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37640发布日期:2023-09-07 01:1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具体涉及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现有车型的车身侧围与顶盖前横梁的搭接系统包括a柱上内板,a柱加强板和顶盖前横梁。在车身总成加工时,一般需要将顶横梁和侧围总成进行预搭接,然后再将二者进行焊接,保证总拼装的拼装节拍。

2、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顶横梁和侧围总成中的一个上设有预搭扣,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预搭扣相配合的安装孔,通过将预搭扣插入至安装孔内,实现顶横梁与侧围总成之间的预搭接。

3、但采用搭扣和安装孔的定位方法,如图1所示,当预搭扣为向车内方向弯折以从上方插入至安装孔内时,a柱内的侧气帘打开时会与搭扣干涉甚至会发生破裂,如要避免与车体其他结构发生干涉,则需要将预搭扣进行二次翻折,这样不仅增加施工成本和时间,同时设置翻边搭扣易磕碰变形,质量管理难度大,加工成本高;如图2所示,当预搭扣为向车外方向弯折以从下方插入至安装孔内时,则难以避免激光钎焊顶盖车身和天幕版车身共用一套侧围总成时,与顶盖发生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围总成和顶横梁预搭接结构与车身其他结构发生干涉的问题。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包括:

4、侧围总成,其包括侧围主体和两个限位部,上述侧围主体开设有下沉平台,两个限位部与上述侧围主体连接,并位于上述下沉平台两侧;

5、横梁,其包括:

6、-横梁主体;

7、-搭接部,其与上述横梁主体连接并向上述侧围总成延伸,上述搭接部与上述下沉平台搭接配合;

8、-下沉部,其设于上述横梁主体与上述搭接部连接的端部,上述下沉部向上述下沉平台的下沉方向突出,并位于两个上述限位部之间。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下沉部包括分别位于上述横梁主体两侧,并与横梁主体连接的弧形下沉板。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弧形下沉板包括平齐段和下沉段,上述平齐段和下沉段的一侧均与横梁主体连接,上述平齐段与横梁主体平齐,上述下沉段向上述下沉平台的下沉方向下沉,上述下沉段与平齐段的连接处弧形弯曲过度,且上述下沉段与横梁主体连接的一侧弧形过渡。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下沉段靠近上述搭接部的一端向上述搭接部方向弯曲。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上述弧形下沉板位于两个上述限位部之间,且与上述限位部间隔第一设定距离。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弧形下沉板的下沉段相对于上述搭接部的下沉深度为6~15mm。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搭接部与上述下沉平台搭接配合时,上述下沉段与平齐段的弧形弯曲过度连接处与上述限位部在上述横梁主体长度方向上有重叠区。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搭接部与上述下沉平台搭接配合时,上述搭接部的顶面与上述侧围主体的顶面平齐。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搭接部与上述下沉平台搭接配合时,上述弧形下沉板的切边外轮廓所在的平面与上述限位部靠近其一侧的切边侧壁平行。

17、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搭接部与下沉平台的搭接配合,从而限定横梁在其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搭接时下沉部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从而限定横梁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侧围总成和横梁预定位的技术效果,且定位方便,成型工序少,简化了现有技术中搭扣与安装孔配合还需人工二次翻折的制造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且易于加工,不易磕碰变形,降低了加工成本和质量控制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部(23)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梁主体(21)两侧,并与横梁主体(21)连接的弧形下沉板(23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下沉板(231)包括平齐段和下沉段,所述平齐段和下沉段的一侧均与横梁主体(21)连接,所述平齐段与横梁主体(21)平齐,所述下沉段向所述下沉平台(12)的下沉方向下沉,所述下沉段与平齐段的连接处弧形弯曲过度,且所述下沉段与横梁主体(21)连接的一侧弧形过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段靠近所述搭接部(22)的一端向所述搭接部(22)方向弯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弧形下沉板(231)位于两个所述限位部(11)之间,且与所述限位部(11)间隔第一设定距离。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下沉板(231)的下沉段相对于所述搭接部(22)的下沉深度为6~15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22)与所述下沉平台(12)搭接配合时,所述下沉段与平齐段的弧形弯曲过度连接处与所述限位部(11)在所述横梁主体(21)长度方向上有重叠区。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22)与所述下沉平台(12)搭接配合时,所述搭接部(22)的顶面与所述侧围主体(13)的顶面平齐。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22)与所述下沉平台(12)搭接配合时,所述弧形下沉板(231)的切边外轮廓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限位部(11)靠近其一侧的切边侧壁平行。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侧围横梁搭接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围横梁搭接结构及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一方面,该结构包括侧围总成和横梁,侧围总成包括侧围主体和两个限位部,侧围主体开设有下沉平台,两个限位部与侧围主体连接,并位于下沉平台两侧;横梁包括横梁主体、搭接部和下沉部,搭接部与横梁主体连接并向侧围总成延伸,搭接部与下沉平台搭接配合;下沉部设在横梁主体与搭接部连接的端部,下沉部向下沉平台的下沉方向突出,并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另一方面,该车辆包括上述侧围横梁搭接结构。通过搭接部与下沉平台的搭接配合,并使下沉部位于两个限位部之间,从而限定了侧围总成和横梁相对位置,定位方便,成型工序少,且易于加工不易磕碰变形,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余欢,陈道林,李二委,吴忠杰,李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