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模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30930发布日期:2024-09-10 11:3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角模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角模块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有驱动、制动、转向、悬挂系统的角模块装置。


背景技术:

1、通常,电动车辆是指不排放废气的环境友好型车辆。电动车辆配备有:高压电池,构造成供应能量以驱动电动车辆;以及驱动马达,构造成从高压电池输出的电力而产生旋转力。随着电动马达的旋转动力通过驱动轴传输到车轮,电动车辆行驶。

2、最近,轮内马达车辆已成为焦点。在轮内马达车辆中,可以去除中间动力传输装置,例如减速器或差速齿轮,这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在轮内马达车辆中,考虑到减少动力传输过程期间的能量损失的优点,将马达直接安装在车轮中,使得马达的动力被直接传输到车轮。此外,人们还积极地对其中集成了制动、转向、悬架系统以及驱动系统的四轮独立转向系统进行开发。

3、在上述独立转向系统中,因为轮内马达安装在车轮内部,所以与相关技术相比,车轮的内部空间变窄。为此,悬架组件是不利的,并且由于旋转半径的增加而难以驱动独立转向系统。

4、在韩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9-0041855(2019年4月23日公开,名称为“用于轮内马达车辆的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 for an in-wheel motor vehicle))中公开了本申请的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提供本概述以便以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一些概念。本概述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2、本发明涉及一种角模块装置,其能够充分地确保车身和车轮之间的转向空间并且减小转向主销偏移。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角模块装置包括:驱动单元,安装在车轮内侧并且构造成将驱动力提供至车轮;转向节,连接至驱动单元;固定轴,该固定轴构造成支撑该转向节,使得该转向节是可旋转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固定至该转向节上并且构造成产生旋转力;以及动力传输构件,该动力传输构件连接至该致动器并构造成与由该致动器产生的旋转力联动地使该转向节围绕该固定轴旋转。

4、固定轴的中心轴线可以设置为相对于地面倾斜。

5、当该转向节旋转时,该致动器可以围绕该固定轴的中心轴线回转。

6、该致动器的中心轴线可以设置成与该固定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

7、该致动器的中心轴线可以设置成与该固定轴的中心轴线平行。

8、动力传输构件可以包括:旋转轴,连接至致动器并构造成通过接收来自致动器的旋转力而旋转;以及转换构件,设置在固定轴与旋转轴之间,将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转向节的旋转运动。

9、转换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带轮,固定至固定轴;第二带轮,设置成与第一带轮间隔开并构造成与旋转轴一起旋转;以及带,设置成围绕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并具有与第一带轮的外表面和第二带轮的外表面接合的内表面。

10、角模块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转向节轴承,设置在转向节和固定轴之间并构造成引导转向节相对于固定轴的旋转。

11、角模块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悬臂,设置在车身与转向节之间并构造成将转向节支撑在车身上;以及减震器模块,连接至悬臂并构造成吸收从路面施加的冲击。

12、减震器模块可以包括:减震器,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延伸并设置为能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和收缩;以及板簧,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设置成可弹性变形。

13、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种角模块装置可以包括:驱动单元,安装在车轮内侧并构造成将驱动力提供至车轮;转向节,连接至驱动单元;固定轴,构造成支撑该转向节,使得该转向节是可旋转的;转向单元,连接至该转向节上并构造成使该转向节相对于该固定轴旋转;第一悬臂,设置在车身与转向节之间并构造成将转向节的一侧支撑在车身上;第二悬臂,设置成与该固定轴间隔开并构造成将该转向节的另一侧支撑在该车身上;以及连接构件,设置在第二悬臂和固定轴之间并构造成将第二悬臂连接至固定轴。

14、连接构件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构件,连接至固定轴;以及第二连接构件,从第一连接构件延伸并连接至第二悬臂。

15、第一连接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本体,设置成面向转向节的另一侧;插入孔,形成为穿过第一本体,使得固定轴插入该插入孔中;以及狭缝,形成为穿过第一本体,并从第一本体的周向表面朝向插入孔延伸。

16、第一本体可以设置成可弹性变形。

17、插入孔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多边形和椭圆形中的任何一种。

18、第一连接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调节件,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本体,并构造成根据调节件的移动方向来调节狭缝的宽度。

19、第一本体可以包括设置成彼此面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狭缝介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且调节件可以包括:调节杆,构造成穿透第一端和狭缝,并插入到第二端中;调节头,设置在调节杆的一侧处,并构造成当调节杆插入第二端中时将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按压;以及调节螺母,设置在调节杆的另一侧处,并构造成防止调节杆与第二端分离。

20、调节螺母可拆卸地耦接至调节杆。

21、第二连接构件可以包括:第二本体,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从第一连接构件延伸;以及紧固孔,形成为穿过第二本体并连接至第二悬臂。

22、第二悬臂可以包括:第一连杆,连接至紧固孔的一侧;以及第二连杆,设置为与第一连杆间隔开且第二本体介于第二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第二连杆连接至紧固孔的另一侧。

23、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角模块装置,构造成使转向节旋转的致动器直接耦接到转向节。因此,与致动器耦接至从车身等延伸的分离结构的情况相比,可确保在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更大的转向空间,并且可扩大车轮的转向范围。

24、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角模块装置,由于致动器的中心轴线与固定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因此能够防止由于致动器的体积而导致转向节主销(kingpin)轴线与车轮距离过远。

25、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角模块装置,转向节主销轴线和悬架轴线在车身的宽度方向上通过连接构件间隔开。因此,由于固定轴可以位于更接近车轮的位置,因此可以减小转向节主销的偏移值,并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角模块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固定轴的中心轴线设置成相对于地面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当所述转向节旋转时,所述致动器围绕所述固定轴的中心轴线回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的中心轴线设置成与所述固定轴的中心轴线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致动器的中心轴线设置成与所述固定轴的中心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输构件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转换构件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装置,进一步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模块装置,进一步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减震器模块包括:

11.一种角模块装置,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设置成能弹性地变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插入孔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和椭圆形中的任意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进一步包括:调节件,能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本体,并构造成根据所述调节件的移动方向来调节所述狭缝的宽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设置为彼此面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所述狭缝介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并且其中,所述调节件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调节螺母可拆卸地耦接至所述调节杆。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角模块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悬臂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角模块装置,其包括:驱动单元,安装在车轮内侧并构造成向车轮提供驱动动力;转向节,连接至驱动单元;固定轴,构造成支撑转向节使得转向节是可旋转的;致动器,固定至转向节并构造成产生旋转力;以及动力传输构件,连接至致动器并构造成与由致动器产生的旋转力联动地使转向节围绕固定轴旋转。根据一种角模块装置,构造成用于使该转向节旋转的致动器直接耦接到该转向节。因此,与致动器耦接至从车身等延伸的分离结构的情况相比,可确保在车轮与车身之间的更大的转向空间,并且可扩大车轮的转向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全在雄,朱振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