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盖内板、车辆前盖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79553发布日期:2023-07-05 19:56阅读:20来源:国知局
车辆前盖内板、车辆前盖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前盖,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盖内板、车辆前盖和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前盖内板是车辆前盖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对车辆前盖系统的静态性能、动态性能及感知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理想状态下,车辆前盖内板既需要满足强度、刚度性能的要求,又需要满足日益严格的行人保护法规的要求。

2、相关技术中,由于车辆前盖内板具有一定的柔性特性,通过在车辆前盖内板的前部设置结构筋,可以提高车辆前盖内板的前部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有利于得到理想状态下的车辆前盖内板。但车辆前盖内板的后部的强度和刚度较低,其在与行人发生撞击时容易发生大幅度的变形,增大了行人在撞击车辆前盖内板后随车辆前盖再次撞击到更加尖锐、坚硬的结构上的风险,例如车辆的电机和雨刮器等,从而不利于得到理想状态下的车辆前盖内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前盖内板、车辆前盖和车辆。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前盖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上的环形筋和支撑筋,所述环形筋与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支撑筋在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上位于所述环形筋与所述内板本体的后边缘之间。

3、可选地,所述支撑筋包括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前端与所述环形筋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后端与位于所述内板本体后端的铰链部连接。

4、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筋包括第一筋段和两个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横向延伸,所述第一筋段的前端与所述环形筋连接;

5、所述两个第二筋段倾斜布置,且所述两个第二筋段的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段位于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横向上的两端,所述两个第二筋段的后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铰链部。

6、可选地,所述支撑筋还包括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后端与所述后边缘连接。

7、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

8、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筋中包括第二支撑筋第一子筋和两个第二支撑筋第二子筋;

9、所述第二支撑筋第一子筋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筋第一子筋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第一子筋的后端与所述后边缘连接;

10、所述两个第二支撑筋第二子筋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横向分别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二支撑筋第一子筋的两侧,且所述两个第二支撑筋第二子筋倾斜布置,所述两个第二支撑筋第二子筋的前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所述两个第二支撑筋第二子筋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后边缘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筋为多个,所述内板本体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形成有减重孔。

12、可选地,所述减重孔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

13、可选地,所述内板本体上设置有缓冲部和锁扣部,所述缓冲部和所述锁扣部均位于所述环形筋的内部,所述环形筋上设置有密封条。

14、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盖内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上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环形筋的内部,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中心轴线和所述环形筋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

15、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内板本体的内表面上的投影构造为多边形矩阵结构。

1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前盖,包括车辆前盖外板和上述的车辆前盖内板,所述车辆前盖外板与所述车辆前盖内板连接。

17、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前盖。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前盖内板的后部即内板本体上位于环形筋和后边缘之间的部分设置有支撑筋,支撑筋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的结构,支撑筋的布置有利于使车辆前盖内板的柔性降低,使车辆前盖内板的强度和刚度提高,从而在车辆前盖与行人发生碰撞后,车辆前盖内板的变形量能够减少,车辆前盖内板的结构性能能够提高,使车辆前盖内板在发生撞击后不易损坏,有利于减小行人撞击在车辆前盖内板的后部后,再与车辆前盖一起撞向车辆的雨刮器、电机等尖锐、坚硬的结构上的风险,从而能够避免行人发生二次撞击,有利于保护行人并提高车辆前盖内板的行人保护性能。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上的环形筋和支撑筋,所述环形筋与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支撑筋在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上位于所述环形筋与所述内板本体的后边缘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包括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前端与所述环形筋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筋的后端与位于所述内板本体后端的铰链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包括第一筋段和两个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横向延伸,所述第一筋段的前端与所述环形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还包括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筋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筋的后端与所述后边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筋为多个,所述内板本体在每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形成有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上设置有缓冲部和锁扣部,所述缓冲部和所述锁扣部均位于所述环形筋的内部,所述环形筋上设置有密封条。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盖内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上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环形筋的内部,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中心轴线和所述环形筋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内板本体的内表面上的投影构造为多边形矩阵结构。

11.一种车辆前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前盖外板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前盖内板,所述车辆前盖外板与所述车辆前盖内板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前盖。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盖内板、车辆前盖和车辆。该车辆前盖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内板本体上的环形筋和支撑筋,所述环形筋与所述支撑筋连接,所述支撑筋在车辆前盖内板的纵向上位于所述环形筋与所述内板本体的后边缘之间。上述的车辆前盖内板的强度和刚度能够在支撑筋的支撑作用下得到提高,使车辆前盖内板在发生撞击后不易损坏,车辆前盖内板在遭受撞击后的变形量减少,有利于减小行人撞击在车辆前盖内板后,再与车辆前盖一起撞向车辆的雨刮器、电机等尖锐、坚硬的结构上的风险,从而能够避免行人发生二次撞击,有利于保护行人的安全,有利于提高车辆前盖内板的整体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柳东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