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动力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一般来说,在轻型汽车领域,承载式车身结构或车架总成更接近于空间框架结构,该结构更容易实现更低的车身、更轻的自重,同时也增加了车辆的机动性和燃油经济性。
2、目前,传统商用车通常采用车身布置于车架总成上,车架总成包括一对纵向延伸的纵梁,纵梁由多个横向延伸的横梁连接在一起,通常整车质量大、重心高,当车辆增加底部防护时,会使车辆更重。传统装甲车通过无车架车身,且整体为船型结构,通常整车质量大,不容易装配和维修。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或者缓解上述缺陷,应用该方案更容易实现车辆的高机动性、高车速、高燃油经济性、低自重、低车高等优势,同时乘员舱也可为乘员提供装甲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动力系统及车辆,该结构更容易实现轻型车辆的低车高、低自重。在轻型、低车身结构防护型车辆领域,应用该模块化承载式车身的车辆更容易实现车辆的高机动性、高车速、高燃油经济性、低自重、低车高等优势,同时装甲壳体乘员舱也可为乘员提供装甲防护。
2、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包括前车架总成、承载式乘员舱和后车架总成,所述前车架总成和后车架总成均为非封闭结构,前车架总成和后车架总成分别纵向延伸,并与承载式乘员舱相连接,组成三段式模块化承载式车身结构。
4、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前车架总成包括前左纵梁、前右纵梁和前横梁;至少一个所述前左纵梁和至少一个所述前右纵梁平行设置并纵向延伸,且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前横梁;
5、所述前左纵梁、前右纵梁均为不对称“匚”结构;
6、所述前左纵梁上设有前左侧吊装钩环、前左侧悬架上连接支点、前左侧底部安装板、前左侧上部安装板;
7、所述前右纵梁上设有前右侧吊装钩环、前右侧悬架上连接支点、前右侧底部安装板、前右侧上部安装板。
8、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承载式乘员舱包括前舱板、后舱板、左侧舱板、右侧舱板、顶舱板、底舱板;所述前舱板、后舱板、左侧舱板、右侧舱板、顶舱板、底舱板围设形成装甲壳体结构;
9、所述前舱板上设有前右固定板、前左固定板;
10、所述底舱板上设有底部前连接点、底部后连接点;
11、所述后舱板上设有后连接点;
12、所述底舱板底部设有v形底部防爆层板。
13、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后车架总成包括后左纵梁、后右纵梁和后横梁;至少一个所述后左纵梁和至少一个所述后右纵梁平行设置并纵向延伸,且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后横梁;
14、所述后左纵梁上设有后左侧悬架上连接支点、载重平台左侧安装点、后左侧上部安装板和后侧底部安装板;
15、所述后右纵梁上设有后右侧悬架上连接支点、载重平台右侧安装点、后右侧上部安装板、后右侧底部安装板。
16、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前左侧上部安装板与前左固定板相互对应且连接,所述前右侧上部安装板与前右固定板相互对应且连接;
17、所述前左侧底部安装板、前右侧底部安装板与底部前连接点相互对应且连接。
18、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后左侧上部安装板、后右侧上部安装板与后连接点相互对应且连接;
19、所述后侧底部安装板、后右侧底部安装板与底部后连接点相互对应且连接。
20、作为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左侧舱板、右侧舱板为两开门结构或者四开门结构。
21、一种动力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所述车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前车架总成和/或所述后车架总成上。
22、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动力系统。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4、与传统商用车相比,该模块化承载式车身结构为前车架总成和后车架总成分别纵向延伸并与承载式乘员舱前后相连接的三段式结构;该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可以显著降低整车高度,同时能有效降低整车重量,同时承载式乘员舱底部为v形结构,能够有效地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分散到车辆侧面,减小人员直接受到的爆炸冲击力作用;
25、与传统装甲车相比,该模块化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前车架总成、后车架总成均为非封闭结构,装配便利性与维修性更高;可以减小生产线占用空间、提高尺寸完整性,装配过程体现了该结构的装配优势;具体而言,模块化承载式车身装配过程可以单独关注装配细节,在装配线上将少量的模块装配,而不是传统的将大量零件装配在一起,避免了使用大型复杂夹具;同时该装配优势也体现在维修车辆过程。
1.一种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总成(1)、承载式乘员舱(2)和后车架总成(3),所述前车架总成(1)和后车架总成(3)均为非封闭结构,前车架总成(1)和后车架总成(3)分别纵向延伸,并与承载式乘员舱(2)相连接,组成三段式模块化承载式车身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总成(1)包括前左纵梁(1-1)、前右纵梁(1-2)和前横梁(1-3);至少一个所述前左纵梁(1-1)和至少一个所述前右纵梁(1-2)平行设置并纵向延伸,且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前横梁(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式乘员舱(2)包括前舱板、后舱板、左侧舱板、右侧舱板、顶舱板、底舱板;所述前舱板、后舱板、左侧舱板、右侧舱板、顶舱板、底舱板围设形成装甲壳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总成(3)包括后左纵梁(3-1)、后右纵梁(3-2)和后横梁(3-3);至少一个所述后左纵梁(3-1)和至少一个所述后右纵梁(3-2)平行设置并纵向延伸,且之间连接有若干所述后横梁(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左侧上部安装板(1-1-4)与前左固定板(2-2)相互对应且连接,所述前右侧上部安装板(1-2-4)与前右固定板(2-1)相互对应且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左侧上部安装板(3-1-3)、后右侧上部安装板(3-2-3)与后连接点(2-5)相互对应且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舱板、右侧舱板为两开门结构或者四开门结构。
8.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块化承载式车身,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前车架总成(1)和/或所述后车架总成(3)上。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