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4567发布日期:2023-06-29 15:3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和听觉所能感知到的产品质量,统称为精致感知,现阶段精致感知已作为车辆评价的关键项目,成为消费者购车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尽量减少外露标准件数量,以及保证零部件配合间的间隙面差的均匀性,已是提升精致感知的重要部分。

2、相关技术中,后保险杠先与车身部件装配,然后将侧围限位块装配到后保险杠的通孔处,再通过螺栓将侧围限位块与后保险杠和侧围拧紧。但是,后保险杠与侧围限位块之间无定位,而且后保险杠此处相对侧围也无定位,极易造成侧围限位块与后保险杠的通孔之间左右侧间隙不一致,而且因为后保险杠此位置与侧围无定位,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立面极易造成左右侧间隙不均问题,另外,打开后背门,螺栓会出现外露,进而会降低车辆的精致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车身,该车辆的车身可以避免后保险杠产生移位,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包括:侧围;后保险杠;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侧围和所述后保险杠之间,且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侧围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后保险杠进行限位。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车身,通过限位组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后保险杠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后保险杠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均保持稳定,换言之,就是对后保险杠的整体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后保险杠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所述后保险杠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卡设于所述限位筋的左右方向上。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卡扣和阻挡筋,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卡设于所述卡槽的后方,所述阻挡筋抵接于所述翻边的前方。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筋和压块,所述翻边上还设置有凹槽,所述压块压设于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支撑筋抵接于所述翻边的下方。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侧围设置有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定位配合,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侧围限位块,所述侧围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后保险杠和所述连接支架之间,所述侧围限位块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且所述侧围限位块与所述连接支架和所述侧围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车身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侧围限位块设置有第三安装部,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第四安装部,所述侧围设置有第五安装部,所述后保险杠盖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的后侧,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述第五安装部,以固定所述第三安装部、所述第四安装部和所述第五安装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限位块包括:侧围限位主体和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围限位主体,所述侧围限位主体和所述加强件限定出所述第三安装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侧围限位主体包括:主体部和后背门限位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偷胶槽,所述后背门限位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朝向所述后保险杠的一侧,所述后保险杠设置有通孔,所述后背门限位部朝向所述通孔处延伸且凸出于所述通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车身。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筋(31),所述后保险杠(20)上设置有限位槽(21),所述限位槽(21)卡设于所述限位筋(31)的左右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卡扣(32)和阻挡筋(33),所述后保险杠(20)设置有翻边(22),所述翻边(22)上设置有卡槽(23),所述卡扣(32)卡设于所述卡槽(23)的后方,所述阻挡筋(33)抵接于所述翻边(22)的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支撑筋(34)和压块(35),所述翻边(22)上还设置有凹槽(24),所述压块(35)压设于所述凹槽(24)的上方,所述支撑筋(34)抵接于所述翻边(22)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紧固件(40),所述连接支架(30)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6)和第一安装部(37),所述侧围(10)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1)和第二安装部(12),所述第一定位部(36)与所述第二定位部(11)定位配合,所述第一安装部(37)与所述第二安装部(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紧固件(40)穿设所述第一安装部(3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以固定所述第一安装部(37)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围限位块(50),所述侧围限位块(50)设置于所述后保险杠(20)和所述连接支架(30)之间,所述侧围限位块(50)与所述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且所述侧围限位块(50)与所述连接支架(30)和所述侧围(1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紧固件(60),所述侧围限位块(50)设置有第三安装部(51),所述连接支架(30)设置有第四安装部(38),所述侧围(10)设置有第五安装部(13),所述后保险杠(20)盖设于所述第三安装部(51)的后侧,所述第二紧固件(60)穿设所述第三安装部(51)、所述第四安装部(38)和所述第五安装部(13),以固定所述第三安装部(51)、所述第四安装部(38)和所述第五安装部(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限位块(50)包括:侧围限位主体(52)和加强件(53),所述加强件(53)设置于所述侧围限位主体(52),所述侧围限位主体(52)和所述加强件(53)限定出所述第三安装部(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限位主体(52)包括:主体部(54)和后背门限位部(55),所述主体部(54)与所述后保险杠(20)限位配合,所述主体部(54)朝向所述连接支架(30)的一侧设置有偷胶槽(56),所述后背门限位部(55)连接于所述主体部(54)朝向所述后保险杠(20)的一侧,所述后保险杠(20)设置有通孔(25),所述后背门限位部(55)朝向所述通孔(25)处延伸且凸出于所述通孔(25)。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车身(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车身以及车辆,车辆的车身包括:侧围;后保险杠;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侧围和所述后保险杠之间,且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侧围连接,所述连接支架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分别与所述后保险杠限位配合,以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所述后保险杠进行限位。通过限位组件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对后保险杠进行限位,这样可以使后保险杠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均保持稳定,换言之,就是对后保险杠的整体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后保险杠产生移位,从而在关闭后背门后,后背门与后保险杠的立面的左右侧的间隙会保持均匀,进而可以提升车辆的精致感。

技术研发人员:时继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