臂结构至少部分位于后平叉与拉杆结构之间,且摇臂结构的一端分别与后平叉、拉杆结构连接,摇臂结构的另一端与减震器连接,且多个第一调节点设于摇臂结构上。

4、进一步地,拉杆结构上设有多个第二调节点,摇臂结构远离减震器的一端能与不同的第二调节点连接,以改变后平叉的倾角。

5、进一步地,摇臂结构包括:摇臂主体,摇臂主体分别与后平叉、拉杆结构连接;第一摇臂臂体,第一摇臂臂体的一端与摇臂主体连接,第一摇臂臂体的另一端与减震器连接;第二摇臂臂体,第二摇臂臂体的一端与摇臂主体连接,第二摇臂臂体的另一端与减震器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摇臂臂体与第二摇臂臂体分别位于减震器的两侧,第一摇臂臂体及第二摇臂臂体上均设有多个第一调节点,且第一摇臂臂体上的第一调节点与第二摇臂臂体上的第一调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7、进一步地,多个第一调节点沿第一摇臂臂体及第二摇臂臂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进一步地,摇臂主体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摇臂结构通过第一连通孔与后平叉连接,摇臂结构通过第二连通孔与拉杆结构连接。

9、进一步地,拉杆结构包括:拉杆主体,拉杆主体与车架组件连接;第一拉杆臂体,第一拉杆臂体的一端与拉杆主体连接,第一拉杆臂体的另一端与摇臂结构连接;第二拉杆臂体,第二拉杆臂体的一端与拉杆主体连接,第二拉杆臂体的另一端与摇臂结构连接;其中,第一拉杆臂体与第二拉杆臂体分别位于摇臂结构的两侧,第一拉杆臂体及第二拉杆臂体均设有多个第二调节点,且第一拉杆臂体上的第二调节点与第二拉杆臂体上的第二调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10、进一步地,多个第二调节点沿第一拉杆臂体及第二拉杆臂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1、进一步地,拉杆结构与摇臂结构均呈u形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摩托车通过设置多连杆后悬架,并改变减震器与连杆机构的连接点位,获得多个不同后平叉相对于地面的初始角度,实现后平叉倾角的改变,从而改变整车后悬挂姿态,使整车姿态更加运动或者舒适。该实施方式开发成本低、调节简单,且更为安全,舒适度也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结构上设有多个第二调节点,所述摇臂结构远离所述减震器的一端能与不同的所述第二调节点连接,以改变所述后平叉的倾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结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臂臂体与所述第二摇臂臂体分别位于所述减震器的两侧,所述第一摇臂臂体及所述第二摇臂臂体上均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调节点,且所述第一摇臂臂体上的所述第一调节点与所述第二摇臂臂体上的所述第一调节点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调节点沿所述第一摇臂臂体及所述第二摇臂臂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主体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连通孔及第二连通孔,所述摇臂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后平叉连接,所述摇臂结构通过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拉杆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结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调节点沿所述第一拉杆臂体及所述第二拉杆臂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结构与所述摇臂结构均呈u形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组件及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后平叉、减震器及连杆机构,减震器分别与车架组件、后平叉连接;悬架组件为多连杆后悬架,连杆机构分别与后平叉、车架组件连接,且连杆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调节点,减震器能与不同的第一调节点连接,以改变后平叉的倾角。如此,能够获得多个不同后平叉相对于地面的初始角度,实现后平叉倾角的改变,从而改变整车后悬挂姿态,使整车姿态更加运动或者舒适,开发成本低、调节简单,且更为安全,舒适度也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杨秀举,张俊,粟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