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8560发布日期:2023-08-24 18:4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压铸件生产,特别涉及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1、压铸件是一种压力铸造的零件,可以被制造为压铸汽车配件、压铸汽车发动机管件以及压铸空调配件等,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光洁度,可以很好的节约电力、金属材料与劳动成本,一般进行统一生产,在生产完成后需要使用转运装置对压铸件进行转移。

2、经检索,专利号为cn209921346u,公开了一种压铸件加工用转运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压铸件转运装置缺少分类存放功能、降低磨损和缺少机械驱动功能以及快速下料结构的问题,然而现有的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在到达目标位置时,其下料口通常不会正对着目标位置,此时的转移路程相对较长,从而增长了压铸件的转移时间,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影响了压铸件的转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现有的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在到达目标位置时,其下料口通常不会正对着目标位置,此时的转移路程相对较长,从而增长了压铸件的转移时间,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而影响了压铸件的转运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底板上侧的转动框,还包括从动轴,所述转动框的上表面靠近从动轴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轴孔,所述转动框的下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承载底板的上表面靠近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承载底板的下表面靠近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承载底板的上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拉把手。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底板的两侧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分别转动安装有主齿轮和从齿轮。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载底板的下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锯齿带,且主齿轮和从齿轮均与锯齿带啮合安装。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第一固定板的主动轴,且主齿轮固定套接在主动轴的外侧,从齿轮固定套接在从动轴的外侧。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动杆位于滑槽的内侧,且滑动杆的形状呈弧形设置,所述从动轴卡固连接在轴孔的内部,所述转动框通过从动轴配合滑动杆和滑槽转动安装在承载底板的上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承载板,若干组所述承载板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转动框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限位滑杆,且承载板通过两组限位槽滑动安装在两组限位滑杆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若干组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且位于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的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组卡槽,若干组所述承载板的上侧均设置有若干组分隔板,若干组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杆与卡槽相契合,且分隔板通过两组卡杆配合两组卡槽卡固连接在两组连接侧板之间。

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启动第一固定板上表面的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轴和主齿轮一同旋转,从而在从齿轮和锯齿带的配合下带动贯穿第二固定板的从动轴进行旋转,进而通过轴孔配合滑动杆和滑槽带动转动框在承载底板的上侧进行旋转,能够快速地将压铸件转移至装置外部的各个方位处,优化了压铸件的转移路径,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转运效率。

11、通过两组限位滑杆配合两组限位槽将一组承载板滑动安置在转动框的内侧,再通过两组卡杆配合两组卡槽分别将若干组分隔板卡置在两组连接侧板之间,且若干组分隔板之间的间距按照若干压铸件的尺寸来设置,使得若干组压铸件得以恰好卡置在若干组分隔板之间,其余的承载板同上述操作,能够在若干压铸件转运的过程中避免由于装置晃动而造成压铸件出现碰撞磨损,确保了压铸件的生产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设置在承载底板(1)上侧的转动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动轴(12),所述转动框(3)的上表面靠近从动轴(12)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轴孔(13),所述转动框(3)的下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杆(14),所述承载底板(1)的上表面靠近一侧开设有滑槽(15),所述承载底板(1)的下表面靠近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滚动轮(2),所述承载底板(1)的上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拉把手(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1)的两侧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9),所述第一固定板(5)与第二固定板(9)的下表面分别转动安装有主齿轮(8)和从齿轮(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1)的下侧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锯齿带(11),且主齿轮(8)和从齿轮(10)均与锯齿带(11)啮合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安装有贯穿第一固定板(5)的主动轴(7),且主齿轮(8)固定套接在主动轴(7)的外侧,从齿轮(10)固定套接在从动轴(12)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14)位于滑槽(15)的内侧,且滑动杆(14)的形状呈弧形设置,所述从动轴(12)卡固连接在轴孔(13)的内部,所述转动框(3)通过从动轴(12)配合滑动杆(14)和滑槽(15)转动安装在承载底板(1)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框(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组承载板(16),若干组所述承载板(16)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7),所述转动框(3)的两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若干组限位滑杆(18),且承载板(16)通过两组限位槽(17)滑动安装在两组限位滑杆(1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所述承载板(16)的上表面且位于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侧板(19),所述连接侧板(19)的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组卡槽(20),若干组所述承载板(16)的上侧均设置有若干组分隔板(21),若干组所述分隔板(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杆(22)与卡槽(20)相契合,且分隔板(21)通过两组卡杆(22)配合两组卡槽(20)卡固连接在两组连接侧板(19)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铸件生产用转运装置,涉及压铸件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承载底板上侧的转动框,还包括从动轴,转动框的上表面靠近从动轴的一侧贯穿开设有轴孔,转动框的下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杆,承载底板的上表面靠近一侧开设有滑槽,承载底板的下表面靠近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滚动轮,承载底板的上表面靠近一侧固定安装有推拉把手;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地将压铸件转移至装置外部的各个方位处,优化了压铸件的转移路径,且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转运效率,并能够在若干压铸件转运的过程中避免由于装置晃动而造成压铸件出现碰撞磨损,确保了压铸件的生产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升,刘哲学,刘永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鼎诚铝压铸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