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42910发布日期:2023-06-02 04:5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局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提供对于也考虑了交通参与人中老年人或儿童等处于弱势立场的人的可持续输送系统的存取的努力正在活跃化。为了实现所述目的,通过与碰撞安全性能有关的开发而致力于更进一步改善交通的安全性或便利性的研究开发。可是,在与碰撞安全性能有关的开发中,位于车辆前部的充电器架及其上的电气部件容易在产生碰撞时过度损坏。因此,有必要对车辆前部结构进行改良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降低碰撞对车辆造成的损害。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两前侧架,分别配置于车辆的左右两侧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安装架,具有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前固定部及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后固定部,其中每一所述两前侧架包括挤压部及弯曲变形部,所述挤压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曲变形部的前方,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挤压部被挤压且所述弯曲变形部弯曲变形,所述前固定部位于所述挤压部的后端,所述后固定部设置为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从所述两前侧架脱落。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前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结构及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前侧,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位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在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位于所述两前侧架的所述中心的下方,所述后固定部包括第三固定结构及第四固定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及所述第四固定结构分别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后侧,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及所述第四固定结构位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相同位置。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减震器外壳,其中所述减震器外壳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减震器外壳的前端固定位置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同于所述前固定部的位置。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两前侧架具有托架部,所述后固定部具有狭缝,所述狭缝往所述车辆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斜后方内侧延伸,所述托架部通过螺栓而固定于所述狭缝。

6、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中,由于安装架的前固定部位于前侧架的挤压部的后端,故在碰撞时可有效地区分前侧架的挤压部的挤压变形与弯曲变形部的弯曲变形,进而在碰撞后产生预期的变形模式。此外,由于安装架的后固定部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从前侧架脱落,故可避免安装架影响或阻碍前侧架的弯曲变形部的弯曲变形,且可避免安装架随着前侧架而变形,进而防止安装架上的电气部件损坏。再者,由于安装架的前固定部在碰撞时维持于固定在前侧架的状态,故可抑制前侧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变形。从而,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结构可降低碰撞对车辆造成的损害。

7、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降低碰撞对车辆造成的损害。车辆前部结构包括:两前侧架,分别配置于车辆的左右两侧并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安装架,具有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前固定部及固定于所述两前侧架的后固定部,其中每一所述两前侧架包括挤压部及弯曲变形部,所述挤压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弯曲变形部的前方,当发生碰撞时,所述挤压部被挤压且所述弯曲变形部弯曲变形,所述前固定部位于所述挤压部的后端,所述后固定部设置为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从所述两前侧架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安孙子优大,佐藤宪,近藤武宏,河野裕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