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1319发布日期:2023-11-22 14:01阅读:40来源:国知局
车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商用车车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架是跨接在汽车前后车桥上的框架式结构,俗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随着适应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对车架的设计布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传统技术中,车架的设计布置需要考虑发动机、油箱等装置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在新能源商用车的设计中,电动机和电池包取代了发动机和油箱的位置,因此需要重新进行布局设计。

3、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对于新能源轿车等小型车辆的车架结构设计,但是其车架内部的空间利用率仍不理想,尤其是对于中、重型新能源商用车而言,怎样使车架在满足强度和刚度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使整个车架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用空间以及使整车的安全性等得到综合提高,是一个有待改进和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架空间利用率,且无法兼顾整车的美观性、安全性等问题,提供一种车架。

2、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

3、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所述第二纵梁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依次相连的第四直线段、第五直线段和第六直线段;

4、第一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五直线段之间;

5、其中,所述第一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所述第四直线段以及所述第六直线段均沿所述第二方向直线延伸,所述第一直线段与所述第四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直线段与所述第六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在由所述第一直线段指向所述第三直线段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直线段和所述第四直线段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

6、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二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五直线段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三直线段朝向所述第六直线段的一侧表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五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第六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三直线段的一侧表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且分别相对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纵梁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加强板,且分别相对设于所述第二纵梁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直线段上设有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11、所述第六直线段上设有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远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段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在所述第三直线段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加强板连接;

13、所述第二加强板在所述第五直线段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在所述第六直线段上的部分与所述第四加强板连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一电池包安装机构和第二电池包安装机构,所述第一电池包安装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五直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池包安装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四直线段。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后悬架安装支架,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三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部分以及所述第六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五直线段的部分。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横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四直线段之间;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段和所述第六直线段之间。

17、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架。

18、上述车架的第一直线段与第四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三直线段与第六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在由第一直线段指向第三直线段的方向上,第二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在车架上形成一变截面,一方面,在不改变后悬架结构及安装硬点的情况下,将车架宽度尽可能加大,满足吊挂一体平板式电池包的空间需求,实现整车快速换电功能,同时在变截面位置增加横梁,提高了整车的扭转刚度;另一方面,变截面的设置还能进一步优化车架空间的布置利用,在保证整车的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兼顾整车的美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二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五直线段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三直线段朝向所述第六直线段的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五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另一端贴合于所述第六直线段朝向所述第三直线段的一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包括两个第一加强板,两个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相对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在第三方向上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直线段上设有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一纵梁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表面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段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在所述第三直线段上的部分与所述第三加强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第一电池包安装机构和第二电池包安装机构,所述第一电池包安装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五直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池包安装机构设于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四直线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后悬架安装支架,所述后悬架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三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二直线段的部分以及所述第六直线段靠近所述第五直线段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横梁,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四直线段之间;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段和所述第六直线段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


技术总结
一种车架和车辆。车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第一纵梁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直线延伸并依次相连的第一直线段、第二直线段和第三直线段,第二纵梁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直线延伸并依次相连的第四直线段、第五直线段和第六直线段;第一横梁,连接于第二直线段和第五直线段之间;其中,第一直线段与第四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大于第三直线段与第六直线段的间隔距离,在由第一直线段指向第三直线段的方向上,第二直线段和第四直线段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上述设置在不改变后悬架结构及安装硬点的情况下,将车架宽度尽可能加大,满足吊挂一体平板式电池包的空间需求,实现整车快速换电功能,同时在变截面位置增加横梁,提高整车扭转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永,何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前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