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09121发布日期:2023-07-07 13:3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支重轮,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


背景技术:

1、支重轮用来支撑拖拉机的重量,同时在履带的导轨(轨链节)或履带板面上滚动,它还用来限制履带,防止横向滑脱,当拖拉机转向时支重轮迫使履带在地面上滑移,支重轮常在泥水尘土中,且承受强烈冲击,因此要求它密封可靠、轮圈耐磨。

2、目前所使用的履带支重轮通常是通过设置多组固定螺栓将固定轴与轴套进行固定连接的,使得在对支重轮进行更换时,需要将多组固定螺栓一一拆卸,方可将支重轮取下,更换上新的支重轮之后,则需要将各组螺栓一一紧固,使得对于履带的支重轮更换极为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具备对于履带支重轮便捷式的维修更换的优点,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履带支重轮通常是通过设置多组固定螺栓将固定轴与轴套进行固定连接的,使得在对支重轮进行更换时,需要将多组固定螺栓一一拆卸,方可将支重轮取下,更换上新的支重轮之后,则需要将各组螺栓一一紧固,使得对于履带的支重轮更换极为的不方便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包括第一支重轮、第二支重轮及固定轴,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规格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支重轮位于第二支重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重轮及第二支重轮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端部外围均开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环形卡槽关于固定轴的中部对称分布,所述环形卡槽的端部外围固定设有两组卡接机构,两组卡接机构位于第一支重轮及第二支重轮的外侧。

3、优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侧面贯穿开设有马鞍槽,所述马鞍槽贯穿连接座的底部,所述马鞍槽呈u形设置,所述马鞍槽的内壁顶部与固定轴的外壁顶部贴合,且所述马鞍槽的两侧内壁与固定轴的外壁两侧贴合,所述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两组滑腔,两组所述滑腔位于马鞍槽的两侧,且两组所述滑腔与马鞍槽内部连通,两组所述滑腔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张紧块,所述张紧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开设有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槽贯穿张紧块的两侧外壁,所述弧形卡槽呈半圆形,两组所述弧形卡槽卡接在环形卡槽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贯穿连接座且延伸至滑腔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位于滑腔内侧的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转块,所述限位转块远离螺纹杆的一侧面与张紧块的一侧抵接,所述螺纹杆位于滑腔外部的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六棱旋帽。

5、优选的,所述张紧块靠近限位转块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开设有限位圆槽,所述限位圆槽转动套设在限位转块的外部,所述连接块远离张紧块的一侧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螺纹杆的外部,且所述限位孔的孔壁与螺纹杆的外壁呈间隙配合,所述限位孔与限位圆槽连通,且所述限位孔的直径小于限位圆槽的直径。

6、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两组定位孔,两组所述定位孔分布在安装块的中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定位孔位于连接座的外侧。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重轮靠近第二支重轮的一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支重轮靠近第一支重轮的一侧面,位于第一轴孔的开口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与第一轴孔的孔径相同,所述固定轴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两组滚动轴承,两组所述滚动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内部,所述固定轴通过环形卡槽与第一支重轮及第二支重轮转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重轮靠近第二支重轮的一侧面开设有多组螺纹孔,多组所述螺纹孔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多组所述螺纹孔位于第一轴孔的外围,所述第二支重轮靠近第一支重轮的一侧面位于各组螺纹孔的开口处均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贯穿第二支重轮延伸至其另一面外部,多组所述装配孔内部均活动贯穿插接有装配螺栓,多组所述装配螺栓分别与多组螺纹孔螺纹旋接。

9、优选的,所述弧形卡槽的内壁上涂覆有缓冲涂层。

10、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通过扳手依次传动各组六棱旋帽,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在内螺纹管的螺旋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带动限位转块同步移动,使得在连接块的转动连接作用下带动张紧块在滑腔的内部两侧滑动,进而使得各组弧形卡槽与环形卡槽分离,从而解除对固定轴的限位关系,此时可将第一支重轮、第二支重轮连同固定轴从马鞍槽的内部向下滑出,从而达到对第一支重轮及第二支重轮的快速拆卸作业,再将固定轴从马鞍槽底部推到其内部,在转动六棱旋帽驱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在内螺纹管内部向中间旋动,从而推动张紧块同步移动,进而使得弧形卡槽再次卡接在环形卡槽内部,从何对固定轴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对第一支重轮及第二支重轮的便捷式装配。

12、2、该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通过将装配螺栓从各组螺纹孔内部旋出,从而将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进行分离,可对其中某一组进行独立更换,降低了后期的维修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包括第一支重轮(1)、第二支重轮(2)及固定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重轮(1)与第二支重轮(2)的规格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支重轮(1)位于第二支重轮(2)的一侧,所述第一支重轮(1)与第二支重轮(2)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重轮(1)及第二支重轮(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轴(3),所述固定轴(3)的端部外围均开设有环形卡槽(301),所述环形卡槽(301)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环形卡槽(301)关于固定轴(3)的中部对称分布,所述环形卡槽(301)的端部外围固定设有两组卡接机构,两组卡接机构位于第一支重轮(1)及第二支重轮(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连接座(4),所述连接座(4)的外侧面贯穿开设有马鞍槽(401),所述马鞍槽(401)贯穿连接座(4)的底部,所述马鞍槽(401)呈u形设置,所述马鞍槽(401)的内壁顶部与固定轴(3)的外壁顶部贴合,且所述马鞍槽(401)的两侧内壁与固定轴(3)的外壁两侧贴合,所述连接座(4)的内部开设有两组滑腔(402),两组所述滑腔(402)位于马鞍槽(401)的两侧,且两组所述滑腔(402)与马鞍槽(401)内部连通,两组所述滑腔(402)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张紧块(6),所述张紧块(6)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开设有弧形卡槽(601),所述弧形卡槽(601)贯穿张紧块(6)的两侧外壁,所述弧形卡槽(601)呈半圆形,两组所述弧形卡槽(601)卡接在环形卡槽(30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外壁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管(403),所述内螺纹管(403)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贯穿连接座(4)且延伸至滑腔(402)的内部,所述螺纹杆(7)的位于滑腔(402)内侧的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转块(701),所述限位转块(701)远离螺纹杆(7)的一侧面与张紧块(6)的一侧抵接,所述螺纹杆(7)位于滑腔(402)外部的一端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六棱旋帽(7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块(6)靠近限位转块(701)的一侧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02),所述连接块(602)内部开设有限位圆槽(603),所述限位圆槽(603)转动套设在限位转块(701)的外部,所述连接块(602)远离张紧块(6)的一侧面开设有限位孔(604),所述限位孔(604)位于螺纹杆(7)的外部,且所述限位孔(604)的孔壁与螺纹杆(7)的外壁呈间隙配合,所述限位孔(604)与限位圆槽(603)连通,且所述限位孔(604)的直径小于限位圆槽(603)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的顶部贯穿开设有两组定位孔(501),两组所述定位孔(501)分布在安装块(5)的中部两侧,且两组所述定位孔(501)位于连接座(4)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重轮(1)靠近第二支重轮(2)的一侧面贯穿开设有第一轴孔(101),所述第二支重轮(2)靠近第一支重轮(1)的一侧面,位于第一轴孔(101)的开口处贯穿开设有第二轴孔(201),所述第二轴孔(201)与第一轴孔(101)的孔径相同,所述固定轴(3)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两组滚动轴承(302),两组所述滚动轴承(302)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轴孔(101)及第二轴孔(201)内部,所述固定轴(3)通过环形卡槽(301)与第一支重轮(1)及第二支重轮(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重轮(1)靠近第二支重轮(2)的一侧面开设有多组螺纹孔(102),多组所述螺纹孔(102)呈圆周阵列分布,且多组所述螺纹孔(102)位于第一轴孔(101)的外围,所述第二支重轮(2)靠近第一支重轮(1)的一侧面位于各组螺纹孔(102)的开口处均开设有装配孔(202),所述装配孔(202)贯穿第二支重轮(2)延伸至其另一面外部,多组所述装配孔(202)内部均活动贯穿插接有装配螺栓(8),多组所述装配螺栓(8)分别与多组螺纹孔(102)螺纹旋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槽(601)的内壁上涂覆有缓冲涂层(605)。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支重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的支重轮结构,包括第一支重轮、第二支重轮及固定轴,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的规格形状相同,且所述第一支重轮位于第二支重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支重轮与第二支重轮呈对称设置。通过螺纹杆在内螺纹管的螺旋作用下向外侧移动,带动张紧块在滑腔的内部两侧滑动,使得各组弧形卡槽与环形卡槽分离,从而解除对固定轴的限位关系,可将固定轴从马鞍槽的内部向下滑出,从而达到对第一支重轮及第二支重轮的快速拆卸作业,再将新的固定轴从马鞍槽底部推到其内部,再转动螺纹杆转动在内螺纹管内部向中间旋动,推动张紧块移动,使得弧形卡槽再次卡接在环形卡槽内部,从何对固定轴进行固定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燕伟,刘志华,冯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海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