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52264发布日期:2023-09-23 23:2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1、儿童推车是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携带婴幼儿的一种承载工具,已经成为了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儿童用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儿童推车在遇到坑洼或者凸起的路面时,经常会改变推车的姿态,从而影响儿童的的乘坐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根据路况调整推车姿态的儿童推车。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儿童推车,包括:

4、推车车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自前向后向上倾斜延伸的前支架、自后向前向上倾斜延伸的后支架;

5、前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轮叉、与所述前轮叉转动连接的前轮,所述前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前轮叉绕第一转点转动连接;

6、后轮组件,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轮叉、与所述后轮叉转动连接的后轮,所述后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后轮叉绕第二转点转动连接;

7、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水平调节装置,所述水平调节装置包括多个气囊本体、用于控制所述气囊本体充放气的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检测倾斜角度的多个姿态传感器,所述前支架底部与所述前轮叉之间、以及所述后支架底部与所述后轮叉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气囊本体,所述姿态传感器与所述气囊本体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支架和所述后支架上,所述儿童推车具有水平状态和倾斜状态,当处于所述水平状态时,所述姿态传感器均未检测到倾斜角度,当处于所述倾斜状态时,至少有一个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倾斜角度,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姿态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气囊本体充放气,使得所述儿童推车由所述倾斜状态转换为所述水平状态。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点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转点的轴心线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

9、进一步地,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座兜,所述座兜具有供儿童躺卧的底面,所述底面在所述水平状态下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底面在所述倾斜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倾斜延伸。

10、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气囊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气囊本体卡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

11、进一步地,当位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高后低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放气,当位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低后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充气;当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低后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放气,当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高后低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充气。

12、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前支架和右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左后支架和右后支架,所述前轮叉包括左前轮叉和右前轮叉,所述后轮叉包括左后轮叉和右后轮叉,所述气囊本体包括设置在左前支架和左前轮叉之间的左前气囊本体、设置在右前支架和右前轮叉之间的右前气囊本体、设置在左后支架和左后轮叉之间的左后气囊本体、以及设置在右后支架和右后轮叉之间的右后气囊本体,所述姿态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前支架上的左前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右前支架上的右前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左后支架上的左后姿态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后支架上的右后姿态传感器。

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气囊本体充气使所述气囊本体膨胀的充气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囊本体放气的排气装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姿态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充气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排气装置电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装置为气泵,所述排气装置为电磁阀。

15、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包括控制所述左前气囊本体放气的左前电磁阀、包括控制所述右前气囊本体放气的右前电磁阀、控制所述左后气囊本体放气的左后电磁阀、以及控制所述右后气囊本体放气的右后电磁阀。

16、进一步地,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气道,所述气道具有进气口和放气口,所述气泵与所述气道通过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道内,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充气时,所述电磁阀打开所述进气口,且关闭所述放气口,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放气时,所述电磁阀关闭所述进气口,且打开所述放气口。

17、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儿童推车,通过将气囊本体设置在前支架底部与前轮叉之间、以及后支架底部与后轮叉之间,并根据姿态传感器的检测值来控制气囊本体充放气,从而实现儿童推车姿态的调节,这样不管是坑洼或者凸起的路面,儿童推车都能相应调整姿态,使得乘坐的儿童始终能获得舒适的乘坐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点的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转点的轴心线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座兜,所述座兜具有供儿童躺卧的底面,所述底面在所述水平状态下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所述底面在所述倾斜状态下沿前后方向倾斜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气囊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气囊本体卡设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固定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当位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高后低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放气,当位于所述前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低后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充气;当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低后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放气,当位于所述后支架上的所述姿态传感器检测到的倾斜角度为前高后低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与所述姿态传感器对应的气囊本体充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包括左前支架和右前支架,所述后支架包括左后支架和右后支架,所述前轮叉包括左前轮叉和右前轮叉,所述后轮叉包括左后轮叉和右后轮叉,所述气囊本体包括设置在左前支架和左前轮叉之间的左前气囊本体、设置在右前支架和右前轮叉之间的右前气囊本体、设置在左后支架和左后轮叉之间的左后气囊本体、以及设置在右后支架和右后轮叉之间的右后气囊本体,所述姿态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左前支架上的左前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右前支架上的右前姿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左后支架上的左后姿态传感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右后支架上的右后姿态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用于供电的电源、控制器、用于向所述气囊本体充气使所述气囊本体膨胀的充气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气囊本体放气的排气装置,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姿态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充气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排气装置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为气泵,所述排气装置为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控制所述左前气囊本体放气的左前电磁阀、包括控制所述右前气囊本体放气的右前电磁阀、控制所述左后气囊本体放气的左后电磁阀、以及控制所述右后气囊本体放气的右后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气道,所述气道具有进气口和放气口,所述气泵与所述气道通过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气道内,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气泵充气时,所述电磁阀打开所述进气口,且关闭所述放气口,当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磁阀放气时,所述电磁阀关闭所述进气口,且打开所述放气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推车,其中,前支架的底部与前轮叉绕第一转点转动连接,后轮组件包括后轮叉、与后轮叉转动连接的后轮,后支架的底部与后轮叉绕第二转点转动连接,水平调节装置包括气囊本体、用于控制气囊本体充放气的控制模块、以及用于检测倾斜角度的姿态传感器,前支架底部与前轮叉之间、以及后支架底部与后轮叉之间均设置有气囊本体,姿态传感器与气囊本体一一对应且分别设置在前支架和后支架上。当处于水平状态时,姿态传感器均未检测到倾斜角度;当处于倾斜状态时,至少有一个姿态传感器检测到倾斜角度,控制模块根据姿态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气囊本体充放气,使得儿童推车由倾斜状态转换为水平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房绍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