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方向盘,具体地,涉及一种方向盘组件。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在车辆上设置有气囊。在常规设计中,用于保护用户上半身的主气囊单独设置。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气囊在汽车撞击的瞬间会受到多个方向的冲击力。
2、有鉴于此,如何能够对气囊形成支撑,以提高气囊性能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向盘组件的新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向盘组件,所述方向盘组件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围成所述方向盘组件的轮廓;
3、轮毂,所述轮毂位于所述骨架的内侧;
4、轮辐,所述轮辐连接所述骨架与所述轮毂;
5、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包覆所述骨架的第一壳体以及包覆所述轮毂和所述轮辐的第二壳体;
6、第一主气囊;以及,
7、第一辅助气囊,所述第一主气囊和所述第一辅助气囊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当所述第一主气囊和所述第一辅助气囊处于引爆的情况时,所述第一主气囊能够与用户接触,所述第一辅助气囊位于所述第一主气囊的外侧并与所述第一主气囊的局部相抵,以对所述第一主气囊形成支撑。
8、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气囊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气囊的靠近所述轮毂的一侧。
9、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气囊包括多个第一子囊,多个所述第一子囊沿所述方向盘组件的径向两两对称设置,当所述第一子囊处于引爆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第一子囊相互抵触。
10、可选地,还包括互动操作装置,所述互动操作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11、可选地,所述互动操作装置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面向用户一侧的表面。
12、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气囊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为热塑性聚丙烯。
14、可选地,还包括第二主气囊,所述第二主气囊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方向盘组件径向的下部,所述第一辅助气囊位于所述第一主气囊和所述第二主气囊之间。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辅助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辅助气囊相匹配的第三弱化部,所述第三弱化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圈侧并沿所述第一壳体外周面的周向延伸。
16、可选地,所述第一辅助气囊包括多个第二子囊,多个所述第二子囊沿第一壳体的径向围绕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依次排列。
17、可选地,还包括第二辅助气囊,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辅助气囊相匹配的第四弱化部,所述第四弱化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圈侧,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面的周向延伸;
18、当所述第二辅助气囊处于引爆的情况时,所述第二辅助气囊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空间。
19、通过在包覆有骨架的第一壳体内设置第一辅助气囊,并使得第一辅助气囊和第一主气囊在引爆膨出的状态下,第一辅助气囊能够对第一主气囊形成支撑的方式,显著地提高了第一主气囊对用户的支撑力,提高了第一主气囊对用户的防护效果。
2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1.一种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气囊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辅助气囊的靠近所述轮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气囊包括多个第一子囊,多个所述第一子囊沿所述方向盘组件的径向两两对称设置,当所述第一子囊处于引爆的情况时,多个所述第一子囊相互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动操作装置,所述互动操作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动操作装置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嵌入所述第二壳体面向用户一侧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气囊容纳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为热塑性聚丙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主气囊,所述第二主气囊收纳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方向盘组件径向的下部,所述第一辅助气囊位于所述第一主气囊和所述第二主气囊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气囊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辅助气囊相匹配的第三弱化部,所述第三弱化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圈侧并沿所述第一壳体外周面的周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气囊包括多个第二子囊,多个所述第二子囊沿第一壳体的径向围绕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面依次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辅助气囊,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辅助气囊相匹配的第四弱化部,所述第四弱化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圈侧,并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面的周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