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9875发布日期:2023-10-28 14:5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跨骑式车辆。


背景技术:

1、常见地,在具有单元摆动式后悬架的跨骑式车辆中,发动机的上部经由枢轴由车身框架支撑的跨骑式车辆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4291184)。在这种类型的一些跨骑式车辆中,支撑枢轴的支架联接到车身框架的各个部分。支架包括左右一对板部。这些板部联接到车身框架,并且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距离地布置。此外,左右一对板部具有通孔,枢轴穿过通孔插入。

2、当支撑枢轴的支架的刚度增加时,支架的柔性变得较小以承受枢轴的载荷。所以,需要相应地调整支架的形状以保持连杆相对于支架的支撑强度。因此,期望一种构型,在该构型中,可以在简化支架的同时保持连杆相对于支架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跨骑式车辆,在该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中,能够在简化支架的同时保持连杆的支撑强度。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跨骑式车辆包括:车身框架,该车身框架包括左右一对枢轴框架,当从侧面观察时,所述左右一对枢轴框架向后延伸;车身侧支架,该车身侧支架包括从枢轴框架向后突出的左右一对侧板部;枢轴,该枢轴由车身侧支架支撑,并且在所述一对侧板部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杆,该连杆经由枢轴由车身侧支架可枢转地支撑;以及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包括连接到连杆的连接段,其中,在车身侧支架上形成有开口部,连杆穿过该开口部插入,并且开口部从位于枢轴后方的部分延续至所述一对侧板部的上端。

3、根据本实用新型,因为所述一对侧板部在枢轴上方没有彼此连接,所以在简化车身侧支架的位于枢轴上方的部分的同时,能够根据需要充分地保持车身侧支架的刚性。因此,当动力单元摆动时,车身侧支架能够柔性地承接经由连杆施加到枢轴的载荷。因此,能够在简化车身侧支架的构型的同时保持连杆的支撑强度。

4、在上述跨骑式车辆中,允许所述一对侧板部包括支撑枢轴的支撑段,并且所述一对侧板部从支撑段沿着枢轴框架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侧板部之间的距离随着侧板部向后且向上延伸而逐渐地变宽。

5、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一对侧板部形成为使得支撑段之间的间隙根据连杆的宽度而变窄的构型中,能够抑制在开口部周围的侧板部上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因此,能够抑制连杆的支撑强度的劣化。

6、在上述跨骑式车辆中,允许所述一对侧板部延伸成使得侧板部之间的距离随着侧板部从支撑段沿着枢轴框架的延伸方向向前且向下延伸而逐渐地变宽。

7、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在侧板部的跨经支撑段的上侧和下侧上形成应力集中区域。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连杆的支撑强度的劣化。

8、在上述跨骑式车辆中,允许车身侧支架包括后板部,该后板部从位于枢轴下方的部分沿着枢轴框架向前且向下延伸,并且连接所述一对侧板部的位于枢轴前下方的部分的后边缘,后板部支撑后座踏板。

9、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整体地保持车身侧支架的必要且充分的刚性,同时保持用于支撑后座踏板的刚性。

10、在上述跨骑式车辆中,允许所述一对侧板部中的每个侧板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距离地布置,使得当从后方观察时,枢轴框架的中心轴线夹在所述一对侧板部之间。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因为可以使所述一对侧板部与枢轴框架之间的联接结构对称,所以该对侧板部能够以均衡的方式来承接施加到枢轴的载荷,并且能够抑制在车身侧支架上形成应力集中区域。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包括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跨骑式车辆中,能够在简化支架的同时保持连杆的支撑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跨骑式车辆,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中,所述一对侧板部(51)包括支撑所述枢轴(80)的支撑段(56),并且所述一对侧板部(51)从所述支撑段(56)沿着所述枢轴框架(24a)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所述侧板部(51)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侧板部(51)向后且向上延伸而逐渐地变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中,所述一对侧板部(51)延伸成使得所述侧板部(51)之间的距离随着所述侧板部(51)从所述支撑段(56)沿着所述枢轴框架(24a)的延伸方向向前且向下延伸而逐渐地变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中,所述车身侧支架(50)包括后板部(58),所述后板部(58)从位于所述枢轴(80)下方的部分沿着所述枢轴框架(24a)向前且向下延伸,并且连接所述一对侧板部(51)的位于所述枢轴(80)前下方的部分的后边缘(53),并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中,所述一对侧板部(51)中的每个侧板部(5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间隔距离地布置,使得当从后方观察时,所述枢轴框架(24a)的中心轴线夹在所述一对侧板部(51)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身框架(20),其具有左右一对后架前部分(24a),当从侧面观察时,左右一对后架前部分(24a)向后且向上延伸;车身侧支架(50),其包括从后架前部分(24a)向后突出的左右一对侧板部(51);枢轴(80),其由车身侧支架(50)支撑并且在左右一对侧板部(51)之间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连杆(70),其经由枢轴(80)由车身侧支架(50)可摆动地支撑;以及动力单元,其包括在动力单元的上端处连接到连杆(70)的连接段。在车身侧支架(50)上形成有开口部(60),连杆(70)穿过该开口部(60)插入。开口部(60)从位于枢轴(80)后方的部分延续到一对侧板部(51)的上端。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卓希,中西孝文,钟尾僚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303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